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春以來,中國手機市場便掀起一股漲價潮,小米、魅族、樂視、努比亞等國產手機廠商紛紛調高了部分機型價格。漲幅從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廠商對漲價的解釋是因為上游原材料缺貨,包括主芯片組、顯示屏與觸控模組、前后攝像頭、存儲模塊四大件幾乎都處于缺貨的狀態。
這種“缺貨”狀態還會持續多久?“缺貨”的根源又是什么?作為國產手機銷量前三甲OPPO和vivo的元器件(觸控模組柔性電路板)供貨商,上達電子董事長李曉華分析認為,前幾年國產手機的核心元器件大多是由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廠商供貨的,但是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廠商已經后來居上,在手機芯片方面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大大縮小,包括華為海思、展訊及小米都能自主設計芯片。在面板方面,中國大陸廠商的產能已超越臺灣,僅落后于韓國,全球第二。尤其是在顯示屏與觸控模組方面,中國大陸廠商已經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用依賴進口。所以這部分元器件的“缺貨”狀態不會持續太久。
“市場供需變化是呈周期性的,當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供應商就會擴大產能,馬上改變供需緊張的局面。此前因為春節長假,很多供應商停止生產,供需出現短暫性失衡,春節后馬上就會改觀,像上達電子正月初五就開始滿產運轉。”
上達電子深耕柔性電路板行業13年,成為我國柔性電路板領軍企業,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技術研發體系,取得近20項專利。用李曉華的話說,現在上達電子的技術在國內是引領行業的,在全球是排在前列的,不會落后于日資臺資廠商。
除了元器件“缺貨”之外,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漲價因素還與向高端市場轉型有關。從去年開始,許多國產手機廠商加強向中高端市場布局。華為向5000+市場發動沖擊,甚至造出萬元機;OPPO、vivo沖上了4000元檔位;連一向打性價比牌的小米也秀出自家的概念機;金立也推出高達6999元的高端機,甚至還有16999元奢華手機。另據報道,HTC將停止追逐在低端入門市場的手機銷量,轉而專注于設計和銷售高利潤的設備;錘子將放棄千元機產品線。
據GfK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中高端(2500元至4000元)成為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GfK同時預計,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中高端規模將進一步放大,持續推動中國手機市場結構升級。
“國產手機廠商現在主要爭奪的是存量市場,也就是抓住第二輪換機契機。而消費者換機更傾向于中高端品牌,中高端品牌意味著配置升級,配置升級則采購元器件的成本自然要上漲。但如果繼續走低端路線,國產手機廠商將走進死胡同。”李曉華認為,“互聯網手機正步入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2.0時代,要增強用戶體驗,廠商應該向柔性屏、無線充電、虹膜識別等新潮流靠攏。”
事實上,走高端路線的國產手機2016年已成功逆襲,華為、OPPO和vivo擠進了全球手機銷量前5名。
“未來十年是中國手機品牌走向海外的黃金十年,最大的看點是有可能出現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牌。國產手機廠商可考慮采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元器件,這將大大降低成本,增強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李曉華說。
除了手機芯片、顯示屏與觸控模組,在手機攝像頭方面,中國廠商也表現不俗。手機攝像頭最重要的就是CMOS傳感器、光學鏡頭和模組封裝。CMOS傳感器以前基本上被索尼、三星壟斷,二者合計占有近六成的市場份額。中國通過收購CMOS感光元件企業豪威科技(OmniVision)開始起步,現在包括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思比科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昆山銳芯微電子有限公司都涉足CMOS傳感器。
當然,中國在CMOS傳感器領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達電子等一批柔性電路板企業的崛起。“傳感器要用到柔性電路板,以前連柔性電路板都要進口,成本肯定降不下來。現在柔性電路板完全可以國產化,不需要依賴進口,這將極大幫助國產手機廠商降低元器件的采購成本。”