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今年9月成功進行規模達25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后,阿里巴巴集團正加緊籌劃其下一個階段的增長。隨著該公司不斷擴張,它正在尋求與蘋果等其它主要高科技公司合作。通過子公司螞蟻金服,阿里巴巴也正在涉足金融服務領域。
上周,《華爾街日報》(WSJ)在杭州采訪了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兼集團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在這次采訪中,蔡崇信談論了阿里巴巴與蘋果的談判,該公司的合作和收購戰略,以及它在美國市場的計劃等。
以下是這次采訪的主要內容:
WSJ:阿里巴巴執行董事長馬云上月表示,他對與蘋果在支付領域進行合作感興趣。請告訴我們更多這方面的情況。
蔡崇信:很多具體問題正在討論和解決中。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很大。有人想在中國使用蘋果支付服務Apple Pay,但蘋果在中國運營支付服務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約。因此,我們正在考慮雙方是否有合作機會,讓Apple Pay和支付寶在中國能夠以某種方式合作。支付寶是螞蟻金服的一部分,所以螞蟻金服CEO彭蕾和她的業務開發團隊參與了談判?,F在,我們只能說,與蘋果的合作將專注于中國市場。我們對雙方潛在的合作持積極態度,但最終結果取決于正在討論中的細節。
WSJ:當iPhone用戶使用Apple Pay進行支付時,支付寶可以提供后端服務,因此這些用于支付的資金來自于他們的支付寶賬戶。你們的合作是這樣進行的嗎?
蔡崇信:是的,這是一種可能性,而且是一種很大的可能性。
WSJ:蘋果和阿里巴巴之間的合作要確定那些細節?
蔡崇信:一個是監管方面的。我們要確定在監管方面可以為蘋果提供怎樣的幫助,因為支付寶在中國已經獲得經營支付業務的許可證。還有一個業務方面的。如像你說的支付寶作為后端服務支持前端的Apple Pay,那么如何讓這兩個系統協同工作?
當一天結束的時候,由于支付交易是通過Apple Pay來完成的,但資金來自支付寶賬戶,因此資金的流動必須非常順暢,這就涉及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
WSJ:阿里巴巴在其IPO申請文件中稱,它有權收購螞蟻金服三分之一的股份。這一收購將在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進行?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有兩種方式參與螞蟻金服的經濟生態。一是參與螞蟻金服的利潤分配——我們已獲得這樣的權利。或者我們可以用分享利潤的權利換成螞蟻金服三分之一的股份。這兩個選擇,參與利潤分配和持有股份,其價值是一樣的。有些投資者可能認為直接持有股份更好些,因為股份更為持久,而利潤分享只是一紙合同。這一切都有待監管部門批準。根據現行的監管制度,我們認為(換成三分之一股份)不太可能,但我們確實無法預測未來。
WSJ:螞蟻金服未來會上市嗎?如果會,那么它將什么時候IPO?
蔡: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我們從阿里巴巴上市獲得的經驗是,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對公司更有利。因此,上市是一件好事。
WSJ:你們是否在與Line和Kakao等移動通信應用洽談可能的合作事宜?
蔡崇信:幾乎每一家單一的通信應用公司,當他們打算開拓中國市場時,他們均希望與我們商談合作事宜。他們不會與騰訊洽談,因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后,騰訊(該公司擁有微信)將是他們的一個強大競爭對手。這些洽談很多是討論如果我們合作,可以做一些什么事,這有點類似頭腦風暴。我們與許多移動通信應用進行了這樣的洽談,包括Line和Kakao在內。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你的用戶來源是碎片化的。聊天是互聯網的入口之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移動通信應用感興趣。我們的業務開發團隊正在這領域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
WSJ:你們最近進行了大量融資。阿里巴巴有多少資金可以用于收購?
蔡崇信:給自己設定預算,實際上并不是非常明智的事情,因為你不希望用預算來限制自己。另一方面,你不希望說,“我每年都要花這么多的錢”。
并購是不應該設定預算的一件事情。從哲學的角度,我們反對為并購設定預算。你籌集資金,就是為了某個時候有利用資金的機會和場合。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技術創新隨時可能發生,這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你確實需要有這種靈活性。
WSJ: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有什么計劃?
蔡崇信:在投資方面,我們的策略是向創業者運營的美國公司投資少數股權。我們希望支持創業者,因為我們希望進入美國市場,支持增長和了解美國人是如何創新的。這是我們在美國的主要投資策略。
在業務方面,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能在美國市場推出一些真正為當地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市場。但是今天,我們的重點是跨境經營活動——我們幫助美國小企業和商人,甚至像Costco的這樣大型企業,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中國3億消費者。
WSJ:未來幾年,阿里巴巴如何才能保持目前強勁的增長勢頭?
蔡崇信:我覺得我們擁有很好的優勢,因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普及率還非常低。我們可獲取的市場規模(addressable market)是中國總的消費量——這是一個3.4萬億美元經濟體,而其電子商務滲透率只有9%。所以僅在提高滲透率方面,就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的平臺擁有3億活躍消費者,但這只占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一半,而占中國總人口只有四分之一。我們很幸運,我們身后有宏觀經濟的“順風”,剩下的就是執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