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江商學院”(ID:Weixin_CKGSB),作者張維寧;36氪經授權發布。
2017年4月11日,以“天工開物 人機同行”為主題的2017 IBM論壇在北京召開。長江商學院副教授、長江創創社區學術主任張維寧應邀出席此次論壇,并與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Charles Yan就新時代背景下企業中CIO的重新定位進行了深刻而精彩的主題對話。以下內容擷選自張維寧教授論壇發言。關于此話題,張維寧教授和廖建文教授曾進行深入探討,此次發言即是兩位教授的思想共鳴。
遠見與洞見—— 企業CIO的REDEFINITION
新的計算時代背景下,CIO對一個公司深層意義何在?
CIO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比CTO、CFO更重要的一個角色。CIO將不再僅僅是一位information officer,還將是intelligence officer,或是insight officer。
CIO對于一個公司的影響,其實可以從公司戰略的三個維度來看。
張維寧教授在論壇上進行主題發言
第一個維度:戰略長度。
一個公司未來如何成長,大都通過其之前走過的軌跡來描摹未來的藍圖,然而類似這樣的想法是需要三審定讞的。站在今天的角度,CIO應該看到五年之后的行業藍圖、五年之后國家甚至世界的藍圖,再倒推回現在——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公司應該抓住的機會。
在一個公司,大多數人每天都是忙于做相同的事,并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考慮未來如何,而CIO在這方面就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知道這個行業的拐點在哪里。所謂拐點,就是這個行業在什么時候,多少技術會同時成熟。比如iPhone為什么是2007年出現?因為2007年剛好是多點觸控、電池及屏幕的相關技術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而iPhone就在那個契合點做出來了。在此前一年不可能做出來,此后一年又慢了。
第二個維度:戰略寬度。
我們經常說賽道和賽手的問題。現在每家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賽道,但我們看到的賽道往往都太窄。有句話這么說:五年之內時間是你的朋友,五年之外時間是你的敵人。說的就是如果五年之內你沒有失敗,那么你所看到的這些問題基本上就消失了,而真正能擊敗你的人是五年后別的賽道里的那些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就是把賽道拓寬。但大量的公司在考慮戰略時由于沒有支持拓寬賽道的技術,其賽道都很窄,因此CIO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拓寬賽道的戰略級別的角色。
第三個維度:戰略高度。
國內絕大部分公司都只關注國內市場及資源,總認為國內市場和資源足夠大,但非常不幸,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果不能抓住全球資源,企業一定會敗北,因為技術的流動比模式的創新更重要。原因很簡單:
往前看,人類只有兩次革命真正影響了整個社會,第一次就是工業社會革命。工業社會革命出現的時候,大量體力勞動被替代,大多變成技能勞動,所以我們有90%的時間是做技能類勞動,10%的時間做創新類勞動,這是工業社會帶來的變革。
但是智能社會來臨后,技能性的勞動也將被取代,也就是說原來90%的時間在未來都會被取代,人類能留下來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創新性勞動。而對于創新性事物,技術驅動比模式驅動更加重要,所以一個技術在美國應用,在中國按說也可以,只不過這個模式在美國應用,在中國不一定能,因此若不能盡快站在全球角度審視公司戰略,假如未來的市場全球化趨勢不減緩,公司將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也不可能做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CIO的角色和使命有何變化?
