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10月21日消息,也許若干年后,華為就不存在了呢?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的民企,華為以及任正非是中國的驕傲。然而世事難料,世界500強和百年企業是兩碼事。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加快了傳統技術公司的更迭與衰亡。正是在此背景下,華為于2013年10月推出了華為榮耀;也是在此背景下,成立只有一年的華為榮耀在手機領域做出成績后繼續折騰,又開始做電視、做耳機、做平板、做智能手環、做游戲機……
是不務正業,還是秉承技術創新?是為了對抗小米?還是跨界營銷?就我看來,不瘋魔不成活,榮耀非但不是華為轉型的犧牲品,反而有可能為華為提供新的創新驅動力,促使華為找到下一個業務核心: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發展方向,華為榮耀并非孤軍奮戰
從業界來看,做智能硬件不僅僅是華為榮耀的方向,也是蘋果、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新方向。
在蘋果推出首款可穿戴產品Apple Watch之前,Apple TV曾是喬布斯的最后心愿和殺手锏,可惜功敗垂成;Apple Watch的意義在于實現了跨平臺的體驗,為未來蘋果推出更多智能硬件設備打下基礎;
谷歌眼鏡,這只是谷歌工程師們在“20%自由時間”里創造的奇葩產品,除此之外還有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無人機、機器人等;谷歌2014年又加大了對智能硬件的投入,年初耗資32億美元收購美國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
在招募到谷歌大腦之父的吳恩達作為首席科學家之前,百度剛剛推出超過20款智能硬件新品;吳恩達到來之后,又增加了百度Eye和百度酷盒等產品。吳恩達認為:“誰贏了人工智能,誰就會贏得互聯網。”
在互聯網化轉型路上,華為走在其它公司之前
聯想在年中推出NBD互聯網創業平臺,并發布智能眼鏡、智能空氣凈化器和智能路由器產品三款智能硬件產品后;近一周又剛剛成立了互聯網模式的子公司。聯想的策略和華為榮耀如出一轍,但時間上整整晚了一年。
一年是什么概念?一年可以成就一個趕超小米的手機品牌,也會無限拉大不同公司之間的差距。
這種保留母品牌、發展子品牌的雙品牌策略其實是穩中求勝,退可守,進可攻。子品牌發展不利還有老品牌守城,而業務發展順利則可以迅速擴張。聯想新公司尚在退可守的發展初期,而華為則已經進入了高速擴張時期。在面向互聯網化轉型的這條道路上,同為科技企業的華為,走在了聯想之前;而在華為聯想之后,還有更多的技術公司和傳統企業正在猶豫著、等待著,正在排著隊等轉型。
典型如傳統零售商之于電商;傳統金融業之于互聯網金融;傳統汽車廠商之于特斯拉。
榮耀并非華為犧牲品,擴張風險與跨界紅利并存
華為榮耀連續多出多款智能產品,不排除有“針對”和“暗戰”小米的可能。從另一個更加樂觀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保持對新市場的一種領先,這種領先的代價就是不斷試錯,并且接受大肆擴張帶來的崩盤風險(比如樂視)。
目前所能看到的情況是,華為榮耀手機剛剛取得成績,尚未站穩腳跟;華為榮耀在成立不到一周年的時間里,連續推出了電視、手環、家居、游戲機等跨越多個領域的多款智能硬件產品。而此前,華為在這些領域完全沒有沉淀,華為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打磨和沉淀如此多品類的智能硬件產品。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通過不斷的跨界嘗試,華為榮耀找到其中一款最合適的產品去深耕,并且在此領域開花結果。就蘋果來看,也不是每一款新品都能成功;但只有在不斷的試錯與失敗中,才能找到一個或幾個一錘定江山的產品,比如iphone。對華為榮耀來說,它正在重復蘋果當年走的老路,通過不斷的試錯與擴張,來尋找到一條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也許到那個時候,華為榮耀就不僅僅再是一個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