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國內主要互聯網巨頭的云計算布局:BAT、網易、京東

責任編輯:editor007

2016-02-12 21:32:59

摘自:賽迪網

云計算在中國發展有好幾年了,但我一直認為之前幾年國內市場的需求是滯后于云計算產業的發展的。根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阿里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的占有率達29 7%,超過亞馬遜、微軟和IBM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總和,穩居中國公有云市場的領導地位。

云計算在中國發展有好幾年了,但我一直認為之前幾年國內市場的需求是滯后于云計算產業的發展的。去年,國家提出了兩項大的國家戰略:“互聯網+”和“萬眾創業”,加上出臺《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我認為,從2016年起,在政務云、金融云等方面的云計算會加速發展,競爭也更加激烈。所以在此梳理國內主要互聯網巨頭的云計算布局,以供大家參考。

自2009年我國云計算從概念走向實質性發展,至今已有7年了。在互聯網創業熱的當下,云計算作為基礎設施,越來越代表著一種未來趨勢。“將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像水和電一樣的公用事業提供給用戶”,麥卡錫上世紀60年代的預言符合了云計算的發展目標。同時,也正是因為像水和電一樣,云計算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發展歷程,需要手握大量資源的企業參與其中。

發展至今,云計算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供給計算能力,逐漸成為了一個包含了基礎設施、運算平臺乃至整套管理、軟件解決方案的龐大體系。僅從云服務類型看,就從最基礎的IaaS(基礎構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發展到了SaaS(軟件即服務);部署方式則從公有云、私有云進展到混合云(其概念和區別可參見虎嗅文章【專治不明覺厲】之“云計算”)。而且,提供云計算的大型公司往往從一個領域切入,進而實現全面覆蓋。在這個更加“公共服務化”的領域,新進入的創業公司已經難以分到蛋糕。

根據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預測,未來5年,全球用于云計算服務的支出將增長3倍,云計算行業的整體增長速度將是傳統IT行業增長率的6倍。其中,中國云計算的發展相對于美國仍有太多空間,正是這種差距的存在,使其發展才更為迅速,近幾年平均增速達到了65%。

國內政策背景層面,國務院于2015年1月30日發布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對云計算發展提出規劃,包括增加財政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完善和建立相關法律和機制等。至今,該政策落地已經有一年時間。我們不妨趁2016年新一輪的互聯網巨頭拼殺開始前,盤點一下大玩家們為此所做的準備以及它們擅長之處。

1 、阿里:IaaS獨大,覆蓋領域全面,搶占政務云、金融云

 

2.jpg

 

關于云計算,馬云2015年10月在年報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曾表示:

“過去6年來,阿里巴巴巨大的戰略投資就是放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上,我們相信人類已經從IT時代在步入DT(Data Techonology)時代”。

并強調,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阿里未來十年的發展大方向,將不惜一切投入發展數據技術,讓數據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

事實上,2009年9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的成立,某種程度上象征著國內云計算產業進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阿里在云計算領域至少是國內企業走在了最前列,帶動了其他巨頭的跟進和競爭。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阿里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的占有率達29.7%,超過亞馬遜、微軟和IBM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總和,穩居中國公有云市場的領導地位。阿里云的優勢在于其本身業務覆蓋廣泛,基于滿足電商雙十一的高并發需求,計算資源嚴重盈余。阿里云最早的思路也是轉租其基礎設施資源,開放云服務器,在IaaS服務方面,阿里在國內已經一家獨大。同時,阿里云還有引入了第三方服務提供者,比如萬網、中軟、華數等廠商,使自身成為一個龐大的云服務商場。

目前,阿里云產品覆蓋底層技術平臺、彈性計算、云數據庫RDS、存儲與CDN、網絡、大規模計算、云盾、管理與監控、應用服務等項目,為政務、游戲、金融、電商、移動、醫療、多媒體、物聯網、O2O等多種行業提供有專門的解決方案。其中的金融云和電商云建立在支付寶、阿里系電商平臺長久的技術積累之上,屬于招牌產品。

