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CIOCIO聯盟 → 正文

圓桌討論:工業互聯網的坑VS機會

責任編輯:cres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1-10-22 18:25:15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10月22日,由企業網D1Net、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信眾智CIO智力輸出及社交平臺共同主辦的2021全國工業互聯網CIO大會暨《2021工業互聯網白皮書》發布會在浙江 • 嘉興舉辦。本次大會以“工業互聯網落地實踐”為主題,匯集約200家制造業CIO和IT主管,以及多家一線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在企業應用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尋求破解之道。《2021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同期在會上重磅發布,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再添助力,為廣大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創新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以下是現場速記。



嘉賓討論
 
范脡:我們做這個課題的時候,腦子里兩幅畫面,一幅畫面是負面的,剛才前面幾位嘉賓都談到了GE,那是一個典型的負面,而且超級負面,代價超級大,大家都沒有想到有這么快的反轉,這么嚴重的反轉,后來就賣了,賣沒賣掉不大確認。包括今天上午中鋁的文總也是堅定地反對工業互聯網,持觀望態度。下午我們聽到很多嘉賓另外一個畫面,就是非常正面,非常積極的,大家對于這個還是積極的做了很多嘗試,效果上來說還不錯。今天這個話題我們稍微探討一下,因為時間有限,可能也超了,掛一漏萬,稍微觸到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點。
 
咱們在平時看到的工業互聯網主要的痛點和難點,從上汽海濤總開始。
 
王海濤:我通過自己的實踐,我說兩點,第一點,工業制造很多企業他的體系做得太龐大,工業制造上MES是最多的,這個體系上大了以后,最后是給領導看的,領導來了以后,報表很漂亮,體系很完整,領導走了以后,沒啥用,為什么?因為他反人性,真正用制造體系的人,更多的是現場的工人和制造企業端底層的人,他其實對于繁雜的體系是很難使用的,這是有背人性的。
 
為什么工業制造在這個體系上做的很多地方很失敗,包括前面講的范總講的例子,這套體系很龐大,很重,這樣的內容沒有可能性在行業里面去做推廣和拓展。這是為什么我們用云的架構做輕量,做裁減,這是我們做的原因。
 
第二點,大家在投入上,在方向性上,一味地跟風的痛點,可能覺得某家企業做了哪個系統,做得很有效果,其實他沒有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量身定制。有一個企業做了質量追溯的模塊,可能你的企業最需要做的是財務模塊,需要根據企業的自身訴求量身定制,而不是跟風,有投入上的痛點,也有實踐上的痛點。
 
余斌:我很認同王總的這個說法,實際上工業互聯網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網絡,一個是安全,還有一個是平臺,真正的痛點不在網絡,也不在安全上,這個基本上是基礎設施,大家都能取得這個共識。他真正的痛點在平臺的建設上,大企業建平臺,小企業上云,就是小企業用平臺。無論是大企業建平臺,他有阻力,很大的阻力就是剛才王總說的,第一個就是投入,如果你這個平臺太重,我之前也在中石化工作過,上來這個工廠,你還沒有建任何系統之間,先搭一個平臺吧,投入多少?兩千萬,基本上沒幾個大的企業愿意一上來就扔兩千萬做這么一個平臺。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平臺輕量化,用上三五個人,三個月就能把這個平臺搭起來,這是一種。
 
還有一種,我在恒力采取的方式,今天上午介紹的數字孿生的項目,我們一分錢也沒花,因為我們申請了一個國家項目,國家光這個項目給了我們八千萬,做一個平臺把數字孿生做了,把整個園區的三維數字工廠都做了,還綽綽有余。稍帶腳還可以做很多的應用,你要融合到政策導向的大勢里面去,可以解決投入的問題。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難點,這也是我之前在中石油工作時,2013年就主張建平臺,那時候我投入兩千萬,當時有70多套系統,全部打散,全部重做了一下,把他完成,產生的效果,最后大老板,總經理是滿意的。到了恒力這種民營企業,我跟很多民營企業溝通時發現,老板還有另外一個想法,哪怕不花錢,哪怕掙錢把這個平臺做了,他也有另外一個想法,他會覺得如果我所有的系統都搭建在這個平臺之上,所有的這些App,工業App的應用都在這個平臺上,一旦平臺垮了,是不是所有的工業應用全都停止了,就用不了了,還不如弄一點信息孤島,單獨建一個系統,更保險,這個就是剛才說的認知上的問題,這種思想或者是這種看法,基本上都來自于五六十年代創業的老板,因為他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他可能招募過很多人才,這些人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掌握一些核心技術,掌握一些核心市場,最后給他造成了很多離職,各方面慘痛的經歷,他把他轉到信息化,數字化這上面來以后,就變成了對這個平臺的恐懼,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點。
 
至于另外一個痛點,我把這個平臺建完了以后,單純平臺的角度出發,解決了數據的問題,解決了模型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效率和效益的問題。一定要拿一個應用來帶動他,所以我今天上午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個范式里面,一定有一個當家的應用,一個是剛才我上午介紹的數字孿生,我只做了三套裝置而已,就能產生1.2億的效應,這是車間和財務共同認定的,這樣的話,通過他來帶動,我才能把這個平臺,建平臺的痛點解決。
 
范脡:如果不好量化呢?
 
余斌:一定要選可量化的應用來帶動他,CIO一個很大的本事,一是講故事,二是量化效益,你要能把這個效益真的算出來,而且是聯合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共同把這個效益算出來。我最早在央企當信息中心主任時,上ERP也罷,MES也罷,一定要去找業務部門,一塊兒把這個效益算出來。我個人的簡歷上,基本上每一筆都寫著,我在這個企業工作,為他創造了多少效益,這個效益一定是蓋過公章的,這是你產生多少價值,如果不量化的話,基本上屬于吹牛皮,純講故事。但是要會講故事,你要用數據來證明你的故事是對的。
 
范脡:余總說的我補充一下,參加過我們會議的CIO可能有一個感覺,我們不會專門抓住一些技術細節,反而我們會涉及到包括向上管理、職業管理,余總說得很客氣,說這是CIO的強項,其實這是弱項,量化自我包裝上,這是理工男的一個問題。昨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要一個IT部門量化考核的方法,我在好幾個CIO群里面發出來,我收集了三個版本,下面一片歡呼,這種量化實際上對CIO來說是一個普遍的剛需,這個對于IT部門的工作被上頭認可是非常關鍵的,余總剛剛說的要點非常重要。
 
鄧銘川:剛才提到像通用電氣的案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也不是一盤子否掉,其實后來也賣了幾家企業,英國石油,還有中國也有企業,只不過他未來的生態鏈和投入產出差異太大,后面就他這個體系,你會發現西方稀缺的整個體系是從戰略平臺和體系上去考慮問題,中國有時候是務實。比如說回到朝鮮戰爭,明知道我們打不過美國,全球第一國,中國整個是一片爛攤子的時候,怎么有決心跟美國人在朝鮮開戰,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看問題有一個時間軸,這就是戰略,是時間上的戰略。公司在發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十年累還是五年累,還是當下,當下我提的五個陷阱的問題,在上一個匯報講過反脆弱性的時候,也提過類似的問題,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他的幾方面的權衡。我們哪方面是強的?當時我在錦江做氧化電解鋁的時候,有很多方案,把工廠全部改了,投入幾千萬,還有說做可視化的,我當時想,核心的問題是不是電解槽的質量達不到,你的溫度和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能夠準確的析出電解鋁達標,如果是用AI和數字控制,就這一項技術可以投入多少,當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就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一步,你就算成功。而其他的方面,關于大看板,中控大廳這些面子上的事情,我曾經遇到過,電解鋁的時候,花了很多錢,一百多萬花了一個大屏,中控廳,上面有很多儀表盤的表,我就去直接問他們操控員,平時這個表上的指針你知道嗎?他說沒有這個,我都知道,記在心里,價值不大,就是領導參觀的時候看著好看一點。說明我們是否是務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回過頭來,朝鮮戰爭打的時候,中國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實,不管傷亡多少,確實跟燒錢方式去做,確實產生了本質的差異。很多時候站在老板,公司戰略的角度思考公司的技術改革,可能更務實。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術的問題,就是剛才范總說的,怎么樣說服領導,跟同僚部門達到配合,這是考驗人的情商和組織行為學,如果沒有這個,CIO根本做不好。
 
范脡:鄧總是CIO里面的思想家,思考的深度很深,絕大部分的可視化還是給領導看的,是不是實時更新,有很多連數據的實時更新都沒有做到,這樣的話就沒有意義了。比如說我們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明顯在工具落后的情況下,只能靠戰術,避開他的一些優勢的打法,通過這樣或許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接下來請吉利學院的易院長談一下您看到的痛點。
 
