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2017年,華為危機來臨?

責任編輯:王李通 作者:華為老兵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2-09 08:58:46 本文摘自:虎嗅網

2014年的華為應該還是不錯的一年,估計好得讓華為自己都有點不相信了。

對比一下:

2014年,中興的收入大約是增長7%;愛立信按美元計算大約為274億美元,下滑了18%(未核實);諾基亞增長7%,達到127億歐元左右;阿郎的年報還沒有出來,估計不會太好。

華為增長了約為20%,按美元計算為467億美元,華為獨立的運營商BG收入為315億美元,已經超過了愛立信了。而且華為的綜合優勢出來了,IP、無線和IT的結合形成了綜合的網絡優勢,在五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當中應該是無人能比的,而且組合銷售帶來的優勢也可以讓歐洲的三家電信設備供應商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沒有進入北美市場,但是華為在運營商的領先地位還會擴大。

華為終端業務基本上是走上了高增長的大道了,我看后續幾年P8、Mate8、Media X2等機型都非常好看,遠超目前華為的前幾類手機,而且芯片基本上是趕上了高通的水平,同類型的芯片將同期推出,甚至更早推出,而且在芯片、在照相上的積累也已經超出了預期,會形成在網絡速度、圖片處理、聲效處理上的優勢。

最為艱難的就是華為的企業業務,三個業務當中,唯一虧損就是企業業務了,也是唯一沒有完成目標的業務。細分一下,企業業務當中虧損比較嚴重的是IT部分,特別是服務器的毛利相當低。

不管怎么說, 華為在2014年還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所以說華為的危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呢?我倒不這么看,我覺得華為還是處于危機重重之中,如果一定要給華為的危機定一個時間表的話,我想這個時間點應該是2017年。

為什么是2017年?

打開華為的財務報表來看,華為的利潤來源是這樣的:75%-80%來自于運營商業務,20%-30%來自于消費者業務,而企業業務的利潤貢獻則是負的。企業業務最大的問題不僅僅利潤是負的,增速也遠不如當初的想像,2014年的增長率只有24%,遠低于公司的預期值——50%,這才是公司最大的危機所在。

現在華為運營商業務的增量主要是來自于運營商對于4G的投入,特別是中國運營商對于4G投入。但是,這波建設的高潮將在2017年結束,從愛立信的財報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苗頭——愛立信收入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北美4G建設的高潮已過。

按時間推算,歐洲4G建設的高潮將在2016年,中國和其它地區4G建設的高潮將在2017年,日本和韓國在全球的份額比較小,對于華為的影響不大。估計到了2017年,運營商的投資將會出現大幅下滑,華為如何能穩住將會是個難題。

有人可能會說:4G過后不是要建5G嗎?我沒有這么樂觀。應該這么說:3G在蘋果和華為的數據卡的帶領下變成了剛需,4G在移動互聯網的帶領下變成了軟需(需要但是并不迫切的需求),至于5G我估計也就是錦上添花的效果了。所以,對于2018年的5G能不能形成4G一樣的建設高潮,我并不樂觀。

全球運營商數量正在減少,智能手機已到瓶頸期

同時,現在各個國家的運營商有一點過度競爭,歐洲大部分運營商都在合并,英國是5進3,西班牙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整合合并,德國和法國也是一樣。也就是說,全球運營商均在整合,到2017年運營商的數量按我估計將大幅減少,這對華為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再者為了應對OTT的競爭,運營商的投資方向在轉變,從原來的基礎設施到越來越多投入到IT領域。話說英國電信最大的供應商不是華為、思科和阿朗這些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而是IBM這家IT公司,西班牙電信最大的供應商竟然是蘋果!比較悲催的是,華為的IT還沒有形成競爭力;當然,愛立信等其它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也沒有起步。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智能手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過去全球非智能手機一年銷量的高峰是17億部,現在智能手機一年的銷量已經到了20億部。在4G的帶動下,換機潮也將慢慢退去,全球智能手機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幾年那樣高速增長了。而且,如今智能手機的性能(如CPU和內存)已經大大超出了用戶的需求,所以通過性能帶動的手機換機潮也已經慢了下來(這個就是小米不再發燒的原因)。其實PC行業早就已經是這樣了,大家現在買電腦誰還關心是不是英特爾最新的CPU,也不會因為英特爾最新的CPU去換電腦了。所以對于華為的手機業務來說,如果2015年不能站住一個好位置的話,被淘汰就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

