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的馬云近一兩年來談淘寶、天貓的時間越來越少,而談“云”的時候越來越多。
“全球化、農村經濟和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阿里未來10年的發展大方向。”10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數據將會是未來創新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將在云計算方面不惜一切地投入。
實際上,過去6年來,阿里巴巴用一系列行為證明了對云計算的厚愛。
繼今年7月份宣布向阿里云投資60億元,并牽手用友軟件發力企業市場之后,在10月14日舉辦的2015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再次集中發布了DT PAI、 E-MapReduce、混合云、云服務器2.0、I.T解決方案等15款新品。
按照阿里巴巴CEO張勇的說法,云計算已成為阿里巴巴最高戰略優先級,上述投資和舉動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經過企業觀察報深入采訪發現,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正式進入更加注重分享、利他的云計算時代。
在云棲大會上,面對著超過兩萬人的參會者,馬云表示,作為一家志在打造102年老店的企業,阿里巴巴的夢想還遠未實現,“未來阿里巴巴將會通過云計算,把積累的數據和一切分享給更多追夢者,以此成就阿里巴巴自身的夢想。”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造互聯網生態
與淘寶、螞蟻金服一樣,云計算成為阿里巴巴又一個面向廣闊受眾的產品。
在阿里巴巴CEO張勇看來,阿里巴巴做云計算,將仍然堅持做生態的理念,就像過去做電商一樣。“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云計算,云計算正在成為整個商業的基礎設施,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引擎。”
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感慨,人類需要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手是貧窮、疾病和環境污染,武器則是大數據和云計算。對于企業而言,云計算則將使小企業獲得與大企業同樣的機會。
“其實做生態系統特辛苦,但我就好這一口。”馬云表示,決定生態系統命運的不是獅子老虎,而是地里面的微生物。
對于馬云這種頗具人文關懷意味的觀點,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認為,這是阿里巴巴的特點,也是其既往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國公司更關注白領,希望獲得較高利潤,潛在受眾或許是10億人。馬云的視野則更多地投向普通大眾,可能有50億人都在被他關注著。”
云計算誕生以來,其定義眾說紛紜。按照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的說法,所謂云計算,就是用足夠的低成本、商業化的模式來解決大數據計算的問題。
作為公共服務產品,云計算是可變成本,可按需使用,不再是固定資產投入,將大幅降低創業公司的成本。云棲大會上,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5云上創業就業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云計算與大數據在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效果明顯。
報告顯示,6年來,阿里云生態創造的就業機會約120萬,其中七成以上為創業型企業,近六成為首次創業。超過70%創業分布在電商、網站、IT與軟件開發、音視頻領域。據統計,企業選擇采用公共云平臺后,計算成本降低了70%,創新效率上升了300%。
針對高校在讀的專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阿里云推出一項“云翼計劃”,提出將以每月一杯奶茶的價格(9.9元/月),提供包括1G內存、15G帶寬流量包、40G系統盤等在內的云計算服務。
本次云棲大會上,包括咖秀、今日頭條、云上安心、跟誰學、嗒嗒巴士等云上創業者現身說法,講述了各自借助阿里云平臺創業的經歷。
“小咖秀”是一款目前頗受歡迎的APP。記者了解到,這款軟件從默默無聞到登頂App store總榜只用了兩個多月時間。
在分析其成功原因時,秒拍&小咖秀首席執行官韓坤認為,由于小咖秀采用阿里云多媒體解決方案,在用戶數百倍增長的情況下,能夠秒級開通新的IT資源,支撐用戶無感知情況下的系統平滑升級,并節省超過50% 的IT成本投入。
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目前的振興制造業背景,阿里巴巴在云棲大會上宣布,聯手富士康發起“淘富成真”項目,將富士康的設計、研發、供應鏈和阿里云的平臺資源,以及多方資源,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意在做出具有國際水準的智能產品。
從被逼無奈到引領“云”潮
從最初的被迫進入到目前的頻頻發力,阿里巴巴發力云計算經歷了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
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田豐表示,從2004年開始,由于淘寶的訪問量不斷增加,阿里巴巴不得不連續三次調整技術架構,直到確立了云計算模式,才真正找到了一條能夠應對短期內訪問量激增的技術路徑。“現在雙11訪問量如此巨大,但我們的網站都沒有太大壓力。”
這一經歷與全球云計算領軍企業的亞馬遜AWS的經歷幾乎如出一轍。同樣,阿里巴巴很快就認識到了云計算業務的良好成長前景。
2009年,專注于云計算業務的阿里云公司成立。截至2014年,阿里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云計算平臺,成長速度超過亞馬遜AWS.