易勇:我是吉利學院,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辦的一個學校,我今天來主要是學習,這些老總,IT的甲方,在座的也是甲方,因為我們培養的人都要送到在座的單位里面去。我在想工業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轉向實體經濟,轉向工業互聯網,也是國家的一個戰略,去虛就實,這是現在的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的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我們由于是吉利集團的學校,和吉利下面的生產基地結合比較緊密。吉利學院現在搬到成都去了,我們培養人當中,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帶隊,到吉利的領克生產基地,給他做一些數字化轉型的培訓。在合作當中感覺企業、工廠,現在是在做工業互聯網,但是他們的信息化老總跟我說,我們的工人大多數是學機械的,學制造的,對信息化轉型當中,感覺到一談到轉型,談到神經網絡算法,談到一些算法,他們不懂,就邀請我們老師給他做數字化轉型的培訓,比如說我本人給他們上了物聯網概論,我們老師上數據庫等等這些東西。同時組織團隊給他們搞一個工業App,但是在搞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學校培養人就是一個脫節的事情,我一直很困惑。做的過程當中,我們對于企業的業務邏輯不是很清楚,下一步老師暑假,假期派到廠里面去,跟班幾個月,因為今天談這個,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我這邊是人才培養。
 
我在高教界做了幾十年的計算機教育,最早是在貴州大學,后來調到成都大學,大家也知道成都大學去年成了網紅學校,這就不多說了,也在計算機學院負責,去年到了吉利,我在培養人當中一直有一個困惑,企業家在這兒,當時我提出來平臺+模塊+插件這樣一種培養模式,也是為了更好地結合產業,因為高校有通識各種平臺,模塊,就是JAVA這些,插件就是把企業的需求放進方案里面去。培養的過程當中我也感覺到,老師并不理解企業,最后到了企業去,還是要做一個轉換,最后一公里。我當時在想,IT人才的培養為什么不能像醫學院那樣,有一個附屬醫院,后來我到了吉利,和汽車生產企業,還有今天和王總一談,余總一談,我一下明白了,像工業互聯網為什么推進很困難,不像消費互聯網,他是不可能通吃,不可能一個技術適用于所有的企業。正好我們的人才培養,也是要對應若干企業,可能在大規模的碼農基礎上,我們的一些人員,一些學生他的認知能力可能層次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讓他和企業結合得比較緊密,若干的企業結合得比較緊密,這個是我下一步培養人的一些想法。
 
最近我們也做了一點事情,吉利內部搞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企業現在設在重慶,我們和他簽訂了戰略協議,成立智能互聯網產業學院,把整個生產線,當然是縮小版的,放在吉利學院來培養人。
 
范脡:后面兩個問題選答,大家可以自由選答,前面已經談到了Predictivity,這個模式是非常重的,適用于超大型的企業,我們很想知道中國的大型企業,有沒有可借鑒性,上這么重的系統,他的軌跡,隕落的過程給咱們的大型企業能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啟發?
 
鄧銘川:我覺得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朝鮮戰爭的時候我們沒錢,沒技術,什么都沒有,只能從一點一滴開始做。到了今天,在前一段時間珠海空展,有一個設備孿鳥,據說是趕超美國星球大戰的計劃,在一個太空要建立一座城堡,建立很多的戰機,在這個上面。我的意思是,像Predictivity這個東西,如果把工業企業比作一座金字塔的話,塔尖上的企業,就應該是重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化,他是控盤整個生態和產業,同時對國家的整個工業體系要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的南車對高鐵,我們的國家電網所投入的重資的高科技的技術在里面,國家電網現在是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趕拼的,他的燒錢、投資就是這樣。甚至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在AI技術上的投入,也是全球可以領先的,所以在這里面,我覺得是在什么層面沒有標準,但是在金字塔腰部和下部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剛才易老師也說過了,工業互聯網下,把上游的冶金、石油、化工的解決方案放在下游的服裝、鞋帽、食品上,肯定很多東西無法適應,所有的過程都有一個階段和體系的劃分。佛家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時候基于當下的解決,再考慮到當下到未來兩年或者三年,或者是十年,再考慮這個系統的解決方案,更有針對性。
 
余斌:Predictivity我關注了很久,失敗就是他自己玩自己的,自己在搞,沒有生態化解決這個問題,他自己投入非常大,當他想做橫向輸出的時候,首先跟他同類的企業肯定是不會用的,同行本來就是競爭對手,我哪知道你給我輸出的系統里面有沒有后門之類的。跨行業,他又推不出去,他不死誰死。給我們的感觸是什么呢?我們現在企業的CIO和企業的信息中心主任,有一個巨大的不同,一個是中層的崗位,一個是高層的崗位,企業信息中心主任更多關心技術,但是企業的CEO一是關注戰略,二是資源,三是生態,四是管理,稍帶腳搞搞技術就可以了,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生態。像我們做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我今天介紹的數字孿生的項目,11家單位共建,沒有說我全自己做,我有人,國家給了八千萬,也有錢,都可以自己做,為什么都要自己做,所有的東西都從剛開始做嗎?這里面其實就是生態的問題。行業內有優秀的解決方案商,你說我現在自己去,就是核心的平臺是自己做的,我們自己做了一個恒力工業互聯網平臺,剩下的解決方案是我跟大學合作,跟專業的公司合作,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我們可能很多企業就覺得,我是一個大企業,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我能自主研發的就不去購買,就不去跟外部的廠商合作,假如廠商做一個設備的在線監測,人家做了二十年,你說我有錢,做一年就能達到人家二十年的積累,二十年的水平嗎?所以你要做好生態,不要什么都是自己干,跟我們做項目管理一樣,項目管理的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樣,我們在建設企業的信息化或者是搭建企業整個IT體系架構的時候,你把標準,你的基礎架構平臺掌握在自己手里,剩下的基本上都交給生態伙伴去做,這樣的話,你能做得很好,而且還能活得更長久。
 
范脡:余總剛剛講的一針見血,但是從甲方開始對外開始輸出的會有些扎心,很多大型制造業的IT部門,包括今天下午有幾位,實際上已經開始做這樣的輸出,這個軌跡和剛才講的Predictivity橫向和縱向可能遇到的障礙非常相似,請王總講一講。
 
王海濤:余總講得非常正確,上汽做這個產業鏈本身就比較完全,研發、設計、制造所有的數據,前面我介紹到工業PaaS是我們建的中臺,上面就是結合生態區做的,有些內容是我們體系里面講的應用,有些數字孿生,會應用到很大量的3D資源,沒必要養那么多人去做,用生態的方式完全是可以結合的。還有一點,前面講到Predictivity,我個人感覺,他自己玩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很難形成產業化的標準,尤其是在中國,在國外,像德國、美國比較容易去做這套,但是在中國其實很難,為什么?大量的制造型的企業全在底層,做這樣的標準,講白了,人家根本不甩你,大部分制造企業解決的是現實的問題,不是迎合你這個標準來實操。我們實操下來,覺得為什么難推,是有道理的,一定要看清你的市場,你的用戶是誰,用戶畫像是誰,推的市場在哪里,有針對性的方案怎么迎合,并不是我把我閉門造車做的東西推給人家,這是沒有意義的,這是我的觀點。
 
范脡:這樣的話,是不是陷入一個矛盾了,推給同行,同行不能接受,同行都自己干,比如說幾大車企都有這樣的決心或者是能力來做,而且這樣的話,又會進一步造成各自為政,完全沒有標準,這樣的話,咱們推的目標肯定不是同行,他推的目標會是什么?
 
余斌:這個不是這樣的,跟外國人寫一本書,我還是美國NPDP產品經理認證的講師,他們寫書,都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作者寫一本書,接著我們一評價,這本書寫得怎么樣,大家都說好,因為里面都有他寫的一部分,中國很多教授寫書,他自己寫,一發出來,同行表面說挺好,背后都說什么破玩意兒,因為他沒有參與。我們有一家公司,樹根互聯,背景是三一重工,其實他不屬于三一重工,股份已經是很多家企業共建的,這跟同行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完全屬于海爾做的一個平臺,推到美的,推到格力,保證都不會用你的。如果我把這個公司獨立出來,接著同行大家一塊兒入股,這個問題其實就解決掉了。
 
范脡:還是多元化。
 
余斌:對,一定要多元化,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第三方的公司,才有可能,所以說,我們現在騰訊、阿里、華為,他們都在講產業互聯網,為什么講產業互聯網?他就說,包括華為都在講,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我就是專門做平臺,我不跟你們去搶,你們大家都上來做,其實他做的就是生態的問題,這個生態的問題,就像你是上汽出來的,最后你要把標簽一點點淡化掉,A輪、B輪、C輪去融,融完以后發現,上汽只占很小一部分股份,就不會變成其他的敵人,而是變成合作者。
 
范脡:上汽同意嗎?
 
