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月底舉行的2014年全國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表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國際競爭力、產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的關鍵。2015年,工信部將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快兩化深度融合,其中包括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以及深化工業和互聯網融合即工業互聯網。
北京“云鏈”工業SaaS云平臺Chinahypercloud.com在北京“祥云工程”的指導下建設,于2014年底上線,據了解在國內尚屬首個工業SaaS云(軟件即服務)。在2015年1月的“云動力 無止境”軟通動力創新技術論壇上,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李哲介紹了“云鏈平臺”。“云鏈平臺”集成了多款國內外主流工業設計、仿真軟件,融入多個行業先進知識和項目經驗,是為廣大的產品研發設計師和仿真工程師提供在線工具應用的專業SaaS云平臺。通過與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軟通動力、IBM、CAXA等合作伙伴參與了國內首個工業云北京工業云的建設,隨后又相繼參與了河南工業云和甘肅工業云等項目。
工業4.0及我國面臨的挑戰
工業4.0是2013年4月份德國政府在工業展覽正式提出的戰略。工業4.0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的,并已經上升為國家級戰略。
工業4.0其實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李哲認為,工業4.0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智能工廠,研究智能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第二是智能生產,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第三是智能物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整合物流資源。
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國目前取得了一批基礎研究成果和智能制造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國家對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企業的理論和技術的建設相對落后,智能制造中長期發展戰略缺失,高端技術、高端設備、核心部件依靠進口,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突出。目前基本上關鍵的智能設備、裝備、工業軟件都依靠進口,尤其是90%左右的工業軟件和90%的工業機器人,都需要依靠進口,而且費用昂貴。此外,80%左右的集成電路芯片70%左右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40%左右的大型石化裝備等也需要依靠進口。
孵化國內首個工業云
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于2011年年底成立,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北京工業大學聯合成立的一個研發和孵化機構。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定位于產業技術的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中心以及企業發展的服務中心。目前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下屬有三個中心,包括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中心,北京工業云主要由技術創新服務中心負責建設。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有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該協會也為北京工業云的建設出謀劃策。
據李哲介紹,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的前身北京市計算中心,是成立于1973年成立的一家科研機構,服務對象涉及政府、工業、商業、教育、交通、社會事務等多個領域。
1978年,聯合國開發署向北京計算中心提供技術援助一千余萬美元,雙方共同建立了北京國際經濟合作信息處理和培訓中心,引進了大型計算機。
2009年,開始致力于北京工業云的建設,以服務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為使命,現已經建成計算能力達200萬億次的工業云服務平臺。
2010年,北京市計算中心開始創建“工業云服務平臺”,明確了高性能計算和云計算技術以及云商業模式的落地方向。2011年,正式依托北京市計算中心成立了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工業云服務平臺”成為北京市“祥云計劃”重點示范工程項目之一。
2012年,彈性計算平臺“贏在云端”上線運行,為“工業云”提供IaaS層支撐。2013年5月,北京“工業云服務平臺”的成功經驗向全國19個省推廣。
2013年底,北京工業云服務平臺Industrycloud.com.cn上線,同時成立了北京市“工業云”產業聯盟。
2014年底,北京工業SaaS云Chinahypercloud.com上線,側重以在線服務的形式向中小企業提供工業軟件和相關計算資源。
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已經成功為200多家中小企業、科研院所提供相應的計算服務,并且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在研究支持中小企業的產業轉型和研發創新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包括智能研發、智能加工和智能裝備等三部分。
