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一年,以Dropbox、Evernote和Slack為代表的云存儲和協同領域上演冰與火之歌。這三家獨角獸興衰的原因何在?國內的跟進者們可以從中吸取的經驗有哪些?中國企業級存儲與協同領域的真正機會在哪里?本文從美國云存儲及協同獨角獸出發,對中國市場同領域的競爭格局進行了詳細拆解。本文來自作者程遠(杭州億方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36氪經授權刊發。
編者按:過去一年,以Dropbox、Evernote和Slack為代表的云存儲和協同領域上演冰與火之歌。這三家獨角獸興衰的原因何在?國內的跟進者們可以從中吸取的經驗有哪些?中國企業級存儲與協同領域的真正機會在哪里?本文從美國云存儲及協同獨角獸出發,對中國市場同領域的競爭格局進行了詳細拆解。本文來自作者程遠(杭州億方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36氪經授權刊發。
過去的12個月內,美國幾家云存儲與協同領域的獨角獸上演冰與火之歌。
Dropbox增速停滯,百億美金估值迅速滑落;全球最大的云筆記應用EvernoteCEO離職,隨即掉出獨角獸行列。而企業級溝通與協同應用Slack用不到兩年時間躥升到28億美金估值,可謂如日中天。
頓時各種專家唱衰唱紅的言論冒了出來,連國內創業者們的方向也被攪得混亂不清。但這些獨角獸門冰與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國內的跟進者們真正應該從這些衰落和崛起中吸取的經驗?中國企業級存儲與協同領域的真正機會在哪里?我們應該更理性的來拆解拆解。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家獨角獸衰落和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Dropbox
Dropbox出生可謂正逢其時。隨著互聯網的繁榮,隨時隨地訪問和共享文件漸漸成為很多用戶以及企業的剛需。而Dropbox僅憑一個極簡易用的文件同步端,打敗了其他復雜繁瑣的云存儲產品,后面憑借著其卓越的病毒式營銷,獲取了數億用戶的芳心。巔峰階段Dropbox付費用戶占比高達3.5%,為它帶來巨額的收入增長,從而估值達到了瞠目結舌的100億。
Dropbox的興盛是PC時代向互聯網時代過度所帶來的紅利產物。隨著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同類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的長出,Dropbox的產品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差異化價值了,反而之前高速的成長掩蓋了后續產品創新上的不足。Dropbox今年推出在線編輯產品paper,而Googledocs在數年前已經開始服務了。另外Dropbox的一個重要的嘗試就是向中大型企業級文件管理領域轉型,在該領域,同期起步的Box雖然不像Dropbox一樣擁有巨量的用戶基數,但憑借其在企業級市場的多年深耕,已經形成了很高的產品和行業壁壘。有消息稱,Dropbox在2014年大力轉型企業市場以來,并未獲得預期的成功,幾乎沒有獲得什么像樣的世界五百強合同,企業級轉型任重而道遠。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過快的增長讓Dropbox沒有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危機。而當意識到的時候,個人云存儲領域已經成為紅海,而企業級市場高壁壘,Dropbox錯失了最好的進入時機。估值衰落也就不難理解了。
衰落關鍵詞:產品差異化漸失,過快增長掩蓋了企業的危機,創新力不足,企業級轉型不順
Evernote
