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金融行業一直走在各個行業的前列。隨著新一輪數字化浪潮的襲來,目前各大銀行、保險機構都把金融科技作為新的發展方向,不僅旨在利用其提升傳統金融業務的競爭力,更希望搭建生態圈與平臺,對外輸出創新科技,進而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其中,中國平安在2017年確立“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2019年1月1日,中國平安把使用十年的LOGO進行了修改,將LOGO底部的“保險·銀行·投資”更換為“金融·科技”。這意味著,科技不僅僅像以前只是輔助支撐業務的形式,而將成為中國平安的主力發展方向。為了配合業務重心的調整,中國平安在組織架構上也進行了相應的準備。比如在今年新增了聯席CEO,專門主管科技業務。
近年來火熱的AI人工智能技術,是中國平安的重點拓展領域之一。平安科技有限公司CTO方國偉在IPF2019表示,AI要成功落地,首先必須要有數據,深度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
平安科技有限公司CTO方國偉
據悉,中國平安在過去30年的業務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包括在傳統業務中擁有約1.8億的金融客戶,以及5億多的互聯網用戶。方國偉表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平安做了很多互聯網的創新,包括“E+”等等,幫助公司獲得了很多數據。
AI在中國平安內部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財務、法律、投資等很多部門都在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來提升業務效率。比如,在車險理賠方面,利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以及數據挖掘技術,對于車損圖片,自動計算損失項目、損失程度和損失價格,大大節省車險定損的時間;在投研工作方面,通過AI和大數據技術構建智能投研平臺,為投研決策以及風控管理提供支撐。
方國偉介紹,目前中國平安擁有3萬多的IT團隊,以及1千人的大數據科學家團隊,來負責做AI模型算法設計等工作,其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在上百個場景中應用,并已經成功對外輸出。
例如,香港政府2018 年啟動了電子身份證eID項目,未來香港市民用電子身份證便可以在線下消費、公交卡、社保等近100個場景中使用。其中,與生物認證相關的服務調度平臺正是由平安科技提供的。
此外,平安科技還積極加強底層技術的研究。去年,平安科技與浪潮聯合發布了伏羲實驗室,借助浪潮在軟件、硬件以及AI方面經驗積累,與平安最新的應用場景相結合,賦能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
其中,超高性能AI金融云主機是“伏羲實驗室”未來三大研究方向之一。今年4月,伏羲實驗室正式發布了平安云B1超高性能AI金融云主機,適用于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中的海量數據計算、分析、挖掘,力爭成為全球最強大的AI計算主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