第一,在公司的定位變了。CIO不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資源整合者,還會成為公司的資源組合者。從整合到組合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組合能夠source到更好的資源,并將這些資源更好的組合到公司的各種產品中。整合的意思就是資源一定要有,并且需要控制它。所以CIO的眼界要比原來放寬很多:這種資源不一定要有,但是一定要用得到,并且以一個相對來說較低的成本。
第二,在公司決策中的角色變了。
CIO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是最多的,應該是最有洞察力的人。但對一家公司來說有兩個能力最重要:一是遠見,一是洞見,即對整個行業要有遠見,對公司內部要有洞見,這是CIO在決策上會發生的變化。
第三,在公司的組織結構上也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過去的公司,HR的相關工作不需要CIO,產品、運營等等也不需要,但未來,CIO會告訴所有人:HR可以如何做、產品運營的方式有新的技術可以使用等等,也就是說CIO對于公司的各個部門都會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時代背景下,CIO會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其實最大的問題在于“我沒變”。而“變”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挑戰。能雇得起CIO的公司規模一定不小、至少擁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但在未來,核心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成為公司最大的障礙,因為很多時候,過往的經驗會成為阻礙未來的絆腳石。因此,從原來工業時代的商業運作到現如今云時代的商業運作有八個方面是非常需要重視的。
第一, 運作邏輯變了。
即從原來的線性控制變為現在的網狀協同。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網狀協同的情況下,如何來部署技術和設備,讓更多的員工能夠用一種最高效的方式聯系起來、更好的合作。原來大家覺得用一個IBM lotus就足夠了,但未來會有更多例如虛擬辦公室的出現、更多遠程交互的出現,尤其是當VR和AR的技術更成熟后,在世界的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共同設計產品的方式的出現都需要CIO,但是要說服原來基于線性控制的人并不容易。
第二, 世界圖景變了。
原來整個組織結構機械化程度較高,而未來整個生態化結構會較高。從機械化到生態化,本質上有一點區別,即從整合到組合的概念。在這個生態系統里,能讓公司良好的觸達到所有在此生態里面技術的,就是CIO。
第三, 產品的基本法則變了。
過去以標準化為主,只要做的好、規模大、成本低,產品就是圓滿的,但未來很顯然,從消費的角度來說,無論是2B還是2C,個性化程度一定越來越高,對時間的要求也與原來不同。在傳統工業化運作的情況下,對所有員工的時間彈性、對產品從研發、生產、運營的每一個步驟的時間彈性可能都是不足的,但有彈性本身就是價值,可因為技術原因,過去沒有辦法彌補這些彈性的缺失。假若某天可以用IOT的方式、用云的方式、用移動互聯的方式,企業就可以部署合適的“探針”在里面,這些彈性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這對于整個公司從工業化時代的商業運作轉變為一個云時代的商業運作是很大的助力。
第四, 空間法則也變了。
原來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面對面,但未來不是。首先,未來實體的工作會越來越分散,因為現代社會所有人的時間都是越來越碎的,用成塊的時間反而不一定效率最高。如何把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合適的技術粘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二是過去只在實體空間里面進行合作,而未來則會更多地在虛擬空間里進行合作。例如戰略高度問題需要整合全球資源,如果空間封閉一定行不通,只有在虛擬現實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分工法則也如此,原來都是單項化、固化分工,但未來一定是多項化、動態化的分工,而動態化、多項化的分工有一點很重要,就是CIO要配備相應的設備,記下來每個人的畫像。不僅是客戶,還有我們員工的畫像,特別是90后、95后的年輕員工。這就需要用更好的認知計算去了解所有人。
而協作方式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從原來集權式的協作、命令式的協調,變成分布式的決策和社會化的自主協調。但首先有一條,CIO要有足夠好的大數據系統,使他做的大部分決定是有數據支持的,而這對于整個協作和決策法則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最后是發展法則。原來的發展方式是先做大,再做強,再做活,把規模做大之后可能從某些大的點來突破,把它做強,然后做的越來越靈活,但是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小,事實上,它是相反的:未來的趨勢是先做活,再做強,再做大。而要做活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到優質產能充足。
很多行業之所以沒法做活,比如教育,就是優質產能有限,不可能每位學生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如果未來人工智能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很好的個性化輔導,就有可能做活,每一個人所得到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每一個人得到的醫療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解決了優質產能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做活了,自然能做強,做強了自然會做大,因此原來這種工業時代的運作方法在新的技術環境下,將產生極大的顛覆,事實上,現在已經產生了這種大趨勢。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江商學院”(ID:Weixin_CKGSB),作者張維寧;36氪經授權發布。
2017年4月11日,以“天工開物 人機同行”為主題的2017 IBM論壇在北京召開。長江商學院副教授、長江創創社區學術主任張維寧應邀出席此次論壇,并與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Charles Yan就新時代背景下企業中CIO的重新定位進行了深刻而精彩的主題對話。以下內容擷選自張維寧教授論壇發言。關于此話題,張維寧教授和廖建文教授曾進行深入探討,此次發言即是兩位教授的思想共鳴。
遠見與洞見—— 企業CIO的REDEFINITION
新的計算時代背景下,CIO對一個公司深層意義何在?
