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支撐系統的云化和集約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變革說易行難,無異于一次蛻變,如何理解支撐系統的“去IOE”和云化之間的關系?
傅詣:2013年,中國聯通在北京、黑龍江、浙江、重慶4個省市布置了Hadoop分布式體系,代替IOE架構。2013年度,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信息化部提出“去IOE”,有些省份已先行履行,如江蘇電信對其電子途徑運營中心提出的要求是“從IOE向LAMP轉變”。中國移動也在“去IE”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總之,前期運營商在“去IE”方面效果顯著,但是如何“去O”則是焦點與難點。
“去O”最大的問題在于運營商將喪失對IT系統的掌控能力,并導致運營商無法有效管控IT系統開發、維護及穩定運營,故運營商“去O”壓力山大。
現在運營商已基本看清形式,“去IOE”應更加理性化、科學化,積極探索支撐云的建設和業務云建設,后續努力促進業務支撐系統的云計算平臺融合,快速支撐新業務,實現移動互聯網轉型。
《通信世界》:運營商經過多年積累,IT系統不斷膨脹冗繁,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云化的難度,在您看來,運營商IT支撐系統云化應該如何演進?
傅詣:基于目前電信行業“云化”、“開放”、“集約”特點及趨勢,運營商應該首先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私有云是基于云化基礎的能力基礎,為上層應用提供支撐,承載各專業不同應用及服務。
在私有云的基礎上,各專業按照電信業務邏輯進行整合、分解,各專業各領域打破界限,將自身所有系統能力都分解為細小的原子能力服務,運行在私有云上,并對外提供標準調用。在集約趨勢下,運營商最終會通盤考慮基于集約環境下的縱向云化,將各省能力統一部署,統籌管理,形成集團級的服務能力。
《通信世界》:對于運營商目前普遍異構化的IT基礎設施,是否會對PaaS平臺或者云化平臺產生阻礙?
傅詣:從2013年開始,運營商就開始“革自己的命”,從“煙囪式”系統建設轉為云化資源池動態擴展,并建立了自己的私有云。在這個過程中,運營商通過“摸著石頭過河”已經開始將云化思路與規劃在計費、ODS、CRM等核心IT系統進行落地,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從運營商走過的路來看,業務難點在于,運營商需要將現在復雜且耦合度高的電信業務進行梳理整合,形成縱向能力分解,并形成可以封裝的原子服務。技術難點在于,在云化后,需要形成穩定、高可靠性、易維護的云化能力,保障電信級服務提供。管理人員難點在于,運營上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云化研發團隊和一支高素質支撐維護團隊,兩者缺一不可。運營商IT云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信世界》:在您看來,運營商距離真正的云化IT系統架構還有多遠?
傅詣:云計算領域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但一些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例如,不同技術的生命力、不同產品的成熟程度并不清晰,特別是交易型關系數據庫的云化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探索研究,如何能夠實現對事務、存儲過程進行良好地支持,性能上是否能夠滿足各類應用的需求,還是運營商云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投入的研發人員嚴重不足,經驗積累較少。如何選擇應用案例,如何選用適合的技術,如何將云計算技術應用于電信運營環境,如何進行新環境下的開發和測試,都是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
核心業務邏輯改造復雜度高,核心業務應用遷移與集成風險較大,對集成商依賴度高,已云化的系統穩定性有待磨合,需要建立適應云的IT運營模式,這些都是運營商云化的挑戰。總之,運營商的IT云化之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