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馬化騰在建議案中再次提到了“云計算”:“就像‘用電量’在工業經濟中的指標意義,‘用云量’也將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的重要指標。 ”
作為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馬化騰每年提出的建議都備受關注:互聯網+、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互聯網+”還被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代表著互聯網公司對中國發展的前沿洞察。
今年,“產業互聯網”位列馬化騰諸多選題的第一位,“云計算”被多次提及
遙想2010年被問起對云計算的看法時,馬化騰對其仍持保留態度,為什么9年后的今天,他就把產業互聯網和云放在兩會建議首位?
從互聯網行業以及騰訊這幾年業務的發展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端倪,從而更深刻理解馬化騰建議案背后的思考邏輯。
云服務,騰訊開放戰略的必然選擇
騰訊為什么會做云計算?這個話題長期不乏討論。而在最近虎嗅網一篇刷屏爆文《兩萬字解密:騰訊為何把產業互聯網交給他》中,我們似乎找到了一些線索:
“由于前期產品框架和開發技術的限制,導致QQ空間的訪問速度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同時在線人數只要一到60W,就要排隊才能進入虛擬空間。開發人員不得不設計了一個小游戲,來緩解糟糕的用戶體驗,讓等待排隊的過程不那么枯燥。”文章中寫道。
隨后,湯道生作為第三撥負責解決該問題的架構師,和團隊一起把最廣泛與經常被訪問的數據全部放在內存,并研發出一套新的底層數據保存方式,使得QQ空間最終經受住了高并發考驗。
這套體系,后來被認為是騰訊云的雛形。而當初的救火隊員湯道生,現已成為騰訊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負責人。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憑借著“救火”救出來的核心技術,騰訊的對外開放之路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2010年2月,騰訊云正式對外提供云服務;
2013年9月,騰訊云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
2014年7月,騰訊云獲得工信部首批“可信云服務認證”;
2016年10月,云安全獲CSA-STAR金牌認證,一個月后,騰訊云大數據獲2016 Sort Benchmark全球排序競賽冠軍;
2018年11月,騰訊云首次對外公布收入,前三季度收入超過60億元;
……
如今,騰訊云已躋身全球七大首選云服務商。
就在騰訊云野蠻生長的同時,伴隨著騰訊在“3Q大戰”后執行的開放戰略,騰訊也投資了700多家公司,微信和QQ兩大平臺也雙雙達到十億左右的月活,人們已經習慣在這些App 的九宮格里找到必要的服務:滴滴出行、蘑菇街購物、同程旅游……
這些互聯網公司都面臨著和當年QQ空間一樣的問題:用戶增速快,并發高,服務器壓力大。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當年滴滴快的大戰:在2014年1月那場燒錢數十億的補貼大戰中,滴滴訂單量短期內快速上漲了幾十倍,各地服務器紛紛告急。
“滴滴的服務器掛了,用戶就會涌向快的,快的服務器馬上掛了,用戶再涌回來,滴滴接著掛。”當事人回憶道,誰的服務器穩定下來,用戶就會沉淀。
網傳在收到滴滴求救后,小馬哥一夜間備好了1000臺服務器和50個工程師,和滴滴的技術團隊奮戰了7天7夜,所有人渾身發臭,終于扛下來這場決定兩家生死存亡的戰斗。隨后滴滴很快將系統遷移到騰訊云上,頂住了數次流量洪峰沖擊,也最終在網約車大戰中笑到了最后。
騰訊云的口碑也伴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從合作企業一圈圈外擴,成為云服務行業的后起之秀。
這算是意外收獲還是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兩者皆有,且后者更具決定性:是開放戰略催化了騰訊云的快速成長。
這也是多數人在2018年9月30日之前對騰訊云的印象:是騰訊內部孵化的又一個驚喜,但還不是絕對的仰仗,畢竟量變到質變需要積累。
也許是時候了。
產業互聯網,騰訊云的下一個臺階
2018年9月30日,騰訊啟動戰略升級后,成立全新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表示“將整合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騰訊云也從此走到這家萬億市值公司的“產業互聯網”的戰略C位。
“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馬化騰在“930”當天發表的這段話,透露著他對產業互聯網寄予厚望。
而從他本次的兩會建議中,我們多少可以了解騰訊重視產業互聯網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升級帶來眾多工具的成熟。從“云大智”(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移動支付、小程序等等,給線上線下打通創造了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提升效率、優化配置,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于全世界的共識;
當然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騰訊云在產業互聯網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有技術,又有用戶。
如今騰訊云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互聯網行業,悄然升起了金融云、工業云、教育云、醫療云、政務云等12朵云,基礎設施覆蓋全球五大洲25個地區。
伴隨著騰訊的戰略升級,產業互聯網也成為行業了的熱門話題。此次馬化騰將其寫入建議,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到他對產業互聯的信心和決心。
至于騰訊云能否在接下來更上一個臺階,進而成長為騰訊的堅實支柱,答案就等在未來揭曉了。(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