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云計算的歷史,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上世紀60年代的預言都不會被忽略:有朝一日,計算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公共資源。
今天看來,整個云計算行業的現狀,基本上應驗了60年前這位人工智能概念建立者的預言。經過這些年迅速發展,云計算確確實實已然成為了互聯網領域的“水電煤”。無論是在推動消費級產品和企業級產品領域,還是成為企業內部創新的引擎,云計算已經不可或缺。這已經不是什么需要懷疑的事。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已經大舉入局云計算,并且在業績上增長迅速,比如前幾天才剛剛公布的騰訊Q3財報中,騰訊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了兩倍。對于巨頭來說,如此迅速的收入增長可以點綴財報,當然巨頭的目的不僅僅在此,也不僅僅是因為云在今天成為了互聯網的水電煤。
字頭社認為,雖然當前云計算還停留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層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云端更多應用必然會是云計算廠商未來最重要的增長點,一個個新的生態將會建立起來。
“水和電”的既定事實
當我們看到現在很多行業和公司都已經開始接受云計算,并享受云計算帶來的紅利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想起,在兩三年之前,還有一批人認為,云計算只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用來炒作的概念。時至今日,云計算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公司的必備基礎設施。
這就像20世紀初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時的“創業者”要建一個工廠,就需要雇人搭發電設施。而在互聯網時代,創業者成立一家公司也最近起碼配置幾臺PC,雇傭IT人員和配備一些必備的軟件,而互聯網公司還需要有自己的服務器,等等。
但實際上,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這些必要的IT投入的實際利用率不到30%,無論是存儲、帶寬和服務器,還是各種各樣的人員投入,經常會面臨很大程度上的閑置。對于有心接受互聯網化的企業來說,在IT方面越來越高的固定資產投入已經成為一種阻礙。
更重要的是,傳統的IT方式,明顯無法適應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迭代,對于企業來說,擴容和技術更新,周期長、門檻高、投資大,并且這個困難會隨著技術發展而艱巨。
面對已經到來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企業面臨的問題無疑會更大。全球數據量正以平均年增長率50%的速度增長,而當前數據總量的80% 都是最近兩年產生的。近日,思科發布云計算市場展望報告稱,到2020年時,云數據流量很可能將增長2.7倍,從2015年的每年3.9 ZB增長到2020年的每年14.1ZB。這需要更強悍的計算能力,對企業來說假設傳統的IT方式布局,這種成本根本是無法想象的。
這個時候,云計算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水電煤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但云計算現階段還只是一株幼苗,眾多特性還尚未完全顯露,并不如當年機器代替人工生產的效應那么顯而易見,因此這個過程仍然在持續。
樣本:58如何追隨云計算的步伐
或許通過一個案例來闡釋云計算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實際意義,或許會更加直觀。58成立于2005年,這個“出生日期”已經算是國內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公司之一了。因此,58作為相對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也經歷了云計算概念的認知、接受與布局的階段,具有一定借鑒和參考意義。
時至今日,58從一個分類信息網站,成為過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信息平臺,牽涉到的業務面廣而復雜。在與安居客、趕集網合并之后,58在房產、招聘,特別是藍領招聘、生活服務、二手等這些領域在市場上有所建樹,并且又發起了58到家、轉轉等新業務,正在往更多的垂直領域延伸。
