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CIO新聞中心 → 正文

濰柴動力IT->BPIT->DxT堅實行進之路

責任編輯:cd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7-20 09:34:25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數字化轉型是從2015到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轉換、融合和重構一直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詞眼。汽車制造業如何數字化轉型呢?在7月14日舉辦的2018汽車行業CIO現場,濰柴動力流程規劃IT總監陸成長為大家分享了《濰柴動力IT->BPIT->DxT堅實行進之路》主題演講,講述了這些年濰柴動力信息部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心得體會。

以下是現場速記:

【濰柴動力流程規劃IT總監 陸成長】

陸成長:首先謝謝主辦方及范總,讓我有機會來和大家分享交流。在這里我說4點,介紹一下我們的企業。我們濰柴集團去年的營業收入到了2031億人民幣,也已經達到了集團的要求,但是我們沒有去提到審批申請,因為從現在的產業結構來說,對國家的影響比較大,一旦進入進去以后,如果有一些波動再出來就不太好看。所以我們按照集團領導的要求,進一步夯實基礎再去申請。

另外一個,我們現在是五大板塊,有整車、客車、機械、叉車和發動機板塊,還有智慧物流,我們會和叉車綜合起來做智慧物流。我們近期還在積極的投入新能源汽車,投入電機、電池等500多個億做這個事情。同時在金融服務方面,也是我們的一個板塊,當然這個材料沒有寫金融的主題。一開始我是想說IT、BPIT和DxT的行進之路,我們濰柴動力是代表一些企業的行進之路的方向的,現在最火的一個詞是DxT,但是我們可能對一些事情還是要來龍去脈看一看,DxT的鋪墊和基礎甚至未來的發展是什么。

這里面有兩塊,第一個是管理模式上我們要做一些思考,第二個是信息基礎,這是智商和情商齊頭并進的結果。這里第一部分涉及到一個大背景,這個大背景可能說起來比較虛幻或者比較懸,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講一講。第二部分是體驗行進之路,也就是說我們的行進之路。第一個是大背景,我們有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我們一直在合作,他們做了一個材料。至少在我們的知識結構里,我是非常認可的。

他是按照這個說法,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有三個大階段:第一個是農業化階段,這個就是我們中國稱霸于世界全球的一個規模階段。第二個是工業階段,可能我們受到一些欺凌落后。第三個是在工業化末期、信息化初期,因此我們國家提出了“兩化融合”的思路,也就是說要由工業化末期轉化為信息化初期,我們在這個階段換道超車,可以做一些以前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我個人是80后,這些大的歷史我喜歡對它形象化的認識,主要是幾個常看的幾個電影,讓大家認識一下這個事情。

比如說農業化,不是說到現在這個階段或者以后的階段就不需要了,還是需要的,有一個電影《星際穿越》有一個片段,在一個大花園里面,農作物中間是無人去工作的,由機器去操作,這個是國家農業文明的一個新的階段。工業化是這個電影里面有很多小機器人和大機器人,它代表了未來工業產品的形態,不是單獨一個企業、一個公司就能夠交付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需要很多的企業進行平臺化,平臺上有很多小微一起來交付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再上面有一個信息化化時代,有兩部電影,主要是講述網絡虛擬空間的意義和概念,有一個空間是讓你在睡著的時候去體驗另外一個人生、一個副本,甚至說在這個副本里面可以快速的過500年、1000年,你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這是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我們國家提出“兩化融合”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是工業時代,要做智能制造,其實相當于跟德國4.0有點像,他是在制造業要做精、要做專、要做全鏈接。第二個是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要做全領域,要連接各個客戶、連接各個渠道,在中間是所有事情的焦點。再就是“一帶一路”在工信部兩化融合服務聯盟的定位,“兩化融合”的模式可能和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不是一個概念,這是一個國家提法的問題,是我們要推向整個世界的,它不是國家的方案。這樣當我們的世界接觸到這種模式的時候,在這種模式下制造出來的產品和輸出的東西就會不像以前那樣了,因此我們可能是這樣的一種意義。

整個核心的是四要素,我們跟很多企業接觸,我覺得這一套國家很多院士、專家,已經基本上可以涵蓋這些企業的發展。其實這個戰略性方案和要素以及數據中心關系到切身利益的,包括PPC的改進也都是最近發布的。這是一個大的背景,我主要大概說一下。

再看看企業,也就是說在國家的發展中,我們企業該怎么去做。我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信息化就是IT,第二個是流程信息化BPIT,就多了BP兩個字,第三個是數字化IT,當然這里多了一個字。每一個多兩個字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逐個說明一下。這里所說的投入或者發展肯定有我們的資金投入,包括人力資源和資源的投入,但是在這個圖上實際上有一個觀點,信息化把中間的流程打通,在這之前可能是投入多,但是見效的少,在這之后會有很多改進。這是

下面行業統計的IT投入比例,現在可能有變化,我們在硬件投入上會少一些,在軟件投入上多一些,在人才投入上就會更多,包括外包,這個比例實際上是有變化的。在全國投入的平均水平是1.5%,我們集團有時候有一年達到了1%,有時候是0.8%左右的比例,這是投入的占比。這個是開始我們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息化IT階段,就是這樣的一個圖,看這個圖,這是搞IT信息化階段最常見的一張圖,ERP、PDM、CIM很多都會用到。這張圖是以前只搞信息化的時候企業會用,這是IT里面最經常看到的。