王海濤:這個話不太好講,今天還是直播,我是覺得要隨著時間去看,其實有很多的標準慢慢演變成的。如果你是一家帶有自己烙印的企業去做一些標準的話,就像前面余總講的,很難的,還是需要時間慢慢去走。
 
我們現在為什么不叫上汽云中心,叫帆一智造業,也是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來,在這個行業做屬于自己的內容,當然借助上汽可以參與協會標準的制定,參與,這個我覺得是大家可以認可的,畢竟我在整個產業鏈有自己的體系很多實在的內容,我可以來賦能整個體系,這是我的觀點。
 
范脡:非常好,開放才能和諧,這樣的話,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三個問題,ROI的問題,其實剛才前面幾位在介紹當中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在推中小企業的時候,剛才余總講的是把量化作為第一要素,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就很容易通過。我們在具體企業實施過程當中,以及把這個方案往外輸出的過程當中,量化,或者說你怎樣說服你的接受者,無論是內部的用戶,還是外部的用戶,我的投入產出比,回報,怎么樣最大化,可被量化,或者說回報的時間,一般是怎樣的做法?
 
王海濤:我最后講吧,我怕潑冷水。
 
鄧銘川:這涉及到商業模式以及對營銷過程的行為,首先是否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站在用戶的角度和用戶體驗,甚至用戶的用戶的角度來衡量這件事的時間、成本、價格整個評估,產生的價值,這是可以逐步推起來的,如果他都不理解,自說自話的話,我說的這種以自嗨的方式去做,哪怕燒錢,或者是做成一個市場很火的一種平臺,或者是產品。其實我認為有一個導向,我上次講過,到底想做企業家,還是想做商人,這個就回到第一個問題,你是否是真正要為對方,幫助他來解決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成本、價格和技術,就會成為一個主要的衡量標準,一個太高級的東西,看起來很好,對于客戶來說,好是好,但是對于我的產出價值不高。就像氧化鋁的電解,催化劑的加量,溫度的加量,時間的過程,怎么把這三者不控制到和諧的狀態,產出的產品才有銷量,這個直接影響產量和營收的問題,是否幫他解決問題,站在這個角度,像上午王總說的,一定要有財務知識,如果只說技術很好,我的技術跟別人差異在哪兒,比誰先進,客戶不一定買賬。
 
范脡:我再追問一句,咱們在對外簽合同的時候,會不會把實現效益作為合同的前提條件?
 
鄧銘川:這個取決于我們是否能跟客戶,因為新技術,如果大家平臺,MES或者是ERP這種技術,量化指標,估計沒幾家敢這樣做,所以說我們有很多乙方來做這個的,真正的是想把公司催大了,一變賣,資產套現多少,如果是站在這個出發點上,肯定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拍胸脯說我做好了,我們先簽一個協議,做好了,達到目的了,我們再把結算說清楚,這時候就取決于雙方風險共擔,這時候也會涉及到一個題。但是小微公司和前期,有一個悖論,投資者,投資方對于這種企業,投資方是有訴求的,你要一直做很多,為他人做嫁衣,你變成科研機構,投資方也不干。這里面的悖論就有很多機緣巧合的問題,這個沒有定論,有時候我一直堅持一將功成萬骨枯,真的出頭,出現一個華為,出現一個曹德旺,我覺得都是因緣巧合的事。如果真的能做,盡心盡力為客戶考慮,死在路上的也有。我開始也說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沒有利的支撐,科技不可能往前走,沒有用戶的價值,這個產品也不可能發揚光大。
 
余斌: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其實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是三個驅動,根本的驅動是需求驅動,就是我們要找到需求,他有痛點,這個活我干得很難受,我要用很多人,我要加很多天班,才能把這個事干成,或者我管的生產線三天兩頭出故障,質量總是不合格,有很明確的需求,正常是很容易驅動的,所以說我覺得這是第一大驅動力,其實就是需求驅動。
 
但是實際上不同的企業還是不一樣,我在央企工作的時候,沒有需求,大家都沒需求,反正每天上班,到下班的時候,又下班了,又騙了共產黨一天錢,我說的當然是落后分子,先進分子還在加班加點。他沒有需求怎么辦呢?我當時在央企的時候,其實是感情驅動,為什么是感情驅動呢?這個事你跟他講,他的思維有定式,你講信息化有多好,我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效益,解決你什么問題,他說沒事,這樣也挺好,你把問題給我解決了,我手下這幾個人都干什么去?即使他有需求,他還考慮很多別的因素,這個事你就做不了。實際上解決的方法就是感情驅動,基本上跟我當時在單位擔任信息中心主任,跟主要業務處室領導都是拜把子兄弟,這時候有一些領導說我要推什么什么系統的時候,到了相關的業務部門,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誰來推的?老四推的,行,上吧。我的感覺,那時候感情主要是喝出來的,其實我也是甲方,但是我當時就想,為什么信息化推不下去呢?我專門學了學營銷管理,我得把我變成乙方,最后通過感情到位,可能南方人搞不清楚什么叫拜把子兄弟,喝酒的時候喝高興了,放一個酒杯在那兒,拿一把大砍刀,手指刺破,血滴到酒杯里面,最后大家把這杯酒分了,就變成拜把子兄弟了。到了單位,不用叫處長了,三哥,這個事你給解決一下,這個事就解決了。
 
我到了民營企業以后發現,感情驅動沒有用,大家都沒感情,每天上班,下班就走人了,沒什么可聊的,我跟你喝酒,萬一說話不合適,還怕出問題,怎么辦呢?其實就是利益驅動。利益驅動的話,最起碼我的感覺是這樣,IT本來是花錢的,但是實際上你會發現,我來做IT的時候是賺錢的,是掙錢的,我變成了一個效益部門,我說的掙錢是真掙錢,是完全純利潤往回拿的,真的去掙錢的。所以說我個人覺得,這三個驅動我都研究透了,我的職業道路走到頭了,我都不知道后續怎么搞了,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很關注,我特別想知道后面還有什么玩法,也想聽一聽。
 
范脡:最后只有數字驅動。
 
易勇:可以從專業考慮,在商言商,我是搞教育的,原來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這幾個專業,今年我們申報了虛擬現實技術,去年教育部才批的,我們是明年招生。當時為啥有這種驅動呢?當時怎么說服企業愿意做這個項目?當時我到領克生產基地,他們是找上海一家企業,給他們開始布機器人生產線,全是用虛擬現實,先仿真看了一遍,人的身高體重,體型,再來布的。最后得到一個啟發,上這個專業。如果以后都XR化,我估計眼見為實,可能要好一些,這是從專業來說話,見笑了。
 
范脡:我們這個圓桌是不怕潑冷水的,有請海濤總。
 
王海濤:我是實事求是講,因為我們是實操型,我跟范總直接說是不賺錢的,現階段肯定是虧的,為什么呢?前面其實余總講了幾個點,你看似理論,就是事實,國內企業可能做的話,很多就是九州文化,這個項目有預算給你做了,私人企業老板根本不甩你,為什么?他是利益驅動,你給他帶來什么。我碰到很多私人企業老板直接跟我說,海濤總,你告訴我直接減幾個人,幫我省多少錢,很實際的。牛吹得再多,沒用的,這個量化指標其實是很實際的,這個量化指標不是落在紙筆上的,是他會直接校驗的。不管你有什么話,最終還是看你的產品生命力和價值,你可以給企業帶來什么,就是我們最終的內需很重要,人家有內需,你才能去做這個事情,如果只是前一階段,而且有一條路我可以跟大家講,很多的企業,包括BAT,目前做工業互聯網靠什么呢?靠政府補貼,每年去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老師聽一下,就是這么玩的,政府給他幾千萬的補貼,他去燒這個錢。包括黑湖,就是在燒錢,融資在燒錢,一百多個人的研發和產品團隊,號稱SaaS化,其實SaaS化就是開一個賬號,大家可以一直使用的,但是其實他有好多研發在地推,每家企業都有定制化的需求,他去走,肯定燒錢,他是虧的。但是他做的是規模效應,他可以從投資人這邊拿到錢,這也是一條路。你說賺錢吧,很難賺,前面余總講的,最終一個巴掌兩邊拍,對方是要利益,如果你也要利益的話,其實這個生意不好做,如果你要的是名,你要的不是利,可能可以結合一下,往前去操作,如果兩方,你要靠這個賺錢,他要去節省成本,說句實話,目前的階段挺難的。除非以后云化的產品,包括產品的生命力能夠做到把這個利潤做上去的話,才有可能達到賺錢的目的,目前的階段還不夠。
 
范脡:黑湖我的理解只能做中小企業,快速復制。
 
王海濤:他說他做了一千多家,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做食品和零售行業比較多一些,偏流程制造業的比較多,比較簡單,汽車是離散制造業,復雜,黑湖這套東西根本滿足不了需求,大量的定制開發,他也受不了。
 
范脡:現場有沒有需要提問的?
 
