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中國要談智能制造,必定要學賽輪金宇之經驗。
上圖為:賽輪金宇副總裁朱小兵
根據美國尼爾森數據調研公司針對上海和廣州的轎車用戶輪胎使用的調查顯示,一共16個品牌,包括賽輪在內的國內品牌廠商只有3個,賽輪產量在全國產量最高,達到3500萬套。另外,根據中央電視臺二臺的消費主張的測試數據顯示,賽輪在剎車距離、耐磨性等方面性能卓越。賽輪擁有全系列的產品,包括卡車輪胎、炮車胎、飛機胎、軍車胎、井下胎等等。目前擁有六個工廠,2014位居全球第18位,在北美和歐洲有兩家公司,在伯明瀚、莫斯科等擁有辦公室。
智能制造的基礎是安全
賽輪從2015年開始做智能制造,賽輪是典型的離散性制造企業,因此,流程規范非常麻煩,但流程規范后,效果自然也會更突出。
朱小兵說:“不管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產品的制造和使用必須回歸于安全,安全制造、安全使用,并生產出安全的產品,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必須要讓制造過程安全,以及讓最終用戶、集團客戶能夠安全使用,防止發生惡性安全事故。”
為了實現制造安全,產品安全,賽輪利用了產品追溯系統,只是是涉及到安全生產的產品及環節,都有相應的追溯,從生產、責任、返工、質量、工藝等全方位的進行追溯,用了什么材料?使用了什么樣的工藝標準?誰做的本批次產品?在什么機器上生產的?有沒有返回料?整個過程質量是什么狀態?整個過程均可以溯源。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盈利是根本,不管企業是哪種氛圍、哪種文化,運用哪種機制,都應確保企業每年都能夠盈利、并獲得可持續發展。
賽輪目前主要做三個市場:配套市場、國際市場及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采用分銷的模式,國內是渠道深耕的模式,和一級、二級經銷商緊密相聯。
賽輪信息化部署
賽輪在移動應用方面比較超前,實現了辦公應用移動化,在移動CRM,服務理賠、倉儲等方面都做了移動應用創新。賽輪以多渠道客戶為中心,和京東、淘寶,自建的“胎博士”電商均實現了打通。
當接受到客戶定單后,如何轉化成作業生產進度?不僅涉及到交付周期、交付質量的問題,還有庫存資金占用等一系列隱性或者顯性問題,因此,賽輪在五個工廠實施部署了“生產協同”。
賽輪堅持管理到位,質量到位。目前正在探索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產品質量的穩定和不良率以及動態平衡、均勻性等指標的監控。輪胎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便是貨品要全,尤其是轎車胎的規格型號特別多,也非常穩定。。
賽輪的設計也比較特殊,主要是實現了對花紋的定制需求,所有的環節都是為了使輪胎的制造過程更加安全。
朱小兵最后說:“賽輪的信息化已做了些探索,但離整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還依然有著差距。但不管如何,企業信息化都要圍繞其戰略以及企業本身業務開展實質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