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那個時候提得更多的是軟件包驅動,我們有什么企業就用什么,很少做研發,很少在用戶體驗上做更多,只要先把業務支撐起來、先把業務固化下來就好,相當于是溫飽階段,這是一個主要的特點。下面又有幾個特點,發展到這個時期的后期就會有幾個問題出來,第一個問題其實是最明顯的,用戶體驗低,微笑曲線會在大約4到5年的時候會觸底,很多業務部門開始懷疑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這只解決了溫飽。

第二個難題是架構管理難,這張圖在這個階段是架構管理非常難,有一個業務部門領導去看,覺得你的業務系統非常好,回來就說你給我買一個什么系統,要實現什么功能。另外又要做負載,就加一個ITSL運維系統,加一個視頻總線系統,這個架構管理是非常難的。所以說,你可以畫得簡單,簡單就這么多,但是畫得詳細架構管理非常難。

第三個問題是業務部門對IT的要求提高,剛才說業務部門只要IT把這個服務做到就行了。IT部門認為自己把業務部門講得很清楚,很多項目根本不需要業務部門在場,把業務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你真的講清楚了嗎?真的能跟上業務的發展嗎?這些都是問題,企業主體的競爭力和運營就會弱。這個是IT時代的特點。

第二個時代是流程信息化時代,加上流程兩個字截然不同。這個時代的一個最主要的依據,要套用世界500強都在用的架構理論,數據化是把實體企業抽象為各種數據,再為組織流程系統部署網絡,有這樣的概念,這個東西是依照于它來做的。你看架構主要是分兩塊,第一個是業務架構,第二個是應用架構,這兩個怎么適配來一起支撐上游企業的經營目標?業務架構分為這兩塊,應用架構是分為這四塊。比如說業務量是上升還是下滑,這里就有這樣的一個趨勢,我下面也說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趨勢。

這個概念是這樣的,一個企業變成另一個企業,無論是貿易型的、制造型的、或者是家電,可能都會有轉型的理由,也就是說這是通用的,所有企業想要有挑戰性都有這個東西。實際上在企業里運用的時候,我們一般這個是COO,這個是CIO等,主要是用于企業內部劃分片區、劃塊,也就是說這個業務流程面向的是領導,要么是董事長、要么是領導,對企業進行分工,企業每一個科長、每一個組長應該是干什么的,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這個可以一直分解到第四層。

第二個是端到端,準確來說它是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變成客戶的。比如說從我洞察客戶的需求、洞察技術發展趨勢,到產品研發交付上市,到上市之后的售后服務保障等,形成一級、二級等等層級,它面對的是客戶,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這個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國有企業,我們是從業務切入的。這是兩個方向,同樣這個也可以一二三四分解下去,到第四級、第五級的時候業務就會重合起來,企業操作打一個電話、下一個單、跟客戶做一次回訪,就會重合起來。

重合起來以后,第一個是企業的業務流架構,所以說無業務無IT,如果連業務連流程架構都沒有,其實做IT的時候是被動的,第一個階段應該做集群,不是第二個階段做。所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一個抓手是做這個事情。這個做完之后,我們要對IT的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進行調整,不是說不變的,跟上面那個不一樣。

這里我也打了一個箭頭,一個是應用架構,它是慢慢下降的,慢慢的變成IT的事情,不是企業的事情,這個下面有說明。應用架構是會變得少一些的,凡是數據架構,因為未來的時代是數據的時代,數據架構變得舉足重要。其實如果對這十幾年的經營畫一個圖,在數據架構、數據資產、數據管理上用過的手段想想都后怕,是一個個走出來的,其實沒出問題,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這里的技術基礎是IT的支撐,我就不做解釋了。

下面我們看應用架構,應用架構的基礎一定是業務流程,沒有業務流程不要搞IT,包括決策支持、包括基礎設施。這個階段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信息系統,一提到業務流程的信息系統覆蓋度,我們只達到27%,也就是說以上所有業務是不是IT系統支持的,是不是還有郵件、excel等外部軟件不在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必須要有一個支撐,要有數據流程的把控。第二個是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的覆蓋度,我們現在是46%,這個很難。比如說覆蓋企業的營收業務,你是覆蓋了,但是1到5分,有小的數據缺陷,有大的數據缺陷,有微小的用戶體驗差的,最終滿分5分,滿分是非常難的。現在我們企業是有去做的,所以這個階段就講到這里。

我們IT會做什么事情呢?可能IT首先要去做轉型,就是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后臺的一些概念,這個是一個大平臺。其實你看前、中、后臺,在這個時候要去談業務,IT在后臺,不要讓業務指著IT的信息系統,也不要讓IT人員講業務,業務講得很清楚,這是不對的,可以綜合發展。因此有一些前臺系統,有一個大平臺的管理,這個做起來的工作是無窮盡的。你可以起步,可以在征途中,但是你說拿到資質的,目前還沒有企業拿到資質。

后臺把我們以前用的那些核心的套件進行解耦,目前我們是在解耦,我們把ERP解耦。解耦之后只剩下核心的功能放在這里,其它部分的該放到別的地方就分別放進去,這個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因為解耦之后才有上云的可能,這個肯定是要解耦的,只有解耦之后才能云化,云化以后在世界500強在知名企業里才有最大的基礎。人家就是那樣的,你非要把自己搞出來,搞得入鄉隨俗了,很多的業務和交易就不容易做。所以這個過程是做后臺的解耦,這個事要做。