愛民制藥劉總:馬上11月份,11月18號、19號,工信部和湖北省政府要在武漢開第二屆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工業互聯網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
 
易勇:我覺得是增加了應用場景,5G是基礎,因為我在領克和他們溝通交流,他們也說了,有的地方不方便通信,不方便布信,5G可能帶來了工業互聯網場景的增加,這是我的片面理解。
 
王海濤:我直接說一句話,5G+工業互聯網,我不能說是一個偽命題,但是說實話,肯定是增加場景的,我們看場景,但是5G+工業互聯網,5G是誰做的?三大運營商做的,工業互聯網誰做的?制造類企業做的,這當中找不到結合點,這個場景就落不了地,就這么簡單。5G+工業互聯網,首先在工廠端,我們在廠房端,所有的設施能夠達到5G的層面,再來談工業互聯網,就這么簡單。
 
易勇:四川電信5G辦專門成立一個工業互聯網專委會。
 
余斌:5G+工業互聯網,我們是遼寧省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程,當然也是為了響應政策報的這個示范工程,我們一直在思索,在探討,我個人認為在工廠里面,本身我能拉光纜的,能拉雙絞線的,何必還要用5G呢?畢竟這是一個無線信號,受一點干擾,當然你講很多技術,高速率,多并發,低時延,大數據之類的,但是怎么也不如光纜,實際上他還是有應用場景的,應用場景一定是移動的應用場景,比如說機器換人,這個機器是不是移動的?如果上很多AGV,這些AGV,包括在工廠里面,因為我們有碼頭,要做無人碼頭,做無人駕駛,這些東西,可能你會說,工廠里有需求嗎?真的很有需求,我們每天兩到三萬袋PTA從車間運到碼頭上去,要裝船,這個工作是用人,有料倉,托盤,或者是吊裝,一定會用到人,他要去開叉車,拿叉車吊起來送過去。但是我們是24小時生產的單位,光用叉車司機就好幾百個,叉車司機如果能夠實現非常熟練的運轉,做這一件事情,需要訓練三個月,但是訓練三個月之后,他覺得每天沒日沒夜干活太累了,辭職走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用移動的AGV,或者是移動的物料機器人解決這些問題。5G對于我們還是很有幫助的。5G+工業互聯網,要搞清楚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移動性,如果沒有移動性,我覺得光纜比他的效果好了多,要在工廠里找這種移動性的應用場景。比如說巡檢,是全加氫的工藝,原油里面是含硫的,一加氫變成硫化氫,如果聞到就死定了,我也裝了很多有毒有害氣體的報警器,等它報警,走到跟前就來不及了,有些場景還是需要用機器人去巡檢,它也是移動的,在移動的過程當中,這個信號怎么傳輸?原來傳輸簡單信號就行,隨著5G的加持,可以傳高清視頻,通過5G傳輸過來,在后臺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就可以識別,包括很多企業里面,我們有三千多個攝像頭,再加上這些移動的攝像頭,我靠人是看不過來的,一定要靠人工智能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等著所有視頻都上來以后,靠人一點一點排隊去看,一定要實時的,這種實時的情況下,我對于5G也是有需求的,我認為5G+工業互聯網,一定要找到針對企業真正的場景,我認為隨著智能制造一步步的深化,從數字化到網絡化,真的走到了智能化的程度,5G還是有很大應用需求的,當然我講的是前景,現有的情況主要是應用在,一個是安全巡檢,再有一個,消防應用指揮,我現在出現問題了,一個消防指揮車到了現場,不可能給他拉一根光纜接上去,而現場所有的環境的數據,包括所有現場的這些視頻,我要實時傳輸回來。再有一個,場內的物流,還有碼頭,這些方面目前都是我們的應用。同時因為我們自備發電廠,可能還有一些煤炭傳送傳輸,這些環節里面都會用到工業機器人相關的移動設備,這個時候我是需要的。
 
我再補充一句,5G+工業互聯網,用不上5G,是因為你的智能制造水平還不夠,還沒有達到。
 
萬向錢潮:我們的主題是圓桌討論,工業互聯網的坑與機會,場上的各位老師,眼中看到更多的是機會這方面,有沒有經歷過或者是看到過的坑,可以提給年輕人的建議。
 
范脡:這個建議是技術方面,還是職業發展。
 
王海濤:這個坑是企業的坑還是個人的坑?
 
萬向錢潮:可能你們公司發展規劃上的坑,系統建設上的坑,都能給下面的同學非常好的建議。
 
王海濤:我談一點感受,范總的第一個問題,包括吉利的老師講到人才的問題,目前工業互聯網是在風口上,對于這塊的人才訴求是很大的,我們目前其實有一個痛點,IT和OT融合,我們一直在講,現在IT和OT是有一點斷層的,工業制造的工人,懂設備的,懂工業制造,懂工藝的人很多,但是IT人員對這一塊兒是不了解的。我們在“兩化”融合時,這部分人才是缺失的,這個人懂工業制造,他可能就是工人,但是他對IT可能不懂,導致我們往往發展到最后,M1的部門,到設備的部門,到制造的執行部門,再到IT部門,做一個系統不是IT來定的,可能是從規劃一路下來的,每個業務部門都要去看,這樣對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其實我們目前做項目做下來,感覺是一個蠻大的坑,這個業務到底跟誰談,談了由誰來拍,真正這個項目的落地又是IT來看,這個當中就會碰到整個鏈條的溝通,成本非常大,對人才要求非常高,這個點目前我們還沒完全克服。
 
鄧銘川: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針對工業互聯網,在信息化的時候就存在這個問題,在人員,IT崗位,IT部門做這件事的時候,首先要明確IT部門是處于什么樣的公司對你的定位上,我上次也定了,IT部門分了四類,一類是以技術先導為核心,他是完全服務型,還有一類是跟業務部門進行合作解決問題,我們稱之為合作伙伴型的,還有一個是以業務先導型,比如說最早的財務電算化,是誰提出來的?不是IT部門提出來的,是財務部門提出來的,工業互聯網也是一樣。一般情況下,工廠里都有一個電控部門,或者是電工部門,以前是弱電和強電結合的時候,他就要提出對于工廠的業務,如果在公司的層面上,公司的經營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這個層面,業務部門是否提出來和IT部門合作搞這件事,這又是一個過程。第四種,就是領袖引領型的,更多的是站在總裁、董事長,至少是CIO級別,他提出戰略上對公司整個戰略落地過程當中,是否對這個崗位的能力體系,還有部署體系,還有流程和相關的業務體系,是否能支撐。所以這個里面,我覺得從職業通道,公司戰略發展,還有技術引領的核心上,都要綜合考慮。這個里面如果一個考慮不到,無論想象多好,都是一個坑。
 
王海濤:看你們公司的定位,做這個內容的定位是什么,如果你們公司是想做成一個標準化,那你就去做平臺,如果你們公司是想從業務的利益導向去做,我建議你先上模塊,以點帶面,慢慢根據你的實操性和時間積累,慢慢形成你的體系和平臺,這兩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投入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最后我提醒一點,做工業制造的項目是一把手工程,不論是IT部門,還是業務部門,絕對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認可,這個項目推到最后是推不下去的。
 
余斌:你是乙方還是甲方?
 
萬向錢潮:甲方。
 
余斌:那我給你講講乙方給你挖的坑,工業互聯網的實施,首先是數據渠道,我們跟乙方打交道的時候,我們上DCS系統,業內很有名的相關的系統,我要去采購他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家報價比較低,你覺得他比較合適,就把他買回來了。你會發現,他沒給你提供接口,你已經上了他的硬件,就得去買他的接口,發現這個接口的錢,遠超過前面兩家比價的。你跟易方達教導的時候,實施工業互聯網項目的過程當中,你要去考慮到他給你提供的硬件,還有相關的服務,他是不是配套的?如果你不懂行,很容易被他挖一個比較大的坑。
 
還有一個甲方經常被挖的坑,就是領導給你挖的坑,領導給你描繪了一個愿景,你就去做吧,實際上我們跟領導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你要有一定的項目管理溝通的機制。我個人認為,甲方如果想把這個項目管好,最好學一個PMP,不是拍馬屁,而是PMP項目管理,你要拿標準的項目管理的套路,去應對領導給你挖的這個坑,也許你覺得是領導給你畫一個餅,其實可能是挖一個坑,最后這個事情沒有實現領導的需求的時候,去填坑的人,可能就是你,甲方,我認為比較多的就是乙方挖的坑,還有上級領導挖的坑比較多一些。
 
范脡:謝謝各位嘉賓,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們今天邀請的嘉賓不僅在IT上的智商很高,和兄弟部門打交道,和領導打交道,情商也很高,這樣的話,我們看工業互聯網的角度可能更加完整一些,肯定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不是單純的IT部門的事情,有很多的部門和因素,因為時間有限,就先在這兒打住,接下來如果大家意猶未盡的話,在晚宴的時候可以繼續探討。所有的這些圓桌,都不給任何的結論,我們也不可能給任何的結論,畢竟這本身就是比較新生的事物,大家都在探索當中,我們希望大家談到的觀點,在大家的工作當中對大家有一些幫助,少踩一些坑,少交一些學費,少被領導批,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咱們這個時間就花得非常值了。
 
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嘉賓,謝謝大家!

