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年關已近,年的氣息已濃!那抹中國紅,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里,都帶著溫暖!IT人,在冷靜中進行著思考,在思考中擁抱熱情!
2015年1月31號,由企業網D1Net主辦的 “2015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業CIO年會”現場,火紅的福字掛滿會場,燦爛的笑容洋溢,各行各業CIO老朋友們相聚一起,在分享,在討論,即輕松也嚴肅。
的確,互聯網沖擊下,CIO們的工作如何開展?傳統行業在大潮沖擊下如何應對?大數據到底怎樣得到應用?而在這所有的變革中,CIO自身如何得到發展?“新常態下變革中的IT和CIO”----此次年會的主題,極好順應了當前CIO們的深度思索。
此次CIO年會,邀請了大量來自政府以及一線的CIO到場,在國家戰略層面、云計算、大數據、CIO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原盛大CIO、企業社交云辦公平臺i8小時創始人米丹寧的演講:
上圖為:原盛大CIO、企業社交云辦公平臺i8小時創始人米丹寧
米丹寧:大家好,非常高興在這么一個鄰近春節的時候跟大家聚會,探討一些CIO發展的話題。這個話題實際上是范總給的,范總在這個話題里用了“后”字,“后CIO時代”。我覺得這個詞還是比較微妙的。我理解下來兩個含義:第一、在整個我們CIO職業生涯過程中,可能一直會存在兩點,一點是機會,一點是危機。機會和危機在這個過程中間是一直在交替著的。我覺得我的經歷過程中,這兩個因素可能一直存在,到最后干脆自己跳下去,從CIO變成一個創業者。這個話題簡單回顧一下,希望一些思考能對大家有價值。
其實我從事IT,可能在這個時代有一些幸運的成分,很早就進入IT行業。我是1993年進入北大方正,同時從方正的電腦業務,就是當初的方正電腦做起,第一份工作實際上可能跟IT無關,就是搬箱子,做方正電腦的時候,大概也就十幾個人的團隊,開始賣當時的方正電腦。我負責后臺的支持,物流,那時候都是自己干。所以,做著做著發現物流數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帳目也理不清楚,也麻煩。那時候就想著,正好大學畢業不久,計算機還有點知識,就想干脆開發一套系統,在同學、朋友的幫助下,這個系統就出來了。之后一發而不可收拾,一方面是當時的方正物流,最后做到供應鏈,做到運營,一方面建立起了IT的團隊。
其實從這里我想說的是,整個來看中國90年代是PC時代,那時候聯想、方正、四通是這個時代的寵兒,跟現在的互聯網一樣,我們都很年輕,也很朝氣,碰到這么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干的很快樂。但是,2000年之后,新的時代出現了,就是互聯網的時代,那時候有新浪、網易,最后可能有了盛大、百度這樣的企業,這是2000年以后,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時代實際上也沒有經歷多久。到2007年智能手機的出現,現在完全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了。
說到這個話題,我們看到整個的CIO群體實際上是隨著IT技術的發展所成立起來,所以擁有這么一個機遇。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為企業服務,從做一個支撐系統開始,為企業產生價值。但是,現在的時代我們發現,不僅僅是支撐系統,而是整個互聯網會成為整個企業的業務系統。剛才我們看到萬達的郭總講到O2O,大數據,信息技術已經完全成為一個業務工具了。微信的推廣,微信利用大數據,利用社交圈推廣這些等等。所以,整個技術的變化,時代的變化撐起了我們的發展和變化。這是一個整體的思考。
剛才說了方正時代,我不是一個做技術的,大學學物理,碩士學心理,其實基本上對計算機也一知半解。為什么能做到CIO呢?主要是借這個機會,把信息技術用到了企業中,可能是第一個在方正中用物流系統,到最后供應鏈的系統,所以這個過程中,對IT的理解,知道怎么把它用到業務中間去。最后,當企業覺得越來越重要的時候,給了這么一個名字,叫CIO。
隨著整個時代的變化,方正從2000年以后已經從IT企業變成一個金融服務的企業,以金融為主,包括醫療等。從方正的角度這是一個成功。但是,我的這個技術知識已經不適應了,所以從2005年跑到了盛大,也算是幸運,跟上了互聯網這個時代。
其實,在盛大的這幾年,我覺得我不能算主流,應該還是非主流。因為盛大這樣一個互聯網企業是年輕人的企業。整個的思維和在方正的思維完全不一樣,這是80后為主的行業,是一群年輕的人,用打破規則的方式做一個新興的業務。
很多的互聯網企業一開始根本是不起眼,但是做的過程中,逐步的做起來了。比如大眾點評,PPTV,游戲行業更不用說了,更是年輕人的天下。馬云那個時候,到現在的阿里,十年前大家也不重視,到現在也成為一個商業的巨頭。所有的企業已經離不開電子商務了。
因此,整個信息技術的發展,已從IT的支持,開始變成了一個業務的平臺。這個思潮不可抵擋。這個過程中,我們說當整個互聯網大潮來的時候,真正的互聯網的企業就像一艘真正的船能浮起來了,逐步變成一艘巨輪。不是船的可能就沉下去了,這些年很多都沉下去了。