所有華為的業務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企業業務。目前華為的企業業務體量還非常小,只有30億美元的當量,還具備高速增長的可能。同時,思科、IBM、EMC等IT公司也處于一個轉型和整合的階段。但是,華為要盡快找到適應企業業務管理的模式,才有可能站住腳。如果到了2017年,華為企業業務的增長仍然不能補足運營商業務的下滑,對于華為來說就是一個災難了。

就算是企業業務本身,各大企業的投資也慢慢從硬件投資轉向了軟件投資:如今,一家銀行IT的投資70%是軟件,來自硬件的投資已經不足30%。所以華為企業業務趕晚集的時候,還要思考自己在什么位置,要走向何方,因為硬件業務成本競爭力的構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運營商業務是一個“比爛”的業務,華為傳統的競爭對手當中,愛立信和諾基亞在IT和IP上沒有準備,阿朗在IT和無線上不具備競爭力,華為依然有機會通過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來減少下滑之痛,但這并不能消除隱患。

當然華為的危機還在于內部的管理,例如三個BG的協同銷售,新的情況下研發的組織架構,因為涉及公司內部的一些事情,就不再往外寫了。

但愿我是過于憂慮了。

關鍵字:華為企業業務增速

本文摘自:虎嗅網

x 2017年,華為危機來臨?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2017年,華為危機來臨?

責任編輯:王李通 作者:華為老兵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2-09 08:58:46 本文摘自:虎嗅網

2014年的華為應該還是不錯的一年,估計好得讓華為自己都有點不相信了。

對比一下:

2014年,中興的收入大約是增長7%;愛立信按美元計算大約為274億美元,下滑了18%(未核實);諾基亞增長7%,達到127億歐元左右;阿郎的年報還沒有出來,估計不會太好。

華為增長了約為20%,按美元計算為467億美元,華為獨立的運營商BG收入為315億美元,已經超過了愛立信了。而且華為的綜合優勢出來了,IP、無線和IT的結合形成了綜合的網絡優勢,在五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當中應該是無人能比的,而且組合銷售帶來的優勢也可以讓歐洲的三家電信設備供應商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沒有進入北美市場,但是華為在運營商的領先地位還會擴大。

華為終端業務基本上是走上了高增長的大道了,我看后續幾年P8、Mate8、Media X2等機型都非常好看,遠超目前華為的前幾類手機,而且芯片基本上是趕上了高通的水平,同類型的芯片將同期推出,甚至更早推出,而且在芯片、在照相上的積累也已經超出了預期,會形成在網絡速度、圖片處理、聲效處理上的優勢。

最為艱難的就是華為的企業業務,三個業務當中,唯一虧損就是企業業務了,也是唯一沒有完成目標的業務。細分一下,企業業務當中虧損比較嚴重的是IT部分,特別是服務器的毛利相當低。

不管怎么說, 華為在2014年還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所以說華為的危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呢?我倒不這么看,我覺得華為還是處于危機重重之中,如果一定要給華為的危機定一個時間表的話,我想這個時間點應該是2017年。

為什么是2017年?

