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紅利消失、產能過剩的中國制造業,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和轉型。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將技術將開始推動中國制造進入工業4.0時代。作為德國老牌管理軟件企業SAP看到中國制造向智造轉變的市場機會。SAP高級副總裁李瑞成接受搜狐科技采訪時表示,工業4.0不僅是“智能制造”,還包括企業從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物理、服務等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通過智能制造,讓大量、規模化生產實現定制化,企業可通過大數據,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為用戶量身定制產品。
因此,在李瑞成看來,解決中國“智造”需要一套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從生產制造-大數據分析-零配件損壞監測-行動—商務網絡等。“例如,通過機器震動的頻率提前3天預測機器和部件的故障,發生故障后,系統可以快速提供零部件以及外部或公司內部維修人才信息,通過商務網絡快速購買到零部件、系統推薦出最優秀的維修工。”李瑞成表示,所有這一流程都可通過系統快速反映,從分析到干預到采取行動到解決問題。
這可以讓企業的智能工廠實現定制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例如,哈雷摩托車德國生產中心借助SAP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從用戶下單到生產,可以由原先的20天縮短到只需6個小時。“智能制造今后將是模塊和模塊的搭配。”
工廠的智能化是一個內部縱向深度融合和外部橫向整合的過程。最基本的是企業在ERP、人力資源、后勤等內部的互聯互通。“目前很多企業得信息化尚未打通,形成了一個個孤島。”李瑞成認為。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需要利用各種信息技術,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柯曼認為,在海量終端實現互聯后,需要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結構化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處理;通過云計算將不同利益相關者通過同一套數據進行互聯;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將預見性的維修信息推送到終端,幫助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實時了解工廠的運行情況。
從外部環境來看,各個企業的標準不統一是阻礙中國規模化智造的一個瓶頸。“目前市場上就存在幾萬種傳感器接口。”李瑞成表示,這會產生巨大的交易成本。
據悉,SAP正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個開放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