關鍵字:工業互聯網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圓桌討論:工業互聯網的坑VS機會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CIOCIO聯盟 → 正文

圓桌討論:工業互聯網的坑VS機會

責任編輯:cres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1-10-22 18:25:15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10月22日,由企業網D1Net、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信眾智CIO智力輸出及社交平臺共同主辦的2021全國工業互聯網CIO大會暨《2021工業互聯網白皮書》發布會在浙江 • 嘉興舉辦。本次大會以“工業互聯網落地實踐”為主題,匯集約200家制造業CIO和IT主管,以及多家一線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在企業應用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尋求破解之道。《2021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同期在會上重磅發布,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再添助力,為廣大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創新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以下是現場速記。



嘉賓討論
 
范脡:我們做這個課題的時候,腦子里兩幅畫面,一幅畫面是負面的,剛才前面幾位嘉賓都談到了GE,那是一個典型的負面,而且超級負面,代價超級大,大家都沒有想到有這么快的反轉,這么嚴重的反轉,后來就賣了,賣沒賣掉不大確認。包括今天上午中鋁的文總也是堅定地反對工業互聯網,持觀望態度。下午我們聽到很多嘉賓另外一個畫面,就是非常正面,非常積極的,大家對于這個還是積極的做了很多嘗試,效果上來說還不錯。今天這個話題我們稍微探討一下,因為時間有限,可能也超了,掛一漏萬,稍微觸到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點。
 
咱們在平時看到的工業互聯網主要的痛點和難點,從上汽海濤總開始。
 
王海濤:我通過自己的實踐,我說兩點,第一點,工業制造很多企業他的體系做得太龐大,工業制造上MES是最多的,這個體系上大了以后,最后是給領導看的,領導來了以后,報表很漂亮,體系很完整,領導走了以后,沒啥用,為什么?因為他反人性,真正用制造體系的人,更多的是現場的工人和制造企業端底層的人,他其實對于繁雜的體系是很難使用的,這是有背人性的。
 
為什么工業制造在這個體系上做的很多地方很失敗,包括前面講的范總講的例子,這套體系很龐大,很重,這樣的內容沒有可能性在行業里面去做推廣和拓展。這是為什么我們用云的架構做輕量,做裁減,這是我們做的原因。
 
第二點,大家在投入上,在方向性上,一味地跟風的痛點,可能覺得某家企業做了哪個系統,做得很有效果,其實他沒有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量身定制。有一個企業做了質量追溯的模塊,可能你的企業最需要做的是財務模塊,需要根據企業的自身訴求量身定制,而不是跟風,有投入上的痛點,也有實踐上的痛點。
 
余斌:我很認同王總的這個說法,實際上工業互聯網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網絡,一個是安全,還有一個是平臺,真正的痛點不在網絡,也不在安全上,這個基本上是基礎設施,大家都能取得這個共識。他真正的痛點在平臺的建設上,大企業建平臺,小企業上云,就是小企業用平臺。無論是大企業建平臺,他有阻力,很大的阻力就是剛才王總說的,第一個就是投入,如果你這個平臺太重,我之前也在中石化工作過,上來這個工廠,你還沒有建任何系統之間,先搭一個平臺吧,投入多少?兩千萬,基本上沒幾個大的企業愿意一上來就扔兩千萬做這么一個平臺。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平臺輕量化,用上三五個人,三個月就能把這個平臺搭起來,這是一種。
 
還有一種,我在恒力采取的方式,今天上午介紹的數字孿生的項目,我們一分錢也沒花,因為我們申請了一個國家項目,國家光這個項目給了我們八千萬,做一個平臺把數字孿生做了,把整個園區的三維數字工廠都做了,還綽綽有余。稍帶腳還可以做很多的應用,你要融合到政策導向的大勢里面去,可以解決投入的問題。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難點,這也是我之前在中石油工作時,2013年就主張建平臺,那時候我投入兩千萬,當時有70多套系統,全部打散,全部重做了一下,把他完成,產生的效果,最后大老板,總經理是滿意的。到了恒力這種民營企業,我跟很多民營企業溝通時發現,老板還有另外一個想法,哪怕不花錢,哪怕掙錢把這個平臺做了,他也有另外一個想法,他會覺得如果我所有的系統都搭建在這個平臺之上,所有的這些App,工業App的應用都在這個平臺上,一旦平臺垮了,是不是所有的工業應用全都停止了,就用不了了,還不如弄一點信息孤島,單獨建一個系統,更保險,這個就是剛才說的認知上的問題,這種思想或者是這種看法,基本上都來自于五六十年代創業的老板,因為他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他可能招募過很多人才,這些人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掌握一些核心技術,掌握一些核心市場,最后給他造成了很多離職,各方面慘痛的經歷,他把他轉到信息化,數字化這上面來以后,就變成了對這個平臺的恐懼,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點。
 
至于另外一個痛點,我把這個平臺建完了以后,單純平臺的角度出發,解決了數據的問題,解決了模型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效率和效益的問題。一定要拿一個應用來帶動他,所以我今天上午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個范式里面,一定有一個當家的應用,一個是剛才我上午介紹的數字孿生,我只做了三套裝置而已,就能產生1.2億的效應,這是車間和財務共同認定的,這樣的話,通過他來帶動,我才能把這個平臺,建平臺的痛點解決。
 
范脡:如果不好量化呢?
 
余斌:一定要選可量化的應用來帶動他,CIO一個很大的本事,一是講故事,二是量化效益,你要能把這個效益真的算出來,而且是聯合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共同把這個效益算出來。我最早在央企當信息中心主任時,上ERP也罷,MES也罷,一定要去找業務部門,一塊兒把這個效益算出來。我個人的簡歷上,基本上每一筆都寫著,我在這個企業工作,為他創造了多少效益,這個效益一定是蓋過公章的,這是你產生多少價值,如果不量化的話,基本上屬于吹牛皮,純講故事。但是要會講故事,你要用數據來證明你的故事是對的。
 
范脡:余總說的我補充一下,參加過我們會議的CIO可能有一個感覺,我們不會專門抓住一些技術細節,反而我們會涉及到包括向上管理、職業管理,余總說得很客氣,說這是CIO的強項,其實這是弱項,量化自我包裝上,這是理工男的一個問題。昨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要一個IT部門量化考核的方法,我在好幾個CIO群里面發出來,我收集了三個版本,下面一片歡呼,這種量化實際上對CIO來說是一個普遍的剛需,這個對于IT部門的工作被上頭認可是非常關鍵的,余總剛剛說的要點非常重要。
 
鄧銘川:剛才提到像通用電氣的案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也不是一盤子否掉,其實后來也賣了幾家企業,英國石油,還有中國也有企業,只不過他未來的生態鏈和投入產出差異太大,后面就他這個體系,你會發現西方稀缺的整個體系是從戰略平臺和體系上去考慮問題,中國有時候是務實。比如說回到朝鮮戰爭,明知道我們打不過美國,全球第一國,中國整個是一片爛攤子的時候,怎么有決心跟美國人在朝鮮開戰,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看問題有一個時間軸,這就是戰略,是時間上的戰略。公司在發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十年累還是五年累,還是當下,當下我提的五個陷阱的問題,在上一個匯報講過反脆弱性的時候,也提過類似的問題,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他的幾方面的權衡。我們哪方面是強的?當時我在錦江做氧化電解鋁的時候,有很多方案,把工廠全部改了,投入幾千萬,還有說做可視化的,我當時想,核心的問題是不是電解槽的質量達不到,你的溫度和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能夠準確的析出電解鋁達標,如果是用AI和數字控制,就這一項技術可以投入多少,當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就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一步,你就算成功。而其他的方面,關于大看板,中控大廳這些面子上的事情,我曾經遇到過,電解鋁的時候,花了很多錢,一百多萬花了一個大屏,中控廳,上面有很多儀表盤的表,我就去直接問他們操控員,平時這個表上的指針你知道嗎?他說沒有這個,我都知道,記在心里,價值不大,就是領導參觀的時候看著好看一點。說明我們是否是務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回過頭來,朝鮮戰爭打的時候,中國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實,不管傷亡多少,確實跟燒錢方式去做,確實產生了本質的差異。很多時候站在老板,公司戰略的角度思考公司的技術改革,可能更務實。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術的問題,就是剛才范總說的,怎么樣說服領導,跟同僚部門達到配合,這是考驗人的情商和組織行為學,如果沒有這個,CIO根本做不好。
 
范脡:鄧總是CIO里面的思想家,思考的深度很深,絕大部分的可視化還是給領導看的,是不是實時更新,有很多連數據的實時更新都沒有做到,這樣的話就沒有意義了。比如說我們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明顯在工具落后的情況下,只能靠戰術,避開他的一些優勢的打法,通過這樣或許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接下來請吉利學院的易院長談一下您看到的痛點。
 
