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十年一場云之戰,先行者正在重建IT產業的技術信仰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吳寧川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4-24 20:43:16 本文摘自:鈦媒體

“信仰之躍”是《刺客信條》游戲里用于訓練信念的產物,后來演變成信仰自由的儀式。在游戲中,“刺客”從高塔上跳下與鷹同翔的瞬間,就會感到一種超脫的自由。在游戲里,刺客是反抗的起義者,追求自由和獨立,他們是不可知論者,相信一切的可能性。

在過去的10年間,一批云計算先行者像“刺客”一樣,高喊著打破傳統技術的壟斷,以云的名義給廣大企業用戶以計算的自由。

刺客、游俠與爵士

說到“信仰之躍”,自然要提到那些刺客與游俠們。就在60-90年代整個信息產業的思維都被禁錮在IOE們所壟斷的格局里時,這些“刺客”與“游俠”用百花齊放、不同流派的技術思想從根上掀翻了龐大的企業級市場的天。而對自由有著惻隱之心的“爵士”們,也卷入了這一場曠日持久的云之戰。

眾所周知,第一代企業IT平臺是大型主機,于1950年到1980年壟斷了整個IT產業,IBM為第一代企業IT平臺的主導者。第二代企業IT平臺即基于X86服務器和微軟/Linux軟件的“客戶端-服務器”架構,從1980年到2010年成為主導性企業IT架構,微軟、VMware、IBM是這一時代的主導者。第三代企業IT平臺,就是今天正在蓬勃發展的云計算平臺,正處于“五國十八代”的亂世之中,AWS目前是公有云市場的領導者。

2008年,在AWS發布第一代IaaS公有云兩年后,在微軟剛剛發布第一代PaaS公有云Azure的同時,一個名叫Chris Richardson的硅谷資深Java程序開發了一個叫做Cloud Foundry的框架,第二年即2009年被SpringSource收購。SpringSource公司由大名鼎鼎的微服務架構Spring框架創建者所創建,微服務架構就是互聯網應用的兩大主導架構之一,也是如今云計算應用的主流架構。互聯網應用兩大框架一個是SOA面向服務的架構,另一個是微服務架構,其中微服務架構對各層軟硬件資源的解耦最徹底,而SOA還需要一個ESB企業服務總線。

后來,SpringSource公司又通過一系列收購獲得了Tomcat(開源Web應用服務器)、Hyperic(開源應用性能管理)、Groovy(開源應用編程語言)、Grail(開源Web應用開發框架)等領域的頂尖程序員和工程師,初步構建了覆蓋軟件開發、運行部署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開源PaaS體系。而開源PaaS的出現,可以說是一件開天辟地的事情。

開源PaaS是什么呢?開源PaaS就是用云計算的思想,為企業IT重建了一個服務器集群操作系統或跨數據中心操作系統。了解現代計算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在產業建立壟斷地位,就必須要做操作系統。從Windows NT到Windows Server,微軟閉源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在歷史上造就了微軟的江湖霸主地位。從Unix到Linux,全球的技術精英們一直在試圖用開源操作系統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無奈微軟生態過于成功。

云計算是跨數據中心的更大規模的操作系統,這個規模大到足以把單個數據中心操作系統直接降級為物理資源的虛擬化和管理工具,于是云計算讓追求自由的技術“刺客”與“游俠”們看了希望。Cloud Foundry就是其中之一,SpringSource圍繞Cloud Foundry初步構建了一個云計算操作系統。

另一個有望成為云計算操作系統的就是OpenStack。OpenStack是一個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以及共同發起的基于Apache許可證授權的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OpenStack覆蓋了網絡、虛擬化、操作系統、服務器等各個方面,是一個發展中的云計算操作系統。從2010年誕生到2015年五周年,OpenStack獲得了業界的廣泛支持,構建了龐大的生態圈,成為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活躍開源社區,社區成員達到32000名、支持企業達到551家、開發者和用戶來自176個國家。

