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以太網聯盟年會上,運營商和數據中心供應商表示,他們目前已推出40Gbps和100Gbps的以太網網絡。業內一些人士業已急迫地想知道未來的走向和趨勢。
廠商仍在精心打磨建構棘手的100G以太網所需的關鍵缺件。展望未來,如果行業繼續向著Tb以太網邁進,他們看到了對顛覆性新架構的需要,但未來一片混沌。
“400Gb以太網將很快成為現實,可行性顯而易見,但展望Tb則讓我很緊張。”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提供商Comcast的網絡架構和技術高級主管Shamim Akhtar警告說,“我沒看到任何提供用于Tb以太網所需材料清單的供應商擁有一個在可擴展的基礎上支持此速率的生態系統。”Akhtar對以太網的升級憂心忡忡
Comcast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改造,以便在未來18個月內全部過渡到100G骨干網。該公司目前已經在一些城域網中使用了100G鏈接。“我們當然也必須考慮比100G更快的選擇。”Akhtar說,
“我們看到,去年終端用戶要求的原始帶寬增加了460%,這實在太驚人。”美國第五大電信運營商Frontier Communications的高級產品經理Jay Behrens補充說。
對專注于服務美國鄉村地區的消費者和小型企業的Frontier來說,平均數據速率仍然相對較低,去年從8Mb躍升至37Mb。然而,數據增長仍推動Frontier的光網絡的“海量擴容”。“我認為我們將看到100G以太網的投入運行要比我們預期的快得多,也比10G的快。”Behrens預測道。他希望在幾月內就會有客戶就100G的業務找他。
阿姆斯特丹互聯網交換中心已經擁有其第一個100G以太網客戶(其服務的幾個城域網的ISP之一),該中心的高級網絡工程師Martin Pels透露,“而且少量其它客戶正準備從多個10G鏈路轉移到100G的服務。”
該中心將在今年7月至少支持20個100G鏈路,預計到年底,每天要傳送2Tb的數據,流量每24至26個月翻一番。Pels表示他希望到2015年和2020年,將分別出現400G以太網和1Tb以太網產品。
問題是仍沒有開始為400G以太網制定標準的工作。供應商認為:目前,400G是可行的,但本質上難以對付且代價昂貴;而可行的Tb概念甚至八字還沒一撇。
應對數據井噴
一個IEEE工作組工作在起草一份報告的最后階段,該報告根據對全球用戶長達一年的調查,預測了到2020年用戶的帶寬需求。預計該報告會重新確認2007年的預測,即匯聚網絡對帶寬的要求,平均每18個月就翻一番。
不清楚的是,行業如何應對這些需求。“我對一些人稱之為的帶寬井噴,感到緊張,”負責評估用戶需求的IEEE小組的主席John D'Ambrosia說。“當我展望未來幾年內將發生什么的時候,我不確定這種不斷快速增長的勢頭是否會持續。”D'Ambrosia在接受EE Times Confidential的采訪時解釋說,“我們需要開始為新的革命性變化奠定基礎,以新的建構模塊實現新速度。”
D'Ambrosia呼喚新技術以降低100G光學和電子鏈路的成本,及在兩者間實現快速轉換。例如,正由光互聯論壇(OIF)定義的多信道變速機制(multilane gearbox)承諾提供一種新的數據打包技術,用4條電子鏈路復用10條獨立的光鏈路。
這種簡化至關重要。例如,一些廠商使用16條25G鏈路已經開發出400G產品原型作為以太網的下一步重要進展;但也有人稱,這一并行鏈路的復雜綁定將代價高昂且不可靠。
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在同時進行。例如,下一代32G光纖信道網絡可能需要將VCSEL(提供光源的組件)縮小到它們的自發熱會融化掉自身的那樣一種密度。
同時也有一些人為因素制約發展。比如需要定義下一代以太網的同一批專家仍在精雕細琢100G網絡拼圖所缺的部分。
一個佐證是:D'Ambrosia還擔任負責確定100G骨干網的IEEE小組主席,該工作可能要到2014年中期才能完成。其他人則剛啟動一個關于下一代100G光學的研究小組,這些光學器件要比今天相對大些和昂貴的器件更小且更便宜。
D'Ambrosia認為“100G尚沒就位,但人們忽視這點”。
與此同時,包括Mellanox在內的供應商在力推用戶在服務器上采用40G鏈路,跳過了才進入主流服務器的10G鏈路。
“我擔心的是,人們來到我的研究小組說,他們能夠基于匯聚10G服務器的流量實現100G交換機——他們跳過了一代,”D'Ambrosia解釋說,“如果10G服務器鏈路變成40G鏈路,會怎樣?”
然而,用戶已經準備轉到40G鏈路的服務器。Nationwide Insurance計劃在2015年投入運營一個投資2億美元的數據中心,該中心的網絡和存儲流量都是通過在其服務器上借助40G光纖信道以太網鏈路實現的。
英特爾一位資深工程師表示,到2015年40G的服務器芯片一定到位。然而,不明確的是,為了匯集這些服務器的流量,是否有在為100G以上速率以太網標準進行定制工作。
主持IEEE 802小組的Paul Nikolich在此間呼吁:終端用戶要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以加快這一進程。他強調,可能需兩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制定并頒布一個新標準,而用戶的積極參與則可將該過程縮短一年或更多時間。
同時,終端用戶可以在早期就幫助定義帶寬、距離和其它要求。就諸如上述規范取得共識是廠商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D'Ambrosi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