易勇:我是吉利學院,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辦的一個學校,我今天來主要是學習,這些老總,IT的甲方,在座的也是甲方,因為我們培養的人都要送到在座的單位里面去。我在想工業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轉向實體經濟,轉向工業互聯網,也是國家的一個戰略,去虛就實,這是現在的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的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我們由于是吉利集團的學校,和吉利下面的生產基地結合比較緊密。吉利學院現在搬到成都去了,我們培養人當中,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帶隊,到吉利的領克生產基地,給他做一些數字化轉型的培訓。在合作當中感覺企業、工廠,現在是在做工業互聯網,但是他們的信息化老總跟我說,我們的工人大多數是學機械的,學制造的,對信息化轉型當中,感覺到一談到轉型,談到神經網絡算法,談到一些算法,他們不懂,就邀請我們老師給他做數字化轉型的培訓,比如說我本人給他們上了物聯網概論,我們老師上數據庫等等這些東西。同時組織團隊給他們搞一個工業App,但是在搞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學校培養人就是一個脫節的事情,我一直很困惑。做的過程當中,我們對于企業的業務邏輯不是很清楚,下一步老師暑假,假期派到廠里面去,跟班幾個月,因為今天談這個,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我這邊是人才培養。
 
我在高教界做了幾十年的計算機教育,最早是在貴州大學,后來調到成都大學,大家也知道成都大學去年成了網紅學校,這就不多說了,也在計算機學院負責,去年到了吉利,我在培養人當中一直有一個困惑,企業家在這兒,當時我提出來平臺+模塊+插件這樣一種培養模式,也是為了更好地結合產業,因為高校有通識各種平臺,模塊,就是JAVA這些,插件就是把企業的需求放進方案里面去。培養的過程當中我也感覺到,老師并不理解企業,最后到了企業去,還是要做一個轉換,最后一公里。我當時在想,IT人才的培養為什么不能像醫學院那樣,有一個附屬醫院,后來我到了吉利,和汽車生產企業,還有今天和王總一談,余總一談,我一下明白了,像工業互聯網為什么推進很困難,不像消費互聯網,他是不可能通吃,不可能一個技術適用于所有的企業。正好我們的人才培養,也是要對應若干企業,可能在大規模的碼農基礎上,我們的一些人員,一些學生他的認知能力可能層次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讓他和企業結合得比較緊密,若干的企業結合得比較緊密,這個是我下一步培養人的一些想法。
 
最近我們也做了一點事情,吉利內部搞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企業現在設在重慶,我們和他簽訂了戰略協議,成立智能互聯網產業學院,把整個生產線,當然是縮小版的,放在吉利學院來培養人。
 
范脡:后面兩個問題選答,大家可以自由選答,前面已經談到了Predictivity,這個模式是非常重的,適用于超大型的企業,我們很想知道中國的大型企業,有沒有可借鑒性,上這么重的系統,他的軌跡,隕落的過程給咱們的大型企業能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啟發?
 
鄧銘川:我覺得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朝鮮戰爭的時候我們沒錢,沒技術,什么都沒有,只能從一點一滴開始做。到了今天,在前一段時間珠海空展,有一個設備孿鳥,據說是趕超美國星球大戰的計劃,在一個太空要建立一座城堡,建立很多的戰機,在這個上面。我的意思是,像Predictivity這個東西,如果把工業企業比作一座金字塔的話,塔尖上的企業,就應該是重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化,他是控盤整個生態和產業,同時對國家的整個工業體系要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的南車對高鐵,我們的國家電網所投入的重資的高科技的技術在里面,國家電網現在是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趕拼的,他的燒錢、投資就是這樣。甚至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在AI技術上的投入,也是全球可以領先的,所以在這里面,我覺得是在什么層面沒有標準,但是在金字塔腰部和下部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剛才易老師也說過了,工業互聯網下,把上游的冶金、石油、化工的解決方案放在下游的服裝、鞋帽、食品上,肯定很多東西無法適應,所有的過程都有一個階段和體系的劃分。佛家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時候基于當下的解決,再考慮到當下到未來兩年或者三年,或者是十年,再考慮這個系統的解決方案,更有針對性。
 
余斌:Predictivity我關注了很久,失敗就是他自己玩自己的,自己在搞,沒有生態化解決這個問題,他自己投入非常大,當他想做橫向輸出的時候,首先跟他同類的企業肯定是不會用的,同行本來就是競爭對手,我哪知道你給我輸出的系統里面有沒有后門之類的。跨行業,他又推不出去,他不死誰死。給我們的感觸是什么呢?我們現在企業的CIO和企業的信息中心主任,有一個巨大的不同,一個是中層的崗位,一個是高層的崗位,企業信息中心主任更多關心技術,但是企業的CEO一是關注戰略,二是資源,三是生態,四是管理,稍帶腳搞搞技術就可以了,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生態。像我們做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我今天介紹的數字孿生的項目,11家單位共建,沒有說我全自己做,我有人,國家給了八千萬,也有錢,都可以自己做,為什么都要自己做,所有的東西都從剛開始做嗎?這里面其實就是生態的問題。行業內有優秀的解決方案商,你說我現在自己去,就是核心的平臺是自己做的,我們自己做了一個恒力工業互聯網平臺,剩下的解決方案是我跟大學合作,跟專業的公司合作,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我們可能很多企業就覺得,我是一個大企業,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我能自主研發的就不去購買,就不去跟外部的廠商合作,假如廠商做一個設備的在線監測,人家做了二十年,你說我有錢,做一年就能達到人家二十年的積累,二十年的水平嗎?所以你要做好生態,不要什么都是自己干,跟我們做項目管理一樣,項目管理的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樣,我們在建設企業的信息化或者是搭建企業整個IT體系架構的時候,你把標準,你的基礎架構平臺掌握在自己手里,剩下的基本上都交給生態伙伴去做,這樣的話,你能做得很好,而且還能活得更長久。
 
范脡:余總剛剛講的一針見血,但是從甲方開始對外開始輸出的會有些扎心,很多大型制造業的IT部門,包括今天下午有幾位,實際上已經開始做這樣的輸出,這個軌跡和剛才講的Predictivity橫向和縱向可能遇到的障礙非常相似,請王總講一講。
 
王海濤:余總講得非常正確,上汽做這個產業鏈本身就比較完全,研發、設計、制造所有的數據,前面我介紹到工業PaaS是我們建的中臺,上面就是結合生態區做的,有些內容是我們體系里面講的應用,有些數字孿生,會應用到很大量的3D資源,沒必要養那么多人去做,用生態的方式完全是可以結合的。還有一點,前面講到Predictivity,我個人感覺,他自己玩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很難形成產業化的標準,尤其是在中國,在國外,像德國、美國比較容易去做這套,但是在中國其實很難,為什么?大量的制造型的企業全在底層,做這樣的標準,講白了,人家根本不甩你,大部分制造企業解決的是現實的問題,不是迎合你這個標準來實操。我們實操下來,覺得為什么難推,是有道理的,一定要看清你的市場,你的用戶是誰,用戶畫像是誰,推的市場在哪里,有針對性的方案怎么迎合,并不是我把我閉門造車做的東西推給人家,這是沒有意義的,這是我的觀點。
 
范脡:這樣的話,是不是陷入一個矛盾了,推給同行,同行不能接受,同行都自己干,比如說幾大車企都有這樣的決心或者是能力來做,而且這樣的話,又會進一步造成各自為政,完全沒有標準,這樣的話,咱們推的目標肯定不是同行,他推的目標會是什么?
 
余斌:這個不是這樣的,跟外國人寫一本書,我還是美國NPDP產品經理認證的講師,他們寫書,都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作者寫一本書,接著我們一評價,這本書寫得怎么樣,大家都說好,因為里面都有他寫的一部分,中國很多教授寫書,他自己寫,一發出來,同行表面說挺好,背后都說什么破玩意兒,因為他沒有參與。我們有一家公司,樹根互聯,背景是三一重工,其實他不屬于三一重工,股份已經是很多家企業共建的,這跟同行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完全屬于海爾做的一個平臺,推到美的,推到格力,保證都不會用你的。如果我把這個公司獨立出來,接著同行大家一塊兒入股,這個問題其實就解決掉了。
 
范脡:還是多元化。
 
余斌:對,一定要多元化,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第三方的公司,才有可能,所以說,我們現在騰訊、阿里、華為,他們都在講產業互聯網,為什么講產業互聯網?他就說,包括華為都在講,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我就是專門做平臺,我不跟你們去搶,你們大家都上來做,其實他做的就是生態的問題,這個生態的問題,就像你是上汽出來的,最后你要把標簽一點點淡化掉,A輪、B輪、C輪去融,融完以后發現,上汽只占很小一部分股份,就不會變成其他的敵人,而是變成合作者。
 
范脡:上汽同意嗎?
 
王海濤:這個話不太好講,今天還是直播,我是覺得要隨著時間去看,其實有很多的標準慢慢演變成的。如果你是一家帶有自己烙印的企業去做一些標準的話,就像前面余總講的,很難的,還是需要時間慢慢去走。
 
我們現在為什么不叫上汽云中心,叫帆一智造業,也是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來,在這個行業做屬于自己的內容,當然借助上汽可以參與協會標準的制定,參與,這個我覺得是大家可以認可的,畢竟我在整個產業鏈有自己的體系很多實在的內容,我可以來賦能整個體系,這是我的觀點。
 
范脡:非常好,開放才能和諧,這樣的話,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三個問題,ROI的問題,其實剛才前面幾位在介紹當中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在推中小企業的時候,剛才余總講的是把量化作為第一要素,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就很容易通過。我們在具體企業實施過程當中,以及把這個方案往外輸出的過程當中,量化,或者說你怎樣說服你的接受者,無論是內部的用戶,還是外部的用戶,我的投入產出比,回報,怎么樣最大化,可被量化,或者說回報的時間,一般是怎樣的做法?
 
