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GSMA聯合發布共同研究編寫的《5G在中國:展望和地區比較》報告,就當下5G在中國市場機遇和部署進行了分析,并就全球各個地區的5G發展情況作出了比較,展望的同時又指出了挑戰。
個人消費市場:5G早期部署致力于提升移動寬帶體驗
報告指出,增強移動寬帶(eMBB)將是早期5G網絡面向個人消費市場的核心應用場景,5G商用后的主要服務將包括基于4K/8K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等應用。
中國將是VR的重要市場,因為很多企業已經在進行VR技術的推廣,為消費者提供了直接的技術體驗,然而目前缺少相應的應用內容以及設備可用性較低,從而限制VR的進一步推廣。為滿足這類高帶寬應用的需求,5G早期的核心目標將是擴充無線網絡容量,分流4G網絡壓力,以滿足不斷提升的移動寬帶數據流量需求。
5G時代一些應用對終端設備的形態有新的要求,可能會產生新的終端類型,但預計智能手機仍將是5G商用初期的主要終端類型。
早期的5G智能手機很可能在定價上高于4G智能手機,因為它們需要性能更強的芯片和射頻(RF)模塊,以支持多個6GHz以下頻段( 還有可能需要支持毫米波頻段),同時可能還需要配備4k(或8k)屏幕。
報告特別指出,預計與之前幾代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軌跡類似,終端價格將隨著5G的普及而逐步下降。
鑒于5G早期部署將主要是提升移動寬帶(MBB)的容量,預計大多數運營商將首先向個人用戶推出5G業務,強調其相比于4G能夠提供的更快網絡速率, 通過捆綁更大的流量套餐來提升ARPU值。針對諸如VR游戲和沉浸式娛樂等應用的用戶,運營商的5G業務預計有較大提升價格的空間,支付額外的費用將保證這些用戶擁有更好的服務質量(QoS)。除此之外, 目前還看不到5G能從個人用戶中獲得增長投資回報率(ROI)的其它機會。
企業市場:5G最大的增收契機
隨著5G的到來,運營商將繼續尋求個人消費市場的機會,盡力維系存量用戶,而企業市場將給運營商帶來收入增加的最大機會。
中國、韓國和日本運營商都普遍地關注5G能夠帶來價值的一些重要垂直行業市場。這些行業市場包括汽車與運輸、物流、能源、公共設施監測、安全、金融、醫療保健、工業和農業,同時涉及的行業也明確了與5G合作和培育新業務(以及相應的商業模式)的需求。要實現這些需求需要基于5G網絡,并直接與垂直行業共同合作。
5G將提供一些超越4G的增強性能,包括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性,這使得運營商可以滿足企業不斷增長的各類需求。隨著運營商5G網絡覆蓋的逐步提升,5G網絡將實現核心網虛擬化、邊緣計算和靈活的IT業務流程管理,從而為企業提供基于網絡切片的差異化網絡服務。
實現這些新能力將使運營商突破傳統的僅提供網絡連接的商業模式,擴展其運營平臺, 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一方面,通過網絡切片可以提供分層的網絡質量,理論上運營商能夠據此提高服務定價。但另一方面,維護多等級的QoS將意味著運營商運營成本更高,需要部署更復雜的控制平臺和冗余措施,以此減輕可能帶來的風險。
部署方式:獨立組網與非獨立組網
在部署方式上,5G將有兩種網絡部署策略: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獨立組網將形成一個新建的網絡,包括新基站、回程鏈路和核心網。非獨立組網將借助于已有4G基礎設施,將5G小基站部署在高業務密度區域。目前來看不同的網絡策略將滿足不同運營商的需求,運營商在5G部署的不同時間點上也將選擇不同的網絡部署路徑。
獨立組網的優點是可以在提供高性能的前提下形成較大的規模經濟性,并且避免了與LTE網絡整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互操作復雜等問題,但在早期商業化階段,獨立組網的成本相對較高。相比之下,非獨立組網能夠更快地將5G推向市場, 但非獨立組網可能更適合局部熱點區域部署,而不是大規模的全國性部署,并且非獨立組網與現有LTE網絡的互操作也非常復雜。
在中國,運營商更傾向于從一開始就采用獨立組網的方式。其他國家的一些運營商,如日本的運營商,將在早期選擇采用非獨立組網的方式,但這應該不是5G組網的長期解決方案,而是實現獨立組網的中間過渡階段。
現有的物聯網應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LPWA技術來實現,包括2G、3G、4G、NB-IoT以及一系列基于免許可頻段的技術,如Sigfox和LoRa.特別需要5G承載的物聯網業務,主要是要求更大規模連接以及要求更低時延這兩種應用場景。
在中國,預計前者將包括物流跟蹤、能源和電網管理,而低延時型應用主要包括工業環境中的機器人連接和城市的交通管理。這需要網絡架構更廣泛的采用“軟件化”和通過云(即建立更多的數據中心)將計算能力推進到網絡邊緣,這也是新5G標準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國5G連接數2025年將超過4億
