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G被反復提及,似乎商用在即。
其實,在5G走向商用的路上,如果想要大樹底下好乘涼,首先還得栽樹,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解決”,比如:頻譜、標準、測試、芯片,更重要的是運營商的投資態度。
那么,小編就來捋一捋。
頻譜:缺口大 中頻是核心頻段 毫米波也行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預測,到2020年,國際移動通信頻率需求將達到1340MHz-1960MHz,屆時中國移動通信頻率需求將為1490MHz-1810MHz,頻譜缺口達1000MHz。
因此,擺在5G面前的頻譜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公開場合也提出:5G因為要滿足多個行業和場景,所以它的頻譜也是低中高三個方面需求。但中頻是5G解決覆蓋和容量非常重要的核心頻段。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了5G系統在3000-5000MHz頻段(中頻段)內的頻率使用規劃,我國成為國際上率先發布5G系統在中頻段內頻率使用規劃的國家。規劃明確了3300-3400MHz、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
不過,業內也有觀點:除中頻頻段外,充分利用高頻毫米波頻段對5G而言也非常重要。
據了解,高頻毫米波頻段主要滿足超大容量,滿足大容量的問題;而3GHz以下的頻段滿足廣覆蓋低時延;而中頻頻段是兩頭兼顧,有大容量大帶寬,也能有廣覆蓋低時延。如今國際上已經達成基本共識:5G一般要先推出中頻段,毫米波頻段搶占市場,但高中低頻段都必不可少。
不過,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巡視員闞潤田“2017中國通信產業大會”上指出:5G時代包括后5G時代,頻譜將逐漸走向共享,IMT過去是用頻大戶,以前是獨享,以后就要走向共享。
標準:5G第一個版本正式凍結 獨立版本明年6月完成
日前在美國里諾舉行的3GPP分組大會上,3GPP Rel.15作為5G的第一個版本正式凍結,也就是NSA(非獨立組網)核心標準凍結。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也透露了由中國移動牽頭主導的5G獨立版本,將在明年6月份完成。
“由于今年年底完成的第一版本不僅完成了非獨立組網的無線部分,而且也完成了無線標準SC和NSC共同部分。在網絡架構和流程方面,也完成了SC的網絡架構和流程,僅協議層的標準需要完善,因此到2018年6月完整的5G版本是可以完成的。”黃宇紅說。
投資:運營商選擇謹慎
當然,5G所有環節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2017年度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目前5G技術在應用和商業模式上都還沒有成熟、5G制式標準約在明年下半年統一、5G需要的七納米芯片也要到2018年底至2019年才會出現。2019年至2020年將是5G投資的高峰期,屆時會根據5G產業成熟度來做出決策,不會盲目投資。”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也表示,因為終端手機屆時才開始推出,不認為在2019年才對5G進行投資會太遲,暫不會對5G作投資。
中國聯通8月31日發布混改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4G能力提升和5G的前期試商用投入。從資金使用計劃看:“4G能力提升項目、5G組網技術驗證、相關業務使能及網絡試商用建設項目”在2017-2019年項目總投資將分別高達550.9億元和271億元。
9月底,中國聯通召開了201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在會上,談到5G投資時王曉初表示,“不能手軟,當初在4G上手軟造成了今天的困難。5G出來前,我們投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5G上來后初期還是需要有大的投資,保持大的競爭優勢,最快在2019年下半年。”
芯片:5G芯片2019年一季度推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2016-2017年的5G商用更多采用商業樣機,預計2018年各廠商提供5G商用平臺產品,預計在2019年第一季度發布5G芯片,真正拿到用戶手中的終端將在2019年下半年逐漸投入市場。
時間表:基本鎖定2020年商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近日在“2018年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暨白皮書發布會”上指出:我國計劃未來兩年完成5G國際標準研制,未來三年構建5G完整產業鏈,2020年啟動5G的商用。
中國電信行動快,12月2日宣布已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全部開通5G試點,5G試點工作進入新階段。
而且,中國電信計劃在2017-2018年開展5G實驗室和外場測試,2019年開展試商用部署,2020年前后實現規模商用。
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在出席12月4日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時表示:明年會在一些城市進行試驗,完成5G商用產品實驗室功能驗證,完成聯通建設方案,在4-6城市進行19站規模試驗網建設;2019年進行試商用,將試驗規模逐步擴大至更多城市,每個城市更多站點,并同步推進5G網絡預商用;預計2020年進行正式商用,實現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部署,總結試商用經驗,推廣至全國各城市。
而中國移動5G總體規劃是:2017年將在北京、上海、蘇州、廣州和寧波5個城市開展5G外場試驗,2018年開始規模試驗,2019年實現預商用,力爭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