智能研發:工業SaaS云
北京工業云主要服務一百人以下、注冊資金在兩千萬以下、年平均收入一千萬以下的中小企業。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信息化資源,特別是工業設計軟件資源。工業SaaS云是在北京工業云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把軟件和硬件資源進行封裝,再以SaaS云服務的形式,供中小企業在線租用。特別是工業軟件,如果直接購買獨立安裝的套裝軟件則價格非常昂貴,改用SaaS云在線租用形式后,按使用時間付費,大幅降低了使用軟件的成本。
現在“云鏈”平臺已經上線,中小企業可以在線享受線上購買和使用的方式,并且可在線進行察看和對帳。在云應用商店中,用戶可以按照實際的業務需求購買資源和服務,實現按需分配,具備在線購買、在線使用和云端存儲等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云鏈具備應用部署接口,開發者能夠將自己定制開發的應用部署于云鏈,把云鏈平臺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應用資源交易系統。
云鏈平臺包括虛擬應用、高性能計算服務、工程數據管理和行業解決方案等服務類型。其中,高性能計算服務是傳統業務,用戶只要通過在網頁提交參數和模型,就可以把高性能計算的資源請求下來,然后做大規模的并行計算。虛擬應用則把軟件以虛擬化的形式推送給用戶,采用的是Citrix的虛擬應用交付技術,可按照使用進行計費。工程數據管理幫助工程師將產品設計和仿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結構化的管理。行業解決方案則是云鏈平臺提供基于Web模式的在線CAE定制化開發服務,面向機械機電、土木建筑、機械、加工成型、家電電子、環保等行業。
云鏈平臺還提供了工業威客。這是一個在線交易服務平臺,專注于為工業領域提供設計、分析、實驗與檢測、工程計算等任務的發布與承接。平臺將通過聚焦工業類專業人才的方式,將他們的經驗、智慧、技術、知識以互聯網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轉化成價值收益,在線人員基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互動交流區。
云鏈平臺現在總計算能力為270萬億次,網絡資源包括萬兆主干網、千兆內部網、電信、聯通、IPV4和IPV6教育網及電信國際VIP網,計算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服務器千余臺,存儲資源包括總容量超過2.7PB的日立和EMC盤陣等。在軟件方面,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常用工業軟件服務,包括3ds Max、HFSS 32核、Maxwell 32核、UG、Ansys 512核等。北京市計算中心還有領先的高精度噴墨型3D打印機和國內優秀的工業級低成本熔融擠壓成型3D打印機以及配套的3D掃描儀,全面滿足中小企業的逆向和快速成型需求。
此外,云鏈平臺還提供工程咨詢服務,這是一個線下的服務,可以實現靜強度和剛度計算、隔聲降噪分析、運動仿真、傳熱換熱分析、電磁兼容分析、流道優化、注塑成型等,該服務目前由一個20人左右的團隊負責。
智能加工:機械制造云平臺
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和中國機械生產工程協會聯合了多家高校,借助高校機械加工工藝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面向智能加工,構建了機械制造云平臺。
這個平臺是由中國機械生產工程協會牽頭,由西交大、湖南大學等機械專業的教授、專家提供科研成果,包括數據庫、軟件系統、專家知識等,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則負責平臺的建設、開發、運維和市場運作。
機械制造云平臺提供了磨削云、切削云和光整去毛刺平臺。磨削云實現了磨削加工信息查詢、自動編程、誤差分析與補償、磨削裂紋、磨削加工過程仿真、磨削工藝優化等功能。切削云則實現了切削設備、切削工具、切削加工、切削過程仿真、切削參數優化、自動編程等功能。光整去毛刺則分為包括超緩光磨、專家系統、拋光、仿真等在內的光整加工,以及包括機械方法、自動化方法、專家系統和仿真在內的去毛刺功能。
以磨削云為例,企業現在大都使用數控機床,可在機械制造云平臺上選擇加工材料、加工工具等,選擇完之后經由機械制造云平臺提供的專家系統,根據工藝參數自動編程,然后連到數控機床后,將代碼直接發送給機床,進行自動化加工和生產。
智能裝備:數字實驗室
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還在智能裝備方面進行探索,成立了數字化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占地200平米,主要是測試和案例展示功能,它可實現在線提交任務、狀態監控和實驗數據管理等功能。目前的設備主要有精雕機、萬能力學試驗機、模態測試系統、高速攝像儀、跌落實驗機、紅外熱像儀、小型風洞試驗系統、落錘沖擊試驗機等實驗設備。
數字化實驗室還配備有3D打印設備,包括快速成型輸出系統Object Eden 350和熔融擠壓快速成型輸出系統Inspire S250,目前線上能夠接收3D打印任務。用戶只要提供模型,或者委托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設計,打印機會把3D模型打印出來之后快遞給用戶,整個使用過程非常方便。
此外,數字化實驗室還提供了快速成形的3D掃描儀。其中,大場景三維激光掃描儀FARO Photon 120用于高清晰度及感應性迅速捕捉大范圍內的三維影像,手持式三維掃描儀Creform VIU Scan能夠實現各種三維檢測應用,手持激光掃描儀Holon-3DH-3M用于小型精密零部件掃描等。
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與軟通動力合作,通過API(API官方網站,API社區,API產品一覽,API應用案例)接口讓用戶自動使用云平臺的資源,并且通過接口完成使用資源的查詢、對帳等功能。據李哲介紹,包括北京工業云、河南省工業云和甘肅工業云的合作都是采用這種模式。李哲表示,希望繼續與軟通動力等合作伙伴合作,在工業4.0的時代共同發展我國的工業互聯網與工業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