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京東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地同時上線全新的京東云平臺,并把2016年定義為京東云的元年。
據了解,京東云今年的任務主要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對內支持公司業務,推動精細化運營的實現;二是對外擴充公有云業務,完成開疆拓土的重任。毫無疑問,這預示著京東云即將全面開始發力中國云計算市場。
在我看來,京東選擇這個時間點發力云計算業務并不奇怪,這是因為年初在京東舉辦的2016年年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了未來京東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電商、金融和技術,而云就是技術領域的重點之一。
換句話說,云業務是京東在技術領域實現做大做強的“開路先鋒”。長遠來看,這對推動“國民京東”理念的落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那么,全新上線的京東云平臺究竟“新”在哪里?它瞄準的目標客戶以及市場定位是什么?關鍵的是,在如今已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中,京東云到底有哪些不同的過人之處,它能顛覆現有的中國云市場格局嗎?
京東云平臺“新”在哪里?
熟悉京東的人可能會知道,京東做云業務其實也有不短的時間,這個業務部門成立于2012年,主要承載京東內部的信息系統及應用建設,支撐京東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
京東集團副總裁何剛
2014年,京東云平臺開始作為京東技術輸出的窗口,把京東12年沉淀下來的技術能力對外輸出,同時繼續做內部云平臺基礎架構的支持。
2015年,京東云首次提出互聯網+戰略,希望借助強大而完善的電商云、數據云、基礎云資源,面向傳統領域的企業提供完整的互聯網+解決方案。
那么,2016年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地同時上線的整個全新京東云平臺和過去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何剛表示,這次京東云“新”的方面體現在:在提供兩大產品線之外,還加上了針對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
首先,從產品線上看,京東云主推基礎云服務和一站式數據分析云服務。目前,京東基礎云服務包括了彈性計算、網絡、存儲和CDN以及云安全等“標配”產品。
而京東數據分析云服務則是首次對外上線,企業客戶可以完成對數據的采集、清洗、存儲、挖掘、分析、建模、應用、展示,以及開放、交易等應用,這是一個針對全數據生命鏈管理的新平臺。
其次,在通用的基礎服務之上,京東云則針對不同的行業提供了對應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電商云、物流云、智能云以及產業云,這也是京東云互聯網+戰略在細分行業落地的具體體現。
在何剛看來,作為京東技術領域的“開路先鋒”,京東云在整個技術領域起到了核心的戰略地位,這一次全新京東云平臺的上線,也表明了集團正全力推動京東技術發展的決心和實力。
由此可以看出,和其它公司相比,京東云除了提供基礎云服務和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之外,首次增加了數據云服務,這也形成了了京東云不同以往的差異化競爭力。
據了解,京東數據云服務將對外輸出以下能力:數據計算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分布式、全托管、批量和實時數據計算服務;數千工坊,用戶可通過拖拽、所見即所得操作方式對海量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API網關,為數據所有者提供開放集成服務,使應用及數據快速轉化為API。
除此之外,京東還提供數據遷移,即在京東云存儲、數據集群等數據源間批量移動數據服務以及“萬象”平臺,“萬象”是綜合性數據交易平臺,可提供豐富全面的電商、金融、征信等等數據。
眾所周知,京東擁有最完整、最精確、價值鏈最長的電商數據,在行業內具有稀缺性,它使得京東大數據在數據、模型、技術、工具等多個層面高度的整合和統一,大大提升了大數據在整個京東內部融合和利用的效率,促進了大數據的深度價值挖掘。
關鍵的是,京東這一次把自身在大數據領域的優勢全面開放出來,形成云服務提供給企業客戶,而大數據將推動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因此對企業利用大數據形成新的競爭力,幫助顯然是巨大的。
目標市場和定位是什么?