第三個云計算操作系統的競爭者就是Docker。Docker可以理解為標準化的容器技術,而容器技術已經存在30多年之久。1991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生Linus Torvalds開發了針對386機器的Linux內核。2013年,一家原名為dotCloud的公司在Linux容器技術LXC的基礎上,開發了標準化容器Docker并開源,一經推出后即大受歡迎。

OpenStack與Docker關系在于,OpenStack更偏向底層計算、網絡和存儲等硬件資源的虛擬化和云化,Docker更偏向軟件資源的虛擬化和云化,在整個開源PaaS技術體系中各有各自的位置。

Cloud Foundry、OpenStack和Docker是開源云世界里“刺客”與“游俠”們反抗現有壟斷者們的三大陣營,里面還有更為細分的技術流派與各種“長老”級人物。但正如“刺客”與“游俠”集團背后總有富有同情心與財力的“爵士”集團的支持,在云之戰中也不例外。

“爵士”VMware就是Cloud Foundry的接盤俠。2010年,當時的VMware CEO Paul Maritz(原微軟Windows之父)就認準了PaaS的方向,他在2009年以4.2億美元收購Spring Source,后又收購了緩存內存計算軟件GemFire。VMware隨后又收購了開源消息隊列RabbitMQ、開源緩存計算Redis、分布式內存數據庫Gemstone(主要產品為GemFire)等。2013年,EMC、VMware、GE成立合資公司,VMware把面向應用的軟件資產與EMC收購的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處理分析數據庫GreenPlum等合并,成立了Pivotal公司。2015年3月,Pivotal又開源了GemFire、GreenPlum和HAWQ(大規模并行SQL on Hadoop分析處理引擎)等,微軟與福特則于2016年以28億美元估值投資了Pivotal。

Pivotal公司的主創團隊包括了微軟Windows之父、OpenStack聯合創始人、AWS第一代框架設計領導人、DevOps理念聯合創始人、TomCat主要技術貢獻人、Spring開源技術和NED4J圖數據主要技術貢獻者、精益創業方法論倡導者等等一眾身兼技術精英與極客文化于一身,可以說Pivotal是各技術世家流派聯合起來的一次創世紀之舉。

OpenStack背后的“爵士”就是英特爾。除了超級計算機外,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大量使用Linux。英特爾是開源操作系統Linux的最大扶持者之一,作為Linux基金會的長期白金級會員,英特從底層芯片為Linux做了很多優化工作。隨著云計算的崛起,WinTel聯盟開始失效,英特爾也在積極尋找下一個操作系統,從Linux到OpenStack再到Docker是一個順理成章的路徑。

除了最早加入OpenStack基金會之外,英特爾還積極投資OpenStack公司。2015年英特爾向OpenStack社區最大的代碼貢獻企業Mirantis投資1億美元,又陸續投資中國的OpenStack企業九州云和海云捷訊。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有7家大客戶,分別是阿里、亞馬遜、百度、Facebook、谷歌、微軟和騰訊,它們被稱為“超級7”,這“超級7”也是OpenStack與Docker技術的最大消費方。

然而在2017年4月,英特爾消減了對OpenStack社區的資助。在一項由英特爾與Rackspace于兩年前(2015年7月)聯合成立的OpenStack創新中心,英特爾曾經承諾在該項目上的投資可以持續使用至2018年,不過卻提前撤資了。英特爾發言人稱,兩家公司會繼續為OpenStack開發者社區作貢獻并保持相互合作。

Docker背后的“爵士”比較多,三大核心容器集群服務器技術Kubernetes、Mesos和Swarm后面各有各的資助者,其中以Kubernetes(K8S)背后的谷歌為最有實力。K8S源自谷歌技術并形成了由谷歌支持的開源社區,現在已經被所有云平臺支持。在2017年3月,K8S與Cloud Foundry握手言和,之前這兩個被視為競爭性的技術也互相支持。簡單說,K8S已經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然而,谷歌到底是一個正義的“爵士”還是一個黑暗“爵士”呢?谷歌不僅支持K8S,還有開源開發語言Go、開源人工智能算法TensorFlow、開源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開源瀏覽器Chrome等從云到端的完整開源技術生態,當開發者從微軟帝國走向谷歌王朝時,到底是幸運還是又一個新壟斷的開始?

