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在短短五年間迅速壯大,成為目前擁有最多IT巨頭支持的開源云計算項目。就在剛剛過去的七月,重量級新成員Googl宣布加入OpenStack基金會,為其發展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作為基礎架構級別技術,OpenStack給企業基礎架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然而我們仍未見到其更多地投入企業實際應用的案例。究竟什么阻礙了OpenStack在企業中的落地?用戶的現實需求是什么?
近日,由EasyStack主辦的“OpenStack+企業實踐論壇”在北京中關村3W咖啡館拉開首站序幕。EasyStack創始人兼CTO劉國輝就“OpenStack企業實踐之路”的話題,與各位OpenStack技術愛好者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TO 劉國輝
EasyStack致力于推進OpenStack 向企業級生產管理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劉國輝直接地感受到了中國OpenStack企業級用戶的現實痛點,他將其歸納為這幾個方面:規模大、起步晚、發展快、業務需求多樣、業務系統復雜。
新興業務的飛速發展,給原有的IT基礎架構帶來難以承載的壓力。傳統企業不得不轉向新興技術,尋求突破創新。一些具有創新意識的傳統企業開始積極大膽的擁抱OpenStack,來構建企業下一代基礎架構。然而,還有很多挑戰需要OpenStack服務商和用戶共同應對:是將應用全部遷移至OpenStack,還是只對新應用進行局部部署?OpenStack是否能夠完美應對大量傳統應用所涉及的復雜的身份認證和管理控制?如何找到“云”與企業自身業務更好的契合點?……
劉國輝針對上述問題的觀點是:云計算不只是為了節約成本,更應該是推動創新。對于云平臺技術發展與行業實踐上,劉國輝也分享了五點觀察與展望。
一,IT正在從傳統的B/S結構時代遷移到 Cloud Native App Architecture( 云原生應用架構)。Cloud Native App 的背后是硬件的進化趨勢 。受到功率和能耗的限制,硬件技術發展開始發展變緩,再加上基礎軟件并沒有準備好,所以多核化是必然的趨勢,Scale out也在加快。多核決定了虛擬化的基礎,TLP(線程級并行)技術是云計算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采取漸進式方式而不是顛覆的模式。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傳統賣場尋求擁抱互聯網、轉型電子商務,幾年簽了15億的大單,投入很大但效果不好,這就是因為選擇顛覆式創新所造成的巨大的風險。
三、始終保持業務單元的分散狀態,降低或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能夠Scale Out,就意味著數據中心、業務單元可以分散,數據可以分散。
四、在信息系統建設之初,就要把安全性納入設計考慮的范疇。安全沒做好,一旦客戶信息被泄露,那么企業信譽就會失去,更會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這尤其是對于銀行、電信等關鍵行業中提供關鍵服務。
五、混合云是終極形態。這包括各種形態云的混合,而不僅僅是私有云與公有云的混合。混合形態其實不一定是私有和公有混合,純粹以公、私來區分混合太狹義,決定云的形態與構成的其實是邊際成本和管理成本。用戶希望自身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而混合會以區域、數據中心的形態來實現,并非所有形態來界定。
OpenStack作為一個開源、開放的項目,正在經歷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它已經成為了企業面向互聯網轉型時首選的架構選擇。劉國輝表示,EasyStack做產品研發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解決用戶的痛點需求。目前更多關于OpenStack的產品技術已經就緒,隨著企業業務管理的不斷完善,會找到與業務更好的契合點,相信OpenStack大規模落地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