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企業網D1Net、信眾智CIO智力共享平臺和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共同主辦的2021CIOC全國CIO大會在成都召開。作為目前國內甲方信息高管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交流平臺,2021CIOC全國CIO大會以“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為主題,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經驗,探討數字化升級轉型如何提質增效,數字化手段如何助力產品研發、營銷、物流、服務等環節,以及云計算、大數據、AI(含RPA)、數據治理、信息安全、遠程協作、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柔性供應鏈、數字化時代的領導力與創新力、CIO職業發展等相關話題。大會同期評選和頒發“2021全國優秀CIO個人獎”。
以下是現場速記。
程振林:尊敬的2021全國CIO大會現場和線上的所有嘉賓和伙伴們,非常的抱歉!原來老范跟我約好了時間,但是我上個星期接了通知,3、4日有非常重要的會議安排,所以無法親臨現場了,所以無法和大家在現場和大家團聚。我就和老范商量,換一種方式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的想法和做法,也同時跟我們的伙伴們有更好的交流的機會。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和報告的題目是對數字化轉型若干的體會,我會就著信息化的實踐和一些感悟,在準備這個片子的時候我也做了一些思考。給我們伙伴們分享什么東西?是技術、項目、架構嗎?還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但后來我還是認真的掂量了一下,還是就我們發展的歷程和遇到一些問題最后形成的思考,給大家做一些交流。
做信息科技條線、數字科技條線,CIO的伙伴們都還是不容易的。就像長征路上大家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而且今天這個會議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把大家聚到一起。由于沒能現場參會,向各位確實要抱歉一下,同時我也把我個人的微信號放在我們的片子里面,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一起多做交流,我也會在片子最后一頁再重新播放一下這個微信號,爭取與大家有更好的交流!
說起數字化轉型,我覺得普遍的存在兩個情況:一個是說大家普遍做的沒有想的好。別人家做的似乎都比自己家做得好。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在不同側面上有不同的說法。到底每一家要怎么做?要說清楚大家形成共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是對數字化轉型若干體會,其實在過程當中有一些思考、實踐包括反思。
我下面匯報的內容,一方面介紹一下我們企業的數字科技怎么發展起來的以及我們的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在最近思考和實踐過程當中的總結。
關于信息化在座很多人也不一定那么了解,信息化以農牧食品為主的企業,目前也是中國肉蛋兩個供應商,每年禽加工能力也是中國第一,去年年收入超過2100億,今年應該會進世界500強。到明年我們就是40年了,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我們的以農牧為主的一些大的板塊,在這里我不一一贅述了。
包括農牧行業在內,我們現在目前每一個行業萬事萬物都被數字化的浪潮所席卷,做我們這個行當的人尤其感受更明顯。但是相對于我們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而言,大家在應用數字科技尤其互聯網科技進程當中,其實發展是不同步、不一致的。
農牧也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漁業等等,它的數字科技的滲透程度和互聯網程度,其實是相對來說滯后一些的。相比我們的制造業,尤其相對于我們的服務業就是第三產業相對來說我們滲透的水平、發展的程度、廣度、深度其實農牧產業相對來說還是滯后一些。當然這些年一直在不斷的改變,形成這個的原因跟農牧行業本身自身的特點,包括它的產出物的特點,我們說的農富產品包括生鮮運輸半徑限制,天然不適應全網流通、品控難度、生鮮損耗都是行業自身特點決定的,不能說這個行業的人不努力,而是行業特點。近些年隨著互聯網不斷加入,本身也在發生很多的變化。
