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正在改變和重構傳統企業信息系統架構的關鍵時期,“不作為”也許比“試錯”更為可怕]
華為越來越大,是不是想什么都做一統天下?當華為今年4月份正式對外宣布進入公有云市場時,外部噪音不斷。
一方面是來源于華為是否會與合作伙伴運營商展開競爭。在過去很多年里,華為給人的印象是通信設備企業,專注于運營商市場,甚至在《華為基本法》里有這樣的一條“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言外之意不跟運營商爭奪客戶和市場,而在公有云市場上,除了互聯網廠商,運營商被視為最有優勢的主流玩家。
另一方面在于華為雖然是云計算市場的“新手”,但沒有歷史包袱。過往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出的對市場的嗅覺與研發上不遺余力的投入,還是讓不少云計算領域的友商不得不注意這個“大家伙”。在不久前,華為宣布了對IT領域的投資計劃,每年不低于5億美元,五年后的IT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要知道,沒有云計算,華為也許就不會投資IT。
“但如果什么都想做,那就什么都做不成,華為進入公有云實際上還是聚焦在基礎設施層面。”在18、19日舉行的第五屆華為云計算大會上,華為戰略營銷總裁徐文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詳細解析了華為為何要進入公有云市場。他表示,云計算將會像過去十年IP技術改變電信網絡一樣來改變IT行業,華為如果不做商業模式以及技術模式的變革,那將來怎么辦?
可以看到,目前以亞馬遜為首的互聯網廠商正在云計算市場中獲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國內如阿里云、騰訊云也先后宣布投入60億美元、100億元人民幣構建云生態。
在騰訊的內參上,騰訊副總裁邱躍鵬這樣寫道,現在是否還需要從底層開始構建云計算這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我覺得這個時代已經過去,這是上個世紀以來,騰訊這類互聯網公司辛辛苦苦做的事情,現在恰恰是互聯網基礎設施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
“云計算最早起源于互聯網公司,互聯網產品是云計算的外衣。”邱躍鵬認為,騰訊已經有實力把這種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分享出來,給互聯網的公司以及傳統行業用戶。
“互聯網企業在云上的動作已經鋪開,而運營商受制于體制問題,速度相對沒有那么快,并且也受既有利益的羈絆。”IDC分析師唐偉對記者如是說。
而對于華為而言,在云計算正在改變和重構傳統企業信息系統架構的關鍵時期,“不作為”也許比“試錯”更為可怕。基于對云計算市場的判斷,華為在五年前進入了IT領域,使得這家原本只做電信基礎設施的公司真正同時具有IT和CT的能力。“如果五年前不下決心進入IT領域,我們今天都沒有資格與運營商談網絡的轉型問題。現在,我們有能力引領運營商的轉型。”徐文偉對記者說。
而對于和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徐文偉坦言,云本來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的邊界第一聚焦在laas層。在云計算領域與運營商合作依然是最佳的合作伙伴,華為提供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運營商運用它的品牌、經驗、銷售能力為企業進行服務。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首次在上述大會上描述了華為云計算與運營商云計算業務競合關系,“互聯網企業在云計算市場占領先機,華為與運營商合作大于競爭,只有合作才能在與互聯網企業競爭中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