或許是出于先發優勢,和在政府層面的資源,阿里云最過人之處還在于其對于優質客戶的及早搶占。近幾年,阿里云拿下了眾多政務客戶,與浙江、海南、貴州、廣西、河北、寧夏、新疆、廣東、吉林、天津等10余個省級政府建立了部分云計算合作,包括中國氣象局、12306這樣大型機構都已將信息化系統部署至阿里云。根據賽迪智庫的數據分析,2016年中國電子政務云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的規模,“政務云”不僅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而且前景穩定,需求龐大。何況,政府客戶本身更容易對產品技術實力形成品牌背書。

此外,阿里還拿下了不少金融客戶。天弘基金便是成功利用阿里云的金融案例,它可以基于阿里云的計算結果進行彈性的資金調度,讓資金在投資賬戶和消費賬戶之間無障礙流通,類似的云服務最終必然會被應用到銀行、證券、保險等諸多機構。在云計算仍是一片藍海的情況下,阿里云試圖抓取的是各個行業最大的客戶。

不過,也正因為在起步,受制于國內的發展狀況,阿里要為教育、培養市場,尋找客戶付出很多成本。2015年,阿里云分別在北京、成都、武漢、大連、重慶、廣州、深圳、杭州等多個城市舉辦了“云棲大會”,為的正是聚攏潛在客戶。同時,阿里在黃金時段播出的廣告也向普通人傳遞了云計算的理念:在微博上發布每一條信息和圖片,在天貓的每一次購物交易,通過12306購買火車票,這些的背后都是云計算在做支撐。

2、騰訊:從游戲切入,多領域和阿里形成競爭

2016年新年伊始,經常用滴滴打車的人會留意到來自騰訊云計算的廣告:無論是開機畫面、用戶中心,還是等待接駕、紅包分享的環節,“滴滴”都打上了“騰訊云為滴滴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字樣。

“滴滴打車”成了騰訊云計算服務對象中的招牌。不過,相對于阿里,騰訊的云計算起步著實晚了點,2013年9月才面向社會開放。甚至可以說,騰訊最初是沒有打算布局云計算的,只是被迫“卷入”對阿里、百度的競爭,選坑占位的思路明顯。

為差異化競爭,騰訊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行業切入:游戲。通過移動加速、應用加固、“藍鯨”游戲運維平臺、安全API等產品為游戲開發者提供云服務。顯然,這很容易獲得市場認可,畢竟騰訊在游戲領域有著多年的深耕,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此后,騰訊云逐漸放開更多的云服務解決方案:視頻云、移動云、金融云等,提供的產品功能和阿里越來越多重疊,并在金融領域形成直接競爭。目前,騰訊金融云已經開始為自家的微眾銀行提供服務,并將向與騰訊合作的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合作。在金融領域,騰訊與阿里有很多對標產品:QQ財付通、微信支付、網絡銀行等,雖然騰訊金融云起步較晚,但實力不可小覷。

2015年9月,騰訊發布“云+計劃”,通過扶持資金爭搶創業者的同時,也在政務云方面與阿里、金山等展開角逐,并表示,未來5年將保持每年投入20億元的水平。據統計,騰訊云已經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20多個省市政府提供云服務。此外,兩者的競爭還延續到了企業級溝通和協同平臺上,分別推出的阿里釘釘和微信企業號都是企業級SaaS服務。

不過,騰訊獨有的優勢還在于其龐大的社交數據,在社交傳播、社交廣告、社交數據挖掘的可以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騰訊聯手京東推出的“京騰計劃”就可以為品牌商提供龐大的社交行為數據,助力商家實現精準營銷。社交推廣、用戶基礎和游戲變現都能吸引不少游戲和娛樂類的開發者,這也是可以差異化競爭的地方。

3、百度:厚積薄發,技術層面實力強大

 

137869824648.jpg

 

百度最為普通人所熟悉的云計算產品是百度云盤了,提供個人云儲存、通訊錄備份、個人主頁等業務。2014年底,該業務的用戶數就已經超過2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當然,百度云計算遠不止于此,作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其實有著很好的技術實力和強大的數據積淀。

