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習近平主席去貴州視察,對貴州搞大數據給予了充分肯定,強調“確實有道理”,能為其他地方提供參照。就在他去之前幾天,我跟朋友聊,習主席一定會去貴州,呵呵。因為過去一年那里聲量之大,足以吸引當局最高領導站臺,錦上添花之后,會成為樣板工程。
貴州過往一年動向,可稱為一輪改革信號。不同于當年最高領導高調南巡講話,改革始于沿海,此次由內陸省份引發,以看去不經意的互聯網主題做推手,有望成為新樣本。
它一定會帶來巨大的溢出效應,刺激產業、企業機會,包括可能引爆的投資板塊。但我能感受到的是,第一波真正受益的企業,會是那些基礎型信息化企業,尤其與貴州改革主題吻合最緊的互聯網公司,當然是以阿里為核心的BAT們。
這里就以阿里為例。說起來,貴州在信息化方面忽然大熱,固然與該省富有前瞻性的規劃有關,但若沒有阿里云參與,可能不會那么快。貴州與阿里的互動,是現代政經、政企合作的成功樣本。當然這里面一定有阿里商業化用意、龐大的企業戰略在。可以說,阿里云正是抓住了貴州樣本,獲得了快速復制全國乃至全球的機會。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貴州樣本的由來。
2013年前,貴州在信息化領域還是波瀾不驚,存在感并不深。2013年立馬不一樣。當年7月,貴州接連發布多個信息化文件,尤其公布了《貴州省云計算產業發展戰略計劃》。與其他省口號大于實質不一樣,發布后,貴州立刻促成許多合作案:當年9月,中關村貴陽科技園落地;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落戶;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開工建設等。
2014年以來,貴州先后舉辦了“云上貴州”大數據國際年會、“云上貴州”2014阿里云開發者大會西南峰會、2014中國“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等多個重大活動。
這一波熱點多,但似乎還停留在規劃、展會、招商層面。在產業界看來,內陸信息化本來就是個趨勢。但若仔細觀察,“云上貴州”不是閉門造車式的政府政績工程,而是由應用場景驅動、融產業、企業、各種線下資源于一體的巨大工程,就能體會到它的落地力量。
這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省級政府、企業和事業單位數據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務平臺。
躲在幕后的阿里云,則是這一平臺從虛到實的支撐。2014年4月,貴州與阿里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協同推進“云上貴州”平臺建設。阿里不但贊助了“云上貴州”西南峰會,去年10月規模龐大的阿里云大會上,“云上貴州”也是它重頭推介的項目,引爆行業。
在阿里云基礎設施支撐下,巨頭12萬核計算資源、100PM儲存資源、500TB內存資源的服務能力,能支撐電子政務、智能交通等7大云服務、41個應用系統、省內26家單位門戶網站,以及貴陽、安順、遵義等5套辦公系統也統統搬入其中,實現了政府部門之間、政府和企業的數據交換。
也正是在阿里云年度峰會上,貴州省政府得以用最為市場化的語言,對外展示了該省在新一輪信息化進程中前瞻又務實的謀略,從而引發強烈關注。
那一次,我參與了針對貴州省經信委常務副主任馬寧宇的采訪,他充分體現了貴州新一代學者型官員,在信息化時代的遠見。當天他說,貴州的規劃不但著眼長遠,更是著眼于未來一到兩年,兩到三年的事,與阿里的戰略合作非常務實,“落不到實處的規劃是毫無意義的”。阿里CTO王堅當天說,貴州省政府對于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的規劃,可以說是新的背景下,“中國一次新的改革開放”。
王堅的這句,據說獲得了當局更高領導的強烈關注,引發更多人士關注貴州。
阿里云的參與,顯然快速推動了貴州大數據產業走向落地。
阿里云業務發展總監潘立維透露,阿里至少有60多名工程師參與“云上貴州”,短時間內完成了飛天云計算平臺的輸出,并將貴州7個廳局41個系統順利遷到了“云上貴州”平臺。
2015年2月,工信部批準了貴陽·貴安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區后,貴州3月份出臺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總體思路中,就有阿里云的勾畫、設計理念,比如堅持數據是資源、產業是目的、應用是核心、安全是保障4個理念,通過解答數據從哪來、數據存放在哪、數據誰來使用3個問題,打造基礎設施層、系統平臺層、云應用平臺層、增值服務層、端產品配套層5個層級,最終在貴州建成大數據內容、服務、金融三大中心。