曾經的資本界寵兒,Evernote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數以千萬用戶的情懷產品,包括我自己。Evernote代表了一種未來的產品形態:更輕量的文檔編輯,、內容為先、完全云端化。Evernote一開始的定位極其聰明:用戶的第二大腦,巧妙的避開了與officeword作為文檔編輯器的競爭,轉而成為人們對碎片化信息,想法的記錄工具。
使用過筆記類產品的用戶就會知道它的粘性是很強的,因為它匯集了你過往了很多之前寶貴的筆記,想法,摘抄,記憶,真切是是作為用戶第二大腦的存在,其價值是可想而知的。
但在Evernote2012年成為獨角獸之后,他的野心變大了,但好像它也變得不那么專注。EvernoteFood,Evernotemarket,Evernote似乎在周邊產品上興趣無限,當然媒體每次也會高潮一次,參與Evernote團隊有何等的創造能力。而去年EvernoteCEO宣布離職,讓情況瞬間從天堂跌向谷底。新奇的產品并沒有給Evernote帶來預期的用戶增長,反而收入變現的節奏變得更加緩慢,短短的幾個月,Evernote已經退出了獨角獸了行列。
Evernote是典型的創業團隊過high,慢慢把一手的好牌變成爛牌的故事。但并不像國內專家們說的,筆記產品只是曇花一現,在我看來它代表著未來人們創建內容的主流方式,筆記承載的內容有可能是用戶最重要的數據,云端化,隨時隨地也是未來持續的趨勢,如果我們看看微軟壓寶office365就知道了。
衰落關鍵詞:產品專注度不夠,商業化思路不夠清晰,核心價值的創新不足
Slack
Slack的爆發刷新了硅谷的很多增長數字,一個內部工具用了一年時間達到10億美金估值,沒有銷售的情況下單月收入迅速突破100萬美金。國內的創業者們再也坐不住了,頓時,各種標簽被貼了上來“企業協同的未來”,“顛覆Dropbox”etc.Slack絕對是目前美國企業領域的當紅辣子雞。那Slack之所以能爆發的大背景是什么,他的產品形態對中國的創業者來說有哪些是應該借鑒的,哪些是不適用的。
崛起背景:
美國沒有壟斷的企業級聊天工具。這給了Slack一個可乘之機,再加之Slack基于Channel的聊天設計體驗非常棒,迅速收到許多中小企業的青睞。
美國企業在采用越來越多的IT服務,但彼此是不能連接的。Slack最有差異化的產品價值就是連接第三方服務并且提供統一的消息搜索。在美國企業云服務高度發到的今天,一般的美國企業都在使用十幾種不同的云服務。但這些云服務之間是不想通了,用戶很難統一處理來自多種服務的消息通知。而Slack幫助用戶做到了,瞬間切中了企業用戶的核心痛點。
Slack切中了辦公最核心的兩大需求:通訊和文檔。這兩個需求構成了企業用戶們80%以上的工作場景,讓企業可以把以前通過多個平臺完成的事情用一個平臺都解決了。
反觀國內,同樣的崛起背景成立嗎?
中國已經有了世界最牛逼的兩大通訊工具:qq和微信,幾乎壟斷了PC和移動端的通訊場景,他們也同時是中國企業員工平時在工作中最經常使用的。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想再造一個溝通平臺太難了,也只有像阿里釘釘這樣的巨頭才能每個月花幾千萬在這個市場砸開一個角,況且很多企業開始使用釘釘是因為其免費的審批和移動電話,而非企業聊天。
中國絕大部分企業的IT水平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能在使用1-2個IT系統/服務就不錯了,沒有非常強烈的進行消息統一集成的需求。而這些IT系統因為長期沒有統計的標準,被集成在一起非常困難,目前能被集成的都是一些比較輕量的云服務產品。
相比于slack這種集成第三方服務的方式,阿里釘釘這種平臺+強綁定ISV的方式可能在中國的推廣速度更快。(PS:但請注意這個套路也只有BAT能玩的起)
充分理解中美市場的不同,以提供產品差異化價值為核心才是中國創業者們應該要做的事情。對于企業云存儲及協同領域,看完Dropbox,Evernote,Slack三個案例,到底中國可能的機會在哪里:
中國市場真正的機會點:
最小化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