CIO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比CTO、CFO更重要的一個角色。CIO將不再僅僅是一位information officer,還將是intelligence officer,或是insight officer。
CIO對于一個公司的影響,其實可以從公司戰略的三個維度來看。
張維寧教授在論壇上進行主題發言
第一個維度:戰略長度。
一個公司未來如何成長,大都通過其之前走過的軌跡來描摹未來的藍圖,然而類似這樣的想法是需要三審定讞的。站在今天的角度,CIO應該看到五年之后的行業藍圖、五年之后國家甚至世界的藍圖,再倒推回現在——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公司應該抓住的機會。
在一個公司,大多數人每天都是忙于做相同的事,并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考慮未來如何,而CIO在這方面就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知道這個行業的拐點在哪里。所謂拐點,就是這個行業在什么時候,多少技術會同時成熟。比如iPhone為什么是2007年出現?因為2007年剛好是多點觸控、電池及屏幕的相關技術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而iPhone就在那個契合點做出來了。在此前一年不可能做出來,此后一年又慢了。
第二個維度:戰略寬度。
我們經常說賽道和賽手的問題。現在每家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賽道,但我們看到的賽道往往都太窄。有句話這么說:五年之內時間是你的朋友,五年之外時間是你的敵人。說的就是如果五年之內你沒有失敗,那么你所看到的這些問題基本上就消失了,而真正能擊敗你的人是五年后別的賽道里的那些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就是把賽道拓寬。但大量的公司在考慮戰略時由于沒有支持拓寬賽道的技術,其賽道都很窄,因此CIO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拓寬賽道的戰略級別的角色。
第三個維度:戰略高度。
國內絕大部分公司都只關注國內市場及資源,總認為國內市場和資源足夠大,但非常不幸,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果不能抓住全球資源,企業一定會敗北,因為技術的流動比模式的創新更重要。原因很簡單:
往前看,人類只有兩次革命真正影響了整個社會,第一次就是工業社會革命。工業社會革命出現的時候,大量體力勞動被替代,大多變成技能勞動,所以我們有90%的時間是做技能類勞動,10%的時間做創新類勞動,這是工業社會帶來的變革。
但是智能社會來臨后,技能性的勞動也將被取代,也就是說原來90%的時間在未來都會被取代,人類能留下來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創新性勞動。而對于創新性事物,技術驅動比模式驅動更加重要,所以一個技術在美國應用,在中國按說也可以,只不過這個模式在美國應用,在中國不一定能,因此若不能盡快站在全球角度審視公司戰略,假如未來的市場全球化趨勢不減緩,公司將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也不可能做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CIO的角色和使命有何變化?第一,在公司的定位變了。
CIO不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資源整合者,還會成為公司的資源組合者。從整合到組合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組合能夠source到更好的資源,并將這些資源更好的組合到公司的各種產品中。整合的意思就是資源一定要有,并且需要控制它。所以CIO的眼界要比原來放寬很多:這種資源不一定要有,但是一定要用得到,并且以一個相對來說較低的成本。
第二,在公司決策中的角色變了。
CIO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是最多的,應該是最有洞察力的人。但對一家公司來說有兩個能力最重要:一是遠見,一是洞見,即對整個行業要有遠見,對公司內部要有洞見,這是CIO在決策上會發生的變化。
第三,在公司的組織結構上也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過去的公司,HR的相關工作不需要CIO,產品、運營等等也不需要,但未來,CIO會告訴所有人:HR可以如何做、產品運營的方式有新的技術可以使用等等,也就是說CIO對于公司的各個部門都會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時代背景下,CIO會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其實最大的問題在于“我沒變”。而“變”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挑戰。能雇得起CIO的公司規模一定不小、至少擁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但在未來,核心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成為公司最大的障礙,因為很多時候,過往的經驗會成為阻礙未來的絆腳石。因此,從原來工業時代的商業運作到現如今云時代的商業運作有八個方面是非常需要重視的。
