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來數據發展的主要火力,云計算的計算能力一直以來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隨著20多年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帶寬以及網絡基建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得以解決,近些年終端設備、小型機、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等產業的不斷興起,使得云計算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然而全球的云計算市場,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仍然還是被國外廠商占據,雖然我們一直宣稱云計算是IT行業迄今為止我們與美國差距最小的技術領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一些關鍵技術和關鍵領域仍然微微落后。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司的數據,2015年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支出將增長26.4%,達334億美元,約占IT總支出的三分之一。在中國也不例外。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查,自2008年第一個云計算中心運營以來產業發展迅猛,2014年我國公共云服務市場規模已達70億元,同比增加47.5%。
軟、硬件總體情況
作為云計算來說,服務器等硬件設備的采購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國內的服務器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我們仍然有一部分的服務器產品和技術需要通過進口和借鑒,同時,服務器上游的芯片技術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最薄弱的環節,雖然這些年有龍芯等廠商在自主研發國產芯片,但是坦率的講,與國外上游廠商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更為嚴重的是,云計算操作系統所依托的核心軟件虛擬化軟件,同樣是外資的天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何青告訴記者,在云計算所依托的虛擬化軟件領域,VMware、微軟、甲骨、IBM等外資廠商在全球市場占比接近99%,在我國也超過90%。
由于占市場絕大比例的虛擬化軟件供應商,如VMware、微軟等,都是外資廠商,它們提供云計算操作系統最底層的安全接口,但這個接口并沒對國內信息安全廠商完全開放。這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中國的云計算中心進行信息安全監管,需安裝國外的第三方產品。
專家認為,在虛擬化軟件底層接口問題上,需國家層面細化相應標準,確保其能完全開放給第三方以及用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虛擬化軟件運行在陽光下。不過外資開放底層接口只是權宜之計,要徹底解決云計算安全問題,還是要實現虛擬化系統的國產化替代。盡管目前而言,國產虛擬化系統短時間突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