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上云將成為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大勢。
千億藍海市場啟動在即
根據工信部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目標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0%,云計算應用能基本普及,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掌握云計算關鍵技術,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骨干企業。
時下云計算產業在我國已全面爆發,無論是傳統軟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甚至連電信運營商和眾多創業企業都紛紛涌進這一市場。
當前,云計算正在加速從互聯網行業向制造、政務、金融、教育、醫療等傳統行業延伸拓展,技術創新活躍度不斷提升,深刻影響各行各業,制造企業上云更是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2013-2017年我國工業云平臺企業用戶數年均增長超過146%。
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陸續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工業云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獲得高度重視。IDC機構認為,考慮產品更新與迭代,2020年工業云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
2017年以后,全國已有十多個省市跟進企業上云政策,助推企業加速上云,工業互聯網第一輪投資帷幕開啟。
工信部下一步將重點建平臺,分期分批培育一批跨行業跨領域和特定行業、特定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百萬工業企業上云,以工業設備上云牽引平臺技術迭代和功能演進。
催生工業新態勢
當前,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向工業領域不斷融合滲透,工業云應運而生,企業紛紛上云,助推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催生工業新態勢。
如今制造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降低投入成本并保證投資回報率是當前企業迫切所需的,企業上云成為制造業必然的需求,制造業加速擁抱云計算。
在信息技術與工業均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工業云的產業化應用得到了各企業的重視,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搭建自己的云平臺。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面向市場推出Mind Sphere——西門子工業云平臺,該平臺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企業可將其作為預防性服務、能源數據管理、工廠資源優化等數字化服務的基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則為工業開發者推出了工業云平臺——GE Predix和開發者門戶。
而在國內,隨著政府的推動,也已建設完成一批工業云平臺,面向企業提供工業軟件、知識庫、標準庫、制造裝備等資源集成共享服務。同時,各自動化企業也不甘示弱,在工業云領域加緊布局,積極面向社會提供工業云服務,擴大工業云產業的規模。
工業云的完善和發展依托的是新型制造模式,智能制造、定制化、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將借助工業云平臺來實現制造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和協同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從時下阿里云、騰訊云、網易云等企業與制造業合作的情況來看,云計算助力傳統制造行業實現三個轉變:首先是,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并助力商業模式轉變;其次,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個性化趨勢;再次,助力制造業的海外戰略。
“企業上云”是企業“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推動云應用軟件和服務在企業中大量應用,是發展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的必要手段。
未來,“用云量”未來將會成為一個企業先進的標志,也將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指標。
龍頭股成未來投資重點
在國內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將形成有效支撐工業互聯網、工業云發展的生態鏈。當前,工業云的實現依賴于能夠實現虛擬化、自動負載平衡、隨需應變的軟硬件平臺,在這一領域的重點提供商主要是傳統上領先的軟硬件生產商,如浪潮信息、紫光股份、廣聯達。
云系統集成商則包括:浪潮軟件、衛士通等;云服務主要提供商包括鵬博士、網宿科技;應用開發商包括用友軟件、焦點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