2012年9月份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七種武器”,包括個人云存儲PCS、多屏幕Screen X技術、云應用生成服務Site App、LBS·云、移動云測試MTC、百度應用引擎BAE和瀏覽內核Engine。此后一年,百度將這些面向開發者提供的服務正式命名為“百度開放云”,全面聚焦面向開發者的計算、存儲、應用等技術能力的輸出。

相對于阿里傾向于Amazon的思路——轉租基礎設施(以IaaS為主,也有部分PaaS),百度云更傾向于Google的思路,在基礎設施上封裝服務(PaaS+SaaS)。在面向開發者的云服務上,百度擁有LBS、云測試之類的獨家能力。在語音和圖像識別、智能推薦、深度學習、大數據挖掘和預測等新興技術方面,也幾乎無人能敵,這些都是應用層面的能力。

去年4月,“百度開放云”正式對外開放注冊,進一步開放其核心基礎架構技術。此步驟被業界認為滯后于阿里和騰訊。不過在百度開放云負責人劉煬看來,云計算是一個前期投入較大,需要長期技術積累的領域:

“百度在今年4月才開放云服務,并不代表百度是今年才做云計算,相反百度公司從剛剛成立時,就是一家以云計算和大數據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

此外,百度在陽泉建立的云計算中心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IDC,總容量達16萬臺服務器。介于公有云服務主要以Iaas層面的資源虛擬化配置為主,而硬件的規模決定了業務規模彈性的上限,如此看來,百度開放云的后發潛力非常大。

4、網易:以IM云服務切入,轉化技術實力,小而美的代表

 

34.jpg

 

相對于BAT,網易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存在,源于其近幾年在云計算上并無動靜,掌舵者也不喜歡到處宣講。直至今年,網易才悄悄上線了網易云信、網易七魚、網易視頻云等產品。從產品的思路上可以看出網易的精心選擇:以時下需求強勁的即時通訊功能、客服系統、視頻云服務為切入點,專注PaaS級純技術服務,避開競爭激烈的IaaS、SaaS領域。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IM云服務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約為1174億,PaaS僅占到整體份額的4.11%。并指出,相較于IaaS和SaaS,PaaS還處于發展的早期,隨著市場認知的提高和技術瓶頸的突破,PaaS將進入快速發展期。這或許是網易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由PaaS切入的原因。

IM云服務是什么?簡單講,IM云服務就將即時通訊技術封裝成SDK供開發者下載使用,并向開發者提供平臺環境、技術支持以及后期運維等服務的一種PaaS級云計算產品。其可以使開發者的產品能夠快速獲得即時通訊的能力,能夠實現單聊、群聊等功能,滿足社交,客服等場景需求。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所有社交APP,以及互聯網產品中的所有社交屬性功能,均是由IM云服務提供基礎功能模塊。包括微信、支付寶,以及人人網、微博上的聊天功能。除此之外,其他O2O中的線上通訊、在線醫療中的醫患交流、電商中的客服和售前咨詢、在線教育中的師生教學場景等等,包括在傳統企業中打造移動端辦公APP,均屬于IM云的服務行列。

再看網易云信對其功能的介紹,除了數十項類似微信、QQ的基礎IM功能,還推出如直播功能、安卓保活、短信驗證碼/模板短信、語音識別、實時音視頻、教學白板等功能,融合三大電信運營商管道,覆蓋云通訊服務。可以說,網易云信試圖滿足的是所有需要即時通訊的場景。

相對網易云信,網易七魚則更加垂直,其內測官網上的一句話即可概括它的全部功能:只需10分鐘,讓你擁有和淘寶、京東一樣完整的客服體系。而網易視頻云則為各類APP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音視頻解決方案,包括服務器端接口、跨平臺的直播推流SDK、移動端播放器SDK,以及相關的API文檔。從這幾個小角度產品可以看出,網易目前的云計算屬于查漏補缺型,在熱門領域做“小而美”的產品。