我再把前、中、后臺說一下,我舉的是這個例子,剛才也有一個,從訂單到入庫到復盤等等,其實這就是企業的經營過程。采購部的領導和人員就是做這個事情的,為企業做業務,所以對這一塊的業務一定是業務部門是這個流程的功能,他每天8個小時下工夫一定是在這里。那么IT在做什么呢?比如說財務訂單肯定是在ERP里面的,對于發票原來有票據管理系統,現在是財務共享管發票和票務的,有付款系統,有供應商關系的系統,甚至有跟供應商的社交系統。你看IT就是管這些系統,但是這個時候業務部門不需要關心有哪個系統管,不用說這個系統怎么又壞了,這個業務支持不了或者運行不了或者體驗度不高或者需求實現不了,這個由IT來做。

還有一個是IT的大中臺,大中臺有幾個大的問題,第一是分析每個崗位上的系統,這個崗位的領導人要分不同的情況去看整個業務流程的情況,這個時候IT要做好這個事情。第二是定制化的業務發展,為什么說定制化的業務發展呢?原來只是一個企業里面的方法,現在方法也不一樣了,比如說服務的方法、銷售的方法、生產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后臺系統和業務流程都不一樣,所以要調整一下。這是非常友好的,甚至將來很多事情在這里就可以做。第三是微服務,能夠快速提供服務。第四是極致客戶體驗,現在這個時代你可以有一個典型概念,比如說5分鐘甚至5秒鐘,你不可以忽視,你要捕捉他的頻率去給他提高服務質量,肯定是一條出路。

在這里最主要的在BPIT階段,該業務部門講的時候讓業務部門去講,我們IT人員要做好我們的事情。當企業下達一項銷售指標的時候,在年度分解績效合約的時候,業務部門主動叫IT參與,我要做這樣的事情,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我業務要做成什么樣,你要怎么抽簽去符合我的期待,然后去交付。業務部門和IT簽訂績效合約,到年底的時候完成了,一起建設好了,這種情況、這種結果是比較理想的。這里還有一句話要寫上去,企業的流程管理和IT架構管理符合企業的運營管理規定,企業的運營管理符合企業的業務經營,這個是不一樣的,最終的目的是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的運營。如果這里稍微偏了或者是卡位、越位了,就會有反彈、就會有痛點,甚至會消磨,不僅是消磨資金,還消磨時間、消磨我們的巨大成本。

IT架構的第二個是數據架構,它現在比應用架構還要重要。這是數據架構,你看不是數據架構每個企業都要重頭建的,都是有一個模型的,只是這個模型需要顯性化,需要顯性到excel去、顯性到審核去。所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數據模型,我們怎么顯性化。前面的幾個流程的業務功能與業務分布,我們要把數據模型構建起來。這里有兩項事情必須要做,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數據管理,實際上數據到底怎么樣,錄完之后調了多少,到底客戶的視頻與音頻播放其中被刪掉了多少不好的、保留了多少好看的都要管理起來。其實你看這里,如果說這十幾年走過來多套信息存在,我們這十多年做下來要去復盤,做下來一看好像在這兩方面效果不怎么好,一直希望做全的、做清晰的事情,這些事情需要把它做起來,兩到三個人一起做這個事情,慢慢的就會帶動一些機制流程,從得罪人到大家都認可,就會逐漸發現是不一樣的概念。

這是數據架構,數據架構對應的數據庫需要早搭建比較好,傳統的數據倉庫和新的數據一定要合起來。因為我們畢竟是要合起來的,我們不是互聯網企業,我們是傳統企業,我們要把它合起來。然后應用上面這張圖,把數據標識出來,分塊分區域的把數據做下來,哪怕現在不分析、沒法分析,數據資產財富流失。像在一個會議室里開會激烈的討論,最終形成會議紀要,這些東西都存下來,將來再想要的時候數據都流失了、沒有了、喪失了。包括設備場景各種數據,如果不把它有序有標識的存下載,將來再做分析的時候就沒辦法了。所以對于數據庫的概念,沒必要看清楚再做,馬上做就可以,這里的投入肯定是要賺的。

這是一個流程IT,再下面是數字化DxT,這個我想還是先從技術、先從信息化、信息技術開始講起,然后再講它的模式。信息技術有這幾個方面,我也一直說做工業4.0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現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工業4.0體系聚焦于車間內部的智能制造方向。人類社會的幾萬年和工業時代的幾百年是有一個區別和銜接的,本身也有基礎,也有產業。所以說,對于IT技術、網絡技術是觸動我們現在做數字化轉型的原因,它跟流程數字化不一樣,雖然有基礎的銜接,但是是完全不一樣的定義。

我分別說一下,大家知道移動互聯網是第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具體我不去念了。但是我們企業有一個故事,大約7年以前,我們去做信息系統,做出庫管理,有很多的供應商打電話催貨,我在高速上馬上下高速了,實際上還沒有從家里出發呢,導致我們的生產很慢,這個過程是損失巨大的。我們給客戶交付的時候,車早早開出了,但是有的雇傭公司因為我們雇傭費結算不及時,把車拉到什么地方就停下來了,要挾我們說雇傭費不結這個車不給你拉到地方。但是那個時候我們解決不了,我們就考核,扣、罰,幾百萬、幾十萬的罰。后來移動互聯網出現以后,IT系統的前沿分支就可以把剛才的那些問題都解決掉。

當然中間做的時候會有一些彎路,但是我覺得要這樣做,去嘗試,多花錢、多走彎路也要去走。有時候一條直路走過去,他們不認為這是答案,走了幾個彎路過去一看,原來這個最好。