在盛大,作為一個新興的企業,他們管理沒有章法,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需要一定的章法,我去了,幫盛大建立了一套工作的協作體系,讓陳天橋,橋哥能夠把企業很輕松的管起來,這就是我在盛大的貢獻。他覺得以前很多地方管不好,現在他能控制管理了。所以,認可了我們這種當時相對傳統的IT技術在一個企業的應用,也在盛大得到了CIO的榮譽。
但是,我們發現成功來的時候,危機又來了。在我們依序往下做的時候,就發現繼續用一些傳統的IT的方法和思維去管理,去做盛大的下一步做法的時候,就越來越難推動。這個難的原因就是整個新行業的變化,它的一些管理方法的變化。
這方面我想了很久,為什么一些方法不管用了?做到后來,覺得再做下去,在盛大也很難突破了。所以,希望做一件新的事。2012年跳出來創業了。其實創業之前,我從方正到盛大,總共加起來待了20年了,在盛大7年多,在方正13年,正好20年。
后半段就是后CIO時代的創業。這個過程中間,是危機和機遇并存,危機就是我們在IT這么一個領域,它跟別的領域不一樣。在技術領域,它是發展太快了。當我們作為CIO,我們作為IT主管去做企業跟上,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就是開始阻礙企業的發展。
另外,這個行業其實還會有一個特點。不管是在方正,還是在盛大,就是我發現企業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基本上是二十六七歲左右。我們發現IT行業基本上是年輕人的行業,整個世界是年輕人的。現在又到了這個時代,由于整個新一代80后,90后,他們開始進入社會,進入企業的時候,整個習慣的改變。
剛才郭總也提到,現在90后他們喜歡表現,喜歡曬,喜歡分享。其實這個過程中,不管是業務形態,以及企業內部管理的形態都會存在問題,怎么去適應新的年輕人,這也是對我們的一個挑戰。
現在這個時代它所帶來的變化,一個是互聯網的技術,更多的是移動的技術,以及整個現在時代的變化,我們消費的觀念,以及企業內部管理的觀念。這些可能是會帶給我們一個新的機會。但是,原有的經驗可能也會成為副作用,也會成為我們的危機,這也是希望跟大家探討和交流的,也希望對大家有啟發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希望做的工作也是利用現在的技術和時代的變化做一些新的嘗試的機會。我也希望探索,希望得到一些在新的機遇下能夠有的一個新的機會。
12月初的時候,我們在上海舉辦了一場KK的研討活動。這個KK,就是叫凱文·凱利,他有一本書叫《失控》,這本書他是1994年發表的,到去年正好20年。那么,在這本書里,他基本上預言了現在整個互聯網下的商業形態。這里很多東西被他變成受眾,就是目前企業的網絡化、電子商務、大數據,在這本書里都提及到。這本書看的時候我們真的很震撼,他能在20年前預言到現在的商業形態。這本書里,他有一句話,就是“所有的企業都將是互聯網企業,所有的企業都將是數字企業,都將是一個社會化的企業”,甚至他明確的提到企業管理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
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就是在整個的IT技術的驅動下,在整個社會的人的連接的情況下,和建構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情況下,所有的未來企業的商業形態,其實我們再看的時候感覺可能目前中國的這個形態,電子商務,O2O,還有我們所碰到的挑戰都是命中注定的,這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的努力,或者碰巧中國做了這樣的事情,而是時代,技術發展到這個時候就會這樣。
對我們的啟發,就是形勢必須去順應,必須去做。這點是希望作為我們CIO這個群體需要去考慮,或者更有前瞻性看這些事情,用現在的互聯網所帶來的一些影響,比如說管理上的,還有業務上,還有整個技術發展趨勢對我們帶來的變化。
其實剛才講的KK,活動里講了很多東西,也是引出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創業這個方向。簡單的提一下創業的感覺,我們CIO不乏希望自己嘗試的,因為人總是希望追求,特別是作為我們這么一個群體,我們這一個CIO的群體,一直就是一個有激情的,希望嘗試創新的一個群體。
我創業的感覺,就是當我們之前沒有創業的時候是在一條大船上,我們是一條大船上的船員,可能我是一個大副,二副,或者是一個機師。現在好比從大船上,跳到小甲板上,需要自己拼命的劃,我們奔著一個新大陸去,希望找到哥倫布探索的一個新的大陸。但是,我們過程當中可能也會碰到一個美麗的小島,這時候有一個驚喜,然后繼續去劃。當然,也可能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大風里,在這個浪里會沉沒,會翻船,這就是實際的創業感覺。
作為CIO的創業,我覺得我們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技術優勢,對技術具有一定的理解,甚至有一定的能力,可以用自己的軟件能力,或者是其他的能力做一個產品,為大家服務,因此更容易做出成就,身邊也有不少比較成功的同事,朋友。周鴻祎、雷軍等等。
