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企業網D1Net、信眾智CIO智力共享平臺和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共同主辦的2021CIOC全國CIO大會在成都召開。作為目前國內甲方信息高管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交流平臺,2021CIOC全國CIO大會以“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為主題,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經驗,探討數字化升級轉型如何提質增效,數字化手段如何助力產品研發、營銷、物流、服務等環節,以及云計算、大數據、AI(含RPA)、數據治理、信息安全、遠程協作、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柔性供應鏈、數字化時代的領導力與創新力、CIO職業發展等相關話題。大會同期評選和頒發“2021全國優秀CIO個人獎”。
以下是現場速記。
中航工業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 寧振波
寧振波:非常榮幸,我們也感謝2021全國CIO大會的邀請,感謝范總!
數字化是人類邁向智能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環節。邁向智能,我們知識是學習的,智能是求智,不是學能得來的。我們看一下諸葛亮,我們在成都這個地方蜀國所在之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奠定了蜀國三分天下之一。他為什么會有隆中對?因為他對天下大事了然于胸。為什么了然于胸?他能夠看到劉備的邸報,是天下大勢的分析就是軍事情報,否則天下到處在變,他怎么能知道呢?因此他才有個隆中對。
因此,我們在座的各位CIO,我們要了解發展的方向,是我們企業正確和管理決策的基礎。
很榮幸,習主席5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兩個院士大會:一個第十次科協技術大會講得非常清楚,要讓我們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創新和研發活動中來,這一點我覺得不要太多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中國別的不說,中國的官太多,因為中國的官僚主義才盛行。
我想講的2016年9月份,我們出版了《三體智能革命》一書,2017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給我的頒獎詞是“三體智能革命定義數字制造”。
當然,我們去年疫情期間出版的新書《鑄魂-軟件定義制造》,我和趙敏寫的非常清楚,定制造之義,鑄工業之魂,強工業之軀。我們把習主席報告拿出來,習主席第一次把工業軟件放在國家最急需的第四項:第一項是石油天然氣能源;第二項是基礎原材料;第三項高端芯片,當然指的是高端集成電路;第四項是工業軟件。這是國家命脈。
我們再看習主席這個報告的另外一頁: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人就是我們有智能的人、機是我們人造物,包括各類機器,包括電子數據計算機,包括機器人,人、機、物三元融合,從哪兒來的?《三體智能革命》。
這句話就是我們《三體智能革命》這本書的官方描述。2018年,參加上一次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的寫作班子,就想把這句話寫進去,沒有成功。沒想到前幾天習主席在大會上講了。
我們今天講“工業互聯網助力數字化轉型”。數字中國政策的由來,這位是政協副主席王欽敏,習主席的高參。為什么說理論自信?99年王欽敏就提出數字福建的概念,習主席當時時任福建省省委書記,全力支持,因此數字經濟提出的很早,20多年前提出來,我們中國人首先提出來的。但是王欽敏主席有很好的英國倫敦大學的留學背景還有在日本的工作背景。
發展數字經濟就是要構建大數據的治理體系,首先要明確數據是資產。明確數據是資產,才可以定價,才可以交易。這個數據到底值多少錢?我們新的發展,我們的法律法規、政策是跟不上的。因此,我們要確立很多、很多事情,我們要認真思考,從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我們要加速發展、加速數據治理體系的建立。
咱們主持人非常棒,非常專業。實際2013年日本軟銀的孫正義就說“要么數碼化,要么滅亡”。從今天看絕非危言聳聽。我連續五年從15年到19年,我作為工信部-中德合作專家組成員,連續每年帶隊到德國去。
2019年是最后一次看的博覽會,2020年因為疫情停辦了。這幾張照片是我自己拿手機照的照片叫Digital or dead,是說所有的復雜的組織體,無論是政府、軍隊、大學或者是企業、研究院所或者是我們的各類社會組織,包括我們這個社會組織,或者數字化、或者死亡,這有一個網站,大家可以登錄上去看一看,非常清晰。