我們數字化有一個清晰的特點它伴隨信息化手段逐步發展起來的,信息化從88年做飼料,飼料本身就是一與上游的主作物的生產,主作物供應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開始跟數字化的生產基地,一直是我們在注意去加強的內容。因為它對我們節奏、品質、數量都有很大的關系。
隨后信息化開始養牛、養豬,開始有了我們的奶業、乳業和我們的豬戰略。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工廠,就是廠域,因為畢竟要把東西加工出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往食品方面延伸,希望我們產業鏈延伸更好觸達消費者
我們97年、98年隨著城鎮化也開始了城鎮化過程是田園文旅過程。我們做的東西要更好觸達用戶,更好做分銷,所以有自己的銷售網絡和體系,覆蓋全國各種干線和冷鏈物流的網絡。
信息化在這么多年發展過程里面,發現在整個農牧產業里是核心企業。對上游、下游天然會形成供應鏈的關系,供應鏈金融的關系。同時在總書記提出的兩山理論以后,我們也加大對美麗鄉村的投入,形成了這方面的解決方案。
其實新希望整個產業的布局就是順著信息化產業延展近40年不斷深挖出來的,在這個過程里面從農業生產數字化基地、農業裝備、智慧畜牧、智慧牧場、智慧水廠、廠域物聯、冷鏈物流等慢慢形成自己的智慧方案。在互聯網+治理里面我們跟騰訊合資成立了一個公司,我們在冷鏈領域也有覆蓋全國冷鏈運輸網絡作為生鮮基礎設施的獨角獸企業,我們有基于大數據做風控的金融科技企業。當然在豬場、牧場等領域也有自己的儲備,不逐一解釋,感興趣小伙伴可以就具體項目和細分領域做更深入的交流。
在這樣的發展過程里面,我們的智慧農業、智慧工廠、智慧環境、智慧社區、智慧冷鏈、普惠金融、新零售、數字治理以及我們通過投資的方式所布局的智慧醫療和產業基建就形成了新希望在數字科技這邊我們看到的今天的布局和事業。
新希望基于新基建的概念,但其實在農業領域尤其在農產品流通領域正面臨一場新基建。從目前的小康到健康,大家更追求品質的過程當中,其實這面臨著新基建。我們做的冷鏈物流,用冷鏈物流的倉儲、配送、網絡+科技的方式,在農業領域做的這件事情其實也是農產品領域流通的一場新基建。這個就是目前新希望所延展出來的數字科技的布局。
所以新希望在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我剛才的解釋大家就能理解信息化是這么來做數字科技的,這么去深挖出數字科技的,已經做了哪些布局?我希望給小伙伴們做這樣的報告。
我們這幾年發展數字科技有幾個體會:
第一.數字科技與新希望40年形成的產業底座是DNA兩個螺旋,是不斷迭代上升。同時也有共同基因的雙胞胎,也是互相幫扶的命運共同體。
只要是我們的數字科技真正和產業密切結合的,像我剛才講到的我們的工廠、我們的農業、我們的冷鏈、我們的金融科技,尤其在三農領域的供應鏈金融等等,我們數字科技真正和產業密切結合,我們就能具備相比一般IT公司獨特的競爭優勢。凡是產業板塊里真用數字科技的,也都能在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是我們過去五年數字化發展留下的基本經驗。
我們現在面對著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痛點,我再列舉一些痛點。包括中小企業缺訂單、餐飲企業低價或者優價采購的需求、我們三農主體的產銷對接難題等等,我們針對這些行業痛點所衍生出來的數字科技的延伸,往往也都做的會比較成功或者比較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在我們的數字科技條線一直講產業成長的煩惱伴隨著數科生長的機會,我們產業40年所培育的底座饋贈給我們的就是數科發育的土壤,這也是我們基本經驗和體會。
下面第二部分匯報我們在做數字化轉型里幾個體會:
前兩天我在飛機上的時候,我也在想,報告里給大家總結匯報什么東西?我大概總結了幾句話:
價值和值價、焦慮和焦點、有心和有數、架構與構架,體檢和檢體的關系。我來逐一和伙伴們報告我們的體會和思考。
價值和值價,其實對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大家表面上都認為它非常有價值,但涉及到真正的投入,涉及到我們的定力、戰略、決心的時候往往會變得不同,甚至我們在每一個立項過程里都問它值不值這個價錢,在真正商業決策里這個無可厚非,但是背后也突出一個問題,大家在內心里到底怎么看待數字化轉型。我們聽過很多數字化轉型所謂成功的故事、英雄的事跡,但是其實在轉型的過程里面,逝世的人比存活下來的英雄多得多,這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世界上也沒有童話。
在這一點我們怎么理解?怎么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和它的真正產生的效益或者值價這個事情?我們認為有兩點:
第一.商業和科技要從相對分立到翻一本字典。
第二.從注重單維度產出到重視能力體系建設。
這個是業務和IT達成共識里兩個的基本經驗。
第一我們跟業務討論很多數字化轉型過程的時候,其實大家往往好像說起來的差異很大,但其實如果我們從經營、運營和一個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翻一本字典,我一直要求我們小伙伴要有業務、商業、經營思維,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內部更好的達成共識。
我覺得我們有時達成共識比做成一個項目要難、要根本、要基礎、要關鍵。
另外一個我們在做數字化轉型價值的時候,我們往往注重所謂的系統建設,大家后來又慢慢注重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相關的建設,但其實我們在轉型過程里面更多還要看到數字化轉型與商業創新和利益安排的關系,與形成數據資產的關系,與我們團隊能力建設的關系,與數字化信念的關系,與數字化領導官關系。如果我們數字化轉型里面在水平面以下部分做得更多,打實得更牢,這本身也是價值。
以上是價值與值價我們的一些認知。
再講焦慮和焦點。尤其是傳統企業在面臨今天數字化浪潮里面我們是焦慮的,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客觀上要承認,焦慮程度不同,但一定是焦慮的。但我們更要有焦點,如果我們沒有焦點,焦慮就會對我們形成傷害。怎么聚焦?必須要挖掘卓越運營的關鍵場景。有時候數字化轉型,我們不僅僅是建設某個系統,而更多是聚焦在運營場景里面去做商業邏輯的優化、業務價值的提升和整個商業與IT并行治理的體系的落地。
我估計我說這個話可能在座下面很多小伙伴都非常的有感觸,但確實也是這樣的,就是要去在我們焦慮當中找到我們卓越運營的焦點來做這個事情。
我們這種焦慮好像我們自己病了或者不夠健康,但是我們病了就得吃藥,我們以往覺得建設某個系統好像就在吃藥,但是我們確實不能忘了藥不能當飯吃。什么是藥?就是信息化建設某個系統或者項目就是藥,但什么是飯?業務、商業邏輯和商業價值是飯。
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
第三點是有心和有數。我們要不斷用心去琢磨商業邏輯的創新,我們也希望我們業務部門跟我們一起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更多的去琢磨這個事兒,首先要有心,有心基礎上我們再有數,再用數字科技手段去將業務上流程的梳理和精神上的洞察,用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加以固化和優化。所以流程的再造和創新它的難度和重要性,高于信息系統本身的互聯互通性。盡管我們有時看信息系統架構,我們常講信息架構、數據架構、基礎架構包括互聯互通它好像很難,但其實業務上是更難的。
我們有心和有數,我們大家都在建設很多應用系統,都在做數字化轉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做了很多解決方案也好、應用系統也好看起來長得大家都差不多,你有的系統我們家也有這個系統,但其實有沒有有心的去做、用心的去做?其實差異還是很大的,我不再一一舉例子。
前兩天我在首都國際機場看到一個東西很有意思,我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是很能說明當時我心里的一個體會。
男伙伴們經常在廁所里面看到這么一句話,如果把它比喻成我們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對業務提供的一種解決方案,我們發現這種解決方案就沒有用心,所以我們會發現它的效果很差。而我們在機場看到了這樣的東西,我覺得這是業務上有洞察,用心了,用自己用心的解決方案,用心的設計去解決問題,這樣取得的效果就完全不同的。我說要打強BIT專班,這個B是業務,IT是信息科技。
第四部分是架構與構架。我們做IT的人大家都不陌生所謂的架構,架構非常的重要,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集團性企業治理過程當中我們發現架構的梳理和逐步的深化確實非常關鍵,但是其中越是我們在甲方工作的CIO往往會發現我們經常在做一些下雨天修房子、高速路上換輪胎的工作。不是我們設想的每一幅美好的藍圖和場景都能非常順利的實現,所以我們構架的能力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在下雨天修房子、高速路上換輪胎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就像美國鬼子有個總統講過的一句話就是做一個計劃和時時刻刻應對新的場景做出的這種變化,到底哪個更重要?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應對變化往往顯得尤為可貴。因為我們在不斷的演進過程里面最終要創造出革命的效果,那就得心中要胸懷架構,在腳底下行動的還是要構架。