打開華為的財務報表來看,華為的利潤來源是這樣的:75%-80%來自于運營商業務,20%-30%來自于消費者業務,而企業業務的利潤貢獻則是負的。企業業務最大的問題不僅僅利潤是負的,增速也遠不如當初的想像,2014年的增長率只有24%,遠低于公司的預期值——50%,這才是公司最大的危機所在。

現在華為運營商業務的增量主要是來自于運營商對于4G的投入,特別是中國運營商對于4G投入。但是,這波建設的高潮將在2017年結束,從愛立信的財報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苗頭——愛立信收入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北美4G建設的高潮已過。

按時間推算,歐洲4G建設的高潮將在2016年,中國和其它地區4G建設的高潮將在2017年,日本和韓國在全球的份額比較小,對于華為的影響不大。估計到了2017年,運營商的投資將會出現大幅下滑,華為如何能穩住將會是個難題。

有人可能會說:4G過后不是要建5G嗎?我沒有這么樂觀。應該這么說:3G在蘋果和華為的數據卡的帶領下變成了剛需,4G在移動互聯網的帶領下變成了軟需(需要但是并不迫切的需求),至于5G我估計也就是錦上添花的效果了。所以,對于2018年的5G能不能形成4G一樣的建設高潮,我并不樂觀。

全球運營商數量正在減少,智能手機已到瓶頸期

同時,現在各個國家的運營商有一點過度競爭,歐洲大部分運營商都在合并,英國是5進3,西班牙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整合合并,德國和法國也是一樣。也就是說,全球運營商均在整合,到2017年運營商的數量按我估計將大幅減少,這對華為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再者為了應對OTT的競爭,運營商的投資方向在轉變,從原來的基礎設施到越來越多投入到IT領域。話說英國電信最大的供應商不是華為、思科和阿朗這些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而是IBM這家IT公司,西班牙電信最大的供應商竟然是蘋果!比較悲催的是,華為的IT還沒有形成競爭力;當然,愛立信等其它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也沒有起步。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智能手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過去全球非智能手機一年銷量的高峰是17億部,現在智能手機一年的銷量已經到了20億部。在4G的帶動下,換機潮也將慢慢退去,全球智能手機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幾年那樣高速增長了。而且,如今智能手機的性能(如CPU和內存)已經大大超出了用戶的需求,所以通過性能帶動的手機換機潮也已經慢了下來(這個就是小米不再發燒的原因)。其實PC行業早就已經是這樣了,大家現在買電腦誰還關心是不是英特爾最新的CPU,也不會因為英特爾最新的CPU去換電腦了。所以對于華為的手機業務來說,如果2015年不能站住一個好位置的話,被淘汰就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

所有華為的業務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企業業務。目前華為的企業業務體量還非常小,只有30億美元的當量,還具備高速增長的可能。同時,思科、IBM、EMC等IT公司也處于一個轉型和整合的階段。但是,華為要盡快找到適應企業業務管理的模式,才有可能站住腳。如果到了2017年,華為企業業務的增長仍然不能補足運營商業務的下滑,對于華為來說就是一個災難了。

就算是企業業務本身,各大企業的投資也慢慢從硬件投資轉向了軟件投資:如今,一家銀行IT的投資70%是軟件,來自硬件的投資已經不足30%。所以華為企業業務趕晚集的時候,還要思考自己在什么位置,要走向何方,因為硬件業務成本競爭力的構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運營商業務是一個“比爛”的業務,華為傳統的競爭對手當中,愛立信和諾基亞在IT和IP上沒有準備,阿朗在IT和無線上不具備競爭力,華為依然有機會通過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來減少下滑之痛,但這并不能消除隱患。

當然華為的危機還在于內部的管理,例如三個BG的協同銷售,新的情況下研發的組織架構,因為涉及公司內部的一些事情,就不再往外寫了。

但愿我是過于憂慮了。

關鍵字:華為企業業務增速

本文摘自:虎嗅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论坛| 康乐县| 岫岩| 泰和县| 遂溪县| 沁源县| 客服| 黄冈市| 福鼎市| 沂源县| 丰顺县| 汕尾市| 开化县| 呼和浩特市| 中宁县| 邯郸县| 噶尔县| 枝江市| 馆陶县| 永新县| 甘泉县| 丽水市| 双牌县| 玛曲县| 龙江县| 枣阳市| 天水市| 深圳市| 来宾市| 大竹县| 丹巴县| 从化市| 宜丰县| 双柏县| 从江县| 忻城县| 巴林左旗| 淅川县| 平山县| 洛宁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