第一, 運作邏輯變了。
即從原來的線性控制變為現在的網狀協同。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網狀協同的情況下,如何來部署技術和設備,讓更多的員工能夠用一種最高效的方式聯系起來、更好的合作。原來大家覺得用一個IBM lotus就足夠了,但未來會有更多例如虛擬辦公室的出現、更多遠程交互的出現,尤其是當VR和AR的技術更成熟后,在世界的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共同設計產品的方式的出現都需要CIO,但是要說服原來基于線性控制的人并不容易。
第二, 世界圖景變了。
原來整個組織結構機械化程度較高,而未來整個生態化結構會較高。從機械化到生態化,本質上有一點區別,即從整合到組合的概念。在這個生態系統里,能讓公司良好的觸達到所有在此生態里面技術的,就是CIO。
第三, 產品的基本法則變了。
過去以標準化為主,只要做的好、規模大、成本低,產品就是圓滿的,但未來很顯然,從消費的角度來說,無論是2B還是2C,個性化程度一定越來越高,對時間的要求也與原來不同。在傳統工業化運作的情況下,對所有員工的時間彈性、對產品從研發、生產、運營的每一個步驟的時間彈性可能都是不足的,但有彈性本身就是價值,可因為技術原因,過去沒有辦法彌補這些彈性的缺失。假若某天可以用IOT的方式、用云的方式、用移動互聯的方式,企業就可以部署合適的“探針”在里面,這些彈性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這對于整個公司從工業化時代的商業運作轉變為一個云時代的商業運作是很大的助力。
第四, 空間法則也變了。
原來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面對面,但未來不是。首先,未來實體的工作會越來越分散,因為現代社會所有人的時間都是越來越碎的,用成塊的時間反而不一定效率最高。如何把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合適的技術粘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二是過去只在實體空間里面進行合作,而未來則會更多地在虛擬空間里進行合作。例如戰略高度問題需要整合全球資源,如果空間封閉一定行不通,只有在虛擬現實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分工法則也如此,原來都是單項化、固化分工,但未來一定是多項化、動態化的分工,而動態化、多項化的分工有一點很重要,就是CIO要配備相應的設備,記下來每個人的畫像。不僅是客戶,還有我們員工的畫像,特別是90后、95后的年輕員工。這就需要用更好的認知計算去了解所有人。
而協作方式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從原來集權式的協作、命令式的協調,變成分布式的決策和社會化的自主協調。但首先有一條,CIO要有足夠好的大數據系統,使他做的大部分決定是有數據支持的,而這對于整個協作和決策法則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最后是發展法則。原來的發展方式是先做大,再做強,再做活,把規模做大之后可能從某些大的點來突破,把它做強,然后做的越來越靈活,但是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小,事實上,它是相反的:未來的趨勢是先做活,再做強,再做大。而要做活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到優質產能充足。
很多行業之所以沒法做活,比如教育,就是優質產能有限,不可能每位學生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如果未來人工智能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很好的個性化輔導,就有可能做活,每一個人所得到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每一個人得到的醫療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解決了優質產能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做活了,自然能做強,做強了自然會做大,因此原來這種工業時代的運作方法在新的技術環境下,將產生極大的顛覆,事實上,現在已經產生了這種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