創業者的信念

“共享單車一筆融資能達到20億,這都夠買下所有在國內辛苦創業的企業服務公司了。”一家名為輕元科技的創業公司創始人于家偉如是說。

輕元科技屬于美國大公司科技人才回國創業的典型代表,創始人于家偉是前美國微軟總部Azure云創始團隊研發成員、VMware美國總部混合云組資深主管工程師,另一個聯合創始人邵長鈺是前美國微軟資深工程師、Azure身份管理專家,首席架構師王昕是前VMware網絡虛擬化產品NSX主管工程師、IBM中國云計算開發主管資深架構師和軟件技術領導,云技術事業部總監鄭陽是前NEC研發部門高級經理、國內最早從事軟件定義網絡(SDN)的研發人員等。

輕元科技所創業的領域叫做企業級開源PaaS。2015年底歸國創業的輕元科技團隊,帶回來了美國對云計算最前沿的技術思考,是國內最早從事Kubernetes+Docker+OpenStack的創業團隊之一,而且是直接針對企業級核心生產運營環境,這是難度最高的技術領域。另一家同期從事Kubernetes創業的公司叫才云,公司創始人張鑫來自谷歌云和谷歌數據中心美國核心團隊。

與五年前UCloud創立時所遭遇的情況類似,輕元科技和才云在融資過程中反復被投資人拷問:商業模式是什么?能不能產品化?能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兩三年內達多少億估值?于是,這一批美國大公司出來的真金白銀頂級技術專家團隊,因為所專注的云計算技術過于難懂,在很艱難地談著融資。

2017年3月29日, UCloud創始人及CEO季昕華宣布公司獲得9.6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作為國內首家公有云創業公司,UCloud經歷了無數創業的坑兒和摸索公有云商業模式的艱難過程。季昕華創業前曾在華為、騰訊、盛大等公司工作了十余年,剛創立UCloud的時候全部用自己的錢投入這個項目。5年后,季昕華說“公有云的市場一直都存在,我5年前就跟大家說了,當時大家都不信。”

同樣成立于2012年的還有青云。2012年,青云創始人黃允松離開了工作十年的IBM,與另外兩位小伙伴一起,創建了青云QingCloud。“創業的時候為了省錢,就是兩招:少買機器不招人。那時窮得差點就把辦公室搬到大街上去了。”2017年2月,青云宣布在2016年度實現了千萬級人民幣稅后凈利潤并積極籌備登陸國內A股市場,青云向市場證明了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在內的云計算及其商業模式在中國的可行性。

青云在2016年增長最快業務是PaaS服務,“這意味著人們在陸續離開IaaS在擁抱PaaS,公有云就要從資源為中心轉變為應用為中心。”青云PaaS產品的孵化起步于2014年年末,從最初的動議到比較完整的產品線,也走過彎路,AppCenter1.0就是錯誤的代表。為了實現框架化、標準化、API更友好化,青云著手開發AppCenter 2.0。2017年3月,青云發布了AppCenter 2.0,這是一個類似蘋果應用商店或微軟“添加及刪除程序”那樣方便地管理企業云應用的PaaS平臺,大幅提升了云計算后臺管理的用戶體驗。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當黃允松濤濤不絕給業界講起各種云計算理念以及自己對云計算的觀點時,往往被認為不是大忽悠就是真英雄,而到了2017年的時候,“真英雄”的身份更被認同。

還有來自美國谷歌核心技術團隊的數人云創始人王璞,堅信2016年以來是PaaS市場爆發初期,基于Docker的PaaS將成為主流。然而,當國際一流技術遇到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就出現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情況。2017年數人云獲得新一輪融資,這一次被投資人認可的并不是技術本身。“獲得投資方的青睞,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們對傳統企業的理解更深。這輪融資要回答很多問題,不能只說要做什么,更要突出專注點在哪里,哪些事情不做。我們從傳統企業需求出發,解決了很多傳統企業IT的痛點問題。”