前幾年在博覽會上工信部陸司長我們和德國有一個對話會,這位大家應該都認識吧?德國工業4.0之父孔翰寧先生,我們300個人的會議有40個中國人,260個各國專家,會議就是中德攜手共塑制造業數字生態系統。他的報告是自治系統-潛力與挑戰,這一頁報告清晰反應了我們發展方向。2011年到2013年孔翰寧先生是德國科學和工程院院長,他帶隊研究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工業發展轉型的一個國家發展規劃,他不是一門技術。
在2011年到2013年時工業4.0第一部講信息技術和運營技術的融合,這就是IT和OT的融合。
第二個是孔翰寧說的,比原先好一點點,原先我搞手工畫圖CAD,手工畫圖后來用二維CAD軟件了,好了一點點。二維CAD到三維CAD又好了一點點,從三維CAD到MBAD又好了一點點,我當時會后專門和孔翰寧先生討論,我說我理解你的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CAX,他認為我的理解是對的。實際是解決我們企業內部問題。
工業4.0第一部解決企業內部問題,第二部2013到2018年研究數字商業模式,一切皆服務,數據驅動基于平臺。重構商業模型和生態系統。
比如拿奔馳汽車廠作為案例,原來在企業內部構建的把設備連起來了,構成一個內部使用構建企業內部私有云。比如說奔馳汽車廠能解決全部問題嗎?不能解決。比如說奔馳一年推出10輛汽車,肯定有的車賣得快,有的車賣得慢。遍布全球幾萬家4S店,原來靠什么?靠打電話、發傳真、發電子郵件告訴我哪個車每天賣了多少輛,到了奔馳統計的時候一周數據都出不來,這個數據出來的時候完蛋了,為什么完蛋了?過去的一周生產出來賣得最快的汽車沒加快生產,賣不出去的汽車照樣生產,造成大量的庫存、大量的資金的浪費,賣不出去就完蛋了嘛。
現在在私有云的基礎上,擴充、延伸到4S店去,這個平臺制定一些標準規范,4S店登錄上這個平臺上,每天哪個車全球銷售的數據分分秒秒就出來了。賣得好的車加快速度生產,賣不出去的車停止生產,賣得一般的車根據銷售計劃來調整計劃。不僅僅奔馳汽車廠,還有成千上萬家配套的企業,這些企業賣不出去的車也不能生產零部件了,因此奔馳汽車廠的前沿后身,前沿是4S店,后身是成千上萬的供應商快速響應市場。企業效益肯定提高了吧。
第三個我不講了,數字化的程度越高,智能化的程度越高,實際上人類越危險。我一生是搞武器的,我這里不講武器,不講戰爭。拿成都市來說,這么密集的人口,它的所有紅綠燈如果連了網多么嚴重?我侵入這個系統,我對政府有意見,我可以分分秒秒鐘把成都市核心幾個核心紅綠燈全變紅、綠或者全部黑燈,導致全城一片混亂。
所以說工業互聯網、設備聯網連多少,怎么連,規模多大?是根據需求確定的。不是國際互聯網,國際互聯網連得越多越好,損失的只是一些情報和信息而已。
工業互聯網不是這樣,比如中國的國家電網兩個網,電網網絡巨大。日本小電網,為什么小區電網呢?因為日本是世界上天災最多的國家,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的我們聯網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不可能像孔翰寧說的“搞技術研究到要重構社會、法律和倫理關系”,一個社會數字化程度越高,智能化程度越高,實際上越危險。
當然中央電視臺拍了《數據時代》,講的是工業大數據。我們聯合把關,19年7月1日播的五級,實際上是工業大數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新冠疫情帶來的問題:能源。我們的需求是什么?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必須的。只能吃飽穿暖沒用,我們還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什么?我們古話說是琴棋書畫詩酒花。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首范謹詩,82歲的老太太,武漢人和我們劉總是老鄉,20幾歲畢業就去了敦煌博物館,一直到80幾歲,去年5月份才播出。她最大的功勞“數字敦煌”現在人類生活,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在座的不少武漢朋友親力親為著,武漢疫情期間如果沒有電,完了吧?水電氣全停了。沒有網絡,如何過日子?所以說人類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一樣不可少。
在去年疫情期間中央政治局推出了新基建的7個方向,實際上人類社會有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個是材料、物質。
第二個是能源。
第三個是信息。
