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云計算市場在2016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長之勢。據《中國云計算產業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云廠商們的財報也是節節攀升,微軟公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Azure收入同比增長116%;亞馬遜Q3財報顯示AWS營收達32.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5%;最厲害的還屬阿里云,最新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速高達130%,連續六季度在領跑全球。
云計算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改變了用戶對于使用權和所有權的認知,從而直接推動了云的落地,企業甚至不用購買硬件設備,直接基于互聯網訪問,按使用量購買。
云計算的發展帶動了一場商業模式的變革,當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之后,云計算將是下一個基礎設施。由此帶來的顛覆性效應則是大公司 IT 管理成本直線下降,中小創業公司的創業門檻大幅降低。云計算將成為撬動全球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變量,在未來這三點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人工智能將進一步發展
人工智能這一年可謂風光無限,在經濟萎靡的當下橫空出世,收到了了眾多投資者的親賴,僅2016年第一季度共143筆,交易額達6.02億美元。
早在今年3月李世石大戰 AlphaGo的時候,Google Brain 團隊負責人Jeff Dean 就在一場發布會上透露,未來將包括 AlphaGo 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云計算平臺,成為一種更高級的云計算。
Google 的上述思考得到云計算諸多小伙伴的認同。亞馬遜、微軟或是相繼推出基于各自云平臺的機器學習產品,或是將大量涉及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融入到云產品中。
早在 2016 年年初,阿里云發布的數加平臺,就將大數據分析融入到云端。8月,阿里推出一款名叫ET的人工智能產品。到了上月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云進一步展示了云和人工智能結合的新產品。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云端化已成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對于當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實踐來說,數據、算法、計算資源缺一不可,未來一段時間,云計算廠商也將在上述三大層面展開激烈爭奪,而數據爭奪戰將成為其中重要的戰役。
馬云曾多次指出,數據會成為未來的新資源。而且也將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會因為利用而衰減的資源。互聯網公司天然具有數據的優勢,亞馬遜、Google、阿里巴巴各自在不同領域耕耘十幾年,早已擁有了海量的數據,這種天然的優勢也將形成云計算領域天然的護城河,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缺乏數據引發的云產業格局變遷或將不斷出現。
產業洗牌
一項技術是否能夠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就是價格門檻的高低,云計算也不例外。過往,受制于技術發展水平,云計算的價格并未達到親民的地步,而這幾年,云計算的各大玩家,從亞馬遜、Google、Azure 到阿里云,都開始頻繁降低云產品的價格門檻,特別是阿里云,一年內已經下調價格17次。
降低云產品價格一方面能夠加快技術普及和落地,另一方面則將不同程度地加快產業洗牌的速度。
事實上,過去十年,美國市場的云計算價格下降加速了市場整合,多次降價之后,原來的十幾家服務公司如今只活下了幾家。阿里云的頻繁降價有可能會帶來的中國云計算產業震蕩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值得關注的現象。
中國生意和其他國家生意
在 Uber 宣布將中國業務賣給滴滴之后,《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世界上有兩種生意,中國生意和其他國家生意。就目前來看,阿里云在國內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定位,根據 infoQ 的一份國內云計算領域報告,除阿里云進入產業階段外,國內包括 UCloud、青云在內的廠商還處在成長期。
此次財報中幾個數字也基本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其財報中稱,中國超過35 %的網站由阿里云提供服務;其次,付費用戶數量增長至65.1萬,覆蓋的產業和行業包括金融、醫療、公共交通、能源、制造、政府機構、游戲、多媒體等等;第三,則是每年都刷新紀錄的云棲大會參會人數,今年的大會就有4萬人到場參加。
對中國云計算廠商來說,全球市場依然有不小的挑戰。公有云領域,亞馬遜依然在 IaaS 和 PaaS 占據絕對領先地位,私有云市場,IBM 擁有無可撼動的優勢。不過,正如一手締造了阿里云的王堅博士的所言:“全球只有一個半的企業是阿里云的榜樣,一個是亞馬遜,它真正實踐了云計算所蘊含的服務本質;另外半個則是谷歌,它解決了規模化的問題,但沒有將服務做徹底。”由此可見,阿里云的國際化野心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