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開始,阿里巴巴在美國路演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件盛事,美國路演的火爆至今讓很多投資界的人士津津樂道,之前還沒有哪家中國企業像阿里巴巴這樣受到投資人的追捧,由于投資者太多,酒店的電梯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由于投資者的熱情高漲,阿里巴巴將其IPO發行價區間提高至66美元/股至68美元/股。美國時間本周五,這只“巨無霸”將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有望成為史上最大IPO。
就在國際投資者歡呼雀躍的同時,中國投資者卻高興不起來。“我們養大的孩子,現在卻給別人去掙錢去了。”一位中國網友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賺的是國內消費者的錢,但是上市地確是國外,國內投資者不僅“肉”吃不到,連“肉湯”都喝不到,確實有點寒心。
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數據顯示,排名中國內地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悉數在美國或我國香港上市,不約而同地演繹著“國內賺錢、境外分紅”的模式。
例如,百度、新浪、搜狐、京東等優質中概股雖然業務幾乎都在內地,但注冊地大部分都在境外,一個重要原因與股東有關,互聯網公司創業初期很難從國內獲得資金,其獲得的風投資金大部分來自境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的財務數據多數達不到國內上市的標準,因此,海外上市成為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選擇。
當然,我們也看到,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監管部門也開始反思,如何讓優質的互聯網企業留在國內資本市場。如果再一味固守歷史財務數據等遴選標準,中國股市將會錯失更多“阿里巴巴”。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今年5月30日明確表態,正在研究在創業板建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9月12日再次表示,證監會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對于允許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問題,證監會正抓緊研究,力爭盡快推出,涉及部門規章修訂的,依法定程序進行。
但是,筆者認為,對于允許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的問題應盡快解決,要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精神。否則,等相關的規章修訂好了,但國內的優秀互聯網企業卻都走了,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