針對中國傳統企業以管理為導向的情況,數人云于2017年初向國內引入了《SRE:Google運維解密》方法論。“我們去年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入SRE,把Docker從技術層面開始上升到IT業務管理層面,這對我們來說是脫胎換骨。”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站點可靠性工程)是谷歌IT運維管理方法論,谷歌SRE團隊全球共計約1000人,維護了谷歌全球首屈一指的IT基礎設施,該套方法論直到2016年才被總結成書。

另一家在云計算大潮中艱苦創業的公司是EasyStack,公司創始團隊來自IBM的云計算專家。2017年初EasyStack拿到了C輪融資,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喜倫說,創新創業就一定在新的方向上做新產品和新服務,這是“正確的事情”,而這條路一定無比艱難,并不會因為順應了歷史潮流而自然地被降低難度。“不忘初心,就意味著創始團隊的堅守,這決定了成功的概率。有偉大夢想不一定成功,但是沒有偉大夢想就一定不會成功。”

陳喜倫堅信,現在的國內企業IT市場正屬于“戰國時代的初期”,既有創業公司,也有華為這樣的巨頭,格局還在重建過程中。當格局沒有清晰的時候,反而是創業公司的機會,正因為中國的企業基礎軟件的大轉換,才有可能誕生世界級公司。

十年以來,一批云計算先行者前撲后繼,用自己的信念正在重建IT產業的技術信仰。而對于整個IT產業來說,“信仰之躍”才剛剛開始。

關鍵字:云化谷歌

本文摘自:鈦媒體

x 十年一場云之戰,先行者正在重建IT產業的技術信仰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十年一場云之戰,先行者正在重建IT產業的技術信仰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吳寧川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4-24 20:43:16 本文摘自:鈦媒體

“信仰之躍”是《刺客信條》游戲里用于訓練信念的產物,后來演變成信仰自由的儀式。在游戲中,“刺客”從高塔上跳下與鷹同翔的瞬間,就會感到一種超脫的自由。在游戲里,刺客是反抗的起義者,追求自由和獨立,他們是不可知論者,相信一切的可能性。

在過去的10年間,一批云計算先行者像“刺客”一樣,高喊著打破傳統技術的壟斷,以云的名義給廣大企業用戶以計算的自由。

刺客、游俠與爵士

說到“信仰之躍”,自然要提到那些刺客與游俠們。就在60-90年代整個信息產業的思維都被禁錮在IOE們所壟斷的格局里時,這些“刺客”與“游俠”用百花齊放、不同流派的技術思想從根上掀翻了龐大的企業級市場的天。而對自由有著惻隱之心的“爵士”們,也卷入了這一場曠日持久的云之戰。

眾所周知,第一代企業IT平臺是大型主機,于1950年到1980年壟斷了整個IT產業,IBM為第一代企業IT平臺的主導者。第二代企業IT平臺即基于X86服務器和微軟/Linux軟件的“客戶端-服務器”架構,從1980年到2010年成為主導性企業IT架構,微軟、VMware、IBM是這一時代的主導者。第三代企業IT平臺,就是今天正在蓬勃發展的云計算平臺,正處于“五國十八代”的亂世之中,AWS目前是公有云市場的領導者。

2008年,在AWS發布第一代IaaS公有云兩年后,在微軟剛剛發布第一代PaaS公有云Azure的同時,一個名叫Chris Richardson的硅谷資深Java程序開發了一個叫做Cloud Foundry的框架,第二年即2009年被SpringSource收購。SpringSource公司由大名鼎鼎的微服務架構Spring框架創建者所創建,微服務架構就是互聯網應用的兩大主導架構之一,也是如今云計算應用的主流架構。互聯網應用兩大框架一個是SOA面向服務的架構,另一個是微服務架構,其中微服務架構對各層軟硬件資源的解耦最徹底,而SOA還需要一個ESB企業服務總線。