但是,在馬云看來,與未來的潛力相比,中國的云計算還處在嬰兒期。“中國是一個計算機大國,但是中國不是一個計算大國。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計算大國。”馬云表示。
馬云并非盲目自信。
專業機構分析預測稱,全球云計算市場有望在2017年達到2500億美元。而截至2014年底,中國的公共云計算市場份額僅為7.2億美元。因此,相比之下,中國的云計算服務商展現出了更加迅猛的發展勢頭。今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收入增長達到106%,遠超亞馬遜AWS.
分析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數據總量有望達到8.4ZB,占全球數據量的24%,屆時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數據大國和“世界數據中心”。
“如此龐大的數據,必然有大量的云計算業務需求。”田豐說,阿里巴巴正是因此而不斷加大對云計算業務的投入。
為了推動云計算業務的成長,今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對阿里云增資60億元,并集中發布了21款新產品。
按照張勇的說法,這60億元,只是阿里巴巴布局阿里云的第一步。果然,本次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再度推出了量子加密通信等15項新產品。
阿里巴巴重視云計算業務的另一個背景是,中國政府對該項業務的重視在不斷升級。
今年以來,國務院先后發布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5號),《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40號),《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50號)三份文件,從不同角度對云計算業務和企業的發展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骨干企業”。
一家同樣專注于云計算業務的小型公司負責人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表示,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先行者的阿里巴巴將進一步獲得政府的支持。他表示,阿里巴巴另一項優勢在于,“他們手里的數據量太龐大了。”
事實上,這也是阿里巴巴吸引企業加入其平臺的一項重要優勢。
目前,阿里巴巴積累的已處理數據已超過100PB,相當于4萬個西雅圖中央圖書館。這些來自于消費者的數據一旦開放和整理,將帶來巨大的商機。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小微金服利用消費者的信用等級,開展了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在沒有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發放了上千億元的貸款,覆蓋百萬家小微企業,效率高而風險低。
不過,馬云最看重的,還不是數據量,而是對數據的分析能力,“世界的未來不是淘金,而是把沙子變成金子,這就是計算的價值。”
前述同行業公司負責人評價說,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于,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增長趨于放緩,這也使得云計算業務承載了阿里巴巴更多的期待。
挑戰:企業用戶淡漠與安全之憂
前不久,阿里云總裁胡曉明提出,阿里云要在4年內超越亞馬遜AWS。“未來的云計算就是中美兩國競爭。我希望未來的白種人、黑種人都能夠用黃種人所做的軟件產品。這是AWS(亞馬遜云)和阿里云為代表的中美兩國云計算廠商的競爭。”
從目前看,阿里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較長的距離。僅從數據上看,財報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亞馬遜AWS云計算業務的營收高達73億美元(約合463億元人民幣)。阿里云同期收入4.85億美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
因此,馬云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到,阿里巴巴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好,面臨很多挑戰。當然,其中也包括阿里云面臨的挑戰。
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田豐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阿里云乃至中國云計算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企業用戶對公有云業務的積極性并不高,而更傾向于建設自有云平臺,反倒是政府部門走在了前邊。
云計算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阿里云從一開始就更加側重發展旨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公有云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