在做客騰訊云會客廳節目時,58集團CTO邢宏宇表示,58的業務從一個平臺向垂直的演進,技術層面需要越來越靈活和業務能夠更好地定制化。并且從整個業務非常大的體量,每天上億甚至是幾十億訪問的網站,對技術的穩定性性能這些是有非常高的要求。
事實上,58過去經歷了10年的發展,整個技術也是經歷了幾代的演變,很多新老系統,盤根錯節、錯綜復雜,有些剪不斷理還亂,新老系統糾結在一起,需要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怎么樣把這個系統做得更健壯,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發展。
面對這一情況,58在技術上做了這么一些改變:
1、 58的技術架構和技術體驗,需要做一次更好的全面的升級,來應對業務的垂直化和未來更大的業務的挑戰,說解決過去一直遺留多年的效率和研發的質量等等一些問題。
因為58過去歷史上也有非常多的系統和業務,也是比較大的體量,這么大的體量,一下子全部遷到云上并不現實,所以58當時選擇了混合云的方案。剛好騰訊云在這方面有比較靈活的機制,一部分是58自己的服務硬件,一部分是騰訊的硬件和服務,整體采用混合云的接口。
2、58業務復雜,在短時間內把所有的技術全部都自己來實現也不顯示,可以將已經比較成熟的,跟其業務的耦合性、關聯性沒有那么的緊密的技術,交給第三方的合作伙伴。
比如像圖片的服務,既是基礎服務,達到一定的用戶體驗又需要很大的投入。邢宏宇表示,騰訊云提供給58的解決方案,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整個服務品質、可靠性比原來自己做的要更好。
3、58從平臺到垂直化的演進,在每個業務領域需要更好的理解用戶和客戶,需要通過更好的用戶行為的理解、挖掘和分析,來使得產品上有更好的功能改進和體驗的提升。大數據本身也需要比較好的平臺、載體和技術的資源,一方面是要有好的技術能力,同時有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
從一兩年前58開始建設自己大數據的平臺,到現在為止,整個公司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數據平臺和數據倉庫,基本上所有的流量、用戶行為等等一些數據模型,基本在大數據平臺上都可以獲得。
云應用將迎來爆發
58集團的案例,其實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企業在擁抱云計算的過程,這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是個典例。而從58在業務布局上配合技術布局可以看出,越往后,大數據對業務的支持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技術能力也會越來越重要。包括騰訊云在內的許多云服務平臺,都在提高服務、大數據和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事實上,這一階段的云計算,減少企業內外部之間由于流通不暢而導致的損耗,而那些無法避免這種損耗的企業,勢必會逐漸退出市場。
不過,在節目中邢宏宇也提到,現在的云服務更多是一些基礎的云服務,比如說你可以把你的服務構建在云上,未來一個是在應用層面,可能會有更多的需求。“因為現在在云上的應用,除了基礎服務之外,云上的應用并不是那么的多,不管應用的云框架和應用的云服務,可能是未來的增長點,或者一個需求。”邢宏宇說。
換句話說,云計算的最終狀態,并非僅僅只是一個計算能力的提供方,而是一個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計算平臺。這就相當于,未來一個企業的建立,不再需要大量IT人員來進行技術維護,不再需要IT方面固定資產投入,企業所需要的所有服務都將從云端直接獲取。這對于企業來說,技術門檻將進一步降低。
這對于云計算平來說,未來的商機是無限的。其實,當年微軟在做Windows系統的時候,當時也不知道市場會有多大。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就足夠了。而在后來,微軟統治了數十年的PC端操作系統,并且還在持續。而電腦,更是成為人們必備的生產工具。
現階段,我們已經可以看見一些基于云的生態,其早期雛形正在逐漸建立起來。比如騰訊在推進互聯網+戰略落地的過程中,由騰訊云主辦的云+未來峰會已先后在深圳、蘇州、西安各城市舉辦,通過輸出云計算和大數據等能力,在全國各地開展市場生態建設與合作伙伴生態建設,助力更多企業和城市實現互聯網+。今后這個生態,或許在應用方面也會進一步萌生更多的細分體系。
云計算的發展也勢必會跟著這個趨勢走。PC時代,當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臺計算機放在桌面上,打破了計算、運行和數據的僵局以后,平臺方在這當中的商機無處不在,而微軟也迎來了高速增長的時期。如果未來所有企業都在云平臺上尋求所需要的服務,那么一個個基于云計算的生態也很快會搭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