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范圍的擴大,業務深度從線上拓展至O2O和線下,互聯網金融與電信運營商的交集也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短。
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已獲得移動支付牌照,早在3年前,三大運營商已經悉數入局支付行業。三大運營商申請的支付牌照,從注冊資本和股權結構看,中國聯通為2.5億元,中國電信是3億元,中國移動為5億元。相較一般第三方支付企業3000萬元到1億元的注冊資本,運營商在支付領域的投入可謂大手筆,同時也是非常富有遠見的。
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百舸爭流,創新不斷,擁有牌照遠遠不等于市場的成功。易寶支付CEO唐彬告訴記者:“支付行業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互聯網支付是互聯網公司的先鋒隊也是基石。商戶資源、用戶資源和數據,疊加都是通路。支付企業下一步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發展息息相關。”
移動支付成潮流
支付業務忙轉型
在杭州已經出現了這樣嶄新的移動支付生活場景,到公園晨練的人在買水、買油條、買包子的時候,不少已經用支付寶付款。因為出來跑步的人一般不會帶錢包, 但是會帶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拿著東西邊走邊吃。
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彭蕾表示,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說未來的醫院,很多現有的業務流程都內置在了病人的手機上,掛號、就診、交費,完全不用排隊。未來商圈生活中,女孩兒大包小包買了東西,不必想著怎么拎回來,商家不用在店內備貨,通過手機與物流打通,直接送到顧客家。顧客完成購物后,還可以輕輕松松地去唱卡拉OK,或者上餐廳。
業內人士介紹,從傳統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參與方來看,支付企業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一是互聯網支付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這是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里最為活躍的企業群體,代表企業有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二是傳統銀行卡收單企業,代表企業有銀聯商務等;三是以移動支付業務為主的企業,依托手機等移動終端,為廣大用戶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和近場通信技術的支付服務,代表企業為三大運營商支付公司等;四是創新型銀行卡收單企業,這類企業通過在便民網點和個人推廣刷卡終端,滿足個人生活服務繳費、轉賬、網購等支付需求,代表企業有拉卡拉、海科融通等;五是預付卡企業,主要指以提供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支付企業,代表企業如北京商福通等。
第三方支付企業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于收單手續費、備份金利息、預付卡和平臺建立帶來的潛在收益等,對于運營商的支付企業而言也不例外。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明顯感覺到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逐漸進入瓶頸期,一方面包括銀行、電商、物流等更多的企業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支付行業的盈利模式過于簡單,就是手續費,原來的感覺可能是雁過拔毛,現在則是非常微利。”
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幾乎都在轉型,比如微信的支付功能就是走社交功能,提供便捷。而支付寶走的則是互聯網金融的大道,大力發展其自有賬戶,帶著互聯網屬性不斷在金融領域縱深。那么運營商呢?
瞄準互聯網金融
聯手打造“支付云”成瓶頸
除了支付行業產業鏈向傳統的上下游延伸,三大運營商還盯準了互聯網金融的轉型方向。中國電信率先推出余額增值理財服務“添益寶”;今年5月,中國聯通即和安信基金聯合宣布,將試推針對手機套餐用戶的“話費寶”,同時實現話費充值和余額理財功能;8月13日,中國移動亦加入轉型行列,正式推出旗下第一只互聯網金融產品“和聚寶”,該產品對接的是匯添富和聚寶貨幣基金。有分析師表示:“這些舉動已經意味著三大運營商在支付之上,正式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信支付公司著眼于打通支付賬戶和通訊賬戶,而支付賬戶和理財賬戶又連為一體,意味著3個賬戶可以實現共通。運營商坐擁12億的海量用戶群,這意味著龐大的客戶信息和沉淀資金。此外,與其他支付企業相較,運營商的支付公司擁有便捷的營銷渠道,發展速度令業界瞠目。中國移動支付業務從移動錢包開始起步,賬單支付和通信費綁定相關的增值業務吸引了不少客戶,交易額也不低。一旦未來手機號直接等同于金融賬號,將為運營商創造無比巨大的藍海市場。
但要從支付業務滲透到金融業務并非易事。正是因為來自國企陣營的基因,運營商在發展新興業務的過程中異常謹慎。除了異常嚴苛、步步設限的金融業務準入監管政策之外,如何盤活這些數據和資金,運營商面臨多重困境。面對從支付到互聯網金融層出不窮的新興業務,難以抓住某些突破口快速擴大規模,也很難像互聯網企業一樣通過并購等方式獲取關鍵競爭力。
一位通信業的資深老領導曾致信三大運營企業最高層力推三家支付公司聯合,聯手打造“支付云”,但出于種種原因,此事難以落實。業內人士分析,三大運營商集團對支付業務的定位不大一樣,但如果三家實現聯合,不僅能在用戶量上實現廣覆蓋,以最簡單的征信業務來舉例,對于個人用戶信息的征信更能實現大數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