1月7日,工信部召開了“5G技術研發試驗啟動會”,宣布將在2016—2018年進行該試驗。試驗共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會上提出建議,希望試驗可以注重應用牽引,加快融合發展,以應用為導向,以4G技術和人們無法滿足的典型應用為主攻方向,打造標準、技術、產業、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確保市場和技術雙推動。同時,還要加強與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融合創新,開展關鍵技術產品研發與應用之外,積極探索研究新技術、新業務。
可以說,從1G到4G主要解決的都是人和人之間的通信,5G時代則是要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并且在此基礎上實現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低能耗、更安全。
突破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5G網絡亮相。根據中國電信當時帶去的準5G工程樣機的模擬數據,5G的移動網絡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秒1G,相當于1秒鐘就可以下載一部電影。而目前運營商推出的4G+載波聚合的峰值速率下行為370Mbps。
當5G技術成熟之后,這個速度還會大幅度提升,手機等移動設備的網速也將從現在Mbps計量躍升為Gbps計量,短距離傳輸速率甚至達到10Gbps,是目前LTE的100倍。同時,成本費用也會大幅度降低。據了解,3G的單位比特成本約是2G時代的三分之一,4G的成本大約是3G的四分之一,業界對5G的成本的預期是能比4G降低1000倍。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曾經總結物聯網的兩大分類,一類是超大鏈接,鏈接密集,所有的物品都能夠連上;一類為超低成本,成本要求非常低,還要求超低功耗。而目前現有的網絡和應用無法滿足這些需求。5G就像我們的神經系統一樣,將為鏈接萬物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網路,是突破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標準”是商用的敲門磚
在此次啟動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曹淑敏表示,5G即將進入國際標準研究關鍵時期,此次試驗的啟動有助于推動全球5G統一標準的形成。對于這個可能會影響未來數年新一代通信網絡,標準的制定跟技術的演進一樣,在未來的研發過程中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啟動會也吸引了運營、系統、芯片、終端、儀表、互聯網企業以及高校等100余位代表,這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產研發走向。
在今年9月份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作為3GPP TDD技術與標準的領軍企業,大唐電信就曾直言標準的制定是5G成功商用的敲門磚,技術與產業能力的發展能否與現實應用場景匹配,通過萬物連接為人類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才是5G成功的關鍵。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曾表示,掌握5G標準主導權對于我國有兩大重要意義,其一是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互聯網+”及“中國制造2025”目標中的重點發展行業,其二是信息技術是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它將對制造業升級產生重大影響。
據了解,國際電信聯盟已經完成了5G愿景研究,2017年底將啟動5G技術方案征集,2020年將完成5G標準制定;標準化機構3GPP組織也將于2016年初啟動5G標準研究,2018年下半年將形成5G標準第一個版本。
2020年我國M2M連接數達3.5億
根據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物聯網白皮書》(2015年),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物聯網發展勢頭強勁,2014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6200億元,M2M(Machine to Machine)連接數突破7300萬,占全球總數的30%,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3.5億。
而根據去年5月份由IMT—2020(5G)推進組發布的《5G無線技術架構白皮書》,5G具有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大特點。其中前兩者主要滿足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后兩者正是面向物聯網。比如無人駕駛,對于網絡的低時延高可靠有著很高的要求。隨著技術和標準的不斷演進,5G將充分釋放物聯網應用的潛力,并最終為撬動這個巨大市場提供一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