另外,網易今年還推出了網易蜂巢,為開發者打造DOCKER容器云。系列產品均有著轉化網易基礎設施、技術實力的傾向:網易云信來自于支持網易泡泡、易信的技術力量,視頻云來自于網易BoBo、網易CC等產品。同時,網易還擁有高質量的BGP機房和覆蓋全球的600多個CDN加速節點。這些都是支持網易新聞、網易云音樂、網易公開課、花田交友等眾多網易系產品的基礎。

由此看來,這一切可能并不是網易云計算的終點,網易未來很有可能會推出游戲云,并與騰訊展開競爭。只不過眼下,網易云計算還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矩陣效應。在BAT如此大手筆的情況下,總是慢半拍的網易需要快馬加鞭。

5、京東:以電商云為基礎,走垂直發展道路

互聯網巨頭做云計算,值得一提的還有京東。京東自2011年至今上線了京東宙斯、京東云擎、京東云峰、京東云鼎、京東服務商門戶、京東云匯等等產品,合稱京東云,以電商云為主,其做云計算的目標也是“打造電商第一云”。

京東為什么要做云計算?看看亞馬遜云計算業務的利潤率最高達80%就知道了。京東云的市場基礎來自于“70%以上的傳統企業想要向電商轉型”、以及層出不窮的各類型電商平臺。2014年1月,京東正式面向傳統企業發布電商云解決方案,試水公有云市場,除了為傳統零售企業以及品牌商提供自有品牌商城、全網營銷體系、多平臺運營等服務,京東電商云還為客戶提供伙伴是的電商咨詢服務。

相比阿里云脫胎于平臺模式,京東云走的是應用和業務驅動的云模式,比如物流云、金融云、電商云、大數據分析云、智能硬件云等,組合了后臺的計算、存儲和軟件等能力,形成的是產業應用云生態的格局,換句話說,是用云技術、云模式,幫助企業、政府和組織實現互聯網化、智能化升級的工具和手段。雖然京東也提供亞馬遜、阿里云的IT基礎架構的能力,但卻是綁著自身的業務走的。

另外,京東的自營商品信息、用戶行為和POP商家信息形成的大數據,也有著區別于阿里平臺的差異化價值。只是目前,京東的運作不夠,需要在營銷上著力。

寫到最后,照例來個總結:

沒有有人懷疑,作為所謂的“第三次IT革命浪潮”(前兩次是PC的出現和互聯網的出現),云計算最終會給ICT產業和商業模式帶來徹底的變革。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中國的情況卻是,云計算市場需求能力滯后于云計算本身的發展速度。所以,無論龐大如阿里云,還是垂直如網易云信這樣的IM云服務產品,都在到處做推廣、做普及、做教育。

2015年或許是一個轉折點的開始,兩項大的國家戰略——“互聯網+”和“萬眾創業”被提出,各種資金支持和創業園區、孵化器落地。“互聯網+各行各業”的連接中,最節約成本和輕松解決技術難題的方式無疑是利用公有云服務;而萬眾創業,我們所看到的也主要圍繞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展開,云計算同樣有著施展空間。

一旦市場需求被激發,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完全可以沖得更快。至于個人,可以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不再需要不斷地升級我們的PC以滿足運行某些大型軟件的需求,一切都可以在“云端”完成。我們也不必在個人PC上裝許許多多的專業軟件。同樣,一切都可以在“云端”上使用。這是怎么樣的一種體驗?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5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如皋市| 张家界市| 都江堰市| 大城县| 当阳市| 楚雄市| 汉川市| 磐安县| 吉木乃县| 庆城县| 韩城市| 定州市| 罗源县| 灵丘县| 清流县| 宁城县| 武夷山市| 涞水县| 安徽省| 崇明县| 杭锦后旗| 河间市| 梁河县| 扶沟县| 博爱县| 甘南县| 太谷县| 自治县| 鲁山县| 陇南市| 香河县| 邹平县| 泸定县| 钟祥市| 华池县| 蓬溪县| 泰和县| 大安市| 白朗县|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