但是,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失敗,更多的是這個過程中創業創不下去了,又回到企業,最后又退休。很多的同事現在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有時候我也覺得,干脆退休,干脆去享受這種放松生活,是不是更好?但是,真正的想法還是覺得要做點事,去闖一下,這就是創業的樂趣,有時候很絕望,有時候又充滿希望。
為什么我們選這個領域創業?我覺得兩個原因。一個是現在的時代, IT的發展非常刺激,當IT的技術硬件時代剛過去,網絡時代,互聯網時代來臨了。互聯網我們剛剛進入狀態的時候,發現移動互聯網又來了。移動互聯網其實很可能真的像互聯網一樣,它又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移動互聯網跟互聯網的區別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因為必須借助PC,所以它的傳播范圍沒那么大,很多人不會用電腦,給不會用網絡。但是,手機來了,可能幾歲的小孩,到五六十歲的老人都開使用。這個時候它的整個使用人群大大的增強。還有現在整個操作方式的簡化,我們用電腦的時候,雖然有Windows,還是要用鼠標點,很復雜,還要用鍵盤。但是,在手機,觸摸就做到了。微信到來,打電話的基本上沒有了,這些都是技術的變化所帶來的機會。所以,剛才品高的周總也提到現在云的方式,還有移動互聯網,我們非常認同。她所講的現在整個趨勢的變化。所以,這一點也跟各位探討一下,到底在云和移動對我們企業的IT,業務、管理所帶來的變化,這一點確實是我感覺是帶來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應該要抓住。
移動時代有兩點特征,一點就是智能手機所帶來的變化。第二、現在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社交性越來越強,所謂社交性就是把人和人連接在一起。我們看現在的微信為什么這么猛,其實不是因為微信,而是因為整個社會性的本質是連接,連接在互聯網時代已經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連接更加顯得充分。
所以,移動和社交帶來的機會是非常大的。對人的本性的釋放,或者新的展示,幾個方面,連接、開放、分享、創新,還有所謂現在的非主流,都是一些很新的概念的詞。為什么有這么多詞在這個時候集中爆發,這就是整個技術進步和社會性的集中體現。未來很可能按照KK講的,KK說未來20年,很多新的東西還沒有出現,新的機會可能還沒有發生,現在的BAT可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未來可能新的更好的東西在后面,我記得這是凱文·凱利在他的最近的報告提到的。我覺得他這句話應該是對的,這也是給我們,不管是做創業,還是做企業的IT CIO都應該去想,或者有時候需要去闖的。
關于CIO創業的思考,我覺得幾點。現在的IT技術我覺得越來越不是說我們拿他做什么了,而是怎么利用他,就是利用現在的互聯網所帶來的這些服務,比如SaaS、云,它是一種服務。那么,互聯網它帶來的是一種新的商業方式,新的工作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我覺得我們的CIO更多的是怎么去利用它,怎么利用現在互聯網的資源,怎么順應現在形勢的發展,可能是我們都應該考慮的。
互聯網思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經驗的副作用,可能過去的成功和經驗會成為你未來發展或者突破時候的一個負擔。這種事情很多成功企業已經發生了,它為什么突破不了,老用一種成功的經驗去做。這個時代,一個是當你做的對的時候,一個企業可能就像雷軍說的,會變成豬,做錯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負擔,最后業務或者個人會遇到危機。
未來的企業邊界是開放的,企業的IT可能是開放中間最先會被觸及到的地方。怎么在互聯網時代把IT的方式用開放的方式來做,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就像云其實是一個新的方式,開放和服務的方式。移動互聯網是新的他所帶來的變化的這么一個方式。其實我贊成品高的周總講的,移動所帶來的可能不是一個技術的延伸,它所帶來的可能是一個對企業的,不管你是業務的方式,還是企業的支撐IT,我們如果用移動主導的思想重新規劃企業IT的形態,甚至業務的形態,怎么樣把新的業務用移動的方式去推廣,用社交的形式去推廣。比如微信推出的50家企業在朋友圈的廣告活動,可能每家企業收費一千萬,但是用的好的,一千萬的廣告搞到中央電視臺可能什么都沒有。但是,如果放在微信朋友圈,影響力很大,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一個變化。
最后,我的i8小時產品是移動辦公云辦公,云的平臺主要面向中小企業,30到300人的企業,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