阿里的參與,為貴州大數據產業形成豐富的市場化運營模式提供的基礎。一個多月前,貴陽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應該也是全球第一個直接命名的大數據交易所。貴陽這一舉動,立刻引發政府層面關注,從中央到地方,許多代表前去視察、學習。至此,貴州作為大數據時代的樣本工程,可以說已經浮出水面,樹立起來。
當然,對于快速沖刺的阿里云來說,這里面有巨大的商業機會。
作為國內最大的公有云服務企業,阿里太渴望一次巨大、集中的練兵機會,如此可以整體展示阿里集團云時代的競爭力。若只是單一的模塊比拼,它未必勝過其他對手,但是若論整體,可以說,在中國乃至全球,阿里云的整合能力都名列前茅。
而貴州,為阿里云新一輪拓展創造了口碑,從而可以復制并輸向全國乃至全球區域國家市場。
你能看到,截至目前,除了參與“云上貴州”平臺設計,阿里云在平臺落地上,更是不遺余力:比如,貴州貴州是個非常擁堵的城市,阿里云已經參與治“堵”,通過大數據,用最優算法減少紅燈時間86%,緩解交通堵塞壓力;貴州茅臺集團已將1000多家專賣店系統、32家自營店系統,茅臺網上商城、公共電商平臺接口系統等,一次性全都遷移到阿里云。
遠不止大企業,貴州小企業甚至創業小組也開始借力阿里云。比如貴陽新創企業“貨車幫”,也即被稱為貨運行業的“滴滴快的”,已將系統全部落戶在阿里云平臺。貴州游戲業新銳團隊iTiTa,就購買了阿里云服務器服務,這支學生創業軍團認為阿里云更懂中國企業和市場,之前用過亞馬遜云服務,服務總是延遲。
在貴州的整體參與,為阿里云提升了巨大的影響力。粗略統計,也正是從“云上貴州”開始,阿里云與中國地方政府的整體合作,一個接著一個,目前已達20個左右。甚至,前不久,中東阿聯酋都被阿里云吸引,雙方決定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商機。
想想看,在前不久全球首屆大數據博覽會上,馬云為什么能夠陪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現場視察,就不難理解阿里參與的深度,以及阿里為什么如此傾心貴州信息化進程了。這是一家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的巨頭。
當然,這也跟阿里的商業模式定位有關。在BAT乃至全球互聯網巨頭中,阿里具有最強的商業化整合能力,它比其他巨頭更能貫通B、C兩端,它的萬億GMV平臺,比那些側重工具類的互聯網企業,擁有更大的撬動現實經濟的能量。
這可不是否認阿里云在微觀技術上的能力。6月18日,它宣布對外開放時,公布了許多關鍵的技術,首批包括人臉分析、大數據處理、文字識別、移動質量中心等18項核心技術,預計2015年將增至30項以上。屆時,GPU高性能計算集群,語音、圖像識別服務,在線圖像處理,深度學習平臺等也將悉數開放輸出。消息人士透露,阿里集團正在招募全球人工智能、大數據牛人,組建更牛逼的研發團隊。
基于阿里平臺崛起的阿里云(http://click.aliyun.com/m/1159/),過去側重自身平臺服務,但它經受的復雜、苛刻的挑戰,絲毫不遜于那些開放的對手。之前,中國鐵道部、中國海關已經相繼牽手阿里云,標志著它已獲得特殊肯定。
當然,阿里云的崛起,2015年馬云對云端、B端服務的強調,也隱含著阿里的某種危機感。因為,如果不能服務好B端,不能參與更深層面的設計,產品與服務不可能有效到達客戶,前端所謂消費體驗都會是無源之水。
一個革命老區,忽然成了全球大數據之都,并獲得國家最高領導人肯定,肯定不是一次簡單的產業布局成效所致,一定是有更高的戰略用意。你能從習近平再度強調遵義會議的價值就能體會到,貴州能成為一種新的改革開放樣本,帶有某種革命精神的印記。
但這一切具體落實,則與當地政前瞻理念、改革動力,與阿里、BAT們碰撞直接相關。應該說,面對巨大的戰略機遇,貴州與阿里們互相成就了自身。它們的相遇與碰撞,體現的是中國國家戰略與產業、企業戰略日益趨同,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機遇期,效應絕不會是簡單的互聯網+層面,而是涉及國家競爭力、產業結構、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社會公平與民主的一場改革,它兼顧效率與公平,不但撬動區域經濟,更會直達大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