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嘉賓:
華為公司IT產品線 宋哲炫博士
浪潮云方案與服務事業部總經理 李春曉
阿里云
云計算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一種創新應用模式,近年來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和商業模式變革的核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業界關于云的落地卻遲遲缺乏成功案例,其標準尚未完全統一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
同時云計算標準化工作作為推動云計算技術產業及應用發展,以及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近年來受到各國政府以及國內外標準化組織和協會的高度重視。本期《通信世界周刊》對話國內云計算標準研究嘉賓,共同探討當前云計算標準化研究的情況。
標準化聚焦IaaS層
記者:
您是如何看待云計算標準對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影響與意義?
宋哲炫:
云計算產業蓬勃發展,各種創新層出不窮。在一些業務和商業模式相對比較成熟的領域,適合進行標準化活動。目前業界的標準化主要聚焦在云計算基礎設施層(IaaS)的標準化上,在這些領域制定并推廣相關標準,促進不同云之間互通、業務的平滑遷移,降低用戶使用成本,對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李春曉:
云計算標準的確立與開發統一是云計算產業能夠大規模發展的基礎,分散的多標準體系下的云計算技術與服務,會增加使用云服務和云產品的復雜度,降低使用者的滿意度,并影響云計算的推廣和傳播,最終導致云計算只能在小范圍內傳播與發展。
云計算標準的確立,能夠統一業界對于云計算的認識,清楚定義云計算領域中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通過標準化工作,提供一個云計算標準的路線圖,明確廠商之間,廠商與用戶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建立與云計算相關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讓用戶和大眾能夠了解、接受、信任并愿意使用云計算服務,這樣才能夠使云計算化云為雨,潤澤大地。
阿里云:
在云計算飛速發展的今天,云計算已經逐漸從概念階段進入落地的實用階段。云計算的發展已經出現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創新的不斷涌現使云計算顯現出豐富的特殊性;
二是落地產品和服務的成熟也讓云計算的相似性非常明顯。顯然,我們無法也不能對云計算的新生事物進行標準化工作,那將會限制甚至扼殺云計算創新的生命力;但對于已經逐漸落地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必要的標準化規范將有利于整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
就目前來看,云計算標準對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影響和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規范云計算服務商的服務產品和服務質量。對已有的云計算服務商來說,可以讓已有的產品更加成熟和規范;對于即將進入云計算產業的廠商,這些規范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二是指導云計算用戶合理選擇云計算產品和服務。通過制定云計算規范,用戶在選擇各廠商的云計算服務時就有要參考的標準,這對于云計算服務的普及意義重大。
中美兩國優勢明顯
記者:
當前國內云計算標準化進程實施如何?與國外相較處于什么水平?
宋哲炫:
云計算標準于2009年首先在國際上興起,隨后國內云計算標準也開始快速跟上。目前,國內相關標準組織不僅在積極制定相關規范,也在積極與國際標準同步。如中國是ISO SC38云計算標準的主要貢獻者,CESI、CCSA分別與國際知名云計算標準組織DMTF建立了戰略同盟關系等。
李春曉:
在國際上已有多個組織在進行云計算標準化工作,內容涉及云計算的定義、互操作和集成標準、服務接口標準、程序開發標準、可移植性標準、安全標準等,涵蓋了云計算的建設、開發、服務、運維等整個生命周期,相關的利益集團都希望能夠在云計算標準中有自己的地位。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亞馬遜的EC2、EBS等標準,還有開放數據中心聯盟(ODCA)、美國國家實驗室(NIST)、開放云聯盟(OCC)、云標準客戶委員會(CSCC)等眾多的國際組織制定的相關標準,基本上涵蓋了云計算的整個生命周期,各個不同的云計算體系之間也具備一定程度的互操作和互遷移能力。
目前國內公司在云計算標準方面起步比較晚,只有少數的公司和組織參與了前述部分云計算國際標準組織,例如浪潮、華為、中興、金蝶、曙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百度、阿里巴巴等。
當前我國的云計算相關標準研究工作已經展開,部分地方和行業主管機構開展了很多研究并制定了一些標準和模型,有些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還沒有完全體系化,我們需要在研究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國內云計算環境和應用,確立我國的云計算體系和產業標準,實現我們云計算產業的快速推廣和復制。
阿里云:
國內云計算標準化工作在進行了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已經完成了云計算概念和術語的統一,初步構建了云計算標準的體系框架,一部分標準已經進入草案的編制和討論,預計明年會有一批標準草案送審。
在國際上,云計算標準化工作也才剛剛起步,比較活躍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中國?;旧?,中國在云計算國際標準化進程上與美國處于相當的水平,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中美兩國有明顯優勢。
技術分歧為難題
記者:
當前云計算及基礎設施在哪些方面亟需加強標準化建設,為什么?