在資本支出方面,通過對來自中國移動運營商的調研,報告認為5G投資相比于4G將更加平緩和持久,預計主要是從2018年到2025年這7年之間。日本運營商聲稱5G的部署不會導致任何顯著的資本支出上漲。
早期的商業部署可能需要投資到小基站和傳輸的升級上,使得光纖回傳( 高達10 Gbps)可支持低于10 ms的時延。后續5G覆蓋將擴大到更廣的農村地區,這可能需要新的站址和更多的資本支出,但實現更廣泛的覆蓋將進一步考慮商業成本和標準支持,我們預計在2020年之前不會推動這項工作,同時,2020年之前也不會出現5G資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達到與4G類似的25%或者更高水平的情況。
隨著2020年5G商用,報告預測中國5G連接數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速增加,到2025年將達到4.28億。但相比于4G發展,5G的普及將相對較慢。造成兩者發展差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中國4G網絡的部署非常迅速,以滿足快速發展的移動數據業務需求。相比之下,5G網絡初期主要作為熱點技術來部署,以補充現網容量,運營商表示將根據需求來進行網絡部署。
· 隨著規模效應的出現,5G終端價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但考慮到硬件需要支持更高的速率,5G終端的價格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下降到與4G相同的程度。
·市場競爭也會對5G發展速度產生影響,對終端的補貼將從4G轉移到5G,以此推進5G 的普及。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5G時代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從市場領先者手中爭奪市場份額。
地區比較:中國和日本運營商仍計劃2020年進行5G商用
據了解,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決定提前完成5G新空口標準,有利于推動部分運營商在2019年即可盡早實現5G新空口的大規模試驗和部署,如韓國電信(KT)和SKT,而中國和日本的運營商仍然計劃2020年進行5G商用。
KT計劃于2018年在平昌冬奧會上推出5G的外場試驗,并提出在2019年實現正式商用。SKT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進行外場試驗,并將與終端用戶合作,了解最有吸引力的應用,這將有助于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其5G商用部署。
另一方面,日本的運營商計劃于2020年進行5G 商用,但正在集中力量創新服務模式,以探索潛在的應用前景,并進一步發展其現有的業務領域和商業能力。
展望: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初期收入的增長是5G面臨的主要挑戰
GSMA的最新5G報告強調了5G需要解決或管理的五個主要風險和挑戰,以實現5G的全部潛力。
這些包括:需要創新的商業模式,有效控制部署5G的成本并確定新的收入增長機會;充足的、全球一致的頻譜資源;4G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演進; 避免標準碎片化;以及適應5G發展的監管政策。
另外,報告從中國市場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這些挑戰。如上所述,商業模式創新和初期的收入增長仍然是主要挑戰,部分原因是AR和VR等領域缺乏可用的內容和應用,以及設備存在成本過高和可用性的問題。企業市場的商業模式和收入機會將逐步清晰,這需要依賴于更廣泛的網絡部署和5G生態系統的更高成熟度,特別是基于5G高可靠、低時延能力的更具創新性的服務。
根據對中國運營商的調研,C波段(3-5 GHz)頻譜將在初期部署中成為主要頻段。5G是一種異構網絡技術,因此,從長期看需要一系列頻譜。除了C波段,其它地區也在考慮1 GHz以下頻率和毫米波頻率。中國的頻譜需求與其他地區的頻譜需求相似,不過目前更加關注6GHz以下頻譜的分配和可用性。
報告指出,中國產業界有明確的愿望,與全球共同推進5G跨地區頻譜的協調一致,以利于未來5G的全球漫游,以及降低設備和終端的成本。
同樣地,在應對標準碎片化的風險上,中國5G產業界強烈支持形成一個全球統一的5G標準,這將有益于更快實現大規模部署,形成規模效應,有助于實現5G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