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價格戰愈演愈烈,隨著雙十一的臨近,各大云服務商為了搶占市場,都將降價作為重要手段,甚至不惜賠本賺吆喝。不僅僅是那些燒錢的BAT廠商,連像比格云那樣曾經以性能為長處的廠商,也推出了3年1088元的價格,不禁讓人乍舌,難道云計算真的已經淪落到血拼價格的時代了嗎?
價格戰的背后
任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在國際上,AWS已經實現規模盈利,Azure奮力追進,這才是一種健康的行業狀態。但是在國內市場,從第一名開始的幾乎所有云廠商均未擺脫虧損的泥潭。有些大廠商為了惡意圈地,拆東墻補西墻,以燒錢搶用戶;有些靠融資活下去的云廠商,為了追求更亮眼的表面數據,也是不計成本低價競爭。在這種趨勢下,盈利幾乎是天方夜譚。一邊瘋狂擴張,一邊卻虧得一塌糊涂。可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云計算這個對資源、對安全、對技術要求都非常高的行業,真的是那么的廉價嗎?不賺錢能一直持續地提供可靠、有保障的服務和支持嗎?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從全球市場來看,當行業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大幅削減價格的惡性競爭已經不再必要。云計算是為企業搭建基礎設施,提供資源、技術支持和服務,并為企業提供附加值。企業用戶更加看重云計算給企業轉型帶來的價值,并且云產品的可靠性以及云廠商的服務水平應成為云計算價值考量的兩大因素。云計算是個to b的市場,很難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云廠商更需要加大云計算基礎服務的研發投入,下大力氣打磨產品,形成自身完整的產品體系,提升自身和用戶企業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打價格戰。
只有提升服務和產品才能留住客戶
商業總要回歸到本質,只有提升服務和產品才能留住客戶。燒錢只能燒出巨大的窟窿,最終買單的還是用戶。云計算是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服務。云計算用戶更關心可用性、穩定性、可靠性,更大規模對用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沒有充分的做好擴張團隊的準備的話,那規模越大,必然也就意味著服務質量的下降。價格戰要打,但是用戶更多想看到的應該是服務戰、產品戰。而云計算服務的口碑是通過一次次成功的服務慢慢積累的。降低價格并不能長久,提升價值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