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消息 ,據路透社報道,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全球主管加維斯·托勒(Garvis Tol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科技公司將會帶動亞洲IPO的復蘇,預計從現在到2017年年底來自該地區的IPO將達到兩位數。
托勒表示,在今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增長放緩之后,未來幾個月新上市公司應該會加速增加。他即將完成亞洲之行,造訪的地區包括日本、印尼、香港和中國大陸。
今年以來,只有兩家來自亞洲的公司登陸紐交所。紐交所認為,已通過私有市場融資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將會引領IPO市場的復蘇。“未來一年半的時間里,如果新上市公司數量達到兩位數,我不會感到意外。”托勒向路透社表示,“我想說的是,科技絕對是市場最感興趣的領域。”
托勒的這番言論與納斯達克CEO羅伯特·格雷菲爾德(Robert Greifeld)的觀點相仿。后者曾在今年6月表示,中國公司渴望在美國掛牌上市,今年如果新上市公司數量達到兩位數,會被視作是成功。
已經融資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包括滴滴出行、陸金所、印度的Flipkart和打車公司Ola,投資者大舉押注這些公司所在地區對互聯網服務的巨大需求。
紐交所一向與納斯達克角逐潛在的IPO,其中包括科技和互聯網行業公司。該類公司多年來一直是納斯達克指數的主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均面臨中國科技公司流失的境況:為了回歸本土市場獲得更高的估值,大批公司跟隨巨人網絡、分眾傳媒的步伐從美國退市。近年從美國退市的公司包括優酷土豆、邁瑞醫療以及市值達93億美元的奇虎360。
紐交所過去幾年迎來了一些備受矚目的科技IPO,其中包括2014年創全球IPO規模記錄的阿里巴巴集團,以及今年上市的日本移動通訊應用Line和通訊軟件提供商Twilio。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隨著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劇,2016年以來全球新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大降50%,紐交所的IPO數量也出現下降,領先市場的香港的IPO數量同樣下降26%。托勒補充道,企業通過私有市場進行巨額融資,針對科技公司的并購交易呈現增加,也意味著當中很多公司將會推遲上市計劃。
美國11月的總統大選會對企業上市計劃產生什么影響,在9月初將會更加明顯。“可以說,企業和銀行家都在密切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的情況。”托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