第二,工廠全鏈接。如果移動互聯放在車間里、工廠里,我們去做這個。我們現在在工廠做,其實不光是IT在創造,現在董事長、總裁到車間帶人走訪的時候,一看聚了一大堆人,帶著口罩在操作,就很反感,他有這種意識。下命令給制造部門和我們部門,多少時間把人從多少減到多少個,多長時間讓人不要戴口罩,可以穿白色衣服上班,把污染降低,把需要人操作的換成自動化,這就是意識。這需要全鏈接很多。

在移動互聯網這里,有個評估機構給出一個倒三角,整個工廠互聯近階段應該屬于倒三角的下階段,以企業私有云為主,這些數據讓企業拿出去不放心,一些企業搞私有云,運行了幾年后發現沒問題,無功也無害。目前階段這塊肯定是倒三角的下游,向上面一些就是社交、服務、供貨商,那些是倒三角的上游。

第三,大數據。我們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正式成立大數據部,除企業信息化部門之外單獨成立了一個大數據部,其中的人員組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各個業務部門找的,原來是組機人員,去做數據分析,從原來的方式要改成平臺化系統。第二部分從社會上招聘一幫數據工程師、專家去搭平臺,做數據分析。第三部分是數據分析,數據科學家有一部分也要做數據分析。還有一些經營決策業務骨干拉進來,做數據分析。這樣一個部門有與沒有差別比較大,即使在IT部門下面設一個組,或者設一個橫向的線,跟單獨有這么一個部門也不一樣,還是有些區別。

所以在大數據方面,無論是之前沒研究透、沒看清楚,還是像我們已經起步正在做的時候,目前也是有點問題,它跟物聯網企業不一樣。

第一個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新體驗、新亮點,如果沒有新體驗、新亮點肯定是不行的,我們搞個新東西,你沒有新的改變,這必須有,只是某一個點的應用或者某一條小短線的應用,不做大,圖大的話容易做死。

第二個就是要有平臺,我們董事長有句話,他要把人工智能做成企業的大平臺基礎,其實大數據也是,讓每一個人都會介紹大數據分析,搭平臺的重要性,平臺搭出來,我這個平臺可以給其他的業務系統和業務部門提供多少的接口,增值服務的接口,這是它的能力體現和價值體現,不需要自己去做,因為這幫人還是搞大數據的,最終所有業務改進、業務決策優化更多應該是縱向的,不是把它攬過來。

還是這兩點,在沒有看清楚的時候,要做什么,第一個就是基礎跟進,我們再建100個信息系統、軟件系統的時候,如果在PaaS上做得少了,無論是自己投資、自己建,還是稍微做得少了,一定階段就會發現這個短板彎了,就像釣魚桿一樣。

會耽誤很多的時間,會耽誤很多的進程,剛才所說的從企業私有云到行業,再到真正的公有云,都要尋求好用一些,不管它是誰的,拿來我們做集成管理。物聯網這個我不需要多說,包括智能產品,我們現在對發電機上做了很多,現在整車上年收費680塊,發動機上現在沒有收費,有一些收費模式。

上面講的是技術,我覺得數字化階段是技術要稍微領先于管理模式,我們每個都在追,追完了要去游。這是數字化轉型,這是模式化,我們在想下一步繼續做什么呢?到底轉什么?后來就去看了別的老師講的,我覺得這個比較貼切,分5個:1、領導力轉型,決策模式轉型,把所有總裁、董事長、員工報表砍掉,從現在開始不允許報了,深入技術挖掘。2、運營模式的轉型,這些年我們從5.8億、8個億到12個億,每年都在加強措施,但大部分降是在管理費用、差旅費用降低,到采購價格降低,比較粗、野蠻的方法,你想把成本再降,沒有把數據采集下來,怎么優化、怎么降。如果大工業體系不去跑跑路子,現在用分布式MRT可以13秒到14秒運行完一次,這是不敢想象的,我們是4個小時,對生產、XM缺件是不夠的,但是改變以后,我們都不知道改變以后會產生多大的影響。3、生產模式的轉型,快速灌模,這是人的高級智慧突出來的,去進行建模,包括粗加工。4、全方位體驗。5、信息數據的挖掘,比如說IT部門下一步的價值優勢不光是做項目部件的支持,還要看IT部門能不能把數據挖掘出來,做多少貢獻,多少輸出。

這些是具體的改變機會點,從設計、計劃、生產、客服,最后畫的圖是一樣的。這個是轉型的結果,華為他們都在用這張圖,上面是重塑運營模式,這個是重塑業務模式,實際上在重塑之前還有一個階段是轉型,重塑是把自己重新塑造成原生態的,像這個探索是否要重塑,現在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曲線前進的過程,有這樣一個定義,它跟原來的流程清晰化完全是一樣的。

打個比方說,數字化轉型相當于是給我們企業全員做一次數字化的培訓,這種數字化轉型有初級、有高級的,最終要產生一張學位圖,然后他拿著這張數字化學位圖像原來的會計師一樣,用傳統六西格瑪改進方法實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用這種方法實時改進。不僅僅是幾個人、幾百個人。我們現在也正在做,類似于六西格瑪,因為我們那個搞過3、4年,投入很多,現在主要做這個體系。將來有一個常規的,每個人都可以提效、改進、評價、獎勵、處罰、培訓。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關鍵字:濰柴動力ITBPITDxT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濰柴動力IT->BPIT->DxT堅實行進之路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CIO新聞中心 → 正文

濰柴動力IT->BPIT->DxT堅實行進之路

責任編輯:cd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7-20 09:34:25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數字化轉型是從2015到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轉換、融合和重構一直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詞眼。汽車制造業如何數字化轉型呢?在7月14日舉辦的2018汽車行業CIO現場,濰柴動力流程規劃IT總監陸成長為大家分享了《濰柴動力IT->BPIT->DxT堅實行進之路》主題演講,講述了這些年濰柴動力信息部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心得體會。