宋哲炫:
目前,業界對云計算的內涵、定義還缺乏共識,所以云計算的術語、場景需求、云計算參考模型等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內容。其次,云計算的標準主要解決互聯互通、業務遷移和廠商鎖定問題,故云計算標準應聚焦在系統外部接口標準化、文件格式標準化等領域,比如用戶訪問云的接口標準化、虛擬機業務的格式描述標準化,而對系統內部實現則不必標準化。
李春曉:
當前國內的云計算還是處于起步階段,不同的廠商之間還存在較多技術分歧,相互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還比較差,非常容易產生供應商鎖定問題,影響了用戶對于云計算的信任和選擇,阻礙了云計算的發展和推廣。
我們需要加強在云計算的技術架構標準、服務接口標準、云計算中心的建設標準、服務能力模型、云安全標準等方面的投入,盡快確定相關標準,提高用戶對于云計算的認可度,以便于云計算的快速推廣。
阿里云:
對于已經較為成熟的彈性計算和云存儲產品和服務,應該最優先完成標準化指定工作,而且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產品的形態、服務接口以及SLA的標準化上。
因為彈性計算和云存儲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云計算基礎服務,盡快為這些相對成熟的云服務指定標準,一方面可以規范云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廣大云用戶合理選擇云服務。這兩方面都可以推進云計算服務的快速普及,對云計算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鼓勵中國企業“外出”
記者:
貴公司在推進云計算標準領域動態如何?您認為要加快國內云計算標準化建設,還需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或改革?請給出您的建議。
宋哲炫:
華為積極參加國際、國內的云計算標準化工作。國際方面,華為是云計算主流標準組織DMTF董事會的第一家中國公司,擔任DMTF的教育VP。近日,華為代表成功當選OASIS新任董事會成員,這也是迄今為止首個有來自中國公司的代表入選OASIS董事會。
同時,華為還積極參與的標準組織有:IETF、SNIA、NIST、ITU-T、ETSI、ISO、SPEC、IEEE、INCITS、PCI-SIG、CSCC、ODCA、Energy Star、SPC、CSA、SSD Form Factor、RSA、TCG、OCP、NVMe,與國際IT巨頭同臺競技;國內方面,華為在云計算相關標準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積極發起和推動了多個標準化項目。
同時,華為作為ISO SC38中國代表團主要成員,積極推動相關技術提案,協助中國獲得了云計算參考架構聯合編輯職位,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云計算標準界的影響力。
要加快國內云計算標準化建設,首先應在國際已有成熟標準的參照下,積極借鑒國際標準經驗,服務于國內云計算產業建設。同時,積極將中國的標準成果推入國際標準中,鼓勵中國的公司走出去,并參與到國際標準活動中,將中國的成果納入國際標準。甚至在一些全新的領域或沒有現有標準的地方,鼓勵中國公司領導新國際標準的制定。
李春曉:
在云計算標準建立,設計體系、架構以及設備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等領域,浪潮一直努力推動國家級標準的建立和提升,從2008年以來,便在云計算基礎架構、云計算節能體系、云計算安全體系等領域主導起草了7個國家標準。
云計算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外包服務的繁榮:大量的數據集中在少數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商之中,而將大量的業務放在遠端的網絡上,這涉及到安全和隱私問題,如何保證數據和業務的安全就變成了重中之重。
云環境下的安全問題比傳統IT環境下更為復雜,需要從技術層面、管理層面、信譽層面等多維度來進行建設,逐步開展服務安全認證體系,讓大家能夠使用云、信任云。
對于云計算中心,還需要采用自主知識產權設備來構建一個平臺,完全自主可控制是從硬件層面的自主可控,包括芯片的自主研發、整機的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自主研發。現在來看,浪潮已能夠為產業界提供這種完全自主可控的云計算中心。
阿里云:
阿里云憑借在云計算產業方面的多年經驗,積極參與中國云計算標準化建設工作。阿里云現在是中國云計算標準工作組的副組長單位,牽頭或參與多項云計算標準的編制工作,包括《云計算服務交付原則》、《彈性計算服務接口規范》、《對象存儲服務接口規范》、《云計算安全參考模型和檢測指標》,以及多種云計算服務的SLA制定工作。
加快國內云計算標準化建設需要更多有產品、服務和經驗的云計算廠商參與,才能使得云計算標準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普適性。同時,我們應該緊跟國際云計算標準發展方向,逐漸從跟隨國際標準向引領國際標準的方向轉變,增強中國在未來IT標準化方面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