就像原來做IT的人,馬丁大叔曾經講敏捷宣言的話,就是個體和互動高于流程和工具,工作的軟件高于詳見的文檔,客戶的合作高于合同的變化,響應變化高于計劃。這里沒有在講架構和構架,但它反應出一個觀點,我們要在架構與構架之間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
接下來分享的第五點就是所謂的體檢和檢體,我把它比喻成我們貌似在做體檢。就像一個人一樣,我們希望一個人健康高質量的生活,但是我們怎么做到?我們只能定期體檢,我們更加關注離散性指標性結果,而沒有關注健康管理持續性的過程。其實我們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以前也面臨這個問題,我們去看一個離散性的結果,沒有關注持續的進程,所以我們現在要更多的從關注這種離散性結果到關注持續性的結果。從管理到生產過程中本身數字化,從粗顆粒度到去追求擁有更細顆粒度的數據。無論空間、范圍、以及精度上都更加細顆粒度就像我們的檢體。以前說健康時大家會做體檢,現在會戴手表,它的數據更加精準、連續、更加具體個性化,這整個也是我們今天在從過往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過程里面必然要面臨的問題。
我們經常會講到數據和信息,但是我們今天不得不承認它的重要性。就是沒有數,我們所有的業務決策就沒有根據,真的是無數則無據。同時如果沒有信沒有我們的數據,沒有信息,我們業務上的脈搏、氣息就會變弱,就會變得沒有那么有活力,這個確實特別重要。
我們一直在回答數據和企業到底是什么關系?數據邊界定義了企業邊界。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小伙伴都能特別深刻的理解,我們現在也有越來越深刻的體會。
第一.我們原來坐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原來會聽廣播,但現在出租車司機看滴滴,聽滴滴。滴滴的數據其實就決定了這個公司的業務邊界,某種意義上也吞沒了其他公司業務范圍。因為它擁有了出行的數據,所以它延展了它整個業務的邊界,延展了整個企業的邊界,但同樣的金融領域也是,我們拋開最近的資本無序擴張不說,我們就講很多人為什么能做金融?因為金融的核心是關于信用、風險與定價,當然如果一個企業擁有了關于信用、風險與定價的數據,它就可以做金融。
我們仔細回想起來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也就是這么發展起來的,當我們知道一個店鋪的經營者它的過往經營記錄、它的信用情況甚至存貨、交易量、顧客情況,我們就可以為它的金融的行為以及為它的金融服務做出風險的評估和定價。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業務范圍延展到金融領域,明明我們做的是數據化、電商化,一旦擁有這個數據企業邊界就在延展。
我們如何從肉蛋綜合供應商變成未來我們吃這個行業的產業中臺,變成食材供應一體化,變成吃這個行業的產業互聯。我們也在想我們的數據從哪兒來?我們的業務從采購、生產、經營、銷售如何更好的在線化?如何去拉深我們的企業邊界,以更好的去創造我們的客戶價值?這是我們一直在想的和做的。
這個是我剛才給大家報告的幾個題目:所謂的價值與值價;焦慮與焦點;有心與有數;架構與構架;體檢與檢體的一些體會。
當然其實做數字化轉型它是一個與業務同步生發、同步生長、同步成長的過程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其實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是一個我們不斷在定義自己要變成什么樣子,并且拿出榔頭去把自己打造成那樣的一個過程,這是一個非常艱辛,同時充滿希望、期待、美好的過程,我們也希望跟我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為我們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按照我剛才給大家承諾的,最后我也將我的微信在這里再展現一下。特別感謝老范帶領我們會務團隊,帶領組織,給我們CIO們創造更好的機會。我也希望我們借著這樣的機會開展更多、更廣泛線上、線下甚至一對多、一對一更好的交流。
我今天也非常遺憾沒能現場跟大家交流,并且去形成更好的連接,所以非常、非常的遺憾,所以我在這里停留幾秒鐘,也希望將來跟大家有更多切磋、交流甚至是合作的機會,謝謝大家!
非常的希望我們大會能圓滿成功,也希望我們每個小伙伴都能有自己的收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