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UCloud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不出意外,它將成為首個在國內上市的獨立云計算廠商,但依然沒有解決老問題:巨頭擠壓。根據招股書,UCloud在公有云IaaS的市場份額排名國內第六。前有阿里、騰訊、中國電信、亞馬遜AWS、金山云,后有微軟Azure、百度云、華為云,UCloud在營收增速、資金資源、價格PK等方面劣勢盡顯。
難守的市場地位
2012年成立的那批云計算廠商中,UCloud是唯一一家沖擊上市的。但是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UCloud仍然面臨巨頭的威脅,它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可持續發展。
在巨頭大舉入場后,UCloud的市場排名和份額已經開始滑落。根據IDC 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報告,UCloud位列行業第五,市場份額5.5%。
而到了科創板招股書,IDC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UCloud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中占比4.8%,位列阿里云、騰訊云、中國電信、亞馬遜AWS、金山云之后,排名第六,不僅排名下降一位,市場份額也比上年同期少了0.7個百分點。
市場份額排行中,緊隨UCloud之后的是微軟Azure、百度云和華為云,市場份額分別為3.7%、3.3%和2.3%。但實際上,UCloud市場地位滑落的速度,比招股書所描述的更快。IDC目前只披露到2018年三季度中國公有云市場調研數據,如今百度云已經擠進市場前五,UCloud名次繼續下滑到第七位,后面的追趕者依次是華為云、浪潮云、微軟Azure。
財報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8年,UCloud營收11.9億元。而百度財報顯示,2018年四季度,來自云計算的營收就達到11億元。這意味著百度云已經大幅超越。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云100%的增速也要超過UCloud的41.7%。
而其他追趕者,從資源競爭看,華為云有華為整體扶持,擁有更多的客戶群;浪潮是傳統的服務器巨頭,也擁有既有優勢;微軟Azure在全球公有云市場排名僅次于亞馬遜AWS,為全球第二,過去數年也在發力中國市場。以資源為吸引力的戰略也是BAT的打法。比如零售類的企業與阿里云合作,能得到阿里的相關入口和應用數據,企業上騰訊云,會有流量等資源。巨頭通過云計算可以連接上下游企業,更順暢地對接巨頭資源。
反觀UCloud,雖然也提出了云計算戰略、大數據戰略、人工智能戰略共同組成的發展戰略,但典型產品不多,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為安全屋。安全屋可在數據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安全共享。而安全幾乎是所有巨頭云計算廠商強調的重點。
此外,資金也是UCloud的短板之一,云計算是一個重投入重資產的產業,UCloud的融資渠道單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對公司在研發所需的資金、人力、時間等諸多方面具有較高要求,上述兩塊新業務的發展與投入有可能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UCloud對基礎云計算業務的投入,存在對當前業務結構及主營業務經營情況形成沖擊的風險。”UCloud在招股書中說。
版圖擴張被動
其實,UCloud對巨頭的進擊早有預料,在2014年也已感受過價格戰的威力。為應對來自巨頭的競爭,UCloud高層在2016年底決定:“要與巨頭差異化競爭,選擇空間大又足夠分散的市場,比如教育、醫療等,從互聯網拓展到非互聯網行業,從中小企業拓展到大公司。”
UCloud在招股書中承認,“隨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公司未來仍面臨著與行業內其他領先企業的激烈競爭,可能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UCloud聯合創始人兼COO華琨在朋友圈比喻道,“在產業互聯網這個寬大的賽道上,如果說巨頭是一輛載貨量很大的貨車,那UCloud就是一輛舒適的轎車,雖然體積還較小,但更靈活,舒適并且安全”。
盡管賽道夠寬,在差異化發展的兩年后,巨頭的碾壓還是直接反映在UCloud的財務數據上,游戲所在的互動娛樂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
根據招股書,2016-2017年互動娛樂為UCloud的營收支柱行業,營收占比在2016年高達48.6%。不過在騰訊云從游戲切入市場后,UCloud互動娛樂的營收占比從48.6%一路跌至2018年的28.16%。UCloud期望拿下的傳統企業,營收占比從2016年的12.1%增長到2018年的18.9%。互聯網企業的營收占比始終高于傳統企業,從2016年的19.3%增長至2018年的28.6%,目前是UCloud營收占比最大的行業。
并不是所有的B端客戶都會“站隊”巨頭。UCloud也為自己爭取到了一些巨頭的對手。“一些與巨頭有股權關系的企業會選擇UCloud,這些公司希望數據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華琨向媒體透露。
但是“有很多互聯網企業就是因為資源遷移到BAT云上,現在云遷移的成本很低,巨頭從獨立云計算廠商那里搶客戶不難”。 張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營收單一之弊
除了外部壓力,UCloud內部的營收依賴也是它需要解決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UCloud主營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務。但UCloud的營收結構始終單一。根據UCloud招股書,2016-2018年,公有云的業務收入分別為4.72億元、7.63億元、10.1億元,為UCloud貢獻了91.43%、90.97%和85.15%的營收。
UCloud承認營收依賴的風險,在招股書中表示:“若公司公有云業務未來受到技術革新、行業競爭或產業政策變更等因素沖擊,而其他板塊業務又尚未形成規模,則可能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站在營收結構的角度,UCloud的確單條腿走路嚴重。“其實云計算廠商營收依賴公有云是行業現象。”比達咨詢分析師李錦清表示。
從業務特點來看,公有云以它的普適性,更容易被B端客戶接受,也是行業發展趨勢。根據全球云管理服務廠商RightScale發布的2019年云狀況調查報告,受調查用戶表示2019年在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增長速度將是私有云的3倍。Gartner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1824億美元增長17.5%至2143億美元。
“目前公有云的市場規模夠大,云計算廠商營收依賴公有云問題不大。”李錦清說,“但公有云也是巨頭最想占位的市場,未來競爭一定會很激烈,如果以后不解決營收依賴,會讓UCloud陷入被動。”
為此,張毅建議,獨立云計算廠商可以嘗試從私有云入手,與巨頭競爭。他以UCloud為例,“UCloud獲得了中國移動的投資,運營商可能想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軍云市場,UCloud或許可以通過中移動的資源獲得政府、國企央企的客戶,從私有云突破”。
根據招股書,2018年5月,中國移動旗下的中國移資本向UCloud投資近2億元,在上市前,中移資本持有UCloud4.9%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