王海濤:我最后講吧,我怕潑冷水。
 
鄧銘川:這涉及到商業模式以及對營銷過程的行為,首先是否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站在用戶的角度和用戶體驗,甚至用戶的用戶的角度來衡量這件事的時間、成本、價格整個評估,產生的價值,這是可以逐步推起來的,如果他都不理解,自說自話的話,我說的這種以自嗨的方式去做,哪怕燒錢,或者是做成一個市場很火的一種平臺,或者是產品。其實我認為有一個導向,我上次講過,到底想做企業家,還是想做商人,這個就回到第一個問題,你是否是真正要為對方,幫助他來解決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成本、價格和技術,就會成為一個主要的衡量標準,一個太高級的東西,看起來很好,對于客戶來說,好是好,但是對于我的產出價值不高。就像氧化鋁的電解,催化劑的加量,溫度的加量,時間的過程,怎么把這三者不控制到和諧的狀態,產出的產品才有銷量,這個直接影響產量和營收的問題,是否幫他解決問題,站在這個角度,像上午王總說的,一定要有財務知識,如果只說技術很好,我的技術跟別人差異在哪兒,比誰先進,客戶不一定買賬。
 
范脡:我再追問一句,咱們在對外簽合同的時候,會不會把實現效益作為合同的前提條件?
 
鄧銘川:這個取決于我們是否能跟客戶,因為新技術,如果大家平臺,MES或者是ERP這種技術,量化指標,估計沒幾家敢這樣做,所以說我們有很多乙方來做這個的,真正的是想把公司催大了,一變賣,資產套現多少,如果是站在這個出發點上,肯定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拍胸脯說我做好了,我們先簽一個協議,做好了,達到目的了,我們再把結算說清楚,這時候就取決于雙方風險共擔,這時候也會涉及到一個題。但是小微公司和前期,有一個悖論,投資者,投資方對于這種企業,投資方是有訴求的,你要一直做很多,為他人做嫁衣,你變成科研機構,投資方也不干。這里面的悖論就有很多機緣巧合的問題,這個沒有定論,有時候我一直堅持一將功成萬骨枯,真的出頭,出現一個華為,出現一個曹德旺,我覺得都是因緣巧合的事。如果真的能做,盡心盡力為客戶考慮,死在路上的也有。我開始也說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沒有利的支撐,科技不可能往前走,沒有用戶的價值,這個產品也不可能發揚光大。
 
余斌: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其實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是三個驅動,根本的驅動是需求驅動,就是我們要找到需求,他有痛點,這個活我干得很難受,我要用很多人,我要加很多天班,才能把這個事干成,或者我管的生產線三天兩頭出故障,質量總是不合格,有很明確的需求,正常是很容易驅動的,所以說我覺得這是第一大驅動力,其實就是需求驅動。
 
但是實際上不同的企業還是不一樣,我在央企工作的時候,沒有需求,大家都沒需求,反正每天上班,到下班的時候,又下班了,又騙了共產黨一天錢,我說的當然是落后分子,先進分子還在加班加點。他沒有需求怎么辦呢?我當時在央企的時候,其實是感情驅動,為什么是感情驅動呢?這個事你跟他講,他的思維有定式,你講信息化有多好,我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效益,解決你什么問題,他說沒事,這樣也挺好,你把問題給我解決了,我手下這幾個人都干什么去?即使他有需求,他還考慮很多別的因素,這個事你就做不了。實際上解決的方法就是感情驅動,基本上跟我當時在單位擔任信息中心主任,跟主要業務處室領導都是拜把子兄弟,這時候有一些領導說我要推什么什么系統的時候,到了相關的業務部門,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誰來推的?老四推的,行,上吧。我的感覺,那時候感情主要是喝出來的,其實我也是甲方,但是我當時就想,為什么信息化推不下去呢?我專門學了學營銷管理,我得把我變成乙方,最后通過感情到位,可能南方人搞不清楚什么叫拜把子兄弟,喝酒的時候喝高興了,放一個酒杯在那兒,拿一把大砍刀,手指刺破,血滴到酒杯里面,最后大家把這杯酒分了,就變成拜把子兄弟了。到了單位,不用叫處長了,三哥,這個事你給解決一下,這個事就解決了。
 
我到了民營企業以后發現,感情驅動沒有用,大家都沒感情,每天上班,下班就走人了,沒什么可聊的,我跟你喝酒,萬一說話不合適,還怕出問題,怎么辦呢?其實就是利益驅動。利益驅動的話,最起碼我的感覺是這樣,IT本來是花錢的,但是實際上你會發現,我來做IT的時候是賺錢的,是掙錢的,我變成了一個效益部門,我說的掙錢是真掙錢,是完全純利潤往回拿的,真的去掙錢的。所以說我個人覺得,這三個驅動我都研究透了,我的職業道路走到頭了,我都不知道后續怎么搞了,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很關注,我特別想知道后面還有什么玩法,也想聽一聽。
 
范脡:最后只有數字驅動。
 
易勇:可以從專業考慮,在商言商,我是搞教育的,原來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這幾個專業,今年我們申報了虛擬現實技術,去年教育部才批的,我們是明年招生。當時為啥有這種驅動呢?當時怎么說服企業愿意做這個項目?當時我到領克生產基地,他們是找上海一家企業,給他們開始布機器人生產線,全是用虛擬現實,先仿真看了一遍,人的身高體重,體型,再來布的。最后得到一個啟發,上這個專業。如果以后都XR化,我估計眼見為實,可能要好一些,這是從專業來說話,見笑了。
 
范脡:我們這個圓桌是不怕潑冷水的,有請海濤總。
 
王海濤:我是實事求是講,因為我們是實操型,我跟范總直接說是不賺錢的,現階段肯定是虧的,為什么呢?前面其實余總講了幾個點,你看似理論,就是事實,國內企業可能做的話,很多就是九州文化,這個項目有預算給你做了,私人企業老板根本不甩你,為什么?他是利益驅動,你給他帶來什么。我碰到很多私人企業老板直接跟我說,海濤總,你告訴我直接減幾個人,幫我省多少錢,很實際的。牛吹得再多,沒用的,這個量化指標其實是很實際的,這個量化指標不是落在紙筆上的,是他會直接校驗的。不管你有什么話,最終還是看你的產品生命力和價值,你可以給企業帶來什么,就是我們最終的內需很重要,人家有內需,你才能去做這個事情,如果只是前一階段,而且有一條路我可以跟大家講,很多的企業,包括BAT,目前做工業互聯網靠什么呢?靠政府補貼,每年去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老師聽一下,就是這么玩的,政府給他幾千萬的補貼,他去燒這個錢。包括黑湖,就是在燒錢,融資在燒錢,一百多個人的研發和產品團隊,號稱SaaS化,其實SaaS化就是開一個賬號,大家可以一直使用的,但是其實他有好多研發在地推,每家企業都有定制化的需求,他去走,肯定燒錢,他是虧的。但是他做的是規模效應,他可以從投資人這邊拿到錢,這也是一條路。你說賺錢吧,很難賺,前面余總講的,最終一個巴掌兩邊拍,對方是要利益,如果你也要利益的話,其實這個生意不好做,如果你要的是名,你要的不是利,可能可以結合一下,往前去操作,如果兩方,你要靠這個賺錢,他要去節省成本,說句實話,目前的階段挺難的。除非以后云化的產品,包括產品的生命力能夠做到把這個利潤做上去的話,才有可能達到賺錢的目的,目前的階段還不夠。
 
范脡:黑湖我的理解只能做中小企業,快速復制。
 
王海濤:他說他做了一千多家,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做食品和零售行業比較多一些,偏流程制造業的比較多,比較簡單,汽車是離散制造業,復雜,黑湖這套東西根本滿足不了需求,大量的定制開發,他也受不了。
 
范脡:現場有沒有需要提問的?
 
