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服務與工業結合,在業內有個專有名詞—“工業云”。在筆者的理解里,工業云其實是幾年前提得比較多的軟件公共服務平臺的延伸,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的軟件服務。
目前工業云上的服務內容主要關于工業產品設計,也就是將一些主要的、常用的工業軟件搬到云上服務企業,針對工業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CAD、CAE、CAM、CAPP、PDM、PLM等,還會利用到高性能計算、虛擬現實以及仿真應用技術,完善產品設計。
而實際上,工業云的內涵遠不止于此。只要是工業運用到了云計算技術和服務,都應該算在工業云的范疇,這就包括彈性云計算、存儲、數據庫等IaaS、開放平臺PaaS及各類應用軟件的SaaS服務。換個角度說,只要是工業企業使用了公有云服務商的服務,那么都是工業云服務。
但是,從目前國內談得比較多的工業云來看,國內工業云的使用范圍大多數局限在CAD、CAE等應用軟件的SaaS服務。而且,談到工業云,也很快會聯想到由各個地方政府扶持的、以半官方機構為主要力量建設的工業云服務中心。從工業云的內容、承載主體兩方面來看,目前國內的工業云似乎成為獨立于公有云服務、自成一體的行業專屬云,和公有云還有一段距離。
工業云服務,需要消滅地域概念。我們看到現在在很多地方都專門建有工業云服務中心,某個地方的企業一般就使用該地方的工業云。云的概念和本質是節省計算資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工業云作為云計算的一個種類,也應該具備這些特點,而不是人為地分而治之。對于用戶而言,當他使用工業云的時候,往往是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連接上工業云服務中心的網站,即可以使用工業云服務。在使用過程中,至于他使用的是甲地方的工業云,還是乙地方的工業云,其實是無所謂的,因為他不需要關心背后的云在什么地方。這也就是說,全國只需要有少數幾個集中的、大的工業云服務中心,從技術上是完全能夠滿足企業用戶需要的。分散在各個地方的工業云服務中心體現不出云計算的集中資源優勢。
工業云服務,需要鼓勵運用公有云服務商資源。本質上說,工業云也是公有云服務的一種。以目前企業用戶對工業云較為單一的使用功能來看,是可以將這些工業軟件架構在現有的國內幾大公有云服務商的IaaS平臺上的,這就需要工業軟件企業和IaaS服務商進行深度合作。除了技術合作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共同探討其中的商業邏輯,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國內的IaaS服務其實還處在較為困難的初創階段,但是它是未來的大趨勢。政府如果能夠扶一把、送一程,撮合工業軟件企業與IaaS服務商的合作,這也將加快國內云計算產業鏈的融合進程。
專家觀點
曙光公司高級副總裁聶華
提升云硬件產品的使用效能
目前,我國云計算產業已經全面進入“深化落地”的發展階段,如何利用云計算技術支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五化建設,提升對經濟、政務、民生的服務能力是現階段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核心命題。
在國內云計算產業發展迅猛的今天,市場對于硬件產品的需求依舊旺盛。因此,作為硬件廠商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產品的技術附加值、提升國產產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深挖用戶需求并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真正提高硬件產品在真實運營環境中的使用效能。
曙光多年來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走過彎路,但也從真實運營中摸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云計算服務模式。我們將繼續為各類客戶提供技術先進、自主可控、安全合規的云計算軟硬件產品。在“曙光城市云1+2+3”理念的指導下,提升基礎設施整合、信息資源整合、政務資源開發利用等多方面服務能力,開發整體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IBM通信和媒體事業部總經理郭繼軍
混合云是大勢所趨
中國云市場目前面臨著幾大挑戰:第一,相比國外,國內的云端開發環境并不成熟,云的中間那一層體系架構仍然是一片空白。第二,數據管理不成熟。第三,客戶認知水平有局限性。
如果我們把今天的世界視為兩大陣營,右岸是互聯網企業,左岸則是傳統企業。云是從右岸企業開始的,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左岸企業希望連接到右岸。但同時,企業的CEO會考慮將企業的資產放到云端會不會安全,會不會宕機?所以選擇一部分業務放在左岸,一部分放在右岸,需要左岸和右岸之間有“橋”。左、右岸的連接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連接,它需要一個新的體系架構,這個體系架構就是混合云。Gartner預計,到2017年,70%的企業會變成混合云的模式。混合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舊模式的連接,更是新的架構的建立。這個體系需要具備很強的基礎設施,要有可以把云端的內容、數據和傳統應用進行對接的中間件,要有云端一整套的API,還要有一整套新的基于云和傳統體系架構的大數據管理能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標準所互聯網中心主任工程師高巍
云計算是產業生態系的比拼
云計算發展到今天已近10個年頭,國際上云計算的競爭早已不再只是幾個巨頭企業之間的相互角力,而是產業生態體系之間的比拼,中國要在國際云計算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立完善的產業生態是關鍵。縱觀國際上的云計算巨頭,谷歌、亞馬遜、微軟,無一不是以其強大的公共云服務能力作為根本支撐,因此,支持我們自己的骨干公共云服務企業是建立產業生態的重要基礎。另外,盡管亞馬遜AWS已足夠強大,也需要數千家合作伙伴提供鼎力支持。云服務的巨頭們再大,也只是一家企業,無法解決從云服務到用戶應用中所有環節的問題。因此,培育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提供服務的中小企業是建立產業生態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