可以說,在當下的市場競爭中,“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種口號,而實實在在地成為企業競爭實力的一種標志,傳統企業不得不加速互聯網化,以期在新競爭格局中獲得一席之地。
京東面向行業提出了四大成熟解決方案
但是,過去我們常常提互聯網化,其本質上說的只是“+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的技術讓傳統模式得到升級;而“互聯網+”則是重構新的生態,不單純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更多是的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去構建新的產業模式。
基于這個大趨勢的判斷,何剛認為京東云是“傳統企業里面最懂互聯網,是互聯網企業里面最懂傳統企業的”。這是因為早在13年前京東就開始利用互聯網工具,把線下零售行業進行線上化,如今也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電商企業之一。
同時,他強調,“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云計算的技術能力,它們還需要業務咨詢,戰略規劃,資源輸出等相關的服務。這是京東云與友商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常說的不止于云計算的真正含義。”
因此,京東云的定位很明確,那就是輸出京東的核心能力去幫助中國的政府部門、傳統企業、創業公司,幫助他們完成互聯網化,實現“互聯網+”的轉型。
因此,結合自身的優勢,京東目前面向行業提出了四大成熟解決方案:
一是電商云,面向傳統企業、專業市場、產業園區等客戶,提供以線上交易系統為核心的電商云(B2B,B2C,O2O)解決方案,同時提供物流、金融、咨詢培訓等服務。
二是物流云,主要為政府和企業提供物流技術、產品及運營咨詢服務,降低用戶自建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運營效率,助力政企互聯網+物流轉型升級。
三是智能云,整合京東在互聯網市場的優質資源,提供技術支持、智能產品對接、智能創業孵化等服務,加速政府、企業及個人在“互聯網+智能”創新轉型。
四是產業云,京東云主要通過整合全社會資源,推動地區電子政務的轉型,從而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實現地區政府“互聯網+政府產業”服務落地。
對于京東云這一次的定位和布局,我是這么看的,電商云和物流云是京東過去13年積累起來的資源優勢輸出,包括上億的用戶資源和幾千萬SKU商品資源,以及京東長期在倉儲配送方面的投資等。而所有這些經驗和資源現在都是可以開放的,可以更好的提供給目標客戶。
而智能云和產業云的推出,既是京東響應政府對“雙創”以及“互聯網+”戰略的號召,同時也是京東構建云服務商生態圈的最好推動力。
此前,京東牽頭成立了互聯網+創新聯盟,匯集了產業鏈上包括傳統硬件廠商、軟件廠商、社區開發者、服務廠商、數據聯盟、渠道廠商等,目的是為了做云服務商生態圈,共同為傳統企業提供互聯網轉型的支持與服務。
京東云能否顛覆市場格局?
目前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主要有傳統IT企業、運營商、互聯網廠商、外企四股力量參與角力。因此,對外界而言,大家更為關心的話題是,京東云這次全新上線之后,能否顛覆現有的市場格局呢?
京東云強調的是創新和差異化的能力
對此,何剛的判斷是,云計算市場剛剛起步,目前僅僅只占據了中國IT投資的1%。正如在電商行業,京東起步時每年只有幾千萬元的規模,而現在超過了4600億元,可以說云市場的未來潛力非常之大,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從長遠來看,中國云計算市場可能會出現三足或者四足鼎立的狀態,而京東云會是其中一家。”那么,是什么理由讓何剛做出這樣的判斷呢?
首先,云計算業務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不是任何企業都能做得下來的,而京東是有重資產基因的公司,這表現在物流行業長期堅持不懈的投入,成就了京東如今在物流行業的地位。因此,在云計算業務上,京東有決心,也有信心長期進行“壓迫性”投入。
其次,除了基礎的云服務之外,京東云和AWS、阿里云等友商相比,有差異化的競爭力,體現在在電商領域,京東核心的實力是自采、自銷、自己配送。
換句話說,京東在13年的發展中,構筑了全產業鏈的互聯網電商能力,從供貨商到采購、倉庫、銷售、配送和售后服務,都有了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
顯然,京東在整個零售業前端的采購和后端的物流經驗是友商不具備的。關鍵的是,現在京東把這些經驗和能力開放出來,通過云化的方式去提供給傳統行業,幫助這些企業完成轉型和升級,這在當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今天最強大的云計算公司都是源于自身業務的實踐,之后對外的技術和資源開放。可以說,AWS受益于亞馬遜的電商技術體系,同樣京東云也傳承于京東的技術體系。
因此,同樣是云計算,同樣是公有云,業務的基因不同,意味著它們在技術積累的經驗也有不同。體現在京東云方面,就是其在大數據與分析領域構建了獨一無二的優勢。
例如,京東大數據平臺就是由近萬臺服務器組成,形成了“離線計算集群+實時計算集群+機器學習集群”的架構。
目前,其日運行的Job數20萬+;實時日處理數據150億+行;數據規模更是高達100PB+。毫無疑問,京東大數據未來釋放的價值,可以說將遠超我們的想象。
綜上述所,可以看出,京東云之所以有如此信心,是因為它有根植于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成功基因,更懂傳統企業的需求;更關鍵的是,京東云不想走別人的老路,強調的更多是創新和差異化的能力,這背后也說明了京東云的夢想更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