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amsung poised to dethrone Intel as chip king)
三星已在通用閃存(UFS)等存儲芯片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
7月26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市場預計三星電子即將終結英特爾對芯片市場長達25年的統治,同時也將在季度利潤上超過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這一切主要得益于它最簡單的產品之一的需求高漲:存儲芯片。
供不應求
從智能手機到汽車和“物聯網”,存儲芯片使用量的增加導致產能供應不足,推高了它們的價格,而三星成了主要的受益者。與此同時,英特爾的主戰場傳統PC處理器市場則在持續萎縮。
IBM PC當初的興起,讓英特爾在1992年掀翻NEC,登上全球半導體市場之巔。隨著周四英特爾和三星公布各自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英特爾稱霸的時代將會結束。
對于第二季度,三星預計其半導體收入將最高達到15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預期的144億美元。
CCS Insight駐硅谷分析師吉奧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表示,“三星在存儲芯片領域有著現象級的出色表現,其存儲芯片的需求要遠遠超過供給量,畢竟它是各種產品很重要的一部分。”
IT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首次超過4000億美元,主要得益于三星占統治地位的存儲芯片市場52%的增長。“這讓三星今年有很大的機會從英特爾手中奪走霸主地位。”Gartner芯片分析師安德魯·諾伍德(Andrew Norwood)指出。
然而,當前存儲芯片市場究竟在出現重大轉變,還是只是處在另一個繁榮-蕭條周期的頂端,分析師看法不一。
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蒂姆·巴嘉瑞(Tim Bajarin)說道,“不管三星現在憑借怎樣的營收增長超過英特爾,那可能都將會持續不了多久。”
受益于數據存儲需求高漲,全球存儲芯片行業明顯處在前所未見的超級周期當中。這給三星、SK海力士等頂尖的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它們也在竭力擴大產能,以便跟上來自聯網設備和數據服務器不斷飆漲的需求。
由于供給和需求的不平衡,存儲芯片價格在過去一年里足足翻了一倍。存儲芯片制造商的股價較它們在2016年錄得的周期性底部平均上漲了155%。SK海力士周二表示,第二季度它的凈利潤達到2.5萬億韓元(約合22億美元),同比狂漲763%。
霸主地位
在蒸蒸日上的存儲芯片市場的助力下,三星有望錄得創紀錄的盈利,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非金融公司。在截至6月的季度,它的運營利潤預計將達到121億美元,超過蘋果。據分析師估計,下周二公布財報的蘋果該季度的運營利潤將達到105億美元,不過上一季度通常是該iPhone制造商增長最慢的一個季度。
三星對存儲芯片領域的統治的種子其實近10年前就已埋下,當時行業周期轉向供過于求。巴嘉瑞指出,2008年,產能過度擴張,加之全球金融危機的出現,迫使許多供應商撤出閃存芯片市場。然而,正當其它廠商紛紛撤退,三星卻反其道而行之,擴大了投入。“他們將戰略重點放在存儲芯片上。”巴嘉瑞說,“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將此視作一大機遇。”
目前,三星來自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存儲芯片(通常用于PC和數據中心服務器)和NAND閃存芯片的運營利潤率據估計分別達到60%以上和45%。該公司在大力投資一系列的半導體產品,今年的資本支出據估計達到125億美元,不過近期的投資主要針對NAND芯片。該類芯片主要用于智能手機、固態硬盤和相機存儲卡。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和端點需要使用存儲芯片,推高該類芯片的需求。”布拉伯指出,“三星有著巨大的規模優勢,因此他們的成本基礎競爭力明顯超過其它廠商。”
英特爾的發展
正當三星在過去十年間在閃存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英特爾同期在移動領域的投資卻鮮有實質性的回報。直到去年的iPhone 7,英特爾的芯片才第一次出現在熱門智能手機上,它進入iPhone 7的芯片是一個調制解調器。
雖然錯失了智能手機的繁榮,但英特爾成功保住其至PC市場的份額,抵擋住AMD等競爭對手的沖擊,盡管PC市場的總銷量已經從巔峰時期的4億臺下滑到只有2.7億臺。英特爾還在數據中心領域取得增長,因此它能夠在云計算的新時代站穩陣腳,同時也能夠保持住行業頂端的位置——至少現在能夠保持住。
正當英特爾以及高通、英偉達等競爭對手在等待智能手機以外的下一波增長,它們目前來自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備受追捧的行業的收入其實還相對較小。去年,英特爾來自物聯網業務的收入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8%,但該數字在該公司594億美元的總營收中的占比只有4%。
“我們還沒有到達物聯網成為實質性的營收來源的臨界點。”布拉伯說,“到這種轉變發生之時,你就會看到三星超越英特爾的態勢真正成為現實。”
然而,巴嘉瑞持不同的看法。他談到了英特爾對新型的高速存儲芯片3D XPoint的投資。“兩三年內,你可能會看到霸主之位再次出現變化,英特爾會在凈營收上取得領先。”
不管怎么樣,閃存行業的好日子肯定都無法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考慮到有多家中國企業渴望在該競爭高度激烈的行業追趕上來。它們要成為大廠商預計還需要幾年時間,但中國自2014年以來已經在該行業的發展上共計投資了1500億美元。
“過度投資,尤其是在中國,仍然是主要的風險。”IHS Markit高級總監邁克·霍華德(Mike Howard)如是談到該市場出現蕭條的幾率,“過度投資,導致供給增長過快,對于DRAM和NAND行業來說是最大的威脅,這很可能只是什么時候會發生的問題,而不是是否會發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