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yè)的發(fā)展,實現更多芯片的國產化。據悉,除了涌現大量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之外,中國大陸的芯片代工廠也正在擴大產能,并在巨頭的壓力下闖出一條發(fā)展道路。
半導體市場分為設計和代工兩大類。如今幾乎所有的設計公司均沒有芯片制造生產線,而是委托給臺積電、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yè)部等代工,而代工廠每年都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研發(fā)最新工藝,建設新的生產線。
據臺灣網站報道,國內出現了三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分別是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和華力微電子公司。這三家公司目前正在擴大芯片制造能力。
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的宏偉目標,2016年,芯片國產率只有26.2%,到2025年,國產率將增加到七成。這意味著國內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也要同步增加。
在半導體制造方面,中國大陸的公司目前處于落后。據悉,臺積電、格羅方德、臺聯電等公司在中國大陸建設了一些工廠,目前正在建設“12英寸晶圓”芯片廠(芯片廠加工的晶圓直徑為12英寸,晶圓面積越大,生產效率越高)。
據報道,由于在芯片制造技術方面暫時落后,中國大陸本土代工廠主要瞄準了汽車電子芯片等市場,這種芯片并不需要最先進的制造工藝。
臺灣電子時報研究部表示,中國大陸三家芯片代工廠的產能提升,將主要取決于國內芯片市場。
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臺灣地區(qū)的臺積電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巨無霸企業(yè),臺積電是蘋果公司芯片最重要的代工廠,而且近些年在蘋果訂單中占到的比例越來越高,對三星電子形成了巨大壓力。
在半導體的制造工藝中,作為線寬的“納米”數成為最重要的衡量指標,線寬越小,單位面積整合的晶體管數量越多,處理性能越強大,電耗也就越低。臺積電不久前宣布,將會建設全球第一家3納米芯片制造廠,計劃在2020年投產。
據悉,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已經采用10納米工藝生產芯片。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工廠,目前已經具備多少納米的制造工藝,尚不得而知。去年業(yè)內曾有消息稱,中芯國際將會在2019年,采用14納米工藝生產芯片。
在中國內地半導體設計公司方面,去年底行業(yè)機構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已經擁有近1400家芯片設計公司,去年的總收入將達到300億美元。
在一些低端智能手機中,國產機廠商開始嘗試使用內地設計公司的處理器。不過主流的處理器依然來自高通和聯發(f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