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Switch通信集團在拉斯維加斯打造了Supernap聯網接入中心,這家號稱全球最高密度的數據處理中心,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們看到了大數據處理的未來——托管。而隨著云計算的日益普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與其購買來自己打造,還是租賃托管數據處理中心更靠譜更劃算一些。
把什么塑料制品啊車間啊忘了吧,如今是電子經濟時代。只有對數據更智能、更聰明的使用,才能讓企業更有競爭力、更有盈利的空間。
然而,隨著近幾年數據、應用以及用戶的快速膨脹——近2013年全球移動設備出貨量就高達20億部,人們也從此前對數據的需求,轉變到現在對數據存儲、保留及處理的渴求。
為應對高密度的數據、高頻率的使用,人們需要全新的信息處理工廠,而這種對規模化、高效率的需求,就好比從小作坊向生產線的轉變,但結果卻是以數十億美元的成本,換來一個比較客觀的使用空間——性價比極低,這恰恰犯了科技公司的大忌。然而可笑的是,這卻是當今多數大型企業數據中心的現狀:依舊是“客戶端- 服務器”,依舊是低密度服務。
福布斯報道指出,根據最新的一批調研人們發現,現存的數據處理中心已經無法應對云計算,從PUE指數來看(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基準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除了谷歌和Facebook能達到1.1,保持基本的2都已經成了某種奢望。打個比方,同樣利用一兆瓦的有效能,傳統數據中心所耗能源就是谷歌公司的二倍有余,而作為對電能需求極高的IT行業,這種成本的無意義損耗將更大。
是買還是造?
云數據是龐大的、擁擠的,卻也是令人垂涎而炙手的。對于企業,要么自己購買、運營、處理這些復雜、專業且昂貴的設備,要么就像資本密集型企業一樣,考慮花錢來“租借”別人的處理中心,也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托管數據處理應運而生。
是投入2000多萬美元自己打造一個專屬數據處理中心呢,還是把東西外包給那些提供更高效、更專業的數據處理中心呢?
是的,外包很有可能意味著,需要經常對公司整個數據系統的鏈接進行升級調控,對于數據的把控也將被大幅降低,但是在成本有效降低、效率卻明顯提升的前提下,一切的額外風險成本都能被最大限度降低。
租吧,別買了。就好比辦公樓、零售店面一樣,跟那些由專業商業團隊設計、真正的房地產商開發出來的辦公樓相比,何必要讓作為外行的自己,費力不討好去做事倍功半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