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武紀昨天完成的B輪融資投資方中,觀察者網注意到國資風投基金的身影。
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Face++ C輪融資時,國資風投基金領投。
它是從事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半導體等技術開發與銷售的深圳中電國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它也是從事運載火箭、航天器等研發、制造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它還是從事醫療設備專業技術開發、轉讓的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從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方向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新技術”。
國資風投基金:央企新動能的孵化器 助力創新型小微企業
據第一財報道,2016年8月18日,由國務院批準設立、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風險投資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正式成立。
基金注冊地是深圳,國資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透露,將基金注冊在深圳并且讓深圳國企參與,“是因為深圳新興產業發達,技術創新能力強。”
國資風投基金總規模按2000億元人民幣設計,首期規模1000億元。
其中,中國國新出資340億元,作為主發起人和控股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出資300億元、200億元和160億元。
1000億元將投向哪里?
澎湃新聞報道指出,國資風投基金主要聚焦于央企創新,以并購創新企業作為支持央企創新的主要途徑,推動國企改革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在實施過程中,基金投資將會圍繞“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行業的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及其產業化為重點。
觀察者網了解到,國資風投基金1500萬投資了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拳頭產品負責是“送人上西天”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而在近幾年,航天科工基于所掌握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開發了一系列運載火箭,包括快舟、開拓、羽舟、巧舟、輕舟等五種固體運載火箭。
快舟1號(資料圖)
同時,在國資風投基金的對外投資中包括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比例1.95%,共持17576萬股。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截至2017年8月底,國風投基金已決策終審9個直投項目和6個子基金項目,涉及投資額約340億元,已支出投資額137.26億元。
其中,中央企業投資項目占比80.14%;投資領域涉及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金融、節能環保、生物技術、電動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可填補我國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而且,由國風投基金領投的中船重工債轉股項目也順利落地,為其他企業探索出了一條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的可行路徑。
此外,國資風投基金還將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成長,參股有發展前途的民間投資項目。
國資風投基金董事長劉東生向說:“國資風投基金以大中項目投資為主,適當兼顧小項目投資。這里提到的小項目,是個相對概念,主要是指投資金額較小但戰略意義很大的項目。”
剛剛拿到國資風投基金的寒武紀目前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并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芯片公司,擁有終端和服務器兩條產品線。
過去,大部分芯片廠商都是主攻端(例如ARM),或者主攻云(例如Intel),兩者兼顧的很少,而作為一個通用機器學習芯片的廠商,寒武紀的目標是端云結合,共同推動生態。
寒武紀MLU100智能芯片
觀察者網注意到,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它主要從事醫療設備專業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
據解放日報報道,去年,上海聯影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ET/MR一體機,打破了我國高精尖醫療設備、大型醫療設備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格局。
據介紹,一體機真正實現了不同影像模態時間、空間的精準匹配與融合,能提供多模態分子影像信息,在臨床應用、科研領域均有極其重要價值。
早前只有“洋品牌”掌握這項技術,每臺售價高達600萬至800萬美元。上海聯影的創新突圍了我國“洋品牌”壟斷的醫療影像市場。
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流向了這類創新型企業,支持他們的成長。
美國科技封殺 中資國家隊是中流砥柱
中國創新之路不僅面臨這尋求技術突破、產業升級的壓力,還有來自美國的科技封殺。
中美貿易戰不是純粹的貿易之戰,也是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