后來,SpringSource公司又通過一系列收購獲得了Tomcat(開源Web應用服務器)、Hyperic(開源應用性能管理)、Groovy(開源應用編程語言)、Grail(開源Web應用開發框架)等領域的頂尖程序員和工程師,初步構建了覆蓋軟件開發、運行部署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開源PaaS體系。而開源PaaS的出現,可以說是一件開天辟地的事情。

開源PaaS是什么呢?開源PaaS就是用云計算的思想,為企業IT重建了一個服務器集群操作系統或跨數據中心操作系統。了解現代計算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在產業建立壟斷地位,就必須要做操作系統。從Windows NT到Windows Server,微軟閉源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在歷史上造就了微軟的江湖霸主地位。從Unix到Linux,全球的技術精英們一直在試圖用開源操作系統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無奈微軟生態過于成功。

云計算是跨數據中心的更大規模的操作系統,這個規模大到足以把單個數據中心操作系統直接降級為物理資源的虛擬化和管理工具,于是云計算讓追求自由的技術“刺客”與“游俠”們看了希望。Cloud Foundry就是其中之一,SpringSource圍繞Cloud Foundry初步構建了一個云計算操作系統。

另一個有望成為云計算操作系統的就是OpenStack。OpenStack是一個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以及共同發起的基于Apache許可證授權的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OpenStack覆蓋了網絡、虛擬化、操作系統、服務器等各個方面,是一個發展中的云計算操作系統。從2010年誕生到2015年五周年,OpenStack獲得了業界的廣泛支持,構建了龐大的生態圈,成為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活躍開源社區,社區成員達到32000名、支持企業達到551家、開發者和用戶來自176個國家。

第三個云計算操作系統的競爭者就是Docker。Docker可以理解為標準化的容器技術,而容器技術已經存在30多年之久。1991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生Linus Torvalds開發了針對386機器的Linux內核。2013年,一家原名為dotCloud的公司在Linux容器技術LXC的基礎上,開發了標準化容器Docker并開源,一經推出后即大受歡迎。

OpenStack與Docker關系在于,OpenStack更偏向底層計算、網絡和存儲等硬件資源的虛擬化和云化,Docker更偏向軟件資源的虛擬化和云化,在整個開源PaaS技術體系中各有各自的位置。

Cloud Foundry、OpenStack和Docker是開源云世界里“刺客”與“游俠”們反抗現有壟斷者們的三大陣營,里面還有更為細分的技術流派與各種“長老”級人物。但正如“刺客”與“游俠”集團背后總有富有同情心與財力的“爵士”集團的支持,在云之戰中也不例外。

“爵士”VMware就是Cloud Foundry的接盤俠。2010年,當時的VMware CEO Paul Maritz(原微軟Windows之父)就認準了PaaS的方向,他在2009年以4.2億美元收購Spring Source,后又收購了緩存內存計算軟件GemFire。VMware隨后又收購了開源消息隊列RabbitMQ、開源緩存計算Redis、分布式內存數據庫Gemstone(主要產品為GemFire)等。2013年,EMC、VMware、GE成立合資公司,VMware把面向應用的軟件資產與EMC收購的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處理分析數據庫GreenPlum等合并,成立了Pivotal公司。2015年3月,Pivotal又開源了GemFire、GreenPlum和HAWQ(大規模并行SQL on Hadoop分析處理引擎)等,微軟與福特則于2016年以28億美元估值投資了Pivotal。

Pivotal公司的主創團隊包括了微軟Windows之父、OpenStack聯合創始人、AWS第一代框架設計領導人、DevOps理念聯合創始人、TomCat主要技術貢獻人、Spring開源技術和NED4J圖數據主要技術貢獻者、精益創業方法論倡導者等等一眾身兼技術精英與極客文化于一身,可以說Pivotal是各技術世家流派聯合起來的一次創世紀之舉。

