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騰訊日前公布財報,國內互聯網三大巨頭騰訊、阿里、百度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均已揭曉,研究對比BAT三家的數據可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廣告淡季,從財報看,騰訊在營收規模、凈利潤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阿里、百度凈利則均出現下降。
以下是騰訊科技盤點BAT具體數據,希望給廣大投資者以有價值的參考:
騰訊營收凈利均居首 廣告收入增長猛
財報顯示,騰訊201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23.99億元(36.4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期內盈利為69.30億元(11.2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
騰訊是這個季度BAT中唯一凈利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在這個季度,騰訊的廣告收入增長非常明顯,總收入為27.24億元,同比增長131%。
騰訊廣告收入的增長主要是受視頻廣告收入隨視頻播放量的增加而提升及QQ空間手機版和微信公眾賬號上社交網絡效果廣告的貢獻增加而推動。
當然,騰訊的主要收入依然來自增值服務業務的收入,這一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收入186.26億元,同比增長了29%,其中,游戲業務收入133.13億元,同比增長28%。
阿里集團第一季度營收174.25億元(28.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但較上一季度下降33%。這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是淡季,沒有雙11、雙12等購物節大型促銷驅動。
阿里集團第一季凈利28.69億元(4.6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56.61億元下滑49%。阿里集團第一季凈利同比下滑,主要受股權獎勵支出增加以及其它影響到公司支出因素的影響。
天貓商城在第一季度交易總額為2190億元(約合350億美元),同比增長62%。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季在中國零售市場商品交易總額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活躍買家數量的增長。
阿里集團這一季度最大變化是,阿里管理層大幅調整,繼天貓更換CEO后,阿里集團CEO也進行了更換。阿里COO張勇接替陸兆禧出任CEO職務,陸兆禧轉任董事局副主席。
阿里還做出其他調整:首席技術官王堅、首席風險官邵曉鋒、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兼參謀長曾鳴和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王帥也將會把日常管理移交給70后的管理團隊。
百度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27.25億元(約20.53億美元),同比增長34.0%;凈利潤為24.49億元(約3.951億美元),同比下滑3.4%。
百度稱,凈利下降主要是由于百度繼續加強面向未來的研發投入,該項支出達22.86億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79.1%。此外,百度也在不斷加速投資布局。
截至第一季度,已經連續發布對二手車電商優信,拼車軟件公司51用車、天天用車,餐飲IT系統提供商客如云等企業的領投。有人點評說,百度雖然投資多,但投資明顯乏力。
百度第一季營收低于湯森路透社分析師預計;百度制定今年第二季度業績預期,在TheStreet看來,百度這一預期表現平平。受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百度當日盤后股價下跌。
阿里業績受季度因素影響更大
財報顯示,騰訊的業績一直很穩健,2014年第四季度營收209.78億元(34.2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凈利潤58.60億元(9.5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
騰訊上季網絡廣告收入單季增長同樣搶眼,達26.27億元,同比增75%,主要來自視頻廣告收入增長及QQ空間手機版及微信公眾賬號所推動,令移動社交網絡效果廣告收入增加。
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收則顯得很跳躍,2014年第四季度,阿里集團營收261.79億元(約42.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87.45億元增長40%。凈利59.83億元(9.64億美元)。
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收和凈利一度超過騰訊,但在2015年第一季度又雙雙落后。阿里巴巴集團的市值一度跌破2000億美元,而騰訊在2015年第一季度才曾超越過2000億美元。
阿里集團季度業績不穩的原因是,每年第四季是電商銷售旺季,年底有雙11、雙12等大型促銷,尤其是2014年第四季雙11交易額達571億元,天貓、淘寶從中獲取大量傭金和廣告。
從整個2014年年報看,騰訊在營收方面居首,但阿里集團在營收方面則居于首位,百度則在營收和凈利方面均相對落后。在戰略方面,騰訊和阿里也走在百度前列。
其中,在互聯網+口號下,騰訊開通5座廣州、上海、武漢、深圳、佛山五座城市“城市服務”入口,覆蓋用戶數超6000萬,騰訊還與大連圍繞“互聯網+”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阿里則繼續進行投資并購,相繼入股美國母嬰網站Zulily、圓通,阿里巴巴集團還在加速對所投資業務的整合力度,如阿里集團CEO張勇接替沈國軍出任了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
阿里在形成一個上市公司矩陣。阿里集團大有把銀泰商業改成阿里商業的趨勢。之前阿里集團已把旗下資產注入到阿里影業、阿里健康,未來不排除再將旗下業務注入到銀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