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化激發新一輪IT創業大潮
最近聽的最多的、最熱的一個詞是“創業”,但是全時CEO陳學軍認為:現在這個“創業”完全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革新和突破。
在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傳統模式的管理已經變得不重要甚至開始變成包袱,正是因為我們看到小米、三只松鼠,這些公司他們把一個個傳統的下行趨勢行業盤活,使它們變成大眾生活中的線上熱點,就是通過互聯網巨大的信息驅動力量,發現需求、制造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這個無限大的平臺傳播出去,讓所有的人來采用、分享,在全球市場這個用戶量的數字是無法想象的,這就是新的創業模式,也是全時現在正在做的事。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的一點是,國內的企業不改變、不革命,就會無路可走,甚至是瀕臨消亡,企業需要創業精神。其實國外也是一樣,更多的公司開始向互聯網化融入,尤其是軟件業,收購是常見的模式,美國ABC和Gartner都在做,中國是全時在做。資本市場這種現象更為明顯,更多的投資機構都對此青眼有加,大部分投資人表示最看好的行業是軟件業。而SaaS在目前美國的軟件業中占比達到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被投資機構力崇的其實就是SaaS,美國超過100億的SaaS公司有10家,超過20億的有50家,他們認為中國的SaaS同樣會發展壯大起來,中國的市場非常大。
覆滅還是重生,軟件業的兩個極端走向
傳統的軟件業是做產品,然后把產品賣給用戶,用戶再安裝使用,是人在驅動軟件,這在軟硬件交替發展的時代很是紅火了一段時間,但是現在卻成了落后理念的代表,軟件在那里,本身沒有連接功能,就不會去制造信息,更不能傳播需求,只有當人去用時它才有用,扮演著輸入、有限存儲和少量分享的角色,所以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會被遺忘,信息一直被封鎖,需求更不能展現出來。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微信的出現激活了人的生態鏈,把每個點都有效連接在一起,人們在這里分享自己的信息也實時獲得別人的信息,這種模式徹底改變了軟件的性質,把它變成了一個生態傳播媒介,連馬云都覺得“微信很可怕”,但這僅限于生活,當微信遇到工作,就出現了很多限制。于是新的需求產生了,工作者需要一個企業式的生態,把所有的點連接起來,來創造一個以工作需求為中心的無限大的社交網絡,這正是全時在為之努力的。
陳學軍說“我是IT的悲觀論者”,確實是這樣,傳統的軟件業已近夕陽,繼續的結果只有覆滅,而SaaS完全不同,SaaS不是軟件,它和軟件差別很大,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一種線上軟件租用的服務模式,是互聯網時代工作者對軟件服務需求的本源。軟件業重生,必然要走的路就是SaaS,讓互聯網重新定義軟件的媒介本質,以信息驅動需求,再驅動所有在線的人,建立一個活的、不停流轉的生態,這是傳統的ERP無法做到的。
SaaS破繭,回歸用戶需求本質
國外的投資機構看企業,已經不以利潤為參考,而是看用戶量,因為“再好的產品沒有用戶都是空談,用戶量越大證明產品越受市場歡迎,企業創造長期利潤的能力當然可以預見”。基于這個理念,SaaS破繭式發展就是以用戶需求為根本,解構現有模式,重塑一個新的平臺,實現人與人、人與設備、人與系統,將來甚或是物與物之間的在線信息交換、無限存儲和分享,其能量之大足以解決工作中的所有需求,當然容量也要足夠大,就是“云”。全時把這作為初衷研發“蜜蜂”,它將把一切“移”到云上。在美國,一家公路運輸公司可以用我們1/10的人每天完成同樣的工作量,而且做的更好,幾乎沒有設備,更有效的調動所有可用資源,因為都在“云”上。
用戶需求本質,信息驅動人的SaaS生態通信模式,創建的是一個平等、對接、共享、協作的平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需求點,同時也是信息供給點,共同在線協作聯動完成工作任務,那時不是人在使用軟件,而是人在平臺上工作,他不可能不在線,每個人都在社交需求推動下通過平臺獲得工作效率的明顯提升,大家共同促成企業生態的高速發展,而不是傳統管理中自上而下的多級間上傳下達模式,在這里,員工和老板都同樣在為企業發展貢獻最大力量,而資本市場將以企業市值的數字形式對此給予最好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