OpenStack背后的“爵士”就是英特爾。除了超級計算機外,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大量使用Linux。英特爾是開源操作系統Linux的最大扶持者之一,作為Linux基金會的長期白金級會員,英特從底層芯片為Linux做了很多優化工作。隨著云計算的崛起,WinTel聯盟開始失效,英特爾也在積極尋找下一個操作系統,從Linux到OpenStack再到Docker是一個順理成章的路徑。

除了最早加入OpenStack基金會之外,英特爾還積極投資OpenStack公司。2015年英特爾向OpenStack社區最大的代碼貢獻企業Mirantis投資1億美元,又陸續投資中國的OpenStack企業九州云和海云捷訊。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有7家大客戶,分別是阿里、亞馬遜、百度、Facebook、谷歌、微軟和騰訊,它們被稱為“超級7”,這“超級7”也是OpenStack與Docker技術的最大消費方。

然而在2017年4月,英特爾消減了對OpenStack社區的資助。在一項由英特爾與Rackspace于兩年前(2015年7月)聯合成立的OpenStack創新中心,英特爾曾經承諾在該項目上的投資可以持續使用至2018年,不過卻提前撤資了。英特爾發言人稱,兩家公司會繼續為OpenStack開發者社區作貢獻并保持相互合作。

Docker背后的“爵士”比較多,三大核心容器集群服務器技術Kubernetes、Mesos和Swarm后面各有各的資助者,其中以Kubernetes(K8S)背后的谷歌為最有實力。K8S源自谷歌技術并形成了由谷歌支持的開源社區,現在已經被所有云平臺支持。在2017年3月,K8S與Cloud Foundry握手言和,之前這兩個被視為競爭性的技術也互相支持。簡單說,K8S已經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然而,谷歌到底是一個正義的“爵士”還是一個黑暗“爵士”呢?谷歌不僅支持K8S,還有開源開發語言Go、開源人工智能算法TensorFlow、開源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開源瀏覽器Chrome等從云到端的完整開源技術生態,當開發者從微軟帝國走向谷歌王朝時,到底是幸運還是又一個新壟斷的開始?

創業者的信念

“共享單車一筆融資能達到20億,這都夠買下所有在國內辛苦創業的企業服務公司了。”一家名為輕元科技的創業公司創始人于家偉如是說。

輕元科技屬于美國大公司科技人才回國創業的典型代表,創始人于家偉是前美國微軟總部Azure云創始團隊研發成員、VMware美國總部混合云組資深主管工程師,另一個聯合創始人邵長鈺是前美國微軟資深工程師、Azure身份管理專家,首席架構師王昕是前VMware網絡虛擬化產品NSX主管工程師、IBM中國云計算開發主管資深架構師和軟件技術領導,云技術事業部總監鄭陽是前NEC研發部門高級經理、國內最早從事軟件定義網絡(SDN)的研發人員等。

輕元科技所創業的領域叫做企業級開源PaaS。2015年底歸國創業的輕元科技團隊,帶回來了美國對云計算最前沿的技術思考,是國內最早從事Kubernetes+Docker+OpenStack的創業團隊之一,而且是直接針對企業級核心生產運營環境,這是難度最高的技術領域。另一家同期從事Kubernetes創業的公司叫才云,公司創始人張鑫來自谷歌云和谷歌數據中心美國核心團隊。

與五年前UCloud創立時所遭遇的情況類似,輕元科技和才云在融資過程中反復被投資人拷問:商業模式是什么?能不能產品化?能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兩三年內達多少億估值?于是,這一批美國大公司出來的真金白銀頂級技術專家團隊,因為所專注的云計算技術過于難懂,在很艱難地談著融資。

2017年3月29日, UCloud創始人及CEO季昕華宣布公司獲得9.6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作為國內首家公有云創業公司,UCloud經歷了無數創業的坑兒和摸索公有云商業模式的艱難過程。季昕華創業前曾在華為、騰訊、盛大等公司工作了十余年,剛創立UCloud的時候全部用自己的錢投入這個項目。5年后,季昕華說“公有云的市場一直都存在,我5年前就跟大家說了,當時大家都不信。”