愛民制藥劉總:馬上11月份,11月18號、19號,工信部和湖北省政府要在武漢開第二屆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工業互聯網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
 
易勇:我覺得是增加了應用場景,5G是基礎,因為我在領克和他們溝通交流,他們也說了,有的地方不方便通信,不方便布信,5G可能帶來了工業互聯網場景的增加,這是我的片面理解。
 
王海濤:我直接說一句話,5G+工業互聯網,我不能說是一個偽命題,但是說實話,肯定是增加場景的,我們看場景,但是5G+工業互聯網,5G是誰做的?三大運營商做的,工業互聯網誰做的?制造類企業做的,這當中找不到結合點,這個場景就落不了地,就這么簡單。5G+工業互聯網,首先在工廠端,我們在廠房端,所有的設施能夠達到5G的層面,再來談工業互聯網,就這么簡單。
 
易勇:四川電信5G辦專門成立一個工業互聯網專委會。
 
余斌:5G+工業互聯網,我們是遼寧省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程,當然也是為了響應政策報的這個示范工程,我們一直在思索,在探討,我個人認為在工廠里面,本身我能拉光纜的,能拉雙絞線的,何必還要用5G呢?畢竟這是一個無線信號,受一點干擾,當然你講很多技術,高速率,多并發,低時延,大數據之類的,但是怎么也不如光纜,實際上他還是有應用場景的,應用場景一定是移動的應用場景,比如說機器換人,這個機器是不是移動的?如果上很多AGV,這些AGV,包括在工廠里面,因為我們有碼頭,要做無人碼頭,做無人駕駛,這些東西,可能你會說,工廠里有需求嗎?真的很有需求,我們每天兩到三萬袋PTA從車間運到碼頭上去,要裝船,這個工作是用人,有料倉,托盤,或者是吊裝,一定會用到人,他要去開叉車,拿叉車吊起來送過去。但是我們是24小時生產的單位,光用叉車司機就好幾百個,叉車司機如果能夠實現非常熟練的運轉,做這一件事情,需要訓練三個月,但是訓練三個月之后,他覺得每天沒日沒夜干活太累了,辭職走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用移動的AGV,或者是移動的物料機器人解決這些問題。5G對于我們還是很有幫助的。5G+工業互聯網,要搞清楚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移動性,如果沒有移動性,我覺得光纜比他的效果好了多,要在工廠里找這種移動性的應用場景。比如說巡檢,是全加氫的工藝,原油里面是含硫的,一加氫變成硫化氫,如果聞到就死定了,我也裝了很多有毒有害氣體的報警器,等它報警,走到跟前就來不及了,有些場景還是需要用機器人去巡檢,它也是移動的,在移動的過程當中,這個信號怎么傳輸?原來傳輸簡單信號就行,隨著5G的加持,可以傳高清視頻,通過5G傳輸過來,在后臺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就可以識別,包括很多企業里面,我們有三千多個攝像頭,再加上這些移動的攝像頭,我靠人是看不過來的,一定要靠人工智能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等著所有視頻都上來以后,靠人一點一點排隊去看,一定要實時的,這種實時的情況下,我對于5G也是有需求的,我認為5G+工業互聯網,一定要找到針對企業真正的場景,我認為隨著智能制造一步步的深化,從數字化到網絡化,真的走到了智能化的程度,5G還是有很大應用需求的,當然我講的是前景,現有的情況主要是應用在,一個是安全巡檢,再有一個,消防應用指揮,我現在出現問題了,一個消防指揮車到了現場,不可能給他拉一根光纜接上去,而現場所有的環境的數據,包括所有現場的這些視頻,我要實時傳輸回來。再有一個,場內的物流,還有碼頭,這些方面目前都是我們的應用。同時因為我們自備發電廠,可能還有一些煤炭傳送傳輸,這些環節里面都會用到工業機器人相關的移動設備,這個時候我是需要的。
 
我再補充一句,5G+工業互聯網,用不上5G,是因為你的智能制造水平還不夠,還沒有達到。
 
萬向錢潮:我們的主題是圓桌討論,工業互聯網的坑與機會,場上的各位老師,眼中看到更多的是機會這方面,有沒有經歷過或者是看到過的坑,可以提給年輕人的建議。
 
范脡:這個建議是技術方面,還是職業發展。
 
王海濤:這個坑是企業的坑還是個人的坑?
 
萬向錢潮:可能你們公司發展規劃上的坑,系統建設上的坑,都能給下面的同學非常好的建議。
 
王海濤:我談一點感受,范總的第一個問題,包括吉利的老師講到人才的問題,目前工業互聯網是在風口上,對于這塊的人才訴求是很大的,我們目前其實有一個痛點,IT和OT融合,我們一直在講,現在IT和OT是有一點斷層的,工業制造的工人,懂設備的,懂工業制造,懂工藝的人很多,但是IT人員對這一塊兒是不了解的。我們在“兩化”融合時,這部分人才是缺失的,這個人懂工業制造,他可能就是工人,但是他對IT可能不懂,導致我們往往發展到最后,M1的部門,到設備的部門,到制造的執行部門,再到IT部門,做一個系統不是IT來定的,可能是從規劃一路下來的,每個業務部門都要去看,這樣對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其實我們目前做項目做下來,感覺是一個蠻大的坑,這個業務到底跟誰談,談了由誰來拍,真正這個項目的落地又是IT來看,這個當中就會碰到整個鏈條的溝通,成本非常大,對人才要求非常高,這個點目前我們還沒完全克服。
 
鄧銘川: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針對工業互聯網,在信息化的時候就存在這個問題,在人員,IT崗位,IT部門做這件事的時候,首先要明確IT部門是處于什么樣的公司對你的定位上,我上次也定了,IT部門分了四類,一類是以技術先導為核心,他是完全服務型,還有一類是跟業務部門進行合作解決問題,我們稱之為合作伙伴型的,還有一個是以業務先導型,比如說最早的財務電算化,是誰提出來的?不是IT部門提出來的,是財務部門提出來的,工業互聯網也是一樣。一般情況下,工廠里都有一個電控部門,或者是電工部門,以前是弱電和強電結合的時候,他就要提出對于工廠的業務,如果在公司的層面上,公司的經營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這個層面,業務部門是否提出來和IT部門合作搞這件事,這又是一個過程。第四種,就是領袖引領型的,更多的是站在總裁、董事長,至少是CIO級別,他提出戰略上對公司整個戰略落地過程當中,是否對這個崗位的能力體系,還有部署體系,還有流程和相關的業務體系,是否能支撐。所以這個里面,我覺得從職業通道,公司戰略發展,還有技術引領的核心上,都要綜合考慮。這個里面如果一個考慮不到,無論想象多好,都是一個坑。
 
王海濤:看你們公司的定位,做這個內容的定位是什么,如果你們公司是想做成一個標準化,那你就去做平臺,如果你們公司是想從業務的利益導向去做,我建議你先上模塊,以點帶面,慢慢根據你的實操性和時間積累,慢慢形成你的體系和平臺,這兩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投入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最后我提醒一點,做工業制造的項目是一把手工程,不論是IT部門,還是業務部門,絕對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認可,這個項目推到最后是推不下去的。
 
余斌:你是乙方還是甲方?
 
萬向錢潮:甲方。
 
余斌:那我給你講講乙方給你挖的坑,工業互聯網的實施,首先是數據渠道,我們跟乙方打交道的時候,我們上DCS系統,業內很有名的相關的系統,我要去采購他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家報價比較低,你覺得他比較合適,就把他買回來了。你會發現,他沒給你提供接口,你已經上了他的硬件,就得去買他的接口,發現這個接口的錢,遠超過前面兩家比價的。你跟易方達教導的時候,實施工業互聯網項目的過程當中,你要去考慮到他給你提供的硬件,還有相關的服務,他是不是配套的?如果你不懂行,很容易被他挖一個比較大的坑。
 
還有一個甲方經常被挖的坑,就是領導給你挖的坑,領導給你描繪了一個愿景,你就去做吧,實際上我們跟領導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你要有一定的項目管理溝通的機制。我個人認為,甲方如果想把這個項目管好,最好學一個PMP,不是拍馬屁,而是PMP項目管理,你要拿標準的項目管理的套路,去應對領導給你挖的這個坑,也許你覺得是領導給你畫一個餅,其實可能是挖一個坑,最后這個事情沒有實現領導的需求的時候,去填坑的人,可能就是你,甲方,我認為比較多的就是乙方挖的坑,還有上級領導挖的坑比較多一些。
 
范脡:謝謝各位嘉賓,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們今天邀請的嘉賓不僅在IT上的智商很高,和兄弟部門打交道,和領導打交道,情商也很高,這樣的話,我們看工業互聯網的角度可能更加完整一些,肯定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不是單純的IT部門的事情,有很多的部門和因素,因為時間有限,就先在這兒打住,接下來如果大家意猶未盡的話,在晚宴的時候可以繼續探討。所有的這些圓桌,都不給任何的結論,我們也不可能給任何的結論,畢竟這本身就是比較新生的事物,大家都在探索當中,我們希望大家談到的觀點,在大家的工作當中對大家有一些幫助,少踩一些坑,少交一些學費,少被領導批,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咱們這個時間就花得非常值了。
 
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嘉賓,謝謝大家!

關鍵字:工業互聯網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漳州市| 渝北区| 平潭县| 奉化市| 兴国县| 江都市| 萝北县| 绥芬河市| 监利县| 太湖县| 闽侯县| 定襄县| 内丘县| 内江市| 石狮市| 玉树县| 湘潭县| 沙湾县| 闽清县| 靖远县| 德庆县| 拜城县| 新密市| 澎湖县| 大石桥市| 格尔木市| 浮山县| 岳普湖县| 视频| 西和县| 扶风县| 元谋县| 吉安县| 南投市| 泰安市| 筠连县| 斗六市| 武清区| 梅河口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