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云賣”的新聞有點兒多,隨著其12月5號公測日的臨近,一顆“移動電商界的新星”仿佛即將冉冉升起,與此同時關于云賣模式及其背后投資方的爭議和猜測此起彼伏,幾乎所有的猜測都把云賣背后投資商指向了騰訊,這很容易理解,畢竟云賣的模式和微信、QQ等業務體系貼合的太過緊密。如果不是騰訊,那還會有誰呢?答案是阿里。
沒錯,和大多數人的觀點不同,我認為云賣可能并不是騰訊投資的“新武器”,而是阿里植入微信的“特洛伊木馬”。因為是馬云的,所以云賣叫“云”賣,否則,如果是馬化騰的,那就該叫“騰”賣了!
云賣模式打破常規,阿里主動要革自己的命?
對電商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阿里麾下的淘寶和天貓一直是中國電商業的代名詞,其巨大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用“壟斷”來形容。雙11、雙12這些“人造節日”所創造的消費數據奇跡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說過,在此不再拾人牙慧,只說一下阿里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阿里美國上市成功,鎂光燈下,很多人也開始審視淘寶與天貓的商業規則。一審視就發現,雖然現在阿里進入歷史鼎盛時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下,阿里的生態體系已經面臨前所未有的強大沖擊。舉個例子,在大街上隨便找十個淘寶、天貓的店家,其中就有九個各種訴苦吐槽,諸如“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各種限制買流量買不起”、“淘寶上要賺錢就必須刷信用”、“天貓把控流量入口,還要扣點,把錢都自己賺了”、“只有極少數人賺錢,大多店家都是炮灰”。
是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以往人們認為只要在淘寶上開個店就能賺錢的觀念已悄悄改變。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開始想別的出路。于是一部分人分流到京東、當當甚至蘇寧易購等PC電商平臺,另一部分人則分流到移動端的微店等新平臺。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去中心化”開始成為電商行業的顯著特征。
盡管目前來看,阿里系依然占據電商領域的絕對優勢,但在原有生態及整個行業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潮襲來的關口,即使是阿里,亦不免感到焦慮。正是因為如此,向來具有“革命精神”的阿里如果想長立不敗之地,就只能未雨綢繆,提前布局——自己革自己的命,總比等著別人來革自己的命好。
從封閉到開放,云賣打入微信為重建阿里生態
無論是前些時云賣的神秘招商會,還是云賣“一秒開店二秒上架三秒分銷”的模式,都令人想到其背后很可能是騰訊在操盤。但實際上,我認為阿里比騰訊更有充分的理由投資或者開發云賣。
首先,無論做什么,基因很重要。這么多年,都知道電商蛋糕大,可是國內那么多巨頭,為什么只有阿里搞大了?不得不說,基因很重要。比如“鵝廠”,他PC時代有QQ,所以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能做出微信,因為他有做IM的基因。比如“狼廠”,他PC時代搜索很牛,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依然是絕大多數手機用戶搜索時的第一選擇,因為他有做搜索的基因。所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出現一個新型電商,那八成,依然會是阿里的杰作,因為,他有這個做電商的基因,而別的巨頭沒有。
其次,無論做什么,動機很重要。舉個例子,百度為什么在移動互聯網浪潮襲來時要拼命布局移動搜索,因為在新的科技技術沖擊下,市場瞬息萬變,一個不小心,昔日的巨頭就可能倒在殘酷的沙灘上,這一點,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作為PC端絕對的中國搜索市場老大,百度一定不會將新興市場移動端的份額拱手讓人,否則不但會自己視為奇恥大辱,也會被外界解讀為衰退的標志。這就是在移動端百度依然志在必得,必須奪得搜索老大地位的動機所在。那么云賣作為當下最具顛覆性的移動電商,是奔著移動電商老大的目標去的,誰最有動力去做這件事,那顯然是阿里。至于騰訊,他只要保持自己在IM市場的壟斷地位,再加上手游方面的紅火,就足矣。
最后,無論做什么,戰略很重要。如果說阿里的淘寶、天貓屏蔽百度搜索,屏蔽微信分享,是為了不在流量方面分別人一杯羹,讓所有的商家都只能花錢通過天貓、淘寶自己的流量推薦渠道(如聚劃算、直通車等)去獲得流量帶來訂單,那么精明如馬云,一定覺察到這樣的方式在高度開放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大行得通了。那怎么辦?戰略便是,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天貓、淘寶已經有固有的盈利模式,也牽扯到許多既得利益者,千絲萬縷不好改革,那就搞一個新的東西出來。
阿里的選擇是直接進軍微信,充分利用微信規則,進則如“特洛伊木馬”,可“借殼生蛋”,直接秒殺微信乃至騰訊的一切電商生態;退則如借別人的土地搞了一次試點,待試點成熟后將模式直接搬到阿里自己的來往上,到時基于微信成長起來的云賣萬千用戶,亦會被帶到來往上,從而構成“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來往-云賣”的全平臺電商生態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