去年期間大家看物質能源信息新基建四個是信息吧?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還有三個是能源方面的:特高壓輸變電、城際高鐵、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我們要正確認識5G,5G非常好,中國人在世界領先了,中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世界領先的工業技術-5G。這一點,我們必須致敬華為!但是我們要確認工業場景,一個新的技術一定要有應用的界面的,不是在什么地方都好。有線+無線的布局,我們實事求是的講:
第一個有線網絡速度遠遠高于無線,一定要很清楚。
第二個5G無線連接是基于國家有線光纖骨干網基礎上的連接,大家不能忽略這個基本事實。
2003年空警2000首飛,04年裝備部隊一直到2020年8月份也就是10個月前,才解密,去年才有紀錄片放這個東西。我想說一句話,我們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某個空間把電磁頻部全部清零,你相信不相信?大家想這個事兒了。我可以某個時間段,在某個空間內把所有電磁頻部清零,你說無線能用嗎?肯定不行。
第三個工業現場大功率用電設備的開啟,形成的無線干擾強大而復雜,帶屏蔽的有線網絡經常有干擾,無線網絡根本不能用。
作為工業人,在新技術面前,不要爭你是我非的事兒,緩一緩,我說的就是“讓子彈多飛一會兒”,不要著急上,上5G的事兒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是失敗的案例更多。為什么?匆忙上。5G很好,另外一個問題考慮投資產出比。1G、2G夠用了肯定不用5G,因為5G成本高、耗能大。
人工智能這一塊不講了。
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第一步要連接,連什么?可不是僅僅連幾個設備。人要連生產要素要連人,設備和設施要連,物料要連,還有重要的大家往往漏掉的軟件要連,軟件連不起來干什么事兒?軟件是影響產品研發的核心要素,以前不是,現在變了。以前我們建一個數控廠房,我把水電氣暖配好,廠房蓋好。如果是車企包膜,四個專業的人招好工人,我可能直接找沈陽機床的關董事長,關董事長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這一個廠家買的設備解決你傳統的機甲廠房所有問題。
今天全變了,你如果建一個機甲廠房的話,數字化的廠房的話,你的供應商至少20個供應商,至少60到100種軟件。顯然數字化工廠,數字化車間的復雜度,比原來復雜了好幾十倍。你們相信不相信?大家看中國好像失敗案例很多,是不是?我告訴大家,美國工業和制造業轉型,失敗的案例超過80%,你們相信不相信?我這兒有情報證明。
我還想說一個事兒:美國海軍-全世界最龐大的海軍遍布全球,它的維護和保養、維修非常大的問題。配件怎么配,怎么管?20多年前他們花了很大功夫選了德國的公司給他們做整個的全球的維護維修體系和物料管理體系,20年過去了,200多億美金打了水漂,是全球最失敗的信息化轉型的案例,這是美國海軍。
因此,重這個事兒。數字化轉型可不簡單,非常困難,尤其對我們工業和制造業來說,我們是工業和制造業,復雜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我們不是消費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太easy了,不敢被某些公司誤導了,一定會出問題。
第二步:連接好之后。人員、設施、物料和軟件連接好之后,我可以采集工作現場的所有數據,包括設備運行的數據以及在制品的狀態模型,實際在生產過程中的模型,怎么辦?這個模型對不對?不知道。怎么辦?我要有高創新的方法,使設計的模型來做理論模型,做基準。
連續就指的是我的設計的創新、研發的創新,形成建模仿真驗證,這種模型要和實際生產的模型做比對,理論模型是設計模型是最基準的東西。
測量:感知、分析、預測。
最后比對優化我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制造過程。這個反復迭代就形成了我們的工業體系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
最后深入理解工業互聯網。
我反復講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網,連的是生產要素不是消費要素。如果是消費要素算工業互聯網的話,任正非可以拍著胸脯講“我在全球賣了超過10億臺手機了,我的工業互聯網連了10億臺。但是某些人就特別把臉上最后一塊遮羞布都拿掉了,一說就連了幾點幾億臺工業設備。我曾經問過這個人,我說中國有沒有幾點幾億臺的工業設備?不可能嘛。中國都沒幾點幾億臺工業設備,你連了幾點幾億臺的工業設備?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嘛,因此連的是生產要素不是消費要素。
