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最早是由谷歌提出來的概念,其核心是將IT基礎設施互聯網化,而將云計算更好地規模化、產業化的則是亞馬遜。從云計算概念的提出,到云計算的發展與落成。這位“云姑娘”(云計算),從翩然而至我們生活,到如今毅然融入我們生活,成就了我們當今科技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云計算從翩然而至·到毅然融入我們生活
云計算像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到現在的發展,云計算被視為互聯網科技界的一次重要革命,它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云計算的理念和實踐正在顛覆者傳統的IT構架。
自1959年6月,ChristopherStrachey發表虛擬化論文,虛擬化是今天云計算基礎架構的基石。 而至1984年,Sun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ohnGage說出了“網絡就是計算機”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計算技術帶來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計算正在將這一理念變成現實。2007 年以來,云計算成為IT 領域最令人關注的話題之一,也是當前大型企業、互聯網的IT 建設正在考慮和投入的重要領域。云計算的提出,引發了新的技術變革和新的IT 服務模式。到2008年1月,Salesforce.com推出了隨需應變平臺evForce,到6月份,IBM 宣布成立IBM 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這表示:“云計算”從概念到落地有了成長的依據。隨著國內幾家大型云服務商云平臺進入大規模實際使用階段,云就算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從本質上來說,云計算是一種IT 模式的改變,這種變化使得IT 基礎架構的運營專業化程度不斷集中和提高從而對基礎架構層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聚焦于高性能、虛擬化、動態性、擴展性、靈活性、高安全,簡化用戶的IT 管理,大大提升了IT 運行效率并節省成本。H3C 的云計算理念認為云計算是一種新的IT 服務模式,支持大規模計算資源的虛擬化,提供按需計算、動態部署、靈活擴展能力。基于這方面,業界有關于云計算的描述:云是一種服務,類似水電一樣,按需使用、靈活付費,使用者只關注服務本身。
云計算,有“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幾種“云歸屬”模式。公有云一般屬ISP構建,面向公眾、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由ISP 運營;私有云是指由企業自身構建的為內部提供云服務;當企業既有私有云,同時又采用公共云計算服務,這兩種云之間形成一種內外數據相互流動的形態,便是混合云的模式。從長遠的周期來看,云的形態會不斷演化,從孤立的云逐步發展到互聯的云。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曾言: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各種“云計算”的應用服務范圍正日漸擴大,影響力也無可估量。在數據集中過程中,不斷實施數據和業務的整合,大多數企業的數據中心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標準化,使得既有業務的擴展和新業務的部署能夠規劃、可控,并以企業標準進行IT 業務的實施,解決了數據業務分散時期的混亂無序問題。隨著云計算一路高歌猛進。云計算有能力產生全新類型應用程序的結論將成為技術行業的普遍共識。云計算如何使這類目前無法實現的應用程序變成現實。近年來,云計算發展幾近無所不止,涉及領域廣泛。
在云計算建設初期,發展比較快的是公共云。不僅帶來了IT 模式的變化,也將引發IT 服務的變革,企業和用戶只需要關注數據是自己的,而對數據的計算存儲方式、效率均采用云的服務來實現和提升,云的供應商則將核心業務重點放在IT 架構的運營上,服務將成為下一代IT 的核心內容。在云計算大潮中,最憂心忡忡的肯定是傳統的IT企業了。云計算現在多是以資源的租賃的方式實現,傳統的IT服務模式正在被打破,傳統以賣設備、軟件授權為核心的業務模式在云時代不再奏效。
而要打破互聯網企業對云計算平臺的控制,IT廠商就需要自己出來做云計算解決方案,這是大勢所趨。華為、聯想、浪潮等主要的IT廠商相繼建立自己的公有云服務中心,而傳統IDC廠商也將迎來一輪整合潮,傳統IDC的原有業務也便因此受到挑戰。
云計算造就百家爭鳴之局面 各廠商創意產品百花齊放
云計算的增長與爆發速度可謂是令市場詫異。隨著移動互聯的白熱化發展,智能移動產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技術大勢增長,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眾多企業對云主機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作為國內云計算最先起步者之一,2011年阿里云就和盛大云就推出了IaaS服務,并迅速吸引了各大媒體和開發者、中小站長關注。隨后,百度云、騰訊云、京東云、新浪SAE等互聯網企業接踵而至。而如“雙11”等購物節狂歡,也展現了阿里云服務背后強大的支撐力量。
未來一年企業對云服務的需求激增,云計算生態鏈將日益完善,混合云等多樣形式將會出現,云市場更將迎來大爆發。工信部針對云計算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啟動,2014年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工作是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兼并重組、集中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打造云計算產業鏈。在此背景下,云計算市場發展空間不可估量。
國內IT企業抓住市場機遇,打造自己的云服務平臺,其中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三大互聯網企業為代表,成為最具影響力云服務企業,而以華云數據為代表的專業云計算廠商也積極拓展云計算應用市場,形成了國內云計算市場BATH四強局面,成為市場領頭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企業在云計算領域已經進入了實戰階段。百度此前在云計算領域并沒有直接進入底層的IAAS層,百度在SAAS層提供了大量的開發者服務:定位、云推送、云存儲等。除了BAT之外,金山、京東、盛大等都推出了自家的云計算服務,類似青云、Ucloud的創業云計算公司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國云計算市場受到全球云計算行業變化沖擊也迅速發展。
云計算帶來的沖擊與前景 云安全尤為重要
作為國內最大的獨立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華云數據自主研發的云計算資源調度和管理系統“云巢”平臺可快速接管企業內部可能非常復雜的傳統IT架構。騰訊云則憑借云分析、信鴿推送、大數據等運營輔助,攜手廣點通、應用寶等營銷平臺,扎根于云服務器、云數據庫、云安全等基礎設施,形成了云端生態鏈并實現價值共享。此外,騰訊云與IBM聯合,共同在“行業SaaS應用公有云”領域展開合作,則更利于云產品策略的完善。
云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演化云計算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才發展到現在這樣比較成熟的水平,這四個階段依次是電廠模式、效用計算、網格計算和云計算。但從中長期來看,云計算去取代傳統的IT架構,這是必然的趨勢。一方面,云計算中的數據對于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云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于提供云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云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云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在2014年,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不同云服務供應商之間的競價,谷歌、微軟、亞馬遜都通過降價的方式搶奪更多的市場客戶,這是云計算發展必將經歷的一個部分。
結語: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綜合發展,“云安全”也成了行業共識。小至用戶,大至國家機密,“云安全”所涉及到的,也備受業內外人士關注。從某層面上來講,隱私云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難以避免出現的隱私問題。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容易引發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云技術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云計劃時很多廠商都承諾盡量避免收集到用戶隱私,即使收集到也不會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還是懷疑廠商的承諾,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并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事實上,國家在大力提倡建設云計算中心的同時,對云技術與互聯網的安全性也高度重視。
發改委等7部聯合發布《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中強調:互聯網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相關的重大信息基礎,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下一代互聯網安全性和可信性。
云計算的普及和應用,尚有很長的“革命”道路,互聯網應用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亦是大勢所趨。云計算的美好前景也讓傳統IT廠商紛紛向云計算方向轉型。然,由于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所以,各廠商在開發各自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也各自為政,行業相關專家表示,這為將來不同服務之間的互連互通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