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萬達發生重大業務調整,一度陷入停滯的萬達與IBM公有云合作近期開始出現新轉機。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平安和浪潮兩家公司均欲接替萬達,成為IBM在中國新的公有云合作伙伴。
《財經》記者從一位接近該項目的核心人士處獲悉,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和IBM初步達成了合作框架。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已經跟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見面,“就差簽合約了”。
另有包括萬達網科前技術高管在內的多位接近萬達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另一家頗有實力的中國IT公司浪潮集團也正在跟萬達和IBM談此業務。
近期,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曾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強調,IBM植根中國云市場的決心不會動搖。
IBM官方針對《財經》記者的問詢時也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但并未對平安或浪潮是否接盤該項目做任何評論。
平安科技則向《財經》記者表示:這些優秀的企業和項目肯定都是平安科技期望去合作的伙伴。但對方強調,目前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浪潮和萬達網科則對此傳言不予置評。
能否在中國找到一個實力強大的公有云合作伙伴,對于IBM在中國的業務拓展至關重要。
根據中國對外資云服務的監管要求,最基礎的云服務運營只能由中國公司提供,云服務數據也必須被保存在中國境內,這令外資云在中國提供服務必須找到一個合作伙伴落地。目前在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排第一的亞馬遜,甚至在北京和寧夏各找了一家本土公司來落地其AWS云服務。
今年3月,IBM與萬達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聯手打造可承載 Watson能力的全棧公有云系統。
這是IBM全球幾十個云服務中唯一與其他企業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務,一旦推出,IBM就可以打破此前政策和技術瓶頸,為中國客戶提供基于IBM云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
簡而言之,IBM的幾個王牌業務在中國全面商用,必須在中國搭建覆蓋底層系統到上層應用的公有云服務體系。
但2017年12月底,萬達被爆出云銷售、市場、解決方案等部門解散,和IBM在今年3月達成的公有云合作目前大概率流產。
《財經》記者獲悉,該項目執行9個月以來,雙方初期達成的合作條件在不斷變化,例如,萬達此前愿意不惜一切代價進軍科技領域的決心有所減弱,合作進程和細節也出現了變數。
萬達已無力承載該項目,但對其他大型公司來說,這卻是一個機會。
平安集團在科技領域的布局十分敏銳和激進。近十年來,馬明哲將戰略重點轉為進軍互聯網,用高科技武裝平安,甚至把科技實力當作重要資產對外輸出,多次提到平安集團正轉型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2008年就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平安科技已累計投入500多億元用于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在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這五大核心技術上都取得重大突破。
馬明哲對于科技、AI智能的發展還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在馬明哲剛剛發布的新年致辭中,他表示,平安將啟動百億“三村建設工程”。“三村”是指村官、村醫、村教。馬明哲的想法是,用科技的力量精準扶貧。
去年7月6日,馬明哲與40余名平安希望小學校長交流時提到了AI:“不用十年,人工智能將對教育帶來革命性的、顛覆性的改變,讓二三四線城市的教育水平趕上一線城市。”
顯然,平安集團希望通過與IBM合作快速做大公有云業務,做深科技布局。
1989年成立的浪潮集團產品線覆蓋服務器、存儲、軟件等多個領域,最突出的業務就是服務器。IT咨詢公司IDC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浪潮服務器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三。
但公有云在一步步侵蝕傳統IT公司的市場,浪潮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大多正在向公有云轉型。例如華為去年宣布全面進軍公有云市場,目標直指“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紫光集團也在為此磨刀霍霍,《財經》此前報道顯示,紫光數百億資金已經到位。
一位萬達網科供應商高管向《財經》記者透露,浪潮其實早于萬達之前就表達過與IBM合作公有云的意愿,但被萬達“橫刀奪愛”,如今浪潮再次迎來機會。
此外,浪潮與IBM在2017年 9月合資成立了浪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研發、生產、銷售基于IBM Power 技術的服務器。
至于萬達與IBM在公有云上的合作,如今看來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很小。在近日舉辦的萬達2017年年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雖未提及萬達與IBM公有云合作之存廢,但表示要成立新的網科公司,同時透露正在引入新的戰略合作者。
“要在戰略合作確定之后,再來確定網科集團的業務目標。”王健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