同樣成立于2012年的還有青云。2012年,青云創始人黃允松離開了工作十年的IBM,與另外兩位小伙伴一起,創建了青云QingCloud。“創業的時候為了省錢,就是兩招:少買機器不招人。那時窮得差點就把辦公室搬到大街上去了。”2017年2月,青云宣布在2016年度實現了千萬級人民幣稅后凈利潤并積極籌備登陸國內A股市場,青云向市場證明了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在內的云計算及其商業模式在中國的可行性。

青云在2016年增長最快業務是PaaS服務,“這意味著人們在陸續離開IaaS在擁抱PaaS,公有云就要從資源為中心轉變為應用為中心。”青云PaaS產品的孵化起步于2014年年末,從最初的動議到比較完整的產品線,也走過彎路,AppCenter1.0就是錯誤的代表。為了實現框架化、標準化、API更友好化,青云著手開發AppCenter 2.0。2017年3月,青云發布了AppCenter 2.0,這是一個類似蘋果應用商店或微軟“添加及刪除程序”那樣方便地管理企業云應用的PaaS平臺,大幅提升了云計算后臺管理的用戶體驗。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當黃允松濤濤不絕給業界講起各種云計算理念以及自己對云計算的觀點時,往往被認為不是大忽悠就是真英雄,而到了2017年的時候,“真英雄”的身份更被認同。

還有來自美國谷歌核心技術團隊的數人云創始人王璞,堅信2016年以來是PaaS市場爆發初期,基于Docker的PaaS將成為主流。然而,當國際一流技術遇到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就出現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情況。2017年數人云獲得新一輪融資,這一次被投資人認可的并不是技術本身。“獲得投資方的青睞,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們對傳統企業的理解更深。這輪融資要回答很多問題,不能只說要做什么,更要突出專注點在哪里,哪些事情不做。我們從傳統企業需求出發,解決了很多傳統企業IT的痛點問題。”

針對中國傳統企業以管理為導向的情況,數人云于2017年初向國內引入了《SRE:Google運維解密》方法論。“我們去年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入SRE,把Docker從技術層面開始上升到IT業務管理層面,這對我們來說是脫胎換骨。”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站點可靠性工程)是谷歌IT運維管理方法論,谷歌SRE團隊全球共計約1000人,維護了谷歌全球首屈一指的IT基礎設施,該套方法論直到2016年才被總結成書。

另一家在云計算大潮中艱苦創業的公司是EasyStack,公司創始團隊來自IBM的云計算專家。2017年初EasyStack拿到了C輪融資,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喜倫說,創新創業就一定在新的方向上做新產品和新服務,這是“正確的事情”,而這條路一定無比艱難,并不會因為順應了歷史潮流而自然地被降低難度。“不忘初心,就意味著創始團隊的堅守,這決定了成功的概率。有偉大夢想不一定成功,但是沒有偉大夢想就一定不會成功。”

陳喜倫堅信,現在的國內企業IT市場正屬于“戰國時代的初期”,既有創業公司,也有華為這樣的巨頭,格局還在重建過程中。當格局沒有清晰的時候,反而是創業公司的機會,正因為中國的企業基礎軟件的大轉換,才有可能誕生世界級公司。

十年以來,一批云計算先行者前撲后繼,用自己的信念正在重建IT產業的技術信仰。而對于整個IT產業來說,“信仰之躍”才剛剛開始。

關鍵字:云化谷歌

本文摘自:鈦媒體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浪卡子县| 仪陇县| 牙克石市| 墨玉县| 开原市| 郧西县| 四子王旗| 瑞昌市| 沐川县| 巴林右旗| 高清| 射洪县| 上高县| 南丹县| 崇文区| 马鞍山市| 盈江县| 安达市| 宝丰县| 手机| 华池县| 同德县| 西吉县| 噶尔县| 安顺市| 峨眉山市| 盖州市| 晋州市| 垫江县| 光山县| 哈密市| 渝中区| 江永县| 化德县| 东乡县| 泸溪县| 原阳县| 北流市| 北流市|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