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ITA產品清單達成一致?如何看待年末最終全面達成降稅期之后給國內IT產業帶來的影響?
首先,我們得了解這個共計201項產品的清單中到底包含了哪些產品。
目前這個清單還沒有最后公布,但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提供的資料,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游戲機、打印機墨盒、計算機斷層掃描(CT)儀等。
看起來,這些產品中國并不十分具有競爭力。但全程參與過此項工作的信息產業負責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這些清單中所有產品都經過了反復核對,絕對不可能坑自己人。
不過,一個可能要讓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失望的是,中國有較強競爭力的智能手機并未納入產品清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權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伴隨這個全面降稅清單的最終落地,中國企業將迎來一場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變革。如果能夠轉型成功,這些企業將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參與全球價值鏈。
一個可以肯定的趨勢是,那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僅靠低廉的人工成本、簡單的組裝加工的IT企業,將可能逐步被洗牌。
背后的邏輯,包含兩個不同層次。一方面,如果海外高技術產品零關稅了,通過進口來采購的成本大大降低,那么國內同類的低技術產品的利潤空間也會大大減少,如果不及時提升產品的創新力,就會被淘汰。另一方面,過去一家通過進口部分零配件組裝整機的中國企業,如果還有較強的制造配套能力,在ITA擴圍談判達成一致后,由于進口零部件成本低了,勞動力還有些優勢,再加上中國大市場,反而會吸引更多投資,出口會同步提升。
“當然,為了讓產業順利轉型,最長有七年的過渡期。”前述權威人士指出。
這意味著,從大的方向上,中國高層已經確立了通過更高質量的開放,以倒逼國內技術企業的轉型升級。
樂觀來看,通過免稅,將可以進口更多更好的設備和產品,從價值鏈的角度,這類進口將有助于更多更好產品的出口,全面提升中國的制造優勢和技術能力。
該權威人士指出,下一步,國家將按照ITA協定培育中國競爭新優勢,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產業和貿易政策規劃。
在一些清單所涉及的領域,中國已經開始全面布局。
以中國目前仍較為落后的集成電路為例,工信部去年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去年9月正式設立。基金將采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目前,英特爾公司正積極參與到這個大的戰略之中。
目前上述基金已完成長電科技、上海中微半導體、中芯國際、艾派克和湖南國科微電子5項投資。并有多方消息指出,清華紫光向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科技發出了標價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雖然美國國家安全審查前景不樂觀,但仍被市場看作是中國企業意圖進軍海外,收購芯片產品核心技術的重大戰略舉措。
國務院去年印發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相比較2013年的2508億元,增長近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