以下是現場速記:

【濰柴動力流程規劃IT總監 陸成長】

陸成長:首先謝謝主辦方及范總,讓我有機會來和大家分享交流。在這里我說4點,介紹一下我們的企業。我們濰柴集團去年的營業收入到了2031億人民幣,也已經達到了集團的要求,但是我們沒有去提到審批申請,因為從現在的產業結構來說,對國家的影響比較大,一旦進入進去以后,如果有一些波動再出來就不太好看。所以我們按照集團領導的要求,進一步夯實基礎再去申請。

另外一個,我們現在是五大板塊,有整車、客車、機械、叉車和發動機板塊,還有智慧物流,我們會和叉車綜合起來做智慧物流。我們近期還在積極的投入新能源汽車,投入電機、電池等500多個億做這個事情。同時在金融服務方面,也是我們的一個板塊,當然這個材料沒有寫金融的主題。一開始我是想說IT、BPIT和DxT的行進之路,我們濰柴動力是代表一些企業的行進之路的方向的,現在最火的一個詞是DxT,但是我們可能對一些事情還是要來龍去脈看一看,DxT的鋪墊和基礎甚至未來的發展是什么。

這里面有兩塊,第一個是管理模式上我們要做一些思考,第二個是信息基礎,這是智商和情商齊頭并進的結果。這里第一部分涉及到一個大背景,這個大背景可能說起來比較虛幻或者比較懸,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講一講。第二部分是體驗行進之路,也就是說我們的行進之路。第一個是大背景,我們有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我們一直在合作,他們做了一個材料。至少在我們的知識結構里,我是非常認可的。

他是按照這個說法,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有三個大階段:第一個是農業化階段,這個就是我們中國稱霸于世界全球的一個規模階段。第二個是工業階段,可能我們受到一些欺凌落后。第三個是在工業化末期、信息化初期,因此我們國家提出了“兩化融合”的思路,也就是說要由工業化末期轉化為信息化初期,我們在這個階段換道超車,可以做一些以前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我個人是80后,這些大的歷史我喜歡對它形象化的認識,主要是幾個常看的幾個電影,讓大家認識一下這個事情。

比如說農業化,不是說到現在這個階段或者以后的階段就不需要了,還是需要的,有一個電影《星際穿越》有一個片段,在一個大花園里面,農作物中間是無人去工作的,由機器去操作,這個是國家農業文明的一個新的階段。工業化是這個電影里面有很多小機器人和大機器人,它代表了未來工業產品的形態,不是單獨一個企業、一個公司就能夠交付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需要很多的企業進行平臺化,平臺上有很多小微一起來交付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再上面有一個信息化化時代,有兩部電影,主要是講述網絡虛擬空間的意義和概念,有一個空間是讓你在睡著的時候去體驗另外一個人生、一個副本,甚至說在這個副本里面可以快速的過500年、1000年,你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這是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我們國家提出“兩化融合”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是工業時代,要做智能制造,其實相當于跟德國4.0有點像,他是在制造業要做精、要做專、要做全鏈接。第二個是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要做全領域,要連接各個客戶、連接各個渠道,在中間是所有事情的焦點。再就是“一帶一路”在工信部兩化融合服務聯盟的定位,“兩化融合”的模式可能和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不是一個概念,這是一個國家提法的問題,是我們要推向整個世界的,它不是國家的方案。這樣當我們的世界接觸到這種模式的時候,在這種模式下制造出來的產品和輸出的東西就會不像以前那樣了,因此我們可能是這樣的一種意義。

整個核心的是四要素,我們跟很多企業接觸,我覺得這一套國家很多院士、專家,已經基本上可以涵蓋這些企業的發展。其實這個戰略性方案和要素以及數據中心關系到切身利益的,包括PPC的改進也都是最近發布的。這是一個大的背景,我主要大概說一下。

再看看企業,也就是說在國家的發展中,我們企業該怎么去做。我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信息化就是IT,第二個是流程信息化BPIT,就多了BP兩個字,第三個是數字化IT,當然這里多了一個字。每一個多兩個字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逐個說明一下。這里所說的投入或者發展肯定有我們的資金投入,包括人力資源和資源的投入,但是在這個圖上實際上有一個觀點,信息化把中間的流程打通,在這之前可能是投入多,但是見效的少,在這之后會有很多改進。這是

下面行業統計的IT投入比例,現在可能有變化,我們在硬件投入上會少一些,在軟件投入上多一些,在人才投入上就會更多,包括外包,這個比例實際上是有變化的。在全國投入的平均水平是1.5%,我們集團有時候有一年達到了1%,有時候是0.8%左右的比例,這是投入的占比。這個是開始我們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息化IT階段,就是這樣的一個圖,看這個圖,這是搞IT信息化階段最常見的一張圖,ERP、PDM、CIM很多都會用到。這張圖是以前只搞信息化的時候企業會用,這是IT里面最經常看到的。

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那個時候提得更多的是軟件包驅動,我們有什么企業就用什么,很少做研發,很少在用戶體驗上做更多,只要先把業務支撐起來、先把業務固化下來就好,相當于是溫飽階段,這是一個主要的特點。下面又有幾個特點,發展到這個時期的后期就會有幾個問題出來,第一個問題其實是最明顯的,用戶體驗低,微笑曲線會在大約4到5年的時候會觸底,很多業務部門開始懷疑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這只解決了溫飽。