當然,工業互聯網這個平臺是中國信通院,當時是于小輝總工程師現在是于小輝院長,他領導著中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編制的平臺,這個平臺白皮書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最底層-邊緣層設備接入,協議解析、邊緣數據處理,這就是要連設備的東西。當然在這個體系中有大量的平臺、網絡、計算機,各軟硬件,包括各種設計、生產服務管理的各種APP軟件。大家切忌,工業互聯網,網絡是基礎,沒網不可行。
第二平臺是核心,平臺有大量的服務器,各類軟硬件。安全是保障,工業互聯網按照工信部王建偉司長的說法,他說了五年了,他說“中國的工業設備幾乎全部處于裸奔狀態”,引起充分的重視。當然一切都是為了工業,提升我們國家的工業和制造業水平和能力,這才是我們的本源。
另外一個視角,實際上工業互聯網非常復雜,最終的連接。全球有超過100種工業總線,超過5000種各類通訊協議。麻煩了吧?因此連接就不容易。
現場總線有40多種,還有這些總線分布在西歐、北美和日本,因此全世界的工業總線和通訊協議就是三種標準:西歐標準、北美標準和日本標準。我們中國萬博博覽會,所有總線沒有中國人發明的,所有通訊協議沒有中國人創建的。因此,中國是美、日、歐俱全,所以說我們設備復雜度極高,聯網極其困難。
當然還有很多儀器儀表總線,這些東西對我們都是極其重要的一些東西。
我們在座的CIO們,只要搞工業一定會碰到,這些東西捋清了,我想對我們是有巨大的好處的。
中國制造2025辦公室,我們中國OPC-UA標準研究,2018年8月份專門出版了OPC-UAW標準的研究的資料,非常完整。大家如果關心的話可以買去看一看,這一塊構成了工業互聯網連接的基礎。
為了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2019年評審了十家國家級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我是主任委員,全是給我答辯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到了2020年又追加了5家,現在全國橫跨工業互聯網的雙化平臺,國家級的15家,企業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工業制造業企業、第二類純IT企業。比如說浪潮,浪潮也是純IT企業,包括阿里、騰訊等等。第三類是服務類企業,比如東方國信、用友,還有樹根互聯。其他制造類企業還有IT類企業三大類構成了這15個雙化平臺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國家認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現在大概70多個。
全國出現的各類平臺,我大概統計是不到160個,比較完整了。
我想說的是問題在哪兒?這幾年我參加大量互聯網評審、論證工作,我這么說吧,東北、華北除了北京、西北、西南除了重慶,幾乎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我說清楚沒有?注意,工業互聯網包括工業互聯網大賽,這是前一年的工業互聯網大賽。浙江省拿出了500萬獎金作為獎勵,一等獎2名各100萬,二等獎6名各30萬,三等獎12名各10萬。這個是去年的,去年這個獎,我都是全程負責的。這個新聞聯播給大家放一下,給大家一個概念。
走向智能制造第一步要做的是工業互聯網。先把設備、人、物料、軟件互通互聯,才有可能走向智能制造,這是第一步。當然這個體系中有大量的工業軟件要用。
另外在工信部信發司領導下,我們從18年開始評工業互聯網的優秀案例,18年的事兒19年評的。評完之后,這本書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的,我寫的序言。這本書現在非常難買,我不知道是不是出的太少了,很多人告訴我買不著。這本書是從非常多的優秀案例里彩色印刷,印刷的非常精美,選出了很多優秀案例。你拿到這個書,你搞工業制造業的一定會有一個案例可以供你參考。
2019年的評審,一直評審到去年疫情期間,疫情之后才開始評。2019年的現在書剛剛出,2021年的書還沒出來,因為疫情影響特別大,這個也非常棒。大家在網上買到對你們會有幫助《優秀案例集》。
還有一個,我也做個小廣告。6號我們《鑄魂》讀者見面會在王府井舉行,需要大家網上報名參加。
最后給大家推薦一個走向智能的系列叢書,是《三體智能革命》,習主席的人機物三元就來自于這兒。
第二本是《機·智》,第三本是《重構》,第四本是《鑄魂-軟件定義制造》,第五本不是我們寫的,目前中國寫的最好的CAE軟件的書還有《苦旅行·真》。
《鑄魂》是我們前年11月份就封筆了,去年疫情期間我寫了新的一部書,剛剛封筆。看看什么時候能出吧,這一出系列叢書就五本了。應該說阿里集團去年11月24日在網上發布了一個阿里新動物園,我一看它是給全國人民推薦的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的十本優選圖書,《鑄魂》排名第一。這十本書里面七本和我有關,所以有時很有意思,它是按照網上評價寫的。
今天就講這么多,匯報不到的地方請各位CIO多多批評,多多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