與美國企業以及員工對信息化系統的高接受度相比,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員工的信息化程度都處在很初級的階段。QQ,office可能就是他們唯二的信息化工具了。而在線協同工具能夠幫助企業催化效率提升的前提是員工都愿意喜歡使用它。但改變中國用戶的工作習慣是一件最難的事情,所以在中國真正能夠最先開始普及的協同產品一定是最小化用戶工作習慣改變的產品,而不是那些宣傳工作新方式的互聯網產品。在這點上Dropbox的文件同步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它在幫助用戶提升效率的同時,用戶完全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中國企業文件存儲及協同仍處在蠻荒時代
雖然這個領域在美國已經成為紅海,成為巨頭以及創業公司的必爭之地(Google,微軟,亞馬遜,Box,Dropbox)。而國內最接近的品類企業網盤也仍處在市場早期階段,國內95%的企業并沒有有效地管理好企業最重要的這部分“數字資產”,相反我們看到很多員工都在使用百度網盤這樣的個人云盤處理工作任務。而這種方式顯然會對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數據安全風險。
在線內容生成會成為未來主流
從最早的GoogleDocs,到近幾年云筆記的興起,再到微軟大力推廣offce365可以看出,未來人們的工作將慢慢向云端遷移,本地的文檔也將漸漸地被云端文檔所取代。這種更為輕量,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訪問協同的文檔工作將慢慢變成人們的基本工具。雖然這個趨勢的實現還需要不短的時間,但應該引起創業者們足夠的關注。
企業級市場容易成就高壁壘差異化價值
云服務,SAAS在過去的兩年往往都會伴隨著另一個名詞“中小型企業客戶”,進入中小型企業量非常大,而且不會像中大型企業那樣選型非常謹慎,很適合互聯網方式比如免費這種形式的推廣。但從Dropbox的例子可以看出,一開始因為一個殺手級應用的產品,Dropbox確實成就了輝煌,但因為它之前始終專注的是個人以及中小企業用戶,這些群體的需求相對比較簡單,一旦有競爭對手在這幾個為數不多的剛性需求點上旗鼓相當時,這個市場就會很快陷入紅海。在反觀國內,真正能做出像當年Dropbox那樣的產品創舉的能有幾個。
而相反雖然中大型企業很難進入,但一旦進去以后就會建立足夠強的門檻。而且中大型企業的需求往往比較多樣比如在安全層面、在系統集成層面。產品根據這些企業的需求做深了以后,往往很難被復制??纯碆ox,Salesforce如何建立的護城河就會更加清晰了。像億方云自身就是這個思路明確的支持者。
學會與狼共舞
在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創業可能都躲不開一個話題叫做BAT。過去兩年BAT都在大局進軍企業級市場,比如阿里的釘釘,騰訊的微信企業號。但在企業級市場里,我認為這對于創業者們相反可能是個機遇。巨頭想要做的往往是生態系統或者平臺,他們很難會在單一SAAS應用領域投入過多的精力,因為這對于他們的ROI實在不夠劃算。
而BAT的企業級市場突進給創業者們帶來了幾點好處:
1、大大加快的中國企業對于云服務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2、幫助不同的SAAS應用和大量有需求的企業更好的對接
3、不管是釘釘還是微信企業號都是以通訊切入的,他們想搶占的是最高頻的入口,與他們在產品形態上能夠很好互補的應該第一時間進行對接,將會獲得巨大的用戶紅利。像Slack對企業基礎需求“通訊+文檔”的滿足,在中國更有可能成功的是“釘釘”+類似“億方云”企業文件管理平臺無縫集成的模式。
結語:
在中國互聯網已經脫離蠻荒之地的今天,在硅谷好不再意味著在中國也能好,而在硅谷的不好在中國反而可能有機會。中國的互聯網創新已經逐漸過了盲目跟風的時代,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的需求階段,不同的發展背景。在趨勢和機會判斷上,我們對于硅谷發生的事情應該看得更透徹一點,全信你可能就輸了?;ヂ摼W產品提供的價值才是其競爭力的本質,其他都是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