第二個難題是架構管理難,這張圖在這個階段是架構管理非常難,有一個業務部門領導去看,覺得你的業務系統非常好,回來就說你給我買一個什么系統,要實現什么功能。另外又要做負載,就加一個ITSL運維系統,加一個視頻總線系統,這個架構管理是非常難的。所以說,你可以畫得簡單,簡單就這么多,但是畫得詳細架構管理非常難。

第三個問題是業務部門對IT的要求提高,剛才說業務部門只要IT把這個服務做到就行了。IT部門認為自己把業務部門講得很清楚,很多項目根本不需要業務部門在場,把業務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你真的講清楚了嗎?真的能跟上業務的發展嗎?這些都是問題,企業主體的競爭力和運營就會弱。這個是IT時代的特點。

第二個時代是流程信息化時代,加上流程兩個字截然不同。這個時代的一個最主要的依據,要套用世界500強都在用的架構理論,數據化是把實體企業抽象為各種數據,再為組織流程系統部署網絡,有這樣的概念,這個東西是依照于它來做的。你看架構主要是分兩塊,第一個是業務架構,第二個是應用架構,這兩個怎么適配來一起支撐上游企業的經營目標?業務架構分為這兩塊,應用架構是分為這四塊。比如說業務量是上升還是下滑,這里就有這樣的一個趨勢,我下面也說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趨勢。

這個概念是這樣的,一個企業變成另一個企業,無論是貿易型的、制造型的、或者是家電,可能都會有轉型的理由,也就是說這是通用的,所有企業想要有挑戰性都有這個東西。實際上在企業里運用的時候,我們一般這個是COO,這個是CIO等,主要是用于企業內部劃分片區、劃塊,也就是說這個業務流程面向的是領導,要么是董事長、要么是領導,對企業進行分工,企業每一個科長、每一個組長應該是干什么的,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這個可以一直分解到第四層。

第二個是端到端,準確來說它是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變成客戶的。比如說從我洞察客戶的需求、洞察技術發展趨勢,到產品研發交付上市,到上市之后的售后服務保障等,形成一級、二級等等層級,它面對的是客戶,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這個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國有企業,我們是從業務切入的。這是兩個方向,同樣這個也可以一二三四分解下去,到第四級、第五級的時候業務就會重合起來,企業操作打一個電話、下一個單、跟客戶做一次回訪,就會重合起來。

重合起來以后,第一個是企業的業務流架構,所以說無業務無IT,如果連業務連流程架構都沒有,其實做IT的時候是被動的,第一個階段應該做集群,不是第二個階段做。所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一個抓手是做這個事情。這個做完之后,我們要對IT的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進行調整,不是說不變的,跟上面那個不一樣。

這里我也打了一個箭頭,一個是應用架構,它是慢慢下降的,慢慢的變成IT的事情,不是企業的事情,這個下面有說明。應用架構是會變得少一些的,凡是數據架構,因為未來的時代是數據的時代,數據架構變得舉足重要。其實如果對這十幾年的經營畫一個圖,在數據架構、數據資產、數據管理上用過的手段想想都后怕,是一個個走出來的,其實沒出問題,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這里的技術基礎是IT的支撐,我就不做解釋了。

下面我們看應用架構,應用架構的基礎一定是業務流程,沒有業務流程不要搞IT,包括決策支持、包括基礎設施。這個階段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信息系統,一提到業務流程的信息系統覆蓋度,我們只達到27%,也就是說以上所有業務是不是IT系統支持的,是不是還有郵件、excel等外部軟件不在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必須要有一個支撐,要有數據流程的把控。第二個是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的覆蓋度,我們現在是46%,這個很難。比如說覆蓋企業的營收業務,你是覆蓋了,但是1到5分,有小的數據缺陷,有大的數據缺陷,有微小的用戶體驗差的,最終滿分5分,滿分是非常難的。現在我們企業是有去做的,所以這個階段就講到這里。

我們IT會做什么事情呢?可能IT首先要去做轉型,就是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后臺的一些概念,這個是一個大平臺。其實你看前、中、后臺,在這個時候要去談業務,IT在后臺,不要讓業務指著IT的信息系統,也不要讓IT人員講業務,業務講得很清楚,這是不對的,可以綜合發展。因此有一些前臺系統,有一個大平臺的管理,這個做起來的工作是無窮盡的。你可以起步,可以在征途中,但是你說拿到資質的,目前還沒有企業拿到資質。

后臺把我們以前用的那些核心的套件進行解耦,目前我們是在解耦,我們把ERP解耦。解耦之后只剩下核心的功能放在這里,其它部分的該放到別的地方就分別放進去,這個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因為解耦之后才有上云的可能,這個肯定是要解耦的,只有解耦之后才能云化,云化以后在世界500強在知名企業里才有最大的基礎。人家就是那樣的,你非要把自己搞出來,搞得入鄉隨俗了,很多的業務和交易就不容易做。所以這個過程是做后臺的解耦,這個事要做。

我再把前、中、后臺說一下,我舉的是這個例子,剛才也有一個,從訂單到入庫到復盤等等,其實這就是企業的經營過程。采購部的領導和人員就是做這個事情的,為企業做業務,所以對這一塊的業務一定是業務部門是這個流程的功能,他每天8個小時下工夫一定是在這里。那么IT在做什么呢?比如說財務訂單肯定是在ERP里面的,對于發票原來有票據管理系統,現在是財務共享管發票和票務的,有付款系統,有供應商關系的系統,甚至有跟供應商的社交系統。你看IT就是管這些系統,但是這個時候業務部門不需要關心有哪個系統管,不用說這個系統怎么又壞了,這個業務支持不了或者運行不了或者體驗度不高或者需求實現不了,這個由IT來做。

還有一個是IT的大中臺,大中臺有幾個大的問題,第一是分析每個崗位上的系統,這個崗位的領導人要分不同的情況去看整個業務流程的情況,這個時候IT要做好這個事情。第二是定制化的業務發展,為什么說定制化的業務發展呢?原來只是一個企業里面的方法,現在方法也不一樣了,比如說服務的方法、銷售的方法、生產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后臺系統和業務流程都不一樣,所以要調整一下。這是非常友好的,甚至將來很多事情在這里就可以做。第三是微服務,能夠快速提供服務。第四是極致客戶體驗,現在這個時代你可以有一個典型概念,比如說5分鐘甚至5秒鐘,你不可以忽視,你要捕捉他的頻率去給他提高服務質量,肯定是一條出路。

在這里最主要的在BPIT階段,該業務部門講的時候讓業務部門去講,我們IT人員要做好我們的事情。當企業下達一項銷售指標的時候,在年度分解績效合約的時候,業務部門主動叫IT參與,我要做這樣的事情,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我業務要做成什么樣,你要怎么抽簽去符合我的期待,然后去交付。業務部門和IT簽訂績效合約,到年底的時候完成了,一起建設好了,這種情況、這種結果是比較理想的。這里還有一句話要寫上去,企業的流程管理和IT架構管理符合企業的運營管理規定,企業的運營管理符合企業的業務經營,這個是不一樣的,最終的目的是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的運營。如果這里稍微偏了或者是卡位、越位了,就會有反彈、就會有痛點,甚至會消磨,不僅是消磨資金,還消磨時間、消磨我們的巨大成本。

IT架構的第二個是數據架構,它現在比應用架構還要重要。這是數據架構,你看不是數據架構每個企業都要重頭建的,都是有一個模型的,只是這個模型需要顯性化,需要顯性到excel去、顯性到審核去。所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數據模型,我們怎么顯性化。前面的幾個流程的業務功能與業務分布,我們要把數據模型構建起來。這里有兩項事情必須要做,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數據管理,實際上數據到底怎么樣,錄完之后調了多少,到底客戶的視頻與音頻播放其中被刪掉了多少不好的、保留了多少好看的都要管理起來。其實你看這里,如果說這十幾年走過來多套信息存在,我們這十多年做下來要去復盤,做下來一看好像在這兩方面效果不怎么好,一直希望做全的、做清晰的事情,這些事情需要把它做起來,兩到三個人一起做這個事情,慢慢的就會帶動一些機制流程,從得罪人到大家都認可,就會逐漸發現是不一樣的概念。

這是數據架構,數據架構對應的數據庫需要早搭建比較好,傳統的數據倉庫和新的數據一定要合起來。因為我們畢竟是要合起來的,我們不是互聯網企業,我們是傳統企業,我們要把它合起來。然后應用上面這張圖,把數據標識出來,分塊分區域的把數據做下來,哪怕現在不分析、沒法分析,數據資產財富流失。像在一個會議室里開會激烈的討論,最終形成會議紀要,這些東西都存下來,將來再想要的時候數據都流失了、沒有了、喪失了。包括設備場景各種數據,如果不把它有序有標識的存下載,將來再做分析的時候就沒辦法了。所以對于數據庫的概念,沒必要看清楚再做,馬上做就可以,這里的投入肯定是要賺的。

這是一個流程IT,再下面是數字化DxT,這個我想還是先從技術、先從信息化、信息技術開始講起,然后再講它的模式。信息技術有這幾個方面,我也一直說做工業4.0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現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工業4.0體系聚焦于車間內部的智能制造方向。人類社會的幾萬年和工業時代的幾百年是有一個區別和銜接的,本身也有基礎,也有產業。所以說,對于IT技術、網絡技術是觸動我們現在做數字化轉型的原因,它跟流程數字化不一樣,雖然有基礎的銜接,但是是完全不一樣的定義。

我分別說一下,大家知道移動互聯網是第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具體我不去念了。但是我們企業有一個故事,大約7年以前,我們去做信息系統,做出庫管理,有很多的供應商打電話催貨,我在高速上馬上下高速了,實際上還沒有從家里出發呢,導致我們的生產很慢,這個過程是損失巨大的。我們給客戶交付的時候,車早早開出了,但是有的雇傭公司因為我們雇傭費結算不及時,把車拉到什么地方就停下來了,要挾我們說雇傭費不結這個車不給你拉到地方。但是那個時候我們解決不了,我們就考核,扣、罰,幾百萬、幾十萬的罰。后來移動互聯網出現以后,IT系統的前沿分支就可以把剛才的那些問題都解決掉。

當然中間做的時候會有一些彎路,但是我覺得要這樣做,去嘗試,多花錢、多走彎路也要去走。有時候一條直路走過去,他們不認為這是答案,走了幾個彎路過去一看,原來這個最好。

第二,工廠全鏈接。如果移動互聯放在車間里、工廠里,我們去做這個。我們現在在工廠做,其實不光是IT在創造,現在董事長、總裁到車間帶人走訪的時候,一看聚了一大堆人,帶著口罩在操作,就很反感,他有這種意識。下命令給制造部門和我們部門,多少時間把人從多少減到多少個,多長時間讓人不要戴口罩,可以穿白色衣服上班,把污染降低,把需要人操作的換成自動化,這就是意識。這需要全鏈接很多。

在移動互聯網這里,有個評估機構給出一個倒三角,整個工廠互聯近階段應該屬于倒三角的下階段,以企業私有云為主,這些數據讓企業拿出去不放心,一些企業搞私有云,運行了幾年后發現沒問題,無功也無害。目前階段這塊肯定是倒三角的下游,向上面一些就是社交、服務、供貨商,那些是倒三角的上游。

第三,大數據。我們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正式成立大數據部,除企業信息化部門之外單獨成立了一個大數據部,其中的人員組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各個業務部門找的,原來是組機人員,去做數據分析,從原來的方式要改成平臺化系統。第二部分從社會上招聘一幫數據工程師、專家去搭平臺,做數據分析。第三部分是數據分析,數據科學家有一部分也要做數據分析。還有一些經營決策業務骨干拉進來,做數據分析。這樣一個部門有與沒有差別比較大,即使在IT部門下面設一個組,或者設一個橫向的線,跟單獨有這么一個部門也不一樣,還是有些區別。

所以在大數據方面,無論是之前沒研究透、沒看清楚,還是像我們已經起步正在做的時候,目前也是有點問題,它跟物聯網企業不一樣。

第一個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新體驗、新亮點,如果沒有新體驗、新亮點肯定是不行的,我們搞個新東西,你沒有新的改變,這必須有,只是某一個點的應用或者某一條小短線的應用,不做大,圖大的話容易做死。

第二個就是要有平臺,我們董事長有句話,他要把人工智能做成企業的大平臺基礎,其實大數據也是,讓每一個人都會介紹大數據分析,搭平臺的重要性,平臺搭出來,我這個平臺可以給其他的業務系統和業務部門提供多少的接口,增值服務的接口,這是它的能力體現和價值體現,不需要自己去做,因為這幫人還是搞大數據的,最終所有業務改進、業務決策優化更多應該是縱向的,不是把它攬過來。

還是這兩點,在沒有看清楚的時候,要做什么,第一個就是基礎跟進,我們再建100個信息系統、軟件系統的時候,如果在PaaS上做得少了,無論是自己投資、自己建,還是稍微做得少了,一定階段就會發現這個短板彎了,就像釣魚桿一樣。

會耽誤很多的時間,會耽誤很多的進程,剛才所說的從企業私有云到行業,再到真正的公有云,都要尋求好用一些,不管它是誰的,拿來我們做集成管理。物聯網這個我不需要多說,包括智能產品,我們現在對發電機上做了很多,現在整車上年收費680塊,發動機上現在沒有收費,有一些收費模式。

上面講的是技術,我覺得數字化階段是技術要稍微領先于管理模式,我們每個都在追,追完了要去游。這是數字化轉型,這是模式化,我們在想下一步繼續做什么呢?到底轉什么?后來就去看了別的老師講的,我覺得這個比較貼切,分5個:1、領導力轉型,決策模式轉型,把所有總裁、董事長、員工報表砍掉,從現在開始不允許報了,深入技術挖掘。2、運營模式的轉型,這些年我們從5.8億、8個億到12個億,每年都在加強措施,但大部分降是在管理費用、差旅費用降低,到采購價格降低,比較粗、野蠻的方法,你想把成本再降,沒有把數據采集下來,怎么優化、怎么降。如果大工業體系不去跑跑路子,現在用分布式MRT可以13秒到14秒運行完一次,這是不敢想象的,我們是4個小時,對生產、XM缺件是不夠的,但是改變以后,我們都不知道改變以后會產生多大的影響。3、生產模式的轉型,快速灌模,這是人的高級智慧突出來的,去進行建模,包括粗加工。4、全方位體驗。5、信息數據的挖掘,比如說IT部門下一步的價值優勢不光是做項目部件的支持,還要看IT部門能不能把數據挖掘出來,做多少貢獻,多少輸出。

這些是具體的改變機會點,從設計、計劃、生產、客服,最后畫的圖是一樣的。這個是轉型的結果,華為他們都在用這張圖,上面是重塑運營模式,這個是重塑業務模式,實際上在重塑之前還有一個階段是轉型,重塑是把自己重新塑造成原生態的,像這個探索是否要重塑,現在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曲線前進的過程,有這樣一個定義,它跟原來的流程清晰化完全是一樣的。

打個比方說,數字化轉型相當于是給我們企業全員做一次數字化的培訓,這種數字化轉型有初級、有高級的,最終要產生一張學位圖,然后他拿著這張數字化學位圖像原來的會計師一樣,用傳統六西格瑪改進方法實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用這種方法實時改進。不僅僅是幾個人、幾百個人。我們現在也正在做,類似于六西格瑪,因為我們那個搞過3、4年,投入很多,現在主要做這個體系。將來有一個常規的,每個人都可以提效、改進、評價、獎勵、處罰、培訓。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關鍵字:濰柴動力ITBPITDxT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河市| 鹤峰县| 麟游县| 寻甸| 庆阳市| 安吉县| 内江市| 讷河市| 泸州市| 枞阳县| 呼图壁县| 兴海县| 高州市| 朔州市| 南溪县| 温泉县| 武陟县| 甘洛县| 清水河县| 滦平县| 牡丹江市| 竹山县| 平阴县| 鄂尔多斯市| 沙洋县| 建瓯市| 新民市| 磐安县| 交口县| 青龙| 金寨县| 承德市| 衡山县| 虹口区| 罗平县| 祁连县| 西林县| 揭东县| 新兴县| 仁寿县|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