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將上市作為企業成功的標志,甚至看做是最終目的。在眾多的企業中就有一些另類,它們已經成為了本領域內數一數二的企業,如果想上市并非難事,但它們就是堅持不上市,甚至將其作為了企業生存的基本原則。那么,上市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上市是祝福也是詛咒
有的企業在上市之后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數年的時間里成為世界知名企業,而另一些企業,上市前生機勃勃,但上市后不久,企業員工紛紛離職,元氣大傷。
企業如果能夠成功上市至少能在四個方面獲得益處。其一,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大量募集低成本資金用于企業的發展。當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時,發展與資金間的矛盾就會越發明顯。盡管企業也可以向銀行貸款來獲得資金,但這一途徑不但時間長、手續繁瑣、成本較高而且不可持續。相比之下,上市融資的方式則要高效、經濟許多。
其二,上市后企業要在資本市場更好的生存下來,就要轉變企業內落后的經營管理制度,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上市后,企業要隨時受到市場的監督,那么,企業的改革就要受到來自組織發展與外在監督的雙重壓力。不改變就死亡,看來殘酷的市場,卻使得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更為有效的利用,推動著整個企業,乃至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其三,企業上市后,可以實現企業和個人資產的快速增值,對于持有公司股票的員工,上市也可以成為激勵他們更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企業上市后,會吸引大量資本的進入,一方面企業能獲得大量資金用于發展。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創造著一個個財富傳奇,阿里的上市創造了首富馬云,萬達的上市則創造了首富王健林。未來一定還會有新的首富誕生,但無一例外的,在他們背后都有上市企業作為支撐。
其四,企業上市后可以迅速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上市的,能夠上市說明企業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客戶會因為相信市場的力量,而相信企業的實力,由此,企業的影響力會較未上市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另外,隨著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企業將獲得更多政策、資源方面的支持,也更容易招聘到優秀的人才。
上市就像一把寶劍,能為企業帶來多種益處,但也潛伏著危機。用好了可以克敵制勝,用不好也將傷及自身。
一家上市企業如果長時間不賺錢,買了這家企業股票的股民是無法接受的,那么,企業就要迎合股民的需要——賺錢。但現實是,有力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決策很多在開始時并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而那些看似賺錢的決策卻并不利于未來的發展。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企業上市后會產生大量的富翁,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套現,并離開企業。更有甚者,會從企業帶走一批人,并利用巨額財富創建新的企業,甚至會成為老東家的強勁對手。今年暴風科技創造了A股歷史上最長連續漲停的記錄,在36個漲停后,暴風科技內部就產生了10位億萬富翁和31位千萬富翁,隨之而來的就是高管的離職潮。有分析人士稱,通過離職高管們為日后減持股份掃清了障礙。盡管暴風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高管離職對暴風依然產生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不上市也能“稱霸世界”
任正非在一次接受采訪談到華為為何不上市時說“不上市,就可能稱霸世界!”任正非如此說并非因為其不懂得資本運作,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對資本市場的深刻認識才令他做出華為不上市的決定。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國內企業上市大致包括三種原因:一是企業自有資金難以滿足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需通過上市來融資;二是企業受到來自內外部的多方壓力,盡管企業管理者可能并不認可,但迫于多方壓力不得不上市;三是,希望企業迅速上市,然后在短時間內套現走人。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上市的必要,那么不上市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華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之所以不上市,大抵就是因為沒有上市的必要。在現有的情況下,上市反而會拖累華為前進的腳步。
華為不上市首先在于華為不差錢。2014年華為經營現金流達到418億元,如此大的現金流令華為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來融資。即使華為某一天真的缺錢了,也可以找到利益相關體,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完成融資。
其次,華為實行全員持股的制度,股權過于分散使得華為根本不滿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的上市規定。
再次,華為如果上市必然會受到資本的追捧,屆時華為員工會產生大量掌握了巨額財富的人,而股市為他們套現離開提供了途徑。隨之而來的將是員工的大量離職,這對華為會是一個重大打擊。更為關鍵的是,華為多年積累形成的企業文化也隨之付諸東流,沒有了“魂”的華為很可能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中所淘汰。
最后,華為上市后,很可能會迫于市場的壓力放棄一些有利于長遠發展而短期不盈利的計劃,盡管短期可以獲利,但將影響未來華為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華為上市后,任正非或將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這無論是就創始人的情感來講,還是華為發展的需要來說可能都是不可接受的。
是否上市并非是評價企業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不上市也能“稱霸世界”,上市也可能在短暫輝煌之后走進歷史的墳墓。
貪婪與恐懼
資本市場是貪婪的,每個人都希望在此能夠一夜暴富,成就一段財富傳奇。然而,在資本市場中的人們也是恐懼的,財富如鏡花水月,稍縱即逝。富翁轉眼成乞丐的故事,在資本市場中我們聽得還少嗎?
所有生物都有保存和傳播自己基因的傾向,作為生物體的人自然也不能例外。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獲取一定的資源,而資源獲取的越多,產生并撫養更多后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自身基因也就能最大程度上的被保留下來。因此,貪婪是根植于人性當中的,沒有了貪婪生命就難以延續,社會可能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貪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但也使人類成為自身發展的最大敵人。貪婪在豐富生命的同時也在否定生命,人類會因為貪婪而失去理性,甚至令人類相互攻擊而陷入一片混亂,如果任由貪婪發展,人類必將被貪婪所吞噬。
恐懼是對不確定性的反應,當人們不確定自己能否獲得所需資源時就會小心謹慎,而如果周圍的人因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又一無所獲時,其他人則會陷入恐懼當中。貪婪使人瘋狂,恐懼令人冷靜。沒有了貪婪人類社會就會陷入停滯,沒有了恐懼人類社會則會走向滅亡。
在企業是否上市這件事情上,貪婪與恐懼這一對根植于人性中的矛盾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一些企業管理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去了對企業現狀的理性判斷,使企業上市淪為了快速圈錢的工具。當貪婪成為唯一決策標準時,通常這樣的企業不會走得太遠。另一些企業管理者則表現出了對資本市場的恐懼,甚至近乎偏執。在《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寫到“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正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造就了今天的華為。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盡管這是巴菲特投資的經驗,但卻反映出了一條真理。在資本市場中,貪婪與恐懼同樣重要,缺一不可。關鍵就在于何時更貪婪,何時更恐懼,把握正確的時機才能在兇險異常的資本游戲中生存下來。
結語
不貪婪就沒有恐